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称我为蚁民,我目前没有什么派别,总的说来算是泛左派。
但是现在左派的意义其实相当的混淆和杂乱,从网上的各种论战可以看出来,而且都没有与我的观点太一致的。我只好自行定义左派,并接受大家批判。
我觉得,现实社会中区分左右最根本的一条是看这个人对于弱势群体有无同情心。我的出发点是道德,有人也许批评我不谈阶级,这个我后面再谈。
有同情心的,总的算是左派。没有同情心,总的算是右派。
但是注意根据程度不同还能细分出一些重要派别。
比如右派中没有同情心但是不黑心的,一般来说也是遵纪守法的,是普通右派。没有同情心而是表现得黑心的,往往不是不道德而是已经违法了,是黑心的右派。
而左派里面,同样也能划分一些大的派别。
比如坚持马列毛主义,要走共产主义道路,坚持阶级斗争,坚持公有制铲除私有制等等的,是共产主义者,可以用“共左”来简称。而其他还有民族主义左派,爱国主义左派,等等。
但是,我这里还是得从道德从人品上来划分。就比如“共左”,必须有高尚的人品作为基础,不然,你自称共左我也不信。
以同情心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左派,还是有一定的道德水平的。道德人品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在之上才可以看政治观点,不然某些重要的品质过不了关,那是变质的左派,那本质上就不是左派。
下面我列举一下一些左派应该具备的品质(包括但并不限于下面列举的,没列出来主要是因为暂时没想到):
最基本的:讲道理。不自私自利。
基础性的:
坚持公平正义。痛恨腐败。对于伟大,高尚,光荣等等的人事物有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有热血,有理想。
真诚坦荡。虚心接受批评。遇事能容,遇到不当的批评指责不是第一时间想到打击报复而是以沟通方式解决问题。
坚持平等,至少是尊严上的平等,反对官僚作风。
做事认真负责。
能够艰苦朴素,反对浪费,但不是非要过于节俭,有经济基础时力所能及的享受不会被反对。不过,力所不及的享受必须被反对。
一条重要而基础的原则:坚持自食其力,反对剥削,反对不劳而获。
即靠自己的劳动(包括合作的劳动)致富,而不是靠剥削压迫算计别人而致富。反对自己要富裕,就必须有穷人给我打工,从而需要保持穷人的思想。富裕只能通过勤劳与智慧,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获得。
在国际上同样坚持这条原则。即强国大国不欺压弱国小国,平等交换劳动产品。
更高要求:
能够适应极其艰难困苦的生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做事高度认真负责。
大公无私或者近似大公无私,比如先人后己。
做事光明磊落。
有骨气来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徇私情,敢于对任何人的不正之风进行批评或斗争。能够批评与自我批评。
顺便提一下,虽然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我对那些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表示最衷心的崇敬,他们是历史上最为高尚的人群。当想起他们的事迹时,知道高尚为何物的人们(包括我)将洒下热泪。
对于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从在国内兴起到成功到失败(截止1976)的这段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到现在的传播情况,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教育,没几个人真懂马克思主义,当然也没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到广大人民易于理解接受的一个程度。那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我怀疑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也是知识分子了,自己看过马恩选集,但是就是没能理解,没法以之分析现实。更别说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劳苦大众。
不真正明白,就不会真正坚持或应用,反而会做错事。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按常理想想就不对劲的,那绝对是错误的。一个例子是以前的教条主义者有个荒唐的政策,“使小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
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理解,而是以信仰般的热情来拥护它。
这用在粗的地方是好办的,比如敌我阵线分明的时候;而当需要细微分辨时,比如是在内部人中产生分歧,那就晕头转向了。看看以前的王明路线,不少人都拥护过。还有,文革中天天讲“念念不忘阶级斗争”,但是究竟什么是阶级斗争,有几个人搞明白了?都流于口号了。也许毛泽东是真懂,他没做这份通俗化的工作,我觉得也不能苛求,他毕竟太忙。但是,国内还有许多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就看每个大学都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系,这么多人,成天搞啥去了,我就没搞明白。毛泽东曾说,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而现在呢,13亿人口又有几个真懂的?思想政治课从中学到大学都有。懂的不提了,信它的人我估计也没多少了。
在这里我要提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质疑,不过不一定针对原版,而更可能是针对那些自称信仰并宣传或实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
那就是:阶级划分的原则或细则的问题一直没搞清楚或说清楚。
在理论性的粗的方面,划分出来两个大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个好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同行业职业层次,分布着各色人等,这些人怎么划分,我看就搞不清楚了。我来提些问题吧。
为什么很多重要领导人不是无产阶级甚至出身富贵之家却成了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呢?像马恩,毛周,彭湃等等,其实中共早期领导人大部分都不是无产阶级。这里面有什么共性吗?(有人解释是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我觉得这个解释太苍白了,没有指出本质的东西。)
工人里面也有想升官发财的呢,也有很多败类。这又如何区别?用一个流氓无产者的子类来囊括这些人并没有触及本质问题。
阶级身份我认为是可以无缝过渡的。一个人,以前是农民,后来当了工人;一个有点知识的地主,后来投资工业成为资本家;一个资本家,把钱全部买地又变为地主;以及,一个农民发了财变为地主,等等。对于这样的人,如何在微观或具体层面划分他的阶级?划分出来有什么指导意义?
