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代中国左派及其理论准备的锻造和论争 [复制链接]

1#
当代中国左派及其理论准备的锻造和论争
         周承友
左派、右派等党派界定,是属于社会活动主体上的分析与界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段社会里,社会活动主体本质上定性的第一分析方法就是阶级分析方法。阶级起源于经济领域,同时又必然活动或表现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时代),自1976年10月以来,右倾机会主义开始上升到主导地位,并逐渐改变着原有中国的社会性质,到21世纪初,中国社会性质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官僚主义者阶级及其走资派也转换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因而,当代中国的真正左派必然是指:反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认同社会主义和批判修正主义(即批判右倾机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呼吁的党派及其人群。
根据阶级分析方法和当代中国演变的事实历程,当代中国左派最早产生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因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就是界定了1957年以后的所谓左倾错误,就是否定文革及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而这正是修正主义起源的一个前提。但事实证明:文革及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等却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所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实际上就是一场阶级斗争。斗争中的主角虽然是文革前夕提出的官僚主义者阶级的左翼(两面派)与其右翼(走资派),但也却实存在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立场上,维护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思潮及其人群。只是他们的言说被修正主义所屏蔽了,今天应当还原历史的原貌。第二批左派思潮产生在“八九风波”后到1992年初的第一次改革开放的大反思中。《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谁说社会主义“讲不清”》、《发展商品经济不可否定计划经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掌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改革观的七个问题》等文章,以及《当代思潮》、《真理的追求》和《高校理论战线》等期刊,代表了这个时期左派的言说和阵地。这两批左派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原有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初步总结了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这两批左派人士构成当代中国的“老左派”。至于陈云等为代表的“三中全会派”并不是真正的左派。
当代中国左派的第二个形态是“新左派”。新左派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以《读书》、《天涯》等刊物,后来以互联网等为主要阵地。那时正是中国社会特别是经济领域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当然,这里所说的“新左派”比右派所说的“新左派”的范围要小些。右派所说的某些“新左派”人士,他们实际上属于泛左翼人士或左翼民族主义者。判断其是否属于“新左派”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反对资本主义,肯定当代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化过程,认同社会主义,并肯定毛泽东时代后期(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的积极贡献。“新左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其理论资源主要取自于西方左翼批判理论。如反过度市场化,反思现代性,对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的批判,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萧功秦把“新左派”定义为:“是以西方左派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平等与公平为核心价值,把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分层化、社会失范和社会问题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体现,并以平均社会主义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选择的社会思潮”。这个定义,在当代中国主流学界中被广泛认同,但却缺失了当代中国左派所绕不开的关于文革问题的态度。
新左派观点,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构成当代中国的一大社会思潮。因而对其进行的研究也比较多。一般认为,1993年或94年的催之元、甘阳在《二十一世纪》和《北京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是新左派诞生的标志。1997年汪辉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一文的发表(载《天涯》杂志),标志着新左派进入稳步发展时期。2003年乌有之乡网站建立和《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的出版,标志着新左派发展进入扩大化时期。在2004年兴起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大反思中,新左派已成为当代中国反对新自由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思想领域的一个焦点之一。至今,新左派还在发展中。
