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内容提要
按语:
中国古代皇宫的阶梯是九阶,天坛拜天拜祖的阶梯是九垒,宇宙中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九星。前两者代表了东方社会人际关系及政治态势的特征,而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则是宇宙中的自然法则。九在中国的哲学中具有特殊的、最高层次和级别的意义,是主要矛盾,处于核心地位。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思潮》,仅仅肤浅地描述了中国显在既存的八种社会形势、状态及模糊不定的意识形态这些社会表象,就像刚冒出的处于萌芽状态中的豆芽。而隐含在这本书中另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推动人类进步的社会本质是阶级斗争,却并没有在这本书中阐述。阶级斗争是颠覆、推翻、改造现有政权和体制的决定性力量,最具创造性、最具革命性。处于萌芽状态中逐渐觉醒起来的无产阶级,是描绘中国社会及世界未来美好蓝图的大手笔。马立诚阐述的这八种社会思潮尤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甚至连其马立诚本人,仅仅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所摸出的最大、最臭、最硬的一块石头及其附带、粘连其上的小石块、小海藻。而这块大石头、小石块及小海藻,是阻碍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压制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拦路石。邓小平摸出的这块石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抑制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绊脚石,是阻碍人类历史前进的拦路虎。无产阶级作为对资产阶级具有颠覆性、毁灭性、铸造性的革命力量,对于这八种以及形形色色错误的、荒谬的、漏洞百出而又极其反动的修正主义思潮,我们怎么办?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这些粗鄙的思考和梳理,也算反面教材,树立一个靶子批判,大家拿起马列毛主义思想之箭有的放矢,集中射击。在这里,我仅算抛砖引玉吧。
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内容提要
20120710周二晚七点,郑州财富广场三号楼第17层,卡耐基学校举行了关于《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讨论会。其书内容提要如下: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新权威主义思潮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中共的治国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包产到户,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开放外资进入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批准建立股票市场,国企改革打破大锅饭,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等。其主要特征是,经济改革大胆突破,政治改革多方设限甚至暂停,以确保经济发展。实质上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转入新权威主义主导的发展轨道:即经济市场化在集权政治垄断条件下完成,确保社会稳定并强力推进市场化、私有化。
二、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中国老左派思潮
老左派的核心观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一部分老左派支持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邓力群是党内老左派的领军人物,中间有马宾、张宏良、郎咸平、刘国光、巩献田、梅俏,以及我们郑州的袁庾华(其政治主张得到了专门介绍)。总之,老左派思潮否定改革开放,批判市场经济、压制私营经济,在国际上则主张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
三、来自西方新左派理论——中国新左派思潮
新左派承袭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理论,否定资本主义,反对跨国公司,抨击全球市场经济,批判启蒙理性和现代性。中国新左派理论基本来源西方左翼和后现代理论,也有一部分借鉴老左派思想。中国新左派代表人物有王晖、崔之元、陈学明、甘阳、赵汀阳等。新左派也揭露批判政治腐败、社会贫富分化和新权威主义推动下的改革开放。一些新左派近年来改变对改革的批评并盛赞“中国模式”。
四、来自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消灭私有制和用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主张渐进方式,争取普选,限制政府权力,增加工人工资,减少对弱势群体的税收,扩大就业,救助儿童妇女,缩短劳动实践,走合法改良的社会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经济繁荣平等,政治宪政民主和国家福利政策,基本原则是自由、公正、团结、民主、人权。国内代表人物有李洪林、王若水、胡绳、李锐、高放、杜光、王占阳、胡星斗、谢韬、华炳啸。
五、西方自由是个新道统——中国自由主义思潮
西方自由主义基本理论是维护个人权利、限制政府权利,市场自由竞争。中国自由主义学派强调保护私人产权,建立法制社会,政治分权制衡,建立有限政府,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发挥社会力量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推动问责制、预算公开、司法独立和言论自由。国内经济自由主义代表有吴敬琏、厉以宁、董辅礽、张五常等。政治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有李慎之、朱学勤、刘军令、徐友渔、秦晖、任剑涛、刘东、雷颐等。
六、狂飙突进的民族主义——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民族主义以血缘为基础,追求民族独立,保国保种,强调发挥民族国家凝聚整合功能,抵御各种形式的外侵外辱,反击西方的政治颠覆、经济侵略和文化进攻。以保卫本民族各方面的正当权益和独立发展,建立强大的民族和国家。因此民族主义具有非理性、排他性的民族情感和意识。国内民族主义的代表有季羡林、何新、摩罗、杨斌以及《中国为什么说不》、《中国不高兴》、《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等书的集体作者。
七、民粹主义急流涌动——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民粹主义主张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反对间接的代议制民主,要求大众参与的直接民主;要求均贫富,主张道德至上,崇拜传奇领袖,热衷暴力革命。草根性、非理性和抗争性,是民粹主义三大特征。仇官、仇警、仇富是民粹主义的三个火山口。民粹主义激发平民参与对社会不公以及腐败的强烈抗争,强调监督权威和精英,具体表现为平民狂热参与的具有破坏性、暴力性的民粹事件。
八、大陆新儒家的崛起——中国大陆新儒家思潮
大陆新儒家是在20世纪港台、海外新儒家之后崛起的。唐君毅、牟宗三、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等海外新儒家主要表现为吸收西方科学民主同时继承中国传统心性道德的新儒家。大陆新儒家则在分化中论争:其中有蒋庆主张回归经学的政治儒学,有张祥龙设立儒家文化特区的理念,有康晓光主张儒士共同体实施仁政之说,有陈明将儒家与西方自由宪政结合之说,还有秋风从传统政治中寻找自由宪政依据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