而对于毛领导下的中共主要依靠农民而不是工人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的这一事实以及过程中,也有人争论中共的性质是不是无产阶级的。
再看国民党,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一些左派支持共产党,这部分人怎么分析?
还有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概念,这个概念到现在也同样不清不楚,有人专门整理出《毛主席论中国小资产阶级》(
http://www.szhgh.com/article/mao/study/201309/31791.html)的资料就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他的学术态度我很敬佩,但是这个基本概念到现在了还是这么混乱让我很遗憾,我在此需要质问一句,那些搞马列主义的人都去哪儿了?
还有知识分子的阶级划分,也是很不清楚。以前肯定是(小)资产阶级的范围,直到邓论中改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觉得其意义主要在于政治上摘帽而不是理论上的。
还有,阶级划分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什么区别?有些划分出来的阶级,也能用“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说明白,那为何还要划分阶级?
这么多问题归纳起来,在我看来,阶级划分(至少是从细则上)还远未达到科学性精确性的程度,从而不具有明显的说服力,当然也就不具备分清敌我的可操作性。
在我之前,也有人提过类似的问题,最近就有。这说明这个问题一直就有人没搞懂。还有,看那些回答,我觉得都不到要点。这说明这个问题就一直没有人搞懂。
比如《左派同志难以回答的13问》中的前5问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tizens/201309/31275.html 。
但我看到的所有网上各处的回答都不能令我满意,而且有些人是态度上的问题,还不是学术水平的问题。
其中比较认真的一篇是位卑回答的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news/201309/32007.html ,文中提到"决定人的阶级属性的是立场和行动,即是为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去服务"。
我觉得,这是一个对于结果的判定,而对于之前和过程中的判定,比如中间地带的群众以及虽属无产阶级但是还没有阶级觉悟的群众如何转变如何争取,仍然缺乏可操作性。在敌我阵营界线分明的年代可能还好办一点,在1949年后没有敌方只有我方的时候怎么区别?
有人也引用了列宁对于阶级的定义,我觉得,太抽象,还是缺乏可操作性。
阶级划分的问题的要害在于敌我划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吧,希望能够得到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重视与回答。我也会在后文谈谈我的理解。
另外,我也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换算问题做了一定的思考,在后面会提到。
还有,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觉需要把我心目中的较为理想的过渡社会――――这是一个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的过渡形态说清楚,也在后文交代。
我谈谈我对阶级划分的理解,或者说对于人群划分的理解。
阶级,英文中是class一词,其实就是分类。我觉得,阶级的概念的本质就是人群分类,也对应着中国的古话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之所以译作阶级,是由于社会中最主要的一些人群的最明显最直观的差别在于政治经济等地位的差别,是有层级之分的。并且经济层级一般也对应于政治层级。
人群划分在政治意义上的本质标准要看剥削和压迫。另外一个独立的因素是政治观点。
剥削首先要看剥削思想,因为具有剥削思想的人比具有剥削行为的人更广泛。已经能剥削在剥削并且努力维护这种剥削的人,是迟早要打倒的对象。而穷苦人队伍中具有剥削思想的那些人,是容易被收买或蜕化变质的。而少数人虽然有剥削行为,但是他们从思想上反对剥削,到某个时候他们从行为上也反对剥削的时候,那他们就可以是穷苦人队伍中的先进分子。
压迫往往是与剥削紧密联系的,而且是比剥削的意义更大的东西(后面会专门提到)。为了顺利剥削,往往要施与重压,或者让被剥削者看到有施与重压的能力。但是,压迫的概念范围并不完全被剥削所包括。剥削主要是在泛经济范围(也可能包括某些政治范围)。而压迫还在某些人格范围出现,比如集团内部的官僚主义,上级不尊重下级的人格尊严,这种问题迟早导致激化的矛盾。
而剥削(包括压迫)背后更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点:懒和狠,即是人性的懒惰和野蛮。
人都希望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这很正常。但是如何达到这种状态是可以划分为2大类截然不同的途径。一种是走正道,凭自己前期的辛勤劳动,后期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搞发明创造也是正道。另一种则是歪门邪道,毕竟自己去劳动太苦太累,好逸恶劳的人才不干呢,这靠的是巧取豪夺。巧取包括坑蒙拐骗偷盗等等。豪夺就是凭暴力,胜者为王,然后奴役败者和平民。
资本主义给剥削披上了一层等价交换的外衣。但是,现在人们一般都知道,光打工永远不能致富,只有自己做老板才有可能。为什么是这个道理?不就说明老板对工人存在较大的剥削吗?