新左派,不是一个自主结社的有组织的派别。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使然。新左派论及的领域和问题比较广泛,根据右派的说法,他们主要涉及到资本主义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中国与西方的历史评价,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自由与民主,对现代性的理解和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当代中国社会性质,毛泽东时代(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等),八十年代的思想运动和以前的“五四运动”等问题。其实,新左派(主要是他们的前中期),主要的还是从历史比较和中西比较中,依据西方左翼理论而得出一些结论,他们还不是根据马列毛主义去研究问题的。因而,其不成熟性是必然的,在其某些代表人士的身上明显地表现出二重性。新左派在经济上,反对私有化和过度市场化,主张公有制和社会公平;政治上,站在平民大众立场,肯定文革的积极贡献,强调人民民主,制约官僚化,强调集体领导和共产党内民主,但不赞成搞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社会历史观上,反思现代性,反思传统社会主义,反对生产力决定论,强调历史发展的主体性,提升人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等的和谐发展,表现为历史观上的二元性。这些情况表露出了,他们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和距离。新左派,是当代中国左派发展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或环节。
当代中国左派发展的第三个形态是“毛派”(或者说“马列毛派”),即以批判修正主义等为对象的左派。它诞生的思想背景是2004年兴起的当代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大反思。因为在这次大反思中,泛左翼思潮广泛兴起,而毛派正是在泛左翼思潮的发展中诞生的。根据高居矛同志2010年7月1日发表(于互联网上)的文章—《必须正视左派内部的观点分歧》一文的观点,在2005年反思改革开放中左派内部已经萌芽着观点分歧,而秋石客同志2006年11月8日发表(于互联网上)的《论泛左翼内部的分歧》一文,则较早地对泛左翼内部进行了区别,并把它们划分为十大派别:马克思主义派、马列毛派、毛派、新左派、老左派(或“三中全会派”)、体制内左派、斯大林主义派、新民主主义派、托派、非意识形态派(或民族主义者等),并指出了泛左翼中的毛派和新左倾的表现:如其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执政党性质、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等问题的争论。其实,马—恩—列—斯—毛主义(包括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只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才呈现出向前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主义。所以,那种孤立的或离开具体历史条件的可能而割裂马—恩—列—斯—毛的思想都是不科学的,由此各执一端而形成的派别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左派。所谓的“老左派”和体制内(即主流内)左派也不是真正的左派。真正的左派只有从历史的演变中得到说明。在当代中国,只有运用马列毛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晚年思想,直指中国现实,才是当代中国毛派(或马列毛派)的真正起源。可以说,2006年8月31日前后(在互联网上)围绕纪念毛主席逝世三十周年的文章—《关于资本主义复辟的临界点和三中全会派及其所谓老造反派》一文的争论的出现,就是当代中国毛派正式诞生的重要标志。因为争论中已明确的显示了当代中国批判修正主义的原点、主要对象和基本方式等,是最好的接续着马列毛主义的。
当代中国毛派自诞生以来,主要的是采取了类似于新左派发展的形式。虽然其讲座形式正在扩展,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群众性实践活动,但其发展却都比较困难。不过,在左翼阵地上,融入了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实践,把毛泽东思想上升为毛泽东主义,扬弃了领导阶层中一员(郑言实)所作的《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一长文的思想,并统称马列毛主义,还被广泛认同,这标志着当代中国毛派开始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时期。2010至2011年,泛左翼内部的大争论,进一步推动了当代中国毛派的前进。归结起来,泛左翼内部的争论主要表现在: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执政党性质、阶级划分、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等问题的认识方面,批判旧世界的道路和形式的认识方面,建立新世界(包括总结早期社会主义国家被和平演变)的认识方面,以及其理论基础的贯通和发展的认识方面。而这次大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前两个方面,焦点是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执政党性质转换程度及其主要矛盾和批判旧世界的道路或方式选择的问题上。经过争论,在认识和批判旧世界上,形成了批判修正主义的革命派和变法派,同时也批判和清理了不批修正主义的改良派,从而大致明确了当代中国毛派发展的战略方针,主要体现是:《毛派应该担当历史重任》(见2010年4月14日乌有之乡网)、《左派阵营的思想混乱局面该结束了》(见2010年11月21日毛泽东旗帜网)、《不得不争论的重大原则问题》(见2011年4月15日毛泽东旗帜网)等文章中的基本思想。
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左派中,还确实存在一个批判修正主义的“变法派”,如马门列夫同志和秋石客等人士。至于“变法”派人士在当代中国是否属于真正的毛派,也许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在争论中,仍需独立出一个“变法派”的界定,并区分开变法派和改良派,暂不宜把非革命派都当作改良派,以争取毛派或左派的团结和更大发展,何况改良派中还有坚定的左翼民族主义者。至此,应当从发展上去看待一个人,因为任何人的思想认识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例如,笔者本人,在2007年下半年以前还是半认同和混合着修正主义思想的,只是到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通过写作和发表《所有制的大误解和93年〈决定〉的大分野》,《新时期政治改革的历程、斗争和前景》,《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文章,才深入地认识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本质,才首次确定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执政党性质的转换完成于2001年;通过写作和发表《文化意识形态变革的大反思——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东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变革的历史省思》,特别是通过对影响全局的东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九件大事的认识和总结,才明白了:早期社会主义发展中是否产生修正主义存在着“两可”,而修正主义一旦上台主政结果必然是“一可”(和平演变或失败)。同时,笔者还认为,经过2010和2011年泛左翼内部的大争论,当代中国毛派(马列毛派)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革命准备阶段。新阶段里,毛派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继续批判修正主义,也批判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同时,应当开始着手建立组织,包括争取建立革命派和变法派的统一战线,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教育和唤醒民众,掌握一定的先进群众,从而奠定实际基础;同时呼吁变法,支持改良,进一步扩大影响,并加强理论准备的锻造。
