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堂基石下的众生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按语:不管你“阿拉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巴黎人、华盛顿人、伦敦人、柏林人、罗马人、莫斯科人,那个标示高贵的定语不见得和你的幸福有关系,甚至是你的苦难的根源。奢华是相对于不奢华而言的,没有了不奢华,奢华也就不存在了。大都市的奢华不但以掠夺非大都市为支撑,也以掠夺大都市自己的基础为支撑的,不然无法彰显那些奢华者的高贵啊,惹得司马光愤然道“贩夫走卒竟着丝袜”就麻烦了。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无产阶级的真实贫困,更有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为警示的。只是这警示牌基本被刻意加了层幕布,一旦你看到那美杜莎的头,别真的呆若石头,这毫不奇怪,因为当今的社会是刻意放大人的差别的,不制造出地狱,无以突显天堂的炫目。

那么,我们看看这些陪衬,准确地说是背负起天堂基石的人群都是些什么人,以及他们被压得扭曲成什么样子了吧。




上海弄堂抢救式记录上海奢华背后的隐秘之处




图片来至腾讯,摄影  莫安奇 文莫安奇

http://news.qq.com/zt2012/living/oldlane.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在上海咄咄逼人的奢华时尚背后,残留有那么一点隐秘质朴之处,那便是老弄堂,也即所谓的棚户区。弄堂居民们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保持着传统简约的生活方式,其实在这拥挤的老屋中,他们也无法施展对生活的奢求。

弄堂文化(所谓的棚户区)一直是老上海的一种特色腔调。记得童年时,父亲经常带我去弄堂里看望爷爷奶奶。我和哥哥与弄堂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打闹嬉戏、玩纸牌、串弄堂,一起看《奥特曼》、玩变形金刚,一起把水枪飚在邻家小女孩身上——回去免不了挨父亲骂。也记得吃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意味深长的肯德基。过新年时,所有亲戚全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放烟火,仰望星空。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后来,弄堂开始拆迁,大家都各自搬到稍偏远的地方,四散而居,我则高考冲刺,读上大学,走进社会。此时的我已远离了弄堂岁月,对当时的印象逐渐变得单薄,突然发现弄堂离我已经足够得遥远。再后来,我买了相机,无意中再次走进老弄堂,便觉格外怀旧与亲切。当弄堂里的各种场景出现在眼帘中时,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为了再次回忆小时候的情节,我拿起相机,对准弄堂按下快门,拍的次数多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专辑。

和川流不息、人山人海的繁华商业街相比,弄堂里的空间更加简陋狭窄,却不乏色彩。这组片子我从2010年拍摄至今,来回奔波穿梭于好几个弄堂。从最初拿着相机被冷眼相看,骂街、争吵,一直到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被他们认可,准许我进去拍照,种种的付出不一而足,收获则来之不易。


曾经有很多次,我脑海中闪现过放弃拍摄的念头,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很庆幸坚持下来。我想是某种信念带动着我。摄影也许就有这无穷的魅力吧,它能够呈现过去的片段,给我之所见做真实的记录。 通过相机,我也可以倾听众生的声音,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其实也是在倾听自己。

弄堂居民当中,除了上海本土人,还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来到上海寻求发展,没想到这里的竞争更加残酷激烈。在中国最潮流的城市中,他们做着最微不足道的工作,诸如保安、清洁工、服务员之类。其中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士。

而反观那些老上海人,他们正等待着房子的拆迁,希望能合理改善当下的居住环境,分配到好一点的新房子。每次与他们交谈,都能体会到他们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虽然他们只是在城市的偏僻之处过着最简朴的生活,有时也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过这才是弄堂特色的体现。大多数时候,邻居街坊相处融洽,其乐融融,踏踏实实接着地气儿生活,备显真实,我从心底里尊敬他们。

组图不仅是我对老上海弄堂的记录,也是对被拆迁的老家的留念。其实我是在拍自己,真的
最后编辑东江论坛评论员 最后编辑于 2012-05-16 08:48:36
分享 转发
TOP
2#

是否应该在“指点江山”和关注平凡中公允公允啊。我不反对大家指点江山,酷爱是否恰当?
TOP
3#

2002年,我在上海老弄堂生活了一年,深深地体会到上海弄堂人深深地苦难。
TOP
4#

没有几千万人的下岗失业,就没有我们的这这些人的幸福。这是自由派经济学家张维迎一段话的大意。这话是真实的。所以,老毛说他鼓吹右派。因为右派有时候说的话的确是实施,而那些打着马列毛主义旗号的,则往往用一些似是而非,但看上去比任何人都革命的话来自欺欺人。看看下面这个天涯若比邻网站上政治流氓清源的同志“批邓”的革命情怀是如何高尚的吧!
批邓
活跃成员


注册时间: 2009-09-10
帖子: 212

发表于: 5月 12, 2012 5:32 pm    发表主题: 与李东菊商讨  

--------------------------------------------------------------------------------

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当年国民党内分裂,共产党支持了革命派。薄熙来虽然不是革命派,但是他这一派属于改开中的进步势力,是改革中的改革派。他反对腐朽透顶的当权派,对人民群众有利,也对将来发展人民民主革命大有益处。只要密切联系群众,革命就会顺利地准备和进行。那种冷冷清清的山头主义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应当极力避免。要到群众中去发展进步势力,反对反动势力,这才是正途。要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反过来就大错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