压迫往往是赤裸裸的很明显,而剥削行为根据历史来看是发展得越来越隐蔽以至于只能靠理论家才能分析出来。当从表面上不易看出来的时候,也就只能了解其思想。看看其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这些东西总的说来算是促进剥削还是抑制剥削。如果有些人有明确的政治观点(不一定是原创,明确赞成或反对别人的也行),那就可以通过政治观点来分析。而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思想的时候,这时候不好办,只能暂且列入中间群众的范畴。
再分析一下现实社会。在一个社会中,偏底层和偏上层人群一般很容易区分,而需要认真研究区分的是处于中间的一些阶层。
这里的中间指的是收入水平处于白领的位置,在打工者里面算是还不错的收入,对应于收入较高的普通职员以及公司中的从中下层起并往下的管理者。(而中层及往上的管理者,一般是存在剥削的,这个不用费力分析。)这要看看他的汗水是否对得起他的收入,如果他敢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一般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同样收入水平的工作的时候,这种情况一般认为其人没有什么剥削。但是如果大家还是觉得不对劲,那应该是行业的问题,该行业由于某种优势存在对于其他行业的剥削,比如金融行业。不过,这种有优势的行业会导致实力强的剥削压迫者进入,最后能留在这个行业的小兵那也是一个足够大的剥削者。
回顾一下历史,在国内阶级划分时主要是衡量其经济即财富多少来划分贫农直至地主的,这样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经济财富多少与施加剥削压迫成一定的正相关。经济地位层级一般对应于政治地位层级,而上层可以对下层施加剥削压迫。但是还不够,那就是,缺乏对于人的思想意识的考察。
所以,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人群划分政策是以经济(财富多少)定宏观,以政治观点定微观,已经发现的压迫情况作为首要参考。
宏观看经济层次和受压迫程度,微观看政治观点,看思想,看行动。宏观好比地球重力,有自发性,普遍性。微观好比飞机引擎动力,有自觉性,个别性。要从宏观最终落实到微观。
这里要着重提一下压迫的意义。
回顾一些历史,压迫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压迫是一个优秀的反面教员,可以促进转变。压迫可以促进团结,可以认为压迫转变了那些导致不团结的因素,使其影响越来越低,从而才促进了团结。
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都体现了压迫的重要作用。
在一个群体遭受重压的情况下,这个群体能极大的避免内耗而一致对外,而有内耗的那些因素也会由于重压而被过滤掉(如一部分耐不住重压的要么逃跑要么叛变了)。就像当年的红军,由于当时中国人的总体素质摆在那里,其构成的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并不可高估,但是最后剩下的可以说是铁板一块,内部能够达到共产主义的境界(但只是原始共产主义),所以才能战胜各种艰险坚持到胜利。但是胜利后由于其总体个人素质落后,又有不同程度的分崩离析,比如腐败或内斗等,比如刘青山张子善等为代表的。古语有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也揭示了一定的压力导致团结的道理。
当年抗战时一部分共产党人轻信迷信蒋介石,毛泽东费尽口舌也让他们转不过脑筋,还是蒋介石通过皖南事变实实在在把他们打疼了好使,这下脑筋就转过来了。
再看一段抗战胜利后国共相争,三四年见分晓的历史。
抗战胜利初期,国军是合法的政府军,去到各沦陷区都是受到民众拥护的。那么,后来又是怎么失去民众拥护而失败的呢?
