“工地就像住牢房”
远看工地像天堂,近看工地像银行,走进工地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
人人都说工地好,傻帽才往工地跑;工地挣钱工地花,根本没钱寄回家。
年轻老婆娶不上,娶了老婆用不上,买了房子住不上,青春洒在荒山上;
搅拌机搅走我的青春,挖掘机挖走我的梦想,压路机压碎我的希望,电焊机也不能缝合我的悲伤。
钉锤一声声敲击我的心脏,钢丝一圈圈束缚我的肩膀;
安全帽曾经让我感到英姿飒爽,能不戴上它如今变成我的渴望。
迷糊中我进入梦乡,梦见在工地上轻舞飞扬,我笑问上帝:“我们的路在何方”。
一首工地的诗歌
这首名为“我们的路在何方”的打工诗歌,虽然语调诙谐幽默,却难掩沉重悲凉之情。工地被比喻为牢房,似乎有点耸人听闻,却是我们两年多来在建筑工地走访过程中所听到的,工人们普遍反映的感受。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纪大的人,无论是技工还是小工,进入建筑工地都是一个十分无奈的选择,他们无时无刻不想脱离这个领域,逃出这个牢房。头顶的安全帽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安全保障,更没有带来英姿飒爽的自豪感,相反,却让他们感受到异常的沉重。然而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告别老婆孩子,告别温暖的家,来到荒芜的工地上打工,忍受着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用青春和汗水浇筑起城市的高楼大厦,最后换来的却是失望和悲伤。这就是当前建筑业层层分包体制下建筑工人集体遭遇的命运。
【摘自《大工地:建筑工人的生存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