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尼克松访华
壹、本节概述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日,周恩来召集外交部核心小组成员及有关负责人开会,评论外交部起草的中美联合公报草案设想(修改稿)。
周恩来提出:草案关于台湾措词不能变,对国际形势部分可提出不同意见。
一九七二年一月三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亚历山大•黑格率先遣组抵达北京。
一九七二年一月四日,周恩来接见黑格。
黑格转达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口信。
周恩来表示,中美两国接近,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对中美两国人民和远东各国人民都有利。
会见后周恩来嘱熊向晖主持起草《对美方口信的答复》稿。
周恩来将该稿修改后送毛泽东审批。
周恩来到毛泽东处汇报会见黑格情况。
毛泽东同意《对美方口信的答复稿》。
一九七二年一月四日,周恩来召集与黑格一行会谈的中方人员开会,研究美方提出的尼克松访华期间的若干技术问题。
江青等人提出,不应用电视宣传尼克松。
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周恩来召集与黑格一行会谈的中方人员开会,研究美方提出的尼克松访华期间的若干技术问题。
周恩来提出,原则同意通过卫星电视转播尼克松在华活动实况。将采取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供美方使用的通讯卫星,然后再租给美方使用的办法,以维护国家的主权。
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周恩来、叶剑英分批接见以黑格为首的美国先遣组成员、技术顾问和专机机组人员。
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周恩来、叶剑英再次接见黑格。
答复四日黑格转达的美方口信,要点是:
(一)随着中美领导人会谈的临近,某些敌对势力加紧破坏,中国对此已有准备。
(二)尼克松访华公告发表后,苏联在欧亚的动作更暴露出它扩张主义的面目,次大陆也将从此动荡不已。
(三)在越南问题上,中美之间有根本分歧,美国现行对越政策对于总统访华也带来不利因素。
(四)美方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并声称要维护中国的独立和生存能力的说法,令人惊讶。中国认为,任何国家绝不能靠外力维持其独立和生存,否则只成为别国的保护国和殖民地。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不断抗击外来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并定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五)中美两国关系并未正常化,但中国方面将以应有的礼仪接待尼克松总统,并将为谋求中美高级会谈取得积极成果作出自己的努力。
(六)关于台湾问题,中方在公报草案中已尽力照顾到美方的困难。中国人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情的。如果美方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就应该在中美关系的这个关键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在会晤,周恩来还对黑格当天转达的基辛格口信作了评论。他说:中美两国关系没有正常化,贸易发展是有限度的,必然是缓慢的;但中美双方总要向远处看,中美关系总要走向正常化。
一九七二年一月中旬,毛泽东病危,经过救治转危为安。
一九七二年二月一日,毛泽东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布托。
一九七二年二月五日,周恩来批示同意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转来的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
报毛泽东批准。
一九七二年二月七日、八日,中央召集北京、上海、浙江党政军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开会,研究部署接待尼克松的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新闻报道、接待方针等项工作。
经周恩来同意确定的接待工作的总方针是:不冷不热,不亢不卑,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二日凌晨,毛泽东由于肺心病在心律失常情况下严重缺氧,突然休克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九日,周恩来在研究尼克松访华的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会议上讲话。
他说:美国搞撤军备战既是针对我们的,但更多的是针对苏联的,它把我们看做是潜在的敌人。新华社的报道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你们今天写的尼克松启程来华的消息中,未摘他说的这样一段话:“当我们展望将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美国政府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将来我们之间仍将存在分歧。但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有分歧而不致成为战争中的敌人。”这段话说得最清楚不过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和总统助理基辛格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迎。
尼克松来华的日子,距离前面所说毛泽东那次突然休克的危急日子只有九天,他的健康状况仍然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都有恶化和发生危险的可能。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会见尼克松呢?毛泽东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决定仍会见尼克松,尽管人们当时几乎都不知道他的实际健康状况。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下午二时,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尼克松、基辛格等在周恩来陪同下,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地。
尼克松在日记中写下他初次见毛的印象:
“我们被引进一个陈设简单、放满了书籍和文稿的房间。在他坐椅旁边的咖啡桌上摊开着几本书。他的女秘书扶他站起来。我同他握手时,他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每一个人,包括周在内,都对他表示他所应得的尊敬。他伸出手来,我也伸过手去,他握住我的手约一分钟之久。这一动人的时刻在谈话的记录里大概没有写进去。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维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这次谈话本来料想只会进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却延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在这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中,毛泽东从哲学问题谈起。对台湾问题、越南问题、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局势等,他说:“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指周恩来。——引者注)跟你谈的事。”
对中美关系,毛泽东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可是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算起只有十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有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巴基斯坦前总统介绍你和我们认识。那时候我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坚决反对跟你往来,说是有个比较,还是民主党的那位前总统约翰逊,还是你尼克松,究竟哪个比较好。我们这方面也不那么高兴那位约翰逊总统。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我们是都不那么高兴的。这个中间有八年是共和党的总统,那个时候你们也没有想通。 (这是毛泽东同美国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谈话的一部分。根据谈话记录稿刊印。)
尼克松说:“主席先生,我知道,我多年来对人民共和国的立场是主席和总理所完全不同意的。我们现在走到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承认存在着一个新的世界形势。我们承认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对内政策和它的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对于我们的政策。”
毛泽东说:“就是啰。”
当尼克松称赞“毛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时,毛泽东诙谐地回答:“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
在回顾了二十多年中美关系的状况后,毛泽东特别谈到最近两年中美接触的过程和背景,肯定了尼克松、基辛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尼克松说:你当选我是投了一票的。我喜欢右派。我比较高兴这些右派当政。
最后,毛泽东告诉尼克松:“我跟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晚,中美举行首次大范围会谈。
商讨和宣布了会谈办法和公报形式与内容。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举行欢迎宴会。
周恩来在祝酒词上说:
总统应邀来华,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尼克松致了答词。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由周恩来同尼克松进行会谈,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坦率而又深入地交换意见。
在台湾问题上,美方认可只有一个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逐步从台湾撤出美军,但仍存在不同看法。
