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垃圾分类与(保存)传统文化——综合与分析,世界观与方法论 [复制链接]

1#
按:最近本博主嬉皮笑脸又之乎者也的自号大侠,有辱本博一贯持有的朴实博风,现正式声明大侠右而左已挂剑归山,博主右而左重返本博。

-----

垃圾分类与(保存)传统文化——综合与分析,世界观与方法论



说起“捡破烂”,人人都不陌生,说起“垃圾分类”,不少人就有些陌生。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垃圾分类进入了家家户户,楼道门口两个带轱辘的大塑料桶,一个上写“可回收垃圾”,一个上写“厨余垃圾”(有的地方可能还有第三个大塑料桶)。这个“垃圾分类”难道还有什么大学问?有的!也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言?是的。



现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平常人家,大致客厅里有个垃圾桶,内衬塑料袋(小资及其以上的人家,那个垃圾桶就较为精致),厨房里也有一个,书房里或者没有书房的就在电脑桌子边上,也有一个。客厅里瓜果纸屑,针头线脑,以及扫地扫出来的不知道的什么东西,就都进去了客厅的垃圾桶;厨房里什么菜帮子,锅茬子,洗碗后池子里捞出的一切,还有破的缸子,碎的碗片,以及缺了把子的小捞勺,都就进了厨房里的垃圾桶;书房或者电脑边上的那个干什么用就不说了。晚上睡觉前,或者第二天早晨出门前,把这些个垃圾桶清理一下,再把各处的废报纸,废这废那,不要的鞋子,袜子,等等,另外搞一包或者一袋子(这恐怕不是天天有的),然后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更多的话就要至少跑两趟,都扔进楼道前带轱辘的大塑料桶里去。



以前,还没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时候,都是把所有这些袋子,都往垃圾堆里一扔(当然,家贫的,还是要捡一下,去买个破烂什么的,另当别论)。



这个把家里各处的垃圾归桶,再归到垃圾堆的过程,就好比我们中国人在传统文化里的行为方式,或者好比许多人的思维方式:杂糅。什么东西都不太讲究,精华糟粕也不细分,也分不清,干脆借个地方都往里一撂,完事,还方便,还“有容乃大”,心理还想,分它们干什么,有那时间还不如到牌桌上来两圈。我说它“杂糅”,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里的行为方式,是因为这个过程虽然有那么些归纳和综合的意思,但远没有到达西方鬼佬们搞出的那个逻辑学的归纳和哲学的综合过程那么精致的程度。



这样一来,以前,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经商或者讲学什么的,对于我国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脏(这不能说是不实事求是,是汉奸言论吧?)



现在不同了,要“垃圾分类”,那三个四个或者五个袋子,不是到了以前的垃圾堆,而是到了楼道外的那两个垃圾桶(或者三个)。这就有那么一点 “初步分析”的味道,就开始从“初步分析”进入到逻辑学的初步归纳或者哲学上初步的综合的过程。



“垃圾分类”法哪里来的?从西方学来的,这就是“洋为中用”。



中国的传统的垃圾胡乱归于一堆处理法,受到了现代的西方的垃圾分类处理法的挑战,人家赢了。同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挑战,一度输过,现在似乎还在输,所以,提倡保存传统文化,不受外来文化冲击,就显著的提到了国家议事日程。理由是,我们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不能丢了。这我是从来不否认的,就如同我一直认为,几个垃圾袋里,也有很多可用的东西一样。



那个客厅的垃圾桶,相当于儒家——儒家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客尊主贱,天地君亲师,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在客厅里是全有的;那个厨房的垃圾桶,相当于道家——道家讲究养生;那个书房或者电脑桌边的垃圾桶,自然就相当于佛家——佛家清烛黄卷,自觉以觉人,世界尽在一“心”中,心在世界在,心不在世界就不在;还有那第四个或者第五个垃圾袋,就是无法归类的各种学问家如墨家,法家,名家等等的归宿了。



一檐之下,传统文化尽在其中,这大概不会有大错,小错难免。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传统”,大家都尊重。



怎么才能真正的保存好传统文化呢?靠这个传统文化的“杂糅”或者“有容乃大”的方法显然就不可能,这就是“局限里说局限”, “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不出局限在哪里。这样,就需要“他山之石”来“攻玉”,就必须要一个合适的方法论的工具。