当代中国左派的发展已经走上了一个新阶段。但正如前面所述,左派内部在几个大的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首先,在认识和批判旧世界方面,虽然经过2010和2011年的大争论,大体明确了毛派认识和批判当代中国的战略方针(坚持社会主义革命方向,至于如何看待一般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左翼那只是在某种时候的一个策略问题),但在此方面还有个别重要缺失。如对当代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进而对国际共运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形式问题的认识和讨论还不够深入,对二战后国际资本主义发展(包括当代中国)还没有给出象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那样于问题的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总体上看,还主要是在运用马列毛主义的已有成果。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新探索。笔者发表的《论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态》一文或许是其中的一点尝试。其次,在认识和建立新世界(社会主义社会)方面,大都认可,公有制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标志,但在其他问题和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实际上也比较明显。例如,对早期社会主义社会(包括文革)及其为什么会变修失败的认识上,有的过于夸大早期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模式)的不足,脱离具体历史条件看问题;有的则看不到早期社会主义的初创性和需要转型(转体制)的必然性。在早期社会主义为何会变修失败问题上,因《苏东剧变的两个必然性》(见2010年8月31日乌有之乡网)一文的发表而把问题的探讨引向了深入,并出现了探讨问题的一些新视角,但结论还没有完全统一。又如,在社会主义阶段是否认可市场经济或有限市场经济的存在方面,有些人部分认可,包括黎阳、老骥伏枥和刘金华等,刘金华同志的《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一文(见2011年四五月乌有之乡网)对此还有深入的分析;而大多数左派人士则不认可社会主义阶段市场经济或有限市场经济的存在,陈文通的《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误解》一文(见2011年10月24日乌有之乡网)实际上否定了社会主义阶段市场经济或有限市场经济的存在,该文认为,(经济领域)商品(市场)关系普遍化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必然存在的是雇佣劳动。在此,笔者的观点是坚持发展的态度,并在已发表的《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继续革命》一文中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型有限的市场经济或市场计划经济的新框架。再如,社会主义阶段是否要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民主和宪政的某些形式机制(包括分权制约)等方面,有些左派同志认可,项观奇教授在此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说还无人能比(尽管他的个别观点难以被公认);而有些左派同志则不认可,还仅仅停留在毛泽东晚年的开创上。还有一些同志,区别不开民主宪政与无产阶级专政,要么是把它们对立起来,要么是相互代替;不明白只有先取得无产阶级专政,才可能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宪政。在此,笔者的观点是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并在已发表的《国家政权建设的大误解—早期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省思》和《文化大革命的基本面貌和历史功绩—文革研究的政治大视角》两文中也提出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国家的新框架。再次,在理论基础(或哲学基础)方面,左派都同意以马列毛主义为基础,但在理解上也存在分歧、歧义,并且有的说还需要发展,有的说要慎言发展。例如,《对马列毛理论的全面评论》一文(见2010年1月乌有之乡网)中说到:“马克思是一个共产主义基础理论的奠基者,虽然他那只是一大套错误的关于人类社会的基础理论,不过也不太跑题,只是颠倒了政治和经济的主次而用了一个什么的生产力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而已。列宁也是一个水平不高的人。毛泽东则是三个人中水平最高的一个”。又如,秋石客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也提出了一些很尖锐的看法,他提出了“跳出唯物主义的陷井”,重新认识“生产力决定论”和“社会发展(五)阶段论”等,并在《为马门列夫“把脉说病”》一文(见2008年3月10日乌有之乡网)中还认为,二战后不存在纯碎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当今世界性质是社会主义过渡时代。再如,《劳动者主体意识的理论自觉—评刘永佶教授专著<劳动主义>》一文(见2011年11月24日乌有之乡网)中提出,《劳动主义》一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辩证法和劳动社会观,并说书中超越了唯物主义,指明了公有制的根本在于劳动,基本权利是劳动力所有制,由它派生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另外,从左派外部来说,对马列毛主义的基础理论提出的挑战就更大。
