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共产党宣言》重要俄文版比较研究 [复制链接]

1#
《共产党宣言》重要俄文版比较研究
原文出处:http://www.cctb.net/zjxz/expertarticle/201206/t20120615_33888.htm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世界上传播最广、印数最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出版数量,大概只有《圣经》可以与之相比。它至少在70个国家以100多种文字出版1000余次,总印数达3000多万册。”[1](p5)因为其篇幅精炼,语言通俗,又是政治纲领性文件,较之马克思其他大部头论著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俄文全译本由巴枯宁翻译,于1869年问世,但这个译本不大准确,有些地方歪曲了原意。1882年由普列汉诺夫翻译、恩格斯做序的第二个全译本在日内瓦出版,这个新译本被称作“马克思主义的译本”,是俄文版中再版次数最多的译本。恩格斯高度赞扬普列汉诺夫译本:“翻译《宣言》是异常困难的,俄译本是目前我看到的所有译本中最好的译本。”[2](P46)1906年,由В.В.沃洛夫斯基(В.В.Воровский,笔名为П.奥尔洛夫斯基П.Орловский)翻译的《宣言》在彼得堡“知识”出版社出版,苏联文献学家认为,“可以将这个版本看成是第一个公开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的《宣言》版本”,“只有普列汉诺夫的译本才能与之相比”。[3](P121、151)值得提及的是,列宁也曾翻译过《宣言》,他的译本以手稿的形式在萨马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中传阅。但在一次警察搜查中,一位革命者的母亲将译稿销毁了。[4]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人民迫切渴望读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因而成为“最受欢迎、最畅销以及是所有有觉悟的工人必备的书”,这部著作仅在1917年就出版了不少于25版,从1917到1923年又出版了69版。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单行本来说,它的印数也非常可观,达到了10余万册。在此期间,《宣言》的俄译本不下9—10种,一般而言,只有普列汉诺夫和沃洛夫斯基的译本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中央出版社出版。[5](P94)

  在苏联历史上,《宣言》是版本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1923年,俄共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编辑出版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就是由达•梁赞诺夫作序及注释的普列汉诺夫译本《宣言》。[3](P163)此版本到1986年苏联时期的最后一版,《宣言》几乎每年都再版。如此高密度的再版并不是简单重印,而是经过专家认真修订的。2007年,时值《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周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委会主席格•亚•巴加图利亚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基金主席达•维•赵哈泽共同编辑出版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个纲领。历史语境中的〈共产党宣言〉》(《Первая программа Союза коммунистов.〈Манифест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в контексте истории》)。这是苏联解体后《宣言》第一个俄文本。关于在俄罗斯再版《宣言》的原因,巴加图加亚在序言中指出,第一,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和《宣言》三份文件同时罗列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宣言》的内容”,并“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这部名著有新的理解”。第二,新的历史考证版(MEGA2)尽管已出版111册(58册正文卷,53册附属材料卷),但包括《宣言》的那一卷还没有出版,因此,在新世纪里,对《宣言》的内容做新注释以及对一些重要原理做新评注是十分必要的。[1](P8-9)可以说,巴加图利亚版《宣言》问世的意义重大,它是新时期俄罗斯最优秀的马克思学家根据全新的资料对《宣言》的修订;巴加图利亚在其中作的注释和评注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新思路。在此,笔者将该版本与苏联时期的重要版本从版本结构及注释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以梳理苏联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宣言》的理解。

一、关于《宣言》版本结构的比较

  《宣言》在苏联时期比较有价值的俄文版是:梁赞诺夫版(1923年)、阿多拉茨基版(1932年)、马恩列研究院编译版(1939年)以及100周年纪念版(1948年)。除梁赞诺夫版外,其他单行本的结构大致相似,都没有卷末注释和附录,只有脚注。

  1923年,正值《宣言》发表75周年,梁赞诺夫主编了以普列汉诺夫译本为基础的俄文版《宣言》,并为之作序。苏联学者认为,尽管普列汉诺夫译本与巴枯宁译本在性质上根本不同,是科学的俄译本的起源,但仍有许多歪曲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地方,特别是与列宁比较而言,一些错误的术语和不精确的表达,“由于普列汉诺夫转向了孟什维克的立场,而越来越成为他的机会主义观点的后盾。”[6]当年,梁赞诺夫版就三次再版,编者每次都对脚注、评注和附录做新的修改和增添,并重新作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版:64开本,共388页。梁赞诺夫为该版《宣言》设计了丰富的内容,登载了当时能够找到的一切与《宣言》有关的历史文献,其中包括:第一、二版序言,梁赞诺夫撰写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恩格斯的《1847年革命运动》[†];《宣言》1872年、1883年及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编者的63条注释[§];附录、插图页及名称索引。附录包括:《共产主义杂志》,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1500年到1848年在社会主义史和工人运动史中重要事件编年史》。梁赞诺夫认为,“只有把握《宣言》产生的那个历史时代才能理解它”,[7](P1)也就是说,只有依靠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宣言》的思想精髓。1929年,梁赞诺夫版《宣言》与《共产主义原理》的译文被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1版第5卷。