我这里从双方的经济来源的压迫性来分析。
双方打仗需要各种经济基础,共方除了政治宣传等,能够实在做到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或者自己开荒种地,并且节约支出,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负担而获取了支持。
而国军的经济来源一开始主要靠征税,自己的优于穷人的生活是要保证的,节省是难行的。税不够了就连征带抢,不管他人死活,同甘共苦是做不到的,自己去开荒种地是不可能的。这样必然失去人心,甚至激起反抗,导致经济来源减少;来源愈加不够,就征得愈狠,导致进一步的失去人心与反抗;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以致最后崩溃。
所以,中间地带的老百姓的思想怎么转变?还得靠反面教员的压迫。
压迫促进转变,这个道理其实还是浅显易懂。那为何压迫者不改变一下方式使用柔和手段呢?这就是本性了,就像狼一定要吃肉而不吃素,压迫者的一些本性导致他在遇到问题或麻烦时倾向(极大可能的)使用压迫的手段解决。
另一方面,反面教员的效果基本上比正面教育要好得多,不然,笔杆子就可以打天下了。
这里再提提另一个要素即政治观点的一些相关要点。前面说过了,以政治观点定微观,其实本质上是看思想。当普通人既没有自己的政治观点,又不关注政治从而也不存在赞成谁的政治观点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只能看看其人的思想,看看其人的感情倾向和是非观点。
具体怎么看呢?可以看看这个人对社会上一些现实发生的并不复杂的事情的评价。列举了一些但不限于此:
看看冀中星的机场爆炸案。 (对比 陈水总的6・7福建省厦门BRT公交爆炸案)
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
http://news.sohu.com/20130604/n377890705.shtml 看看贵阳市101岁高龄的老人谭小珍拾荒度日
http://www.ccstock.cn/tushuocaijing/2013-09-18/A1331676.html 贵州5儿童垃圾箱中死亡
http://www.s1979.com/news/society/201211/2163211621.shtml 爱狗志愿者高速公路拦车救狗
http://hi.online.sh.cn/content/2011-04/17/content_4518140_2.htm (附注:志愿者拦车救狗无人付医疗费 医院起诉索偿
http://news.sina.com.cn/s/2013-10-24/092828519135.shtml)
还有一些我意想不到的:
为李天一辩护,参考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tizens/201310/33396.html (附注:李天一打人事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A4%A9%E4%B8%80%E4%BA%8B%E4%BB%B6)
我如果说的好听一点,这是教条主义者又一起荒唐的逻辑,把“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用到了荒唐的地方,拥护也不能拥护自身机体上的腐肉。
说的确切一点,这是徇私、护短、腐败、变质。
当然还有对重大历史人物的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但是还要进行一个区别,到底他对这方面了不了解,或者是不是被灌输了负面的或歪曲的东西。所以,不仅要看其结论,还得要看其分析逻辑,这就比较复杂了。
比如对于建国后的毛泽东,以及文革。那是两边的极端评价满天飞,但是普通人又找不到合适的历史资料进行考证。这个问题,很可能只有主动宣传己方观点了。
另外也有简单一点的,共方出主力的朝鲜战争,和国方出主力的抗日战争。以及朝鲜战争中死了几十万人和南京大屠杀中死了几十万人的意义的对比。
下一个问题,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换算问题。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按劳分配中相当基本且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发扬公有制相对于私有制优越性,从而使之在和平竞争中巩固并胜过其他私有制国家的问题。
我觉得是相当的难。没有见到过很好的文章,不过也没期望能够见到。
我的一个思路是通过普遍提高教育水平在市场上化复杂劳动为简单劳动。
我估计有人一看到“市场”,心里就起问号。所以,我得先把我心目中的过渡社会的一些主要特征描述清楚。
我眼中的下一步较为理想的过渡社会的主要特征或者我所能想到的一些主要特征。网上有人在争论一次革命还是二次革命,我看过但是都没看太懂,因为一些重要细节我没看到。
1,公有制计划经济占主体,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并能发挥主导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已经证明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式,换个角度看,自由竞争必然发展到垄断,而国家垄断则是最高阶段,企业内部都是靠计划而不是靠市场的,国家作为一个企业的代表出现的时候,这就是计划经济,这是一个合理的自然过渡。公有制经济要实际掌握经济命脉。所有矿产资源首先要由公有经济掌握。
公有经济必然实行计划。但体系内部如何让人才合理流动,这个我还无力去研究。
公有经济首先生产能保障所有人基础需求的各种产品及服务。具体比方是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资及相关的生产物资以使人们能够低成本生活,或称之为免于匮乏。
公有经济需要彻底保障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就业问题。这应该比较容易,可以通过缩短工时也等比例降低收入来实现。除了那些选择自己创业的人。
公有经济还需要彻底保障所有无劳动能力的人的生存问题。这其实是一个社会保障问题,后面还会提到。
公有经济需要发挥自己的先进性来逐步消除几大差异。如城乡差异,工农差异以及更难的脑体差异。
公有经济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先进性在国内和国外战胜私有经济。
2,私有制存在,市场存在,商品交换靠市场。
我认为私有制一开始不可能被消除。
依靠暴力最多只能从表面上消除,建国之后几十年,据说是消灭了私有制,但是呢,76年后可以说一夜之间还魂了,那是消灭了吗?别自欺欺人了。
由于现实社会中还有“私”顽强存在并且有法律保障的领域,就看按劳分配体系里面个人的生活资料也还是私有的,人的私有观念也正常的存在着,而有了这个私必然会逐渐产生其他的私。
就算国内全是公有制,国外也还是私有制的海洋,总的互通有无吧,这样公有制还得与私有制有联系。
还有,如果国内有集体所有制,那么集体经济与全民经济的物资交流也还得通过市场,还得互相承认对方的“私”。除非一开始就是彻底的全民所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也应该可以私有,现代科技的发展,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往往没有界限,看看现在的软件互联网行业就知道,“知本家”不靠那些传统笨重的机器赚钱。简单生硬的禁止是不可取的。资本家当然也会有。如果允许个人创业,其公司发展起来难道非要禁止其雇人或者限制雇人数量?