这个工具,不在别处,就在这个“垃圾分类”暗含的哲学的方法论之中。这套方法论的工具,就其最终完善成为哲学的科学的工具而言,是完全西方的,我们传统文化贡献不大,不然康有为梁启超“维新”之后,我国也不必要引入什么“新学”,这个“新学”里最重要的一科,就是西方的哲学,张天师比较喜欢说的正——反——合的黑格尔辩证法,中国就都是那个时候开始学来的,我在《学一点中国历史,懂一点西方哲学》中提到了贺麟,金岳霖,牟宗山等人,他们都是这方面后来的大家(我就不喜欢说“正反合”,我宁可说马克思提升到新高度的“否定之否定”)



顺便说几句,有人很民族主义地问,为什么美国出了乔布斯中国出不了?一些右派愤青骂传统文化,虽然方向对了,但因为他们用的还是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就都是骂不到点子上,现在我这个左派替你们骂一回,我国传统文化里代表这个方法论的学派“名家”,被儒家早早的干掉了,现在怎么指望能出乔布斯呢?(琪子,这个括号里你若不觉得晕就看,否则,别看,好吗?——名家的踪影只差不多剩下那个“白马非马”,“离坚白”的历史资料了。我调侃的的“橙色不能喝”,就是遵循的这个“离坚白”的原理。坚就是硬,白是颜色,你说一块石头“是白的”,可以,合逻辑,说一块石头“是硬的”,也可以,合逻辑,说一块石头“是白的,也是硬的”,也可以,合逻辑。但你不能说,一块石头“是坚白的”,这就不合逻辑,就把人说晕了,不知所云,你要坚持这样说,当然也可以,文明人就不理你,不文明人,就给你一个嘴巴)。



刚才说了,垃圾在家里归几大袋,这个过程是个初步分析,具有了哲学的方法论萌芽,就好比那个“道生一,一生二”什么的,但不是成熟的方法论。几大袋垃圾归于“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这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进了一步,但还是粗线条的;垃圾到了回收站的专业人员手里,才见到真正的货真价实的哲学的或者科学的全面分析,这个全面或者精密分析(归类)完了,再进行综合(相当于更高级的哲学的抽象综合)——这个从杂糅材料,到获得初步的分析,再到最后的精密分析与精密综合的全过程,是代表了完整的哲学的方法论工具使用的全过程,用过这个工具之后,我们就知道那些是真正的精华,那些是真正的糟粕。



“厨余垃圾”——道家,看上去一文不值,但且慢。垃圾回收站,开着大工程车,拿那个巨大的耙子一耙,就耙出了好多塑料物品,如牛奶包装袋,牛奶瓶,买菜用过的塑料袋之类,前些年我国出了“洋垃圾案”轰动全国,让许多抓汉奸的朋友义愤填膺的,那个“洋垃圾”,不少就是这大耙子耙出来的玩意儿(当然还有其他),它们还是有不少用处的,那些塑料清洗干净了,当前价格大概是6000-9000元一吨(要看是PP的牛奶瓶,还是 PE的塑料袋,牛奶瓶贵多了),捡破烂的许多是亿万富翁,一点不奇怪了吧?这还没有包括他们常常捡到的以下好的东西。即使完全不能直接回收的,若用焚烧法处理,还可以发电(这是一些地方正做着的),不焚烧则只好填埋,这个填埋的就是真垃圾,里面只含有很少的不值得回收的东西了。



客厅里的垃圾——儒家,书房里垃圾——佛家,还有那个第四第五袋里垃圾——墨法名等杂家,里面的确还有些好东西,例如什么别针,指甲刀,可乐罐,废光碟,水龙头,不用的菜刀,铁丝,废电池,废报纸,废书本,废衣服,废袜子,鞋子,关键的东西还有好多,如废微波炉,废电脑,废电视,废冰箱,等等,而且更为关键又绝妙的是,很可能哪个垃圾袋里,还有女主人的珍珠,钻戒,金链子,银簪子,白金手镯,等等(这些东西主要还都是第四第五袋的,可见墨法名等各家里面好东西更多)。





以上这些,可都是不同程度,不同成色的真正的精华,一点糟粕都没有,以电冰箱为例,它们一身是宝,没有一点不能回收的,进一步例如的话,例如电冰箱后面的那个散热管是紫铜的,就是纯铜,纯铜价最高的时候值8万多元人民币一吨,现在也5万多一吨,顺便说一句,做水龙头的是黄铜,它是大致65/35铜锌合金,价格只有紫铜的2/3。