周恩指出:还是那句话,不愿丢掉老朋友,其实老朋友丢掉一大堆了。老朋友有好的,有不好的,应该有选择嘛。你们希望和平解放台湾,我们只能说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因为这是我们同蒋介石两方面的事。
中方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外国无权干涉。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中美继续举行三次限制性会谈。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周恩来同基辛格举行会谈。
中美联合公报稿中有关措词还没有确定下来。
这时,周恩来告诉基辛格:反正双方观点已经接近,我们也报告了毛主席,但还要设法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措词表达。
最后,这个问题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基辛格又提出将公报稿中“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最后一句改为“人民要进步”。
周恩来认为还是用原来的提法好,因为这一段讲的是中方的立场。
事后,周解释说:我们本来也想让一步,因为我国宪法里也有人类进步的说法。但把公报初稿送到主席那里,主席说:还是恢复“革命”这个词。
在连续几天的中美会谈期间,周恩来每天深夜或次日凌晨都要去毛泽东那里汇报情况(他陪同尼克松一行赴杭州、上海时除外),交换意见,往往一谈就是一两个钟头。正如周恩来后来所肯定的基辛格的说法:“中国总理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向毛主席报告的,等于毛主席参加了会谈。”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晚,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举行答谢宴会。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凌晨,中美联合公报基本谈定。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上午,周恩来同尼克松在机场休息室举行第二次大范围会谈。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和夫人访问杭州、上海。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谈定。
双方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中美《联合公报》内容。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周恩来同尼克松在上锦江饭店举行第五次限制性会谈。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结束访华回国。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自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总统的有尼克松夫人、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官员。
尼克松总统于二月二十一日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访问中,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就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此外,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也以同样精神进行了会谈。
尼克松总统及其一行访问了北京,参观了文化、工业和农业项目,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继续同中国领导人进行讨论,并参观了类似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现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他们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方面声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一切外国军队都应撤回本国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以及在今年二月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说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联合声明;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鲜和平统一的八点方案和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主张;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坚决主张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联合国关于印巴问题的决议,立即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撤回到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争取自决权的斗争。
美国方面声明: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对缓和当前的紧张局势和消除冲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国将致力于建立公正而稳定的和平。这种和平是公正的,因为它满足各国人民和各国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愿望。这种和平是稳定的,因为它消除外来侵略的危险。美国支持全世界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压力和干预的情况下取得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美国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以便减少由于事故、错误估计或误会而引起的对峙的危险,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努力。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并愿进行和平竞赛,让行动作出最后判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美国强调:应该允许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一贯的首要目标是谈判解决;越南共和国和美国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提出的八点建议提供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谈判得不到解决时,美国预计在符合印度支那每个国家自决这一目标的情况下从这个地区最终撤出所有美国军队。美国将保持其与大韩民国的密切联系和对它的支持;美国将支持大韩民国为谋求在朝鲜半岛缓和紧张局势和增加联系的努力。美国最高度地珍视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并将继续发展现存的紧密纽带。按照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美国赞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停火继续下去,并把全部军事力量撤至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美国支持南亚各国人民和平地、不受军事威胁地建设自己的未来的权利,而不使这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的目标。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考虑到国际关系的上述这些原则,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他们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希望,这次访问的成果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尼克松总统、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有礼貌的款待,表示感谢。
一九七二年三月一日,毛泽东听取周恩来关于中美会谈情况的汇报。
一九七二年三月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中美会谈情况的汇报。
一九七二年三月三日,周恩来在中央国家机关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上宣读中美《联合公报》。
他说:
尼克松上台后,情况有变化,事物前进了,这就要求解们要在原则性基础上有灵活性。没有灵活性,就不能推进国际和平的实现。
此次中美高级会晤,第一,双方没有密约;第二,我们坚持原则;第三,谈不上那一方胜利。将来,要用实践证明《联合公报》是否有效。
一九七二年三月四日,周恩来飞往河内,向越南党政领导人通报尼克松访华情况。
一九七二年三月五日,周恩来送审外交部关于中美联合公报向驻外使领馆等的通报稿。
通报稿中写道,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国际上震动也很大。总的说来,对公报的反映是积极的,大都认为这标志着中美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国际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转折,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些协议还是纸面上的,能否实现还要看美国今后的实际行动。今后事态发展还会有曲折反复,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对外表态时要谨慎从事,说话不要过头,特别是不宜由我正面宣传联合公报是我们的胜利,美国的失败。同美驻外官方人员的接触,我不主动,也不回避,应掌握不冷不热、不亢不卑的精神,注意礼貌、落落大方。
一九七二年三月六日,毛泽东在周恩来送审外交部关于中美联合公报向驻外使领馆等的通报稿上批示:
此件很好,国内似也适用,但应略作修改和补充。
(引自《毛泽东文稿》第13册)
一九七二年三月七日至九日,周恩来前往平壤同金日成会谈,通报尼克松访华情况。
贰、本节简论
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尽管不少问题还有待此后逐步解决,但重要的是,中美关系的突破为中国打开全新的外交格局创造了必要前提。
毛泽东说得很透彻:“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009年4月初稿
2012年4月28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