综上,私有制和市场都不可能一开始就被消除。只能是公有制私有制并存,计划与市场并存。
说到这里,有人会觉得这与“邓论”很像。
我的简单回答,是很像,但是在一些重要细节上很不同,后面会讲到。“邓论”推行到今天引起诸多问题的根源不在理论本事,而在于严重的腐败。就像现在的法律,基本上从字面上都是公平公正的,并且还有一些专门的法律是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但是实际上做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了吗?
3,私有制与公有制关系。
首先,不会刻意的去限制私有制。我觉得,资本主义出现的那些问题,往往可以用严格执法,杜绝腐败,切实保障人权的方式来解决,等出现新的更高级更复杂的问题留给后人解决也不迟。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合理的与私有制相关的法律会照搬,某些刻意保障劳方的条款(比如裁员时的n+1补偿)甚至会去掉,可以说,这是守法资本家的天堂。但是,违法是必究的,灰色或黑色渠道是会被堵死的。还有,每一个劳动者是有足够的社会保障的,不怕失业,从而在与资本家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拿到足够的份额,这里后面还会在合适的地方讲。还有,存在参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累进税制以及遗产税等来调节高收入的问题。
还有,由于公有制企业必然是巨无霸型的垄断企业。国内的私有制中小企业不要想着和这样的企业竞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同样竞争不过垄断企业的,中小企业要想生存,要么在科技或某些地方上面比垄断企业有先进之处,要么去垄断企业不关注的领域。从而,很可能的格局是,私有制中小企业全是科技型企业,靠简单劳动力的那最多只是小商小贩。公有制企业的对手只可能是国外的垄断企业,这涉及到对外开放的问题,我这里研究的主要还是国内的问题,就不关注了。
4,支持人权的社会保障问题。
我得先插一句,虽然我会提到某些东西是免费的,但是我反对任何东西凭空就免费的说法,之所以现在会免费,那是由于有你的某种付出或者前人的付出。而越是有价值的东西,是要经过越大的代价去获取。
社会保障先不往高处说,这里说底线。社会必须保障所有人的底线生存权力,免除人们在没有劳动能力时或者失业时(后面我会谈到失业的情况应该不存在)对于生存的恐惧。而要想活得舒服,得自己去劳动取得收入。
底线生存的意思:吃穿住行病教都有免费的一档,是最低档,但是能够保证人的正常生活及成长。不一定是免费,但也得是可以预借预支且归还无限期,到死了的时候还还不起可以不还。如果统计起来麻烦,干脆免费就得了。下面所提到的很多免费都包括预借,简称免费。
更为具体的含义如下:
任何人都可以去城镇中较为广泛分布的特定食堂免费吃最低档的粮食豆类蔬菜,不仅能吃饱还能满足营养需求(这里的最低档仍需有质量保证,即不能是变质的容易导致生病的食物)。
在行的方面至少在本地城镇内部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至少可以比较方便的到达那类食堂。
生了不大的病(比如常见的从感冒到普通肺炎)可以有免费的低档药物持续医治到医好。
没有住处可以有特定宿舍(一般就在特定食堂附近)的免费床位。
穿的方面有很低档的衣被按时发放或可以领取。
教育方面,义务教育阶段有免费的学校,各种职业技术教育也必须可以预借,一旦失业,就可以去学习,等之后找到工作取得收入再还。
有了这些保证,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都可以无忧无虑。生活再低档,还能比红军时期的生活艰苦吗?从而,每个人可以自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个人也能够畅所欲言,敢于监督,敢于争取权利,等等,而不怕打击报复。资本家还能用失业来威胁劳动者吗?当然,社会主义也不能养懒汉,所以是最低档,好生活还得自己去劳动。
其实,这在现阶段都应该可以做到。2012中国GDP据说是52万亿元,假定一天10元的食物标准,一人一年4000元,13亿人一年52000亿,占GDP的%10。医疗的费用假定跟食物一样,那是gdp的%20,其他的费用暂且忽略不计。但是,实际上并不会有那么多人必要的需要这种待遇。算10%的人口,也就GDP的2%。那还是绰绰有余。另外,据说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11.7万亿,占GDP的23%,那么10400亿也就财政收入的10%左右。还是负担得起。这还是拿当前存在巨大贫富差距且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来举例,以后发展了,情况会更好。
这样,社会用总收入的一个很小的份额就可以全面保障所有人的底线生存问题,免除人的最大的后顾之忧。何况,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来享受这份免费,假设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这个份额就更小;而且,如果实行预借,还不起的人估计更少。总之,社会完全可以承担下来。
还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这个底线保障中的免费并不是凭空得来的。
且不说这是前辈的无数革命烈士奋斗的结果。
就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表达也够了,这是对一个基本人权的赎买――――造反权。这些费用对社会的安定有好处,可以认为这是为维护社会安定付出的费用。
再用黑话也说得通,这gdp的%2就是交给穷人帮的保护费。
5,落实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言论、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和尊严上的平等,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的民主都应该有。
