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马克思,“基本问题”天天讲,革命人民有方向! [复制链接]

1#
学习马克思,“基本问题”天天讲,革命人民有方向

2012年3月14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129周年纪念日。我们缅怀学习马克思,用马克思主义改造我们的世界观,可是马克思主义那么多的内容,从何入手学习掌握它?就是要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入手,避免走弯路,牢牢抓在“基本问题”,信心百倍的大踏步的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世界上大多数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复辟了,如果是少数现象,可能是领导人的能力问题,客观现实是大多数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它说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上,有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结尾,“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程度怎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页)所有制问题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我们对现今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是否清楚呢?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经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证明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1卷第829~832页)即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封给官僚和亲属成为地主,过去的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成为有人身自由依附于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农奴,生产力的进步,使部分农奴能够开垦土地或购置部分土地,由此充分发展起来的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分散的小生产私有制,被资本主义集中的大生产私有制否定,进而被社会主义劳动者个人协作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中的大生产的公有制否定,“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这样发展变化来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生活资料归谁所有,重新建立生产资料劳动群众个人所有制,决定劳动群众重新具有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及其占有权和分配权,所以“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包括生活资料。”恩格斯称这一部分是“非常光辉的”,(《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32页)并在《反杜林论》中,用“否定之否定”一节,重点阐述并驳斥杜林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攻击。如此重大的问题,实行公有制的共产党人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绝大多数至今仍把它当作一个“迷”,成为一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如果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都似是而非,怎么可能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和稳固的无产阶级政权呢?
二、基本问题公有制的重要性
对当今基本问题公有制的认识正确与否,涉及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完全的民主等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起点正确与否。共产党是消灭雇佣劳动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政治集团,不理解生产资料公有制,就难以成为名符其实的共产党人,就不可能辨别真假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任务,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劳动生产者公共占有,社会主义仅仅是实行生产资料劳动者公有制,资本主义仅仅是实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共产主义仅仅是实行生产资料全民公有制,不理解公有制,就难以区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可能自觉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是完全的民主,不但在上层建筑领域推选总理省长,而且在生产关系领域推选厂长经理、生产队长,不理解劳动群众公有制,就无从谈社会主义的“完全民主”;共产主义运动的这些重大问题,无一不是建立在公有制基本概念之上。逻辑思维是概念的运用,如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基本问题的基本概念似是而非,就不可能清楚什么是共产党,更不用说从根本上建设党;就不可能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更不用说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就不可能知道社会主义完全的民主,更不用说自觉地实行完全的民主。事关共产主义运动基本问题的基础理论不清楚,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失去基本理论指导,没考上认为很容易的共产主义,在一些共产党人中却变得渺茫了!
三、公有制问题上的两种倾向
除了别有用心的政治骗子故意混淆是非外,一些政治立场很坚定的共产党人,特别是一些共产党的领导人,相当大的一个多数,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着亟待澄清的模糊认识。应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被似是而非混同于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时期本应消亡的国有制经济;有的把产生才90年的现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被混同于几百年前旧有的股份私有制;有的把未来共产主义才存在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全民公有制,主观唯心的混同于社会主义时期不完全的公有制。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来源于苏联的主观唯心的把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全民公有制,当作社会主义的劳动群众公有制实行,主要表现为左。二是当这种左倾在实践中遭到挫折后,又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时适用的国有制,当作社会主义公有制,由全民所有制退回到国有制,进而转交给国内外资本家私有,倒退到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表现为右。基本问题公有制上的似是而非,是资本主义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理论原因,当前在基本问题上危害最大的是右。
四、搞清基本问题,共产主义运动就由“艰难”向“容易得多”转变
按社会的发展规律,本来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本来是快得多“容易得多”顺利得多的过程。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小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集中的大生产的私有制,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资本论》第1卷第832页)因而是艰难血腥漫长的过程。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现在却变得如此“艰难”呢?“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6页)之所以“艰难”,难就难在我们共产党内相当大的一个多数,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理论似是而非有直接关系,它导致行动方向错误和政策措施失误,酿成资本主义暂时复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倒退,又导致一些意志薄弱者认为共产主义不但艰难而且越来越渺茫了!