然而所有这些“精华”,都否定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它们都是从垃圾里来的,原本都是垃圾。要是不借“他山之石”——西方人的垃圾处理法,相当于科学的哲学方法,来攻这个“玉”——垃圾,尤其儒佛道,它们就还真就全部成了垃圾,只好去填埋,那些电池,重金属什么的,填埋了,还绝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正因为有了“他山之石”(相当于 “洋为中用”),垃圾“玉”里,才精华借来用:可用的直接再利用——不过估计金子银子钻宝就进了垃圾场工人的个人腰包——不能直接用的,拆解开,归类,金属的分成金银铜铁锡铅锌等等,非金属的分成塑料橡胶纸张布类等等,它们再送到不同的地方回炉,然后再利用;像那些电子元件不能直接手工分离的,就送到特殊的地方用化学法分离出有用的元素,其中有些是很贵重的,如钌铑钯铱铂等等——这个归类再利用的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或科学的具象综合和抽象综合的过程。





好了,以上,我就借垃圾分类,类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又如何吸取精华,去掉糟粕,把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综合,说了一遍——但是,这些就本文的立意来讲,还是个初步分析初步综合,现在,最需要“归纳“一下,就是进一步分析和进一步综合一下,得出要点,为下一阶段的高级的分析和综合做准备(这个“高级”体现在本文的立意上,就是,“毛泽东思想代表了传统文化”这说法到底背后是怎样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个“归纳”,如果不做的话,就不符合我这篇文章倡导的“逻辑的哲学的方法论”,所以必须做。“归纳”得出总结论如下:



一方面,我们的传统的垃圾处理法,虽然也有“捡破烂”体现出的一点“分析”法,但主要的不是分析法而是是初步的不成熟的综合法,没有更高级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所以,可以说“综合”主要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行为方式,就思维方法而言(这个“而言”是一定要的,不然就犯逻辑错误),我们可以用“综合”来代表我们的传统文化——回到儒佛道为骨干的具体的传统文化里去考察,是不难看出这一点的。



另一方面,西方的垃圾处理法,主要的是“初步综合-精密分析-再高级的综合” 的分类处理法,超越我们的地方就在于其精密的分析,而不是我们“捡破烂”的粗枝大叶的分析,目地是更高水平的综合,我们可以说,“综合——精密分析——更高级的综合”代表的是西方的传统文化的行为方式,就思维方法而言(还是要“而言”),我们可以用“分析”来代表西方传统文化——回到西方以科学精神为主干的文化里去看,是不难看出这一点的。



有了以上分析得到的符合逻辑的哲学的方法论的总结论做前提,再次运用“分析”(代表西方的)而不是“综合”(代表中国的)的方法论工具,我们就可以来检验一下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能不能用毛泽东思想来代表,或者反过来问,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能不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些是这篇文字后半篇要说的,今天不说了。



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这篇文字体现了八个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如果对照毛泽东的《实践论》的认识论来看,这半篇是完成了从感性材料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这一认识论的头半个循坏,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后半篇更难写,是我所谓的高级的分析阶段,它要求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解释具体的实践问题,还要去指导实践,属于认识的后半个循环,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更高级的飞跃。完成了这两次认识论飞跃,所得到的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就一定是有用的真知识,就有“干货”,就不是“跑马”。



(待续)





右而左2012-1-8



附两个给网友的评论和我的回复:







lymxjr网友评论及我的回复



因偶然看到先生的文章,被先生犀利而深刻的洞识所折服,现在也每天必看!再者提个小小的建议:能否写一写如何分析的各种现象方法的文章,使我们这些水平不高的人也能逐步提高认识,而不被那些乱想所迷惑!谢谢您,不辞辛苦为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好文章!一个来自遥远的新疆边陲人



朋友,美言谢过。

我贴出那么一大篇《懂一点中国历史,学一点西方哲学》,还坚持此帖不删,所为正是要引出这个分析的方法,把现实里的各种现象,融到历史,借用分析的工具,把大学课堂里关于逻辑学,历史和哲学的高头讲章,冶为一炉,奉送来我这里的朋友。这是我说的“我的玄在别处”的本意。这个底牌就此亮处给朋友们。见笑了!