而1975年的宪法中的的四大其实是基于言论自由的监督权。应该明确提出监督权。
还有一个权力需要明确提一下,那就是造反权(也称斗争权),源于一句名言揭示出的真理“造反有理”。(但是,这个权力的行使并非无代价,也许是以生命作代价)。其实,造反权是其他一切权力的源头,任何民权民主方面的进步都是通过造反的斗争得来的。前面的那些自由权力,看似行使时没有代价,其实已经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争取到的纳入规章中以低成本运行的结果。
对于造反权我再多提两句。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证明无产阶级剥夺资产阶级的资产是有正当理由的,也是符合道德的。而毛泽东更是把这个“造反有理”推出得理直气壮,为弱者撑了腰,极大的鼓舞了弱者的士气。
另外,我这里提到的概念是“公民”,而不是“人民民主专政”。对于“人民民主专政”这个词,我就没有弄懂过,而且,我怀疑宣称这个词的人自己其实也没懂,就像“念念不忘阶级斗争”的“阶级”一样。我觉得,通过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考虑的前提是劳苦大众革命胜利后的前提,他们必然会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法规。那些被打倒的首先必须遵守这些法规,不然进行法办就是了。其实,问题往往出现在内部,有了自下而上的监督一般也就能解决问题了。
举个例子,如何通过各种法规来解决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问题。
规定好合适的劳动保护条例,并且及时认真处理举报即可。首先要让资本家给工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劳动场所,如果出现工伤或者职业病等等,我们会说,我们重视人的生命,人命是值价的,从民事赔偿会参考发达国家的案例,还有可能的刑事责任。从而,资本家要想通过血汗工厂榨取利润,那是没门。其实,就看现在,除了少数高科技行业的资本家,守法的资本家其实也赚不到什么钱,只有黑心老板或者权钱勾结才能赚大钱。
6,一些有必要再提一下的细节和原则。
这个社会的一些核心要点还是自由、市场、竞争、法制。其一个重要作用也就是从私有制无缝过渡到公有制。
竞争是在良性市场范围内的竞争。公有制经济要显示出先进性,必须要在市场上公平战胜私有制。
社会以及公有制企业内部要保持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来吸引并留住人才,而不是靠各种限制,不要搞得人用脚投票。允许并支持劳动者按照兴趣并在能力范围内自由变动工作岗位。也允许劳动者自己创业以及到私企工作。当然,需要在社会建立初期理清楚公有制和私有制企业的关系,各自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在市场上能够公平竞争,等等,这个待讨论。
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换算问题。
用经济学以及市场观点来分析,复杂劳动为什么收入高?那是因为供给少,即市场上能做这种复杂劳动的人少,从而价格高,而简单劳动大家都会做,供给大,资方不愁招不到人,从而价格低。
根据这个分析,解决办法也很直观,就是增加供给,大力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从而市场上能做这种复杂劳动的人多了起来,供给多了,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差距减小。以前的大学生很值钱,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总的说来,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生产力水平也会提高,从而人们的收入水平总的是增加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当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会遭受很大的剥削,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这些剥削,生活会更好。但是,不管怎样,市场规律都是同样的。这可以说是复杂劳动在逐步简单劳动化。
到某个时候,绝大多数复杂劳动都简单劳动化了,(到时候也许大家都是博士生),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就基本达到“相等”性质的平等了。
有一派持极端平等观点的社会主义者认为人与人都是平等的,那工资收入也应该相等(大概原意)。从而要想硬性规定,这样肯定会有人不满意,会导致种种内部矛盾。这其实就是跨越历史阶段急于求成。但是如果这是市场价格,甚至于脑体倒挂,也就没人有理由抱怨了,这种内部矛盾自然消除。
关于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并存时,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的问题如何解决以达到公平竞争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目前无法定量解决,只能给出一些思路。
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公有制企业整体上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社会责任,这样盈利能力肯定不足或者说很大程度上就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那么,私有制企业如果不负相应的社会责任,那就是搭了便车,私有制企业一开始就是以盈利为目标的。这样,从一开始双方就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目前我能想到的一方面是在以后的实践中精细的算出一个私有制企业的税率,一方面通过累进税制和遗产税来控制。遗产税的最大档需要超过50%,这样,就算税法有漏洞让你这一辈子都搭了便车,到最后也该还回来,而且,这也没啥特别的,西方国家应该也都是这么做的。