  1932年,阿多拉茨基主编的《宣言》在莫斯科党内出版社出版。该版译文以В.В.沃洛夫斯基译本为基础,并参考了德文版及1888年英文版《宣言》做了认真的修订。阿多拉茨基版第一次采用了列宁翻译《宣言》的个别片断,但是并不完整。[6]1932-1938年,该版《宣言》多次被重印。阿多拉茨基版与梁赞诺夫版相比较,整体内容较为精炼,基本不包括相关历史文献,整个苏联时期出版的《宣言》单行本都沿袭此风格。该版为32开本,共47页。具体内容包括:阿多拉茨基撰写的序言;1872年、1883年及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宣言》正文。无插图页,无卷末注释及附录。其脚注采用恩格斯为德文版和英文版做的注。[8]

  1938年11月14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下发《关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后宣传工作决议》,为马列主义研究院提出“翻译严谨科学和完全精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任务”。马列主义研究院实施这一重大任务是从1939年校译并出版《共产党宣言》修订版开始的。同时,马列主义研究院还出版了该译本的德俄文对照版。1939年版《宣言》和以前版本相比较,主要大量采用了列宁的术语,即使“列宁的著作中没有字对字的直译,也必须尽量利用他间接反映和发展《宣言》基本思想的译法”。[6]该版被苏联著名马克思文献学家Л.А.列文称赞为“马克思恩格斯天才著作已有的俄文译本中最准确的译本”。[3](P187)该版除正文外,还收录了各版序言;附录中收录了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马列主义研究院还专门作了序言。1939年版译文被收入1940年版的《马克思著作选集》(两卷本)第1卷。1940-1945年苏联出版的《宣言》单行本大都是根据《马克思著作选集》的文本印制的。

  1948年,《宣言》问世100周年,马列主义研究院在国家政治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宣言》纪念版,其形式为普及版和德俄文对照版两种版本。该版以1939年版的译文为基础,根据原文重新修正了正文和序言。100周年纪念版的主要特色为“在脚注中更充分地指出了《宣言》第一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随后出版的各版区别。”[3](P187)1955年,100周年纪念版的译文被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俄文2版),增加了卷末注释。此后,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出版的各版《宣言》单行本译文皆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的文本,在结构上,基本为7个作者序言加《宣言》正文。

  2007年出版的巴加图利亚版《宣言》包含了巴加图利亚为该书做的序言、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宣言》正文、七篇作者序言、巴加图利亚撰写的85条注释和15条评注[**]、俄罗斯学者关于《宣言》的五篇文章[††]、名称索引等。巴加图利亚版的价值在于:第一,它将《宣言》第一个文稿《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收入其中。1968年瑞士马克思学家伯尔特•安德列阿斯在汉堡的一个图书馆里发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一系列文献,其中包括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969年这部文献第一次用原文发表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文件》中;1970年柏林出版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中再次发表了德文全文。同年,《苏共历史问题》杂志第1期发表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俄译文。1971和1972年这部文献分别被译成英文和法文在纽约和巴黎发表。[1](P8)这部反映《宣言》最初形成阶段的重要文献对重新理解《宣言》内容有重要意义。第二,巴加图利亚凭借深厚的研究功底,为《宣言》重新编写了85条注释和15条评注。历史上许多经典的历史文献都不能像《宣言》一样,在出版160多年之后,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依然常青。但是,在当今时代,深入理解《宣言》的意义,必须联系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又结合当代现实,这就需要编研者通过详尽的注释予以大量的补充和分析。巴加图利亚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学术努力。

二、关于《宣言》卷末注释的比较

  梁赞诺夫认为,《宣言》的“评注应满足下列要求:首先,它应表明社会革命运动的历史背景,《宣言》作为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纲领,是由这个运动的需求产生的;其次,它应考察《宣言》中所有基本思想起因,并以此确定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时还应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做出的前人没有的真正贡献;再次,应当指出它在哪些方面经住了时代的检验,哪些部分还需要修改补充。”[7](P4)由于上述原因,梁赞诺夫在他编译的《宣言》中“拒绝了作评注的建议,而决定只限于作些必要的注释。”[7](P7)