由此可见,从左派内部存在的分歧,包括迎接左派外部的挑战上看,当代中国左派的理论准备还比较欠缺。因为实践和时代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露出了一些新问题。为此,当代中国左派的理论准备还需要更深入的锻造。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左派理论准备的锻造,就是沿着两个基本路径,采取两种基本形式。两个基本路径:一是全面正确地认识马(恩)列(斯)毛主义,继承、贯通和结合实际运用好马列毛主义;二是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自1917年俄国革命以来的世界形势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早期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及其转型转向的原因与经验,结合实践和时代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马列毛主义。不继承马列毛主义,就会走上歧途;不发展马列毛主义,就不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而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对左派外部和现实进行斗争提高;二是在左派内部开展商讨辩论和总结。对此,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左派应以更大的视野,要涉及到国际,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创造,特别是要借鉴其所谓的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理论,并且还要站得更高(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上),去从根本上消除和统一分歧,迎接挑战。由此,当代中国左派应当重新建立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或社会学和史学等学科理论,以区别于修正主义的那一套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准备发展到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虽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但理论又可以高于实践。下面,将简要地介绍一下笔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是其本体论和历史观)方面的求索(参见笔者发表的《中国哲学发展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创建》一文),希望能从根本上去消除一些分歧,统一认识作点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其本体论(物质本体论)面临着种种责难。可以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至今所见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解释中都缺少了人道问题的纳入,核心是没有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存在的科学界定作为其本体论中最关键的论断,进而紧扣和明确两类物—自然物及其生成的人类物(人类社会)运动上的关联和异同。为此,笔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由两个分部构成:一是天道自然,二是人道有为。在人道部分又分列:一、人的生生,二、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和意识,三、人的存在形式:个体和共同体,四、人的存在需要,五、人的性命和价值等部分。其中内含:实践是人的根本或现实存在方式,社会是人类共同体实践活动的领域,社会存在本源上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也包括因分工而形成的其他人类实践,进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最后在归总部分得出:世界是物质(包括自然物及其生成的人类物)的,物质(自然物和人类物或人类社会)的运动(实践)是客观性的有规律的,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人类物)本体论的必然和能动的二重性,以解除在此问题上的种种责难。如它可以有力地批评所谓“超越唯物主义”的责难。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则是以其本体论中关于社会的界定、社会存在的界定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和基础,依据马克思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断,即立足于实践特征(主客二分)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社会客体(即人活动的对象性事物,包括社会存在,也包括意识的物化外化),进而建立起“社会客体(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制约和社会主体(阶级—阶层—个人群众)能动实现共同作用”的新的社会整体运动观;同时,根据马克思揭示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而不仅仅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又不是单一直接的决定关系,又建构了“社会二重性理论”,即“社会类形态—社会质形态”二重性统一的新的社会形态史观。其中,社会类形态是由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发展的类特性所决定的,社会质形态是由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发展的异质性所决定的;社会质形态(如主流的“五形态”)发展不得脱离一定的社会类形态发展(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类形态(如“三形态”)发展又必然是通过社会质形态发展而实现的(因为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并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点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客体—社会主体”,“社会类形态—社会质形态”等新范式的唯物史观,完全可以应对各种挑战。例如,那种以“现代化史观”或“世界史观”代替唯物史观的观点,只是看到了抽象的社会类形态发展方面,而不明白具体的社会历史发展是社会类形态发展和社会质形态发展的二重性统一,并且是在一定的社会质形态发展中实现的。否定唯物史观中的决定论或者把唯物史观中的决定论当作机械的决定论,看不到唯物史观中的决定论是决定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实际上就不是真懂或全懂唯物史观。同时,根据新的唯物史观(“社会二重性理论”),当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社会还带有旧社会特征”,“社会主义必须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果”时,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所要借鉴的是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类形态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果,包括其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方面,民主宪政方面的某些有益的形式或机制,并且它还必须经过社会主义质形态发展的改造,内含的只能是社会主义质形态方面的内容。