这里也可以承认私有财产可以神圣不可侵犯。但是有前提,就是纳税(应该可能是累进税)。像美国等是有财产税的,比如房子每年都有房产税。财产越多,为社会作的贡献必须越大才能受到保护。另外,财产的来源必须合法。
我还要谈一下我的平等观。
平等不是相等。有些人提到结果平等以及收入差距的时候,我就感觉是一下子要弄到收入相等,我反对操之过急的做法。
平等一般指两种,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和机会平等。
人格尊严上的平等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底线的平等。这里的底线是道德或人道的底线。也还有其他底线,比如社会保障的底线。
对于机会的平等我很看重,我觉得它是通往结果平等的必由之路。
残酷一点说,平等背后是实力作为基础。只有实力平等了(指相等),才能达到绝对平等,即实质性的全方面的平等。可以说,实力面前人人平等。
另一方面,每个人只要充分发展,可以说都能达到平等的实力。因为人的智慧将是决定其实力的最主要因素,每个人的大脑差别并不大,只要后天充分开发,智慧水平都会差不多。真到了这个时候,部分人想搞不平等都未必搞得了。所以,历史发展会趋向于相等,即绝对平等。
而在现实中,看看那些位于穷苦地区的学生,也能做到大面积的学习优秀就能证明这一点,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河北的衡水中学。可以说,人的天赋是平等的。
所以,为了实现实质性的平等,应该从人们的教育方面下功夫,充分保障人们的教育权利。其实,历史上已经有人很清楚这回事,所以才有“愚民”政策。
在现阶段,各种不平等或者等级是有的,是不能一下子改变的。但是是可以引导改变的。如果只提基于实力的平等,那其实是一种比较原始野蛮的口号,不能导致人类往高层次的进步。
我觉得可以提的是,贡献上的平等,另一个是底线上的平等。
我觉得,贡献越大,等级越高,这是合符道理的,这也是一种正向激励,能够引导社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另外,也允许以功抵过,但是有过必究。
另一方面,底线上的平等则反映了人类社会达到的一种文明状态的等级。
人格尊严上的平等的这条底线是野蛮状态和文明状态的一条分界线。而社会保障的底线是在文明社会才有的东西。社会保障底线越高,说明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
还有,我觉得硬性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的,那是一句不负责任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一旦遇到某些特例实际办不到的时候,那就是是欺骗,法律的威严将轰然倒塌。现实中往往连一个底线即违法必究都没有办到。所以我提出可以以功补过,但是违法必究。其中的一些核心要点是既坚持原则,又不要把话说过头。
这里我也提一下关于法制的一些看法。
法律法规,需要实力来保障,不然就是一纸空文。
而有实力的人决不满足于逃避法律制裁。他必然会去影响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使之对自己有利,并打击对手。其实就是,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而统治阶级一旦制定出法律,那就需要整个社会按照这套法律来运行,这是成本最小的,也是对统治阶级利益最大化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讲法制,让整个社会守法。
所以,穷苦人或无产阶级要想法律有利于自己,则需要先上升为统治阶级,即夺取政权。而夺取政权之后,才能制定符合自身利益并维护它,这个时候,同样需要讲法制,让整个社会守法。虽然这个社会也有造反权,也可以斗争。但是斗争毕竟是一种成本高昂的方式,斗争的结果是胜者(也包含相互妥协的情况)找到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那就是立法,即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然后推行法制。
但是,现实往往有其复杂性,比如内部不停在分化出各种派别或集团,而某些派别或集团觉得现有法律严重损害自身利益的时候,那就会斗争,即可能时时有局部斗争。
所以,之后阶级斗争的焦点应该是体现在立法方面的斗争。可以说,法律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无数条人命换来的。当社会上的一个普通人享受法律的保护时,他不能把法律当做阳光雨露那样免费的东西,而是需要认识到现在保护他的法律的这纸条文,是经过前辈们的斗争以高昂的代价换来的。而当保护他的法律一旦微微受到损害时,他必须坚决与之斗争而不能处身事外,这就是讲政治,不问政治,迟早保护他的法律要被改为统治他的法律。
说了这么多过渡时期的东西,我回顾了一下,还缺少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正的理想之国。有了这个理想,无数仁人志士才会为之满怀激情,奋斗终身,前仆后继。而过渡时期的东西可以说是一个最低纲领,起不了这个作用。
我需要在这里描述一下我的理想之国。简单说来是全是由具有高尚的人品,平凡而不失伟大的人们所形成的社会。
我的语言能力有限,可能我只能描绘局部,或者间接描绘某些地方。
某些地方,我会以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参考,但是不会照搬,因为马恩的原味共产主义社会我其实不太清楚,别人口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一些描绘我又不太赞成。但是我不会去参考任何宗教中的理想国,毕竟那里面假的成分或者说幻想的成分太多。