从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之所以曲折,是因为我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全面到前面,是一个曲折反复过程。谬误不是真理的绝对对立,谬误揭露出来,我们就逐渐地接近真理了。“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1页)资本主义暂时复辟,共产主义运动的暂时倒退,工农大众受二遍苦难的严酷现实,迫使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认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得以对所有制发展过程做出完整的革命的解释,就象梁山好汉弄清了“盘陀路”一样,实现共产主义自然就由“艰难”转化为马克思看来“容易得多”的事情了。
五、所有制的发展过程
当前,对中国革命危害最大的问题是“国有混同公有”。有人搬出《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以及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引述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列宁选集》第3卷第183~184页)以此作为根据,怎样解释?对此离开唯物辩证法的确是难以解释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发展变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个别观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思想体系,个别观点只有用唯物辩证法具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理解,成为整个体系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时,才能对所有制的发展过程做出“完整的革命解释”,(《列宁选集》第3卷第188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他们是如何看待私有制、国有制与公有制的呢?(1)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1月《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2)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用否定之否定证明公有制就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3)马克思在1872年《土地国有化》草稿中说,“社会运动将作出决定:土地只能是国家的财产。把土地交给联合起来的农业劳动者,社会仅仅听从一个生产者阶级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53页)(4)恩格斯1873年1月在《论住宅问题》中说,“必须指出,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一切劳动工具和全部工业,……‘劳动人民’将成为全部住宅、工厂和劳动工具的集体所有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44页)(5)恩格斯1878年7月在《反杜林论》中,反击杜林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攻击,用否定之否定重点阐述了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以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的恢复。”又在这篇文章“国家消亡”的论述中讲“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在此前三段恩格斯说,“生产力的国家所有”只是解决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冲突的“线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0、320、318页)马克思恩格斯从未讲过“国有是公有”的话。(6)恩格斯在他晚年的1894年《法德农民问题》中确切的说,“社会主义的任务,勿宁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03页)私有、国有与公有之间是什么联系呢?
辩证法就是“一切概念的毫无例外的相互依赖,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转化”。(《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0页)当我们用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观察时,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自然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中世纪充分发展起来的劳动者分散的小生产的个人所有制,被资本主义集中的大生产的私有制否定,同时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依靠掠夺劳动者创造的生产资料,剥削劳动群众,造成无产阶级的苦难,资产阶级不放弃剥削,无产阶级“不得不”通过暴力革命取得国家政权,首先把私有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之后,其中绝大部分“转交给”协作的劳动生产者公共占有渡,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在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事物的发展又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不消灭资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就不可能把资本家的私有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如果不把私有生产资料变为无产阶级国家的财产,就没有“转交给”协作的劳动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因为资本家是决不会把生产资料直接“转交给”劳动生产者公共占有;如果没有这种“转交”,就没有“劳动人民实际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没有联合的劳动者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崇尚劳动的公有制的实行,就不可能建成每个人都把劳动作为生活第一需要的共产主义全民公有制社会。这就是劳动者个人私有、资本家私有、国有、劳动者个人协作公有、全民公有之间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联系。
2、列宁主义关于所有制的发展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导师列宁又是如何看待私有制、国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呢?(1)列宁于1917年4月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说,“实行土地国有化,把一切银行和资本家的辛迪加收归国有……等等措施决不等于实行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只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列宁选集》第3卷第51页)(2)列宁在1917年9月《国家与革命》中,引用《反杜林论》“国家消亡”的论述,“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列宁选集》第3卷第183~184页)列宁在这篇文章中又说,“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列宁选集》第3卷第252页)(3)列宁在1918年9月《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中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列宁选集》第3卷第164页)(4)列宁于1917年10月在《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中宣告,“土地归劳动者”,“苏维埃政府应当立即宣布无偿的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把这些土地交给农民委员会管理。”(《列宁选集》第3卷第289页)私有制、国有制和公有制是什么联系呢?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把私有土地和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化(国家垄断),但这不等于实行社会主义,把土地和生产资料交给联合起来的农民、工人委员会管理,变为“劳动人民实际占有”的公有财产,实现了生产资料劳动者公有制,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所有制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一致的,从未有过“国有制是公有制”。恩格斯讲,社会主义的任务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列宁明确指出私有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变为国家财产还不是社会主义,只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只有把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的生产资料“转交给”协作的劳动者公共占有,变为劳动群众公有财产,才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任务,进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
有人只看到通过暴力革命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没有看到要“转交给”联合的“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变为公有财产,以为“变为国家财产”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于是出现了“国有制是公有制”的似是而非。这就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发展观。
毛主席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改造我们的世界观,决不能用我们的世界观改造马克思主义,反之都是他们自己的主义。
六、关于公有制的两个问题
1、国有制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否定之否定证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劳动者个人协作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实现形式是什么?