2011年11月27日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3/3/15 9:50:26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旗号,企图修正——实质是篡改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垃圾都让周先生当成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了,如果这样的东西都能用来指导工人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一定是错误的。
最后编辑华莱士 最后编辑于 2012-10-05 23:59:45
TOP
3#

华莱士者们,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和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功的常识!
TOP
4#

周承友们不可能知道,和马克思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文人,不可避免地带有为全人类未来思考的痕迹。而今天的叫嚣分贝数够高的打着左派旗号的人,无一不是在向资产者献媚(王绍光是个例外)。从甘阳到韩德强,从张宏良到卢骐元,从奚兆永到刑天,从马门列夫(我一直很尊重这位老工人)到项观奇,齐齐加入了用篡改马列毛的技能向资产者炫耀自己的能力,以讨点泔水享用。马列毛成了他们扣开资产者舞场大门的敲门砖。至于周承友者流,让我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批臭的神圣家族里的圣婴圣徒的语言,各种简单的概念以只有他自己欣赏的方式表达出来。
马克思可以,也必然是在吸收了当时资产阶级最先进的思想,加以批判地改造而产生。今天的革命理论只有,也必然是在远离了各种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噪音的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析今天的阶级斗争现实后才能产生。
最后编辑粤齐 最后编辑于 2012-10-06 11:07:27
TOP
5#

华莱士者们,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和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功的常识!
周承友09031759 发表于 2012/10/6 9:18:00

先不论其他理论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仅就周先生这一观点来说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周先生懂得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常识吗?
资本主义文明是谁创造的?是资产阶级吗?如果是,那么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岂不是胡扯八道?
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论述过这种观点:掌握着物质生产的阶级,必然掌握着精神文化的生产。难道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和继承”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社会主义确实是建立资本主义的废墟上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机器都是劳动者创造发明的,资产阶级可以用其剥削劳动者,无产阶级也可农业用来为自己服务,资本主义社会下创造出来的这些物质成果不是用“批判和继承”就可以说明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创造的文明等成果,例如,陈胜吴广等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曹刿的“肉食者鄙”、黄巾军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王小波、李顺和李自成等人“均田免粮”等思想,是罗马奴隶制时代斯巴达克斯和爱尔兰人华莱士的“不自由,毋宁死”的造反精神,但决不是等级制度、忠君爱国、修身养性,更不是周先生所谓的“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功”。
马克思主义尤其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仁者爱人”、“隐忍苟且”的宗教教义和资产阶级的“博爱”和法权思想。
周先生所谓“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功”是指什么呢?是指资产阶级如何榨取剩余价值的方法?是如何管理资本主义生产、如何修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积极成功”?是如何制定等级制度方面的“积极成功”抑或是如何用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等手段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奴役等方面的“积极成功”?不知道周先生如何对这种“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功”如何地“批判和继承”!
最后编辑华莱士 最后编辑于 2012-10-06 13:47:34
TOP
6#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地继承和超越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积极成果的产物,今天必须继续如此,并要总结早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经验。不继续如此,并结合当今时代和现实特点,去发展马列毛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不敢去发展探索,却又指三到四,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绊脚石者,滚开吧!
TOP
7#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地继承和超越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积极成果的产物,今天必须继续如此,并要总结早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经验。不继续如此,并结合当今时代和现实特点,去发展马列毛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不敢去发展探索,却又指三到四,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绊脚石者,滚开吧!
周承友09031759 发表于 2012/10/6 21:05:00