共产主义社会我印象中有几点描述,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
在我所设想的由高尚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里,按需分配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设想,在由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王杰、欧阳海、张贵顺...等等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中,不管社会生产力是高是低,按需分配都是可以立即实现的,因为,每个人的付出可以说都像大山一样多,而索取相对其付出的比例来说也就只是一点点,那这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在这个社会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也可以亲如兄弟姐妹,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是在我看来,太不够了,我要的是天下处处有知己。在这个社会中,说得可能并不是夸张,全是知己。
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石就是具有高尚人品的人。
如果有一种教育方法能够低成本大批量的培养出这样的高尚人品的人,那么,共产主义不是梦。毛泽东肯定有这想法,从他的“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就可以看出来。而且,毛泽东时代确实也培养了很多这样的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还是太少,而且整体社会还存在着一些我尚未能去研究或总结的失误或者错误,导致再大的金山也有被蛀空的时候。
回过头来看看当今社会,让人极其遗憾的是,很多人已经不知道高尚为何物,雷锋被人编进各种段子中恶搞,让人寒心。现在,连一些理所应当的事情都变得难能可贵,一些微不足道的好事或者良心发现都把一些人感动得一塌糊涂,让我不知说啥好,不过,我还是能够说一句,没有真正英雄的社会没有希望。
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贪污腐败以及其的导致根源其实是我们最该关注及反对及斗争的东西。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是一个极其艰难困苦的事业,这需要有品格高尚一身正气有骨气迎难而上的人来领导以自觉的方式完成。对于广大参与者的人品我认为不能强求而且是必须面对的,但是对于领导者的人品一定得要求完人级别的,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歪下去终归要失败,看看历史上的王明、张国焘,跟着他们混有出路吗。
关于必须面对广大参与者的人品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我在前面提出以功补过。
当今泛左派别不仅思想混乱。而且有些名人的人品也让我失望。
如乌有之乡的韩德强。他打某老头的那一巴掌让我感觉到暴戾之气而不是正气或勇气。这可以说是欺负弱者。希望韩不是在逞秦舞阳之勇。如果他敢于打自由状态时的刘汉或者聂磊之类的人一巴掌,那我还真服他。
对于一些左派老干部,我以前觉得缺少一点民主讨论的氛围。后来看到别人的一篇文章《左派内部应该实行彻底的民主化》,才发觉是官僚气息严重,我简摘其文片段提到的一个事实“但是后来的实际结果却是老干部住大宾馆,普通网友没人管”。
对于前段时间一些自称左派所力挺的薄总督。他打王立军的那一巴掌是同志之间应有的做法吗?后来在法庭上又爆出新的八卦料,我都懒得关注,自己身边这么亲密的人都有异心,绝对人品有问题。而有人已经有文章《薄若是真共,在法庭上会怎样做》,我觉得足够说明问题了。而对于那些挺薄的人,我认为,一种情况是英雄史观,一种情况是机会主义者。
其他的一些,
关于朝鲜。通过最近的世袭的现实铁证,即金正日之子金正恩继承最高权力以及鼓吹白头山血统,我认为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根本不是什么社会主义。
很简单一个道理,难道除了金正日之外就没有其他德才兼备的人了吗,非得其子不可?
而那些看似左派却还在支持朝鲜的人群,我觉得,其封建思想浓厚。
对于党内健康力量的认识。我觉得可以类比国民党时候的左派,其实不起太大作用,关键还得后来的共产党自身努力。而觉得可以依靠这种健康力量取得胜利的人,那是机会主义者。
我需要批判一下英雄史观。
网上有人发文维护毛主席,赞颂毛主席,这无可厚非,但是无限拔高,过分夸大他的功劳,好像他的功劳占一半还多甚至绝大部分,这是不对的。中共领导的革命能够战胜艰苦卓绝而取得成功,最主要靠的是无数颗坚强可靠的螺丝钉,那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所纪念的一员,这些螺丝钉,都是英雄,只有群英荟萃,才会成功。毛泽东为什么要喊“人民万岁”,我想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有一定程度的英雄史观,但是这里的英雄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而且,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只要他从一颗普通的螺丝钉转变为一颗坚强坚韧的螺丝钉。
还有,网上有人发文批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好像所有的问题都主要是他一个人导致的,其实不然,他同样是有群众基础的。不去分析成败的根源,光图口舌之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