  1932年阿多拉茨基版单行本《宣言》没有注释和评注。以阿多拉茨基版为基础的1940年《马克思著作选集》(两卷本)版中的《宣言》共有注释25条,其中有9条为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和1890年德文版中作的注;16条为编者注。在编者注中,有11条为说明某个词句在其他版本中的表述或该版本较其他版本增加或减少的词句。有2条后来直接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2版第4卷[§§],另外3条“工人没有祖国”、“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关于未来国家的十条”的解释则带有强烈的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治色彩,[9](P154-156),因此,没有被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2版第4卷中。

  巴加图利亚版《宣言》卷末注释共85条,第20条至第35条(共16条)属于《宣言》正文注释。在这16条中,有5条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2版的注释(第217—221条)相同,其余新增11条中,除人名解释或专有名词解释外,比较有价值的为如下4条:

  第一,在《宣言》正文引言部分的最后一段,马克思写道:“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佛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10](P30)巴加图利亚为这段话加了注释:“在拟定的发表计划中,我们只知道1848年的第一个德文版和1850年的第一个英文版。1848年还发表了题目稍做变化的瑞典版:Kommunismens Rost. Forklaring af det Kommunistiska Partiet, offentliggjord i Februari 1848.Stockholm 1848(共产主义之声。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斯德哥尔摩,1848)。”[1](P137-138)

  事实也是如此。1848年2月,德文版《宣言》在伦敦首次以印刷品形式仅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内部材料发给各地的同盟成员,没有公开发表,没有作者署名。继德文版《宣言》之后,1848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了第一个外文版《宣言》,即瑞典文版。该版译者是谁现在还不清楚,一说是哥特莱克,一说是约博格。关于这些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也尚不清楚。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瑞典文版是根据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补充决议出版的,因此,马克思在正文中没有提到以瑞典文出版。但可以确定的事实是:“1、1848年在伦敦的同盟成员中有若干瑞典人;2、哥特莱克在1847年和1848年就了解同盟的文件。他曾促进了在斯德哥尔摩的共产主义协会的成立。”[14]

  英文版《宣言》1850年11月在英国宪章派的机关刊物《红色共和党人》上发表,它是《宣言》第二种外文版。译者为艾琳•麦克法林。1848年4月,恩格斯曾试图将《宣言》译成英文,但由于当时革命斗争激烈,翻译工作不得不搁置。艾琳•麦克法林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赞许和帮助下,比较忠实地翻译了《宣言》。不同的是,《宣言》的名称被改成《德国共产党宣言》,一些段落和章节的标题没有了,第四章的内容也不全。《红色共和党人》杂志由宪章派领袖乔•朱•哈尼领导,他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朋友,伦敦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成员。在序言中,哈尼第一次指出了作者的名字。[11]

  从1850年《宣言》英文版到1869年俄文版问世,在相隔近20年的时间里,《宣言》没有出版过其他文字的版本。尽管立即将《宣言》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佛拉芒文和丹麦文是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决议,但实现这个决议极其艰难。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宣言》发表后仅仅几天,1848年2月底,欧洲革命的爆发突出了许多全新的问题。中央委员会以及几乎全体盟员在短时间内多次变换了他们活动的地点,联系中断了,经费被用于其他的目的。”[12](P116)其次,“翻译《宣言》是异常困难的”,[2](P46)“因为涉及全新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当时并不是各国的语言都有相应的概念。而且也因为这一新的内容极其紧凑,表达的语言又极其优美,因而还要加上翻译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所常有的一般困难。”“1848年至1850年参加把《宣言》翻成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的有艾韦贝克和德朗克以及其他在巴黎的同盟盟员,但却没有任何付印的可能。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过的那种《宣言》的法译本可能在1848年6月起义前不久在巴黎出版,现应视为业已佚失。关于译成佛莱米文的尝试已不可考,而在伦敦付印的丹麦文和波兰文译本迄今没有发现过一本。”[12](P116-117)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关于《宣言》的“题注”中有这样一段话:“1848年‘宣言’同时又被翻译成许多种欧洲文字(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丹麦文、弗兰德尔文和瑞典文)。”[13](P627)巴加图利亚指出,“大概它们并不是在那时出版的。”[1](P136)