“实现”是使之成为事实,公有制是两个要素的结合,主体——协作的劳动者个人,客体——生产资料,“形式”则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组织,是什么结构和组织使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成为事实呢?它就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政治集团,共产党在各经济单位中的组织,领导劳动者按工人阶级的用人标准,推选经营者授予经营权,使劳动者在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成为事实,这就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002年12月版《我们的思考》第46页)公有制经济集中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完全的民主。马克思说,“选举的性质并不取决于这些名称,而是取决于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7页)列宁说:“对一切公职人员毫无例外地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同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公有制措施联系起来,才会显示出全部意义。”(《列宁选集》第3卷第208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集中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完全的民主”,是任何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的现代民主,除非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不同范围的国家政府机关行使所有权,任免经营者,授予经营权,使国家机关占有生产资料成为事实,集中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专制独裁”。资本家私有制的实行形式,是大出资者行使所有权,任免经营者,授予经营权,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成为事实,集中表现在政治上是少数人的不完全的民主。公有、国有与私有不是互为实现形式,它们是互相代替的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根本问题,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就是雇佣奴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是社会的主人,谁就有民主。
2、“国有是公有”的危害
“国有制是公有制”的观点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社会主义进程造成了空前的混乱。1984年10月邓小平讲“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就是说归公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1页)1988年起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开始把公有国营“论证为”国有,1993年在《宪法》中正式把“公有国营”武断的改为“国有”,劳动群众公有制经济变成了“官有制”经济。在基本问题“所有制”的基础理论上,“国有”代替“公有”,使社会主义向非社会主义倒退,使劳动人民能够推选厂长经理的社会主义完全的民主,向厂长经理授职于国家机关的官僚专制倒退,为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提供了专制腐败的经济基础。在实践中,国有制超过了辅助服务的度,代替主导地位的公有制,使那些以阴谋手段取得国家领导权的人,得以把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有制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制后,得以任命劳动者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思想品德管理能力低下,不得不阿谀上司的企业经营者,他们打着“公有制”的旗号实行着国有制,分封授职后,自拿高薪挥霍浪费独断专行欺压工人,对企业极尽糟蹋把企业搞垮了,反说“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优越性,为资产阶级思想家提供了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口实”,——只有实行私有制改革,才是公有制企业的出路。于是,强行“转交给”国内外资本家阶级私有,在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问题上,完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的反过渡——与时俱退的“社会转型”。在基本问题所有制上,随着1917年才产生的现代先进的公有制经济,被改制为几百年前旧有的传统腐朽的私有制经济,工农群众由社会与企业的主人,变成了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雇佣奴隶,这一切都是在所有制问题——“国有是公有”的歪理胡说指导下得逞的!
有人说,1993年3月29日《宪法》修正案5、8、10条是“国营”改“国有”,并没有把“公有”改“国有”,怎么是倒退呢?其实政治骗子的阴谋正在于此。国营一般有三种,公有国营、私有国营和国有国营。私有国营当时基本不存在,没有改为“国有”的前提;国有国营已经是国有,不存在再改为“国有”;唯有把“公有国营”改为“国有”。政治骗子打着改“国营”的幌子,在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问题——所有制上,把社会主义公有制改为封建主义的国有制,实现了历史性倒退!
七、基本问题天天讲,共产主义有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具体的联系的发展的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研究考察它们之间的实际联系,通晓事物的来龙去脉,才算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仅仅摘抄个别文章的字句,“没有对过程做出任何完整的革命解释”,(《列宁选集》第3卷第188页)那样的摘抄、选编再多也是片面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问题所有制以后,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画面和“线索”,象庖丁看牛那样,清晰的呈现在世人眼前。那就是,中世纪充分发展起来的分散的劳动者小生产的个人所有制,被资本主义集中的大生产的私有制所否定,同时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剥削和反剥削的斗争,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暴力革命取得国家政权,首先把剥削者私有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以社会的名义占有之后,立即“转交给”协作的劳动生产者集体所有——即“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1卷第832页)资本主义私有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由此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公有制的主体劳动者经过量的积累,达到全社会每个成员都把劳动或为劳动者服务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全民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占有的少量的辅助的国有制,如造币厂、劳改厂、军工厂等随国家的消亡而消失,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就过渡到了共产主义全民公有制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光辉未来!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的自由王国!
无产阶级及其中的共产党人和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必须牢牢抓住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所有制问题,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处处讲,使全国人民都知道,使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