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哥达纲领批判》写作和发表的历史背景(摘自《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72年) [复制链接]

1#
                 《哥达纲领批判》写作和发表的历史背景

     
   《哥达纲领批判》写于1875年。它是在欧洲和德国工人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激烈斗争中写出的。马克思致威廉.白拉克的信和恩格斯的序言,阐述了写作本书的目的和意义。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欧洲工人运动又高涨起来。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于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当时的德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国家政权仍掌握在贵族地主阶级手中,封建经济的残余长期保存,德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德国资产阶级非常害怕工人运动的发展,因而同封建势力妥协,宣扬劳资合作的反动思想,腐蚀工人意识,用各种方法削弱工人运动。在工人运动中滋长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到六十年代的后半期,德国工人运动中由于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一个是拉萨尔派,一个是爱森纳赫派。两派执行不同路线。

     拉萨尔派是机会主义派别,其头子拉萨尔是一个庸俗的民主主义者。他剽窃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某些原理,把它们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各种谬论混杂在一起,拼凑了一套机会主义的理论、纲领和策略。他反对暴力革命,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斗争,仅限于议会活动和其他合法活动,宣扬争取普选权和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他和俾斯麦秘密勾结,竭力支持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道路。1863年5月,德国十一个城市的工人代表在莱比锡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由于拉萨尔从1862年起打着社会主义旗号,从事鼓动工作,骗取了工人群众的信任,所以,他被选为该会主席。他的机会主义观点被写入联合会的章程,成了这个组织的指导思想。1864年拉萨尔死后,他的继承人约.施韦泽和哈森克莱维尔等人先后领导全德工人联合会,仍然散布和执行拉萨尔主义。

     爱森纳赫派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怀和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基本上执行马克思主义路线。第一国际成立后,拉萨尔派竭力阻挠第一国际在德国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粉碎拉萨尔主义,才能使德国工人运动走上革命的道路,才能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他们写了许多文章,批判拉萨尔主义,争取全德工人联合会参加第一国际,以团结和教育德国工人,使德国工人运动纳入国际无产阶级共同斗争的轨道。但是,拉萨尔的继承人千方百计加以阻挠和反对。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下,以李卜克内西、倍倍尔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拉萨尔派展开了斗争,并且着手创建德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1869年8月,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在爱森纳赫城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即爱森纳赫派。爱森纳赫派参照第一国际章程的原则制定了自己的党纲,宣布参加第一国际,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它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贵族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实现德国的统一。它积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进行斗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和平”发展吋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工人阶级政党在欧洲一些国家逐渐建立。但是,工人运动中的一部分上层分子,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鼓吹各式各样的机会主义。反对机会主义,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德国也面临同样的任务。1871年德国统一后,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分歧随之消失。187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德国,工业发展停顿,工人阶级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德国无产阶级迫切要求克服自己队伍内部的分裂,建立统一的工人政党,加强革命力量,共同对敌。爱森纳赫派曾多次建议两派合并,但遭到拉萨尔派的拒绝。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等重大事件中,爱森纳赫派执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并且在国内为工人阶级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利益进行坚决的斗争,显示它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这样,就促使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广大成员逐渐觉悟,对其头目执行的机会主义路线日益不满,纷纷转到爱森纳赫派方面来,使拉萨尔派在政治上、组织上濒于瓦解。拉萨尔派头目为了保持他们已经动摇的地位才不得不要求和爱森纳赫派合并。正如马克思所说:“拉萨尔派的领袖们之所以跑来靠拢我们,是因为他们为形势所迫。”(第6页)①后来,恩格斯也指出:“拉萨尔分子所以靠拢我们,是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党已全部瓦解,是因为他们的首领都是些无赖或蠢驴,群众不愿意再跟他们走了”。(第62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两派的合并极为关心。他们认为,合并是否对工人运动有利,要看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爱森纳赫派应坚持在科学共产主义的革命原则基础上的合并,决不能作无原则的妥协和让步,决不能“拿原则来做交易”。(第6页)合并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拉萨尔派不再作宗派主义者。如果拉萨尔派拒绝放弃机会主义路线,爱森纳赫派就只能和拉萨尔派建立临时的组织联系,缔结一个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定,不要急于合并。同时,还要继续揭发和批判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进一步争取它的广大成员,使它更加孤立,为两派在革命原则基础上的统一创造条件。可是,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等,不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告诚,醉心于无原则的和解,同拉萨尔派的头目哈赛尔曼一起起草了一个浸透拉萨尔主义的纲领草案。

     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纲领草案后,感到极大的愤慨。他们立即给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写信,对纲领草案进行严厉的批判。1875年3月,恩格斯写信给倍倍尔,深刻地批判了纲领草案。指出,“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千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是应当加以批判的。”(第36页)同年5月5日,马克思给威廉.白拉克写了信,并寄去《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对纲领草案逐条进行批驳,给拉萨尔主义以彻底的、毁灭性的打击。马克思尖锐指出,党的纲领是“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第6页)而这个为两派合并所起草的纲领却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第5页)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确批评受到李卜克内西等人的抵制。1875年5月22日至27日,两派选出的代表在哥达城召开合并代表大会,选举了统一的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90年哈雷代表大会改称德国社会民主党),对纲领草案只在个别文字上略加修改就通过了,这就是机会主义的哥达纲领。

     《哥达纲领批判》发表于1891年。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欧洲各国和德国的阶级斗争出现了新的形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了。垄断资本家利用超额利润,收买工人贵族,在各国党内普遍滋长了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在德国,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压力下,反动政府被迫于1890年废除反社会党人法,并扬言要实行社会改良的“自由主义”政策。随着阶级敌人策略上的改变和德国党在国会选举中所获得的一些胜利,党内以福尔马尔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猖狂起来。他们公开吹捧统治阶级的“自由主义”政策的进步性,胡说反动政府能够“按照全体人民的利益”办事,社会主义者只要进行宣传教育,争取更多的选票和议席,就可以“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甚至党的个别领导人也大谈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反社会党人法取消后,德国党又公开进行活动。1890年10月在哈雷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决定起草一个新的纲领草案,准备提交次年在爱尔福特召开的党代表大会讨论,以代替哥达纲领。为了反击国际工人运动中、特別是德国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彻底肃清拉萨尔主义的影响,使将要在爱尔福特召开的党代表大会能制定一个理论上政治上正确的党纲,恩格斯决定公开发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这个英明决策却遭到德国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等的阻挠和反对。恩格斯同阻挠发表这个文件的错误言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考茨基于1891年1月31日在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第一卷第十八期上发表了《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哥达纲领草案的批判,恩格斯为发表《哥达纲领批判》所进行的斗争,充分表明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只有在同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
最后编辑草根无名 最后编辑于 2012-03-24 21:51:46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whdgmh 于 2012/5/16 1:57:04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恩格斯说过:“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也就是说,人在劳动之前就要以所有者的身分来对待即占有自然界,把自然物质当做自己的东西来有目的地使用和处置,这样,人的劳动才是现实的,才能成为使用价值和财富的源泉。如果离开自然界,不仅无法生产使用价值,就连劳动本身也无法进行。

劳动必须同作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第一源泉的自然界相结合,才能创造物质财富。而物质资料在任何社会中都有一定的占有形式。
TOP
3#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相信在日益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会有更多的青年觉悟起来,他们必定会汲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而成熟起来。
TOP
4#

延伸阅读,《哥达纲领批判》全文:

http://www.hst0909.net/showtopic-10527.aspx
TOP
5#

学习了。
谢谢楼主。和二楼的网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