  第二,关于《宣言》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描述:“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而且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10](P37)巴加图利亚认为:“这里可能指的是,恰恰是深刻的经济危机最终导致革命性的社会变革。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使他们更加明确经济危机同革命之间的关系。在他们观点进化的基础上,存在着对1848-1849年欧洲革命和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经验分析,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构的深入研究。他们的结论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的表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周期性特征的表现;它能够为革命过程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它不会自动导致社会的革命性变革。”[1](P139)

  第三,《宣言》指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0](P51)巴加图利亚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明确地表述和论证过这个原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此外,构成统治阶级的各个人也都具有意识,因而他们也会思维;既然他们作为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并且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那么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4](P98-99)

  第四,巴加图利亚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的出处作了一处注释:“这句口号第一次出现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草案中,在1847年6月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接受了这句口号;它第一次被发表,是在1947年9月的《共产主义杂志》(《Kommunistische Zeitschrift》)的试刊号中。”[1](P142)

  1847年6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新型的政党,即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革命政党的组织机构。“必要的、重大的变动首先反映在由代表大会所通过的章程草案上。作为第一个文件,这一章程包含有《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新名称,同盟新的口号不再是‘人人皆兄弟’,而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2](P81)这个口号是大会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修改的,并将其写在了同盟新章程的开头。[15](P419)《共产主义杂志》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在伦敦出版的机关刊物,原定于1847年7月出版试刊号,但由于经费和其他方面的困难,试刊号的出版日期由7月改到8月,最后又改到9月。“在杂志的扉页上第一次出现了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试刊号出版后,原定于1848年初开始定期出版,但这个计划未能实现,原因不明。[16](P766)

参考文献:
  [1] Багатурия Г.А. Джохадзе Д.В. ответственные редакторы:Первая программа Союза коммунистов《Манифест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 в контексте истории,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ИУ, 20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

  [3] Л.А.Левин:Библиография произведении К.Маркса и Ф.Энгельса, 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48.

  [4] 参见姚颖:《〈共产党宣言〉在俄国十月革命前的传播史述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

  [5]参见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ство К.Маркса и Ф.Энгельса.История публикации и изучения в СССР, М.,Политиздат, 1969.

  [6] 参见И.Прейс:Юбилейное издание 《Манифеста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Большевик》1948.№4.

  [7] К.Маркс и Ф.Энгельс: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манифест(Tретье дополненное издание), 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23.

  [8] 参见К.Маркс и Ф.Энгельс:Манифест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партии, М. Партий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32.

  [9] Карл Маркс:Избранны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Т.1, М.: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40.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11]参见赵小军:《〈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84年第2期.

  [12] 马丁•洪特:《〈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商务印书馆,1979.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16] 《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注释:
  [†]这两篇文章被梁赞诺夫称为“历史引言”(историческоевведение)。

  [‡]恩格斯的波兰文版和意大利文版序言在梁赞诺夫版《宣言》第二版中首次以俄文发表。

  [§]梁赞诺夫曾在第二版序言中开篇声明:“为了避免误会,我必须强调,我暂时还没有做评注(комментария),而只是做了一些注释(примечания)。……在与听众和学员的实际交往中对这部理论思想著作做些评注是一回事,而把评注写在纸上则又是另一回事。后者要求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不然许多论证就会根据不足,或引起争论,特别是在那些传统的解释需要重新认真斟酌的地方更是如此。”在第三版中,梁赞诺夫“根据С.瓦西里契科同志的建议并在他的帮助下,为注释加上了标题,它们多多少少能够代替内容索引。”“这也是第二版与第一版相区别的地方。”

  [**] 15条评注分别是:工人阶级;暴力革命;革命的国际特征;阶级斗争;社会两极化;国家的本质;草稿中的一页;私有制的消灭;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措施;国家的消亡;终极目标;第三章提纲;革命的前景;唯物史观的本质。

  [††]五篇文章分别是:格•亚•巴加图利亚的《〈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容形成与逻辑结构》,达•维•赵哈泽的《〈共产党宣言〉——反对人的奴役、压迫和社会剥削,反对现代世界文明的野蛮的国际抗议书》,阿•捷•德罗班的《〈共产党宣言〉是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永恒的真理和必然的复兴》,弗•奥•基谢廖夫的《一切人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目的》,尤•孔•普列特尼科夫的《〈共产党宣言〉和劳动与资本的现代对抗》。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恩格斯为在伦敦召开的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撰写的纲领草案,写于1847年6月前。在发现之前被认为遗失。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卷的《宣言》中“劳动的价格”(注释第219条)和“青年英国”(注释第220条)。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是以俄文2版为母版编译的,所以笔者下述有关《宣言》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2版的引文均引自中文1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2/11/9 10:09:52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