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阶级关系。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与劳动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抗关系。对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触动反动阶级的利益,必然引起激烈的阶级冲突。因此这种要求变革或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斗争实际上就是阶级与阶级的斗争。
2、你把生产斗争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分开了,其结果,就是让生产斗争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连在一起了,就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来挂帅生产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会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蜕变了,就会破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
————
根据这篇文章全部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阶级社会这一马列主义观点的。既然如此,上面两段话就有问题了:
1、根据作者上面这段话的逻辑推论下去,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肯定也是阶级关系。因此,当生产资料掌握在劳动者手中时,哪些人剥削哪些人呢?这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剥削吗?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剥削与被剥削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是工人剥削农民还是农民剥削工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会逐步转变为进行农业生产的工人,这个时候又是如此人剥削哪些人,工人剥削工人吗?
2、阶级斗争本身是不是也有阶级性?既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也有“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曾经说过,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发明,在他之前很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就已经论述过阶级之间的斗争。虽然如此,资产阶级的大部分都是否定人类社会存在阶级斗争的。换句话说,阶级斗争这一术语一旦被马克思主义所接受,便成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里的一个专用术语,尽管资产阶级在其统治期间一天也没有放弃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剥削和奴役(阶级斗争),但是资产阶级却根本不承认这个术语。因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或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两个概念,只有语词之间先后秩序的区别而没有本质区别,用得着再发明一个“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这样的概念呢?
如果一定要发明这样一个概念,那是作者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问题是作者发明这个概念,把本来很清晰明白的问题弄得更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