辩论不过,理屈词穷就开始骂我!这就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周承友之流的作风!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客及其走狗和文痞们,当人们没有揭露其阶级本质时,就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一副衣冠楚楚的君子作派。一旦有人揭露了他们的阶级实质,他们就会撕下披在脸上的虚伪面纱,暴露他们满嘴獠牙的残忍本相!


资产阶级和混进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新老修正主义分子,哪一个不是打着反对教条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歪曲马克思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一百五六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普鲁东、巴枯宁,到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再到邓小平之流,投机分子多了去了,无产阶级还怕再多一个周承友这样的投机分子?
记得有位网友在《〈 我也来批“左”〉的猥亵意淫和诡辩——答马门列夫先生》一文曾这样对那些企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忠告说:
“我们承认,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且也不是终极真理,远没有涵盖和穷尽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规律。但是,我们还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社会运动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是对人类历史中血与火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不管承认不承认,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阶级和由于阶级差别产生的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永远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是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的,是在与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分子和修正主义者毫不调和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许多条件的,不是谁想发展就发展的,更不是那些不自量力的小丑坐在书斋中苦思冥想后,用成倍叠加起来的文字垃圾就能否定和修正得了的。如果不亲自参与血与火的阶级斗争实践,而是坐在书斋中苦思冥想就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疑于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地球上拔起来一样的空想。”
TOP
8#

回复 5楼华莱士的帖子

先不论其他理论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仅就周先生这一观点来说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不能反吗?列宁,毛泽东不能反吗?反对反马列毛的人,在我看来不过追星族而已
TOP
9#

不要说套话,打嘴仗。
     拿出你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认识,对早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结,对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及其无产阶级再革命等等的认识成果来说话。
     若拿不出来,就在网上看我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大反思——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东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变革的历史省思》、《所有制的大误解与93年〈决定〉的大分野》、《国家政权建设的大误解》、《文化大革命的基本面貌和历史功绩》、《唯物史观、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1945年战后国际共运的反思》、《论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态》、《论资本主义复辟和反复辟》等文章。
TOP
10#

有马恩列斯毛等革命导师的著作在读你的文章?呵呵,就是批判机会主义分子和他们的谬论,也必然是擒贼先擒王。你那些垃圾文章还是丢进垃圾桶里去吧!连批判都不值得!因为你那些东西太肤浅了。呵呵

修正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潮。而你周先生则把修正主义解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内部的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思想与实践的发展”!修正主义上台,就已经不是修正主义了,就是蜕变成资产阶级政党了。毛泽东说的很清楚,而你周承友则歪曲这些事实,提出什么“后社会主义”、铁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民主法治制度”等谬论。

连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懂还“发展”马克思主义呢,呵呵!还是脚踏实地地去仔细读导师们的著作去吧!读懂了马列毛著作,再来教训别人也不迟。呵呵。

就是读导师们的著作,如果不与导师们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也是读不懂的。呵呵,例如,邓力群恐怕能把马列毛的某些经典著作倒背如流了,然而到死他都没有读懂,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与导师们根本不是站在同一立场上。问题就这么简单。
最后编辑华莱士 最后编辑于 2012-10-07 17:22:22
TOP
11#

秃笔一枝谁与似,可怜江郎才尽时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