我甚至已经在肚子里写了第一篇《“垃圾分类”的哲学观——综合与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继承传统文化和现在的这个毛泽东思想是否代表了传统文化,以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综合和分析的工具,融会贯通一下,语言简单,道理易懂,文字也不多,是打算要写给特别可爱的琪子这位工人阶级兄弟的。他说那篇文章把他弄晕头转向,他还是要看下去,决不放弃,我就动了这恻隐之心,先专门写给他一篇。

就此第一篇开始,借那篇文字里涉及的许多重大的逻辑问题(我都没有提供任何答案——留“玄”在那里),写出一组小文,结合当前实际政治形势和身边的大小事和大小人物,既把逻辑,哲学的基本要点,教给需要这些的网友,也把你提出这个如何分析各种现象的方法,交到朋友们手里。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这样做了,朋友们以后看我的文章,就更能看出个一二三四五来,也不至于需要我现在这个文字做的那么庄重,那么严肃,那么鲜明的表达我的立场和态度。

乃一系统之方法,急不得,还挺急,一些朋友就看到右而左很累了,好心人啊,我理解他们,他们并不理解我, 哈哈……

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右而左居然有如此不实用的心,有如此不知社会好歹之心,天不灭右而左,更灭其谁乎?





琪子网友评论及我的回复:



劳烦先生,着实有愧,在此谢过先生。我说晕,实在是自己读书少,对什么玄.实.名等大多不知,并非怀疑您的立场和态度变化。先生的远见卓识实为我折服,然我对苏拉密公却还是有些“不敢太近”,也许是因为在他那能“闻到”反毛的味道吧。但我还是会学习的,坚决支持先生

——————————



“并非怀疑您的立场和态度变化”——这一点我是不会觉得你晕头转向的,否则我怎么叫你阶级兄弟,我若这点看不出,怎么教你分析的方法,那不误你,又误朋友——这个“判断”就涉及世界观的问题,我们都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现在乌有的普通网友,世界观应该都没有大的问题,问题就出在他们的方法论,没有合理的方法论,他们往往检验不出别人真实的世界观来。方法论可以为对立的双方同时掌握,但世界观则是彼此水火不容的。就好比武器用来杀人,就看掌握在谁手里。

“对什么玄.实.名等大多不知”——你晕就晕在这里,所以我要谈方法,谈逻辑。你晕在了这里,说明你是明白人,没有晕,这是大智,有些人明明就晕在这里(泛指,非特指痴愚,痴愚你别多心),却不觉得晕,还以为很明白,这是真晕,这是小聪明。大智,小聪明,这就是“名”,即概念;有些人把小聪明当大智慧,这叫做混淆概念,把大智慧故意当小聪明,则不是混淆概念的问题,而是偷换概念,或者偷换论题,是“难得糊涂”,他要“诱敌深入”(他没有糊涂,是真大智的)。这个难得糊涂,很可能滑向实用主义,变得无比庸俗,就让人烦,结果失去比得到的多。这一结果一出现,大智也就变成小聪明。这就是所谓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这个导致晕与检验晕与不晕的工具,涉及的就是方法论。我和痴愚应该不会有世界观(抛开他的佛家的世界观不谈,特指他也遵循毛泽东世界观而言)的分歧,只是分歧在方法论上。括号里说明不可不要,它是限制性前提,借以指出说的话成立的条件。——这个过程,叫做推理。推出的结论“可能”真(只能说“可能”,不能说必然,因为有个推理方法是否得当的问题,推理方法不当的时候,就不真),否则就是假(前提不真,就是说他实际没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推理方法对了,也必然为假,所以这个“否则”后就不必再用“可能”,用“就是”,用“必然”,都与用“可能”并不矛盾)。

一个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该受到这些规则的约束,这是求真的必要条件,得到的东西才可能是真的,才有“干货”,现在,许多大人物的文章,根本没有逻辑,满嘴跑马,似是而非,胡乱堆积杂乱的知识,若用逻辑的分析的方法,很容易检验出他们的“跑马”来,发现那里没多少“干货”。

这些很枯燥,主要是说概念——就是“名”,就不好玩,就晕,所以,我要拿家家户户都每天进行的“垃圾分类”,说大道理,不用太多概念,就生动活泼。今天,没有时间写,明天写来。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whdgmh 于 2012/2/23 10:10: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