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地》这首诗中,作者最得意的肯定是“唯敬天地悠悠”和这句话中的“敬”字!然而,正是作者既蹩脚又笨拙地企图化用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句子,以至于使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黯然失色!
从几个关键词的字面意思来分析,“唯”字是“只有”的意思,是上面“独饮”的回应。而结句中的“敬”字就是“尊敬”、“尊重”或“崇尚”的意思。“悠悠”既久而慢长。我们结合全诗上下文来理解,全诗的意思就是:在“风狂雨骤”的时候,作者独自饮酒,而且还是烈性酒。作者似乎要向读者表达迎接阶级斗争的“狂风骤雨”,但是“独饮”二字却把作者的企图打个粉碎。事实中,哪些人才“独饮”呢?一是嗜酒如命之徒。二是性格怯弱又遇到困难和挫折,一时难以理出头绪者。三是感到孤独、寂寞者;因为苦于既没有知音,也没有战友,更没有人理解自己的情怀,思想苦闷甚至感到压抑所以才“独饮”。四是偶遇幸运来不及邀请朋友,自己狂饮以示庆贺。根据作者其他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来看,作者诗中描写的“独饮”决不可能是前两种情形。如果作者要表达高朋满座、知音遍地,战友如云,决不可能用“独饮”来写景抒情。用“独饮”表达出来的也决不可能是高朋满座、知音遍地,战友如云的场景。正因为作者在既没有知音、也没有朋友,更找不到战友的情况,才会独自在自家凉台上举杯,敬天敬地,抒发自己“敬天敬地”的豪情。因为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友情还是爱情抑或其他什么感情都是短暂的,只有天地才是永恒的。这就是作者之所以要“敬天地”的原因,也是这首诗表达的主题。
“唯敬天地悠悠”六个字,在反映作者头脑中潜藏的“敬天地”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同时,也把作者孤高傲世,自命不凡的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自觉地流露给读者。因此,这首诗反映出的思想既没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出的思想积极,更没有楼上红色蚂蚁那首和诗具有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宏伟气魄。陈子昂是封建士大夫,为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直言敢谰,但是却遭到另一些封建士大夫的猜忌、排斥和打击,甚至还曾因为反对武则天的专制而入狱。因此陈子昂感到虽然天地悠悠,朝代不断更替,但历朝历代像他这样忠君爱国之士则不多,甚至连理解支持自己的人也没有几个。陈子昂的诗表达的是封建士大夫忠君爱国思想不被理解的孤寂悲愤,而不是推崇敬天畏地的腐朽思想。在当时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敬天地》的作者不仅始终高举马列毛主义旗帜,而且还被很多人推崇革命者的偶像,这样的人本应该超越封建士大夫忠君和小资产阶级悲天悯人的思想,抒发无产阶级战天斗地、改造世界的革命牺牲精神,但是这位先生却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风狂骤雨”来临之际,公然推崇“敬天地”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垃圾,不要说无产阶级革命者,甚至连“为了自由故”,不惜抛弃生命和爱情的小资产阶级革命者都会嗤之以鼻!这岂不让诗人手中的马列毛主义旗帜和革命家的情怀黯然失色?
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文人士大夫为了维护剥削制度,防止劳动群众反抗其残暴统治,不仅捏造出一个天地君亲的等级制度,还不遗余力地通过他们掌握的思想文化工具宣扬敬天畏地的天命论思想。宣称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者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上天委托他们代表天地的意志行使权力,劳动者群众终年吃苦受累,受他们压迫和剥削也是上天安排好的,是命中注定的。所谓“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正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群众的愚弄和欺骗。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劳动者进行恶意威胁和恫吓,说自然灾害是上天对社会上某些人违背上天意志的惩罚。如果有人胆敢违反上天的安排,以下犯上,上天就会降灾发难予以惩罚。人民群众只有敬天敬地,才能攘灾祈福。在许多历史典籍、文学著作和电影电视等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每逢洪涝和大旱之年,土豪劣绅都会强迫劳动人民捐钱捐物,祭拜天地,祈求上天恩宥赐福。司马千在《史记》中记载的西门豹治冶的故事,正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用敬天敬地思想奴役劳动人民,千方百计地剥削压迫劳动群众的无情揭露。敬天畏地思想维护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天地君亲和对劳动者剥削、压迫的等级制度,是对劳动人民的精神奴役,目的就是让劳动群众服服帖帖地服从他们的统治。
几千年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在封建地主阶级敬天敬地思想的奴役下,广大劳动者只能俯首贴耳地任统治者宰割,决不可能打破旧传统的禁锢,更不可能创造一个新世界。尽管中国近三年的封建历史上暴发了百次大小不等的农民起义,但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摆脱封建小农意识的束缚和天地君亲的天命论思想的影响,这些农民起义不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就是推翻旧皇帝,建立新王朝。例如,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风狂雨骤”中,一向高举马列毛主义旗帜的作者不是欢呼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反而追天奉地,推崇“敬天敬地”的封建地主阶级思想文化,是渴望资产阶级统治天长地久呢?还是希望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各安天命,俯首贴耳地服从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和奴役?难怪作者至今对所谓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如果有人硬把“唯敬天地悠悠”理解为“尊重客观规律”改造世界,那只能是读者的牵强附会。因为通观全诗,这样理解这首诗,既违背全诗上下文的思维逻辑,更不符合这首诗表达出的“敬天敬地”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