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产阶级一面搞着各色各样的资本家的大联合;一面资产阶级各色仆从们如周立波之流们以口吐莲花、口蜜腹剑般的忽悠语麻痹着工人们来装饰着这个吃人世界。这个伪疸而隐秘的资本全球化时代里,这个世界本就是一场资本饕餮的人肉大宴席。在这个世界里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无处不在。注:
文章中资产阶级牧师周立波所说的话为黑体字;工友们的所说的话为红体字。
佛山市委组织部帮助私营企业培养富二代 到国企挂职培训成制度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4_05_28_233292.shtml

周立波在选秀节目劝工人要对老板感恩 网友称其“仗势欺人”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4_05_27_233006.shtml近日,善于打梦想牌的浙江卫视上演了一出工人为感恩而哭泣的“舞台剧”。5月23日,浙江卫视选秀节目《中国梦想秀》播出,8位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艺小组”成员在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的同时,也与主持人周立波进行了一场关于“工人是否应该感恩老板”的辩论。节目播出后,一位自称认识台上工人、署名吕途的作者26日在网络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这期《中国梦想秀》的评论,她激烈地表示:“这是一场仗势欺人的人肉大宴。”截至观察者网编辑发稿前,周立波和梦想秀节目组尚未作出回应。
5月23日,来自北京皮村“打工文艺小组”的8位成员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唱响《打工者之歌》。节目演出后,他们讲述了外来务工人员打拼的艰难困苦。皮村是一处有进京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大型城中村,位于北京市东北五环与六环之间。村中本地居民只有1000多人,而居住在这的外来务工人员却已有20000多人,因为房租等生活成本较低,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聚居在皮村,这些人大多在建筑、工业以及服务行业工作。
打工生活的艰辛没有让生活在皮村的工人意志消沉。他们在业余生活组织了文艺活动,以此丰富工友们的精神生活。“打工文艺小组”的成员前往《中国梦想秀》也正是为此:皮村中一个可以容纳三百至四百个工人的演出场所缺少一套音响设备,他们希望通过中国梦想秀的舞台来实现这一个愿望。
节目中,“打工文艺小组”的表演在两次评分中都未达标。在提问环节,当周立波问起工人赵晨平时为谁表演时,
这位18岁姑娘感慨自己辛苦工作,生活却得不保障,“因为很多工人辛苦地工作却拿不到应有的工资,医疗社保也没有保障,出了工伤事故也得不到及时和足额的赔付。”并直观地认为自己只为“好人”表演,不为“坏人”演出。当听到赵晨把“为工友服务的人”归类为好人,把“剥削”工人的人归类为坏人时,主持人周立波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无论是老板还是工人,彼此要有感恩的心。你们要感谢老板给了你们机会,老板要感谢你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所以不要轻易用剥削这个词去描述大部分好的老板。”可“打工文艺小组”的另一位成员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在肯定“大部分好老板”同时,不愿意对“另一小部分老板”心怀感恩。周立波随即表示:“孩子,你有怨气。”
据悉,主持人周立波一直调侃自己被“剥削”并乐在其中。以海派清口出名的周立波在演艺生涯中一直以上海为大本营,此后因为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与浙江卫视合作。对于“卖身”浙江卫视,
周立波表示了自己愿意被“剥削”的想法:“被卖身是一种幸福,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被剥削被利用,这样才能体现我的价值,请剥削我吧!”可这位批评他人心怀怨气的主持人也并非一贯温文尔雅。2013年1月,周立波就在微博上讽刺徐峥“扮人挺囧,扮猪挺像。”为此,他更是在微博同粉丝进行口水大战。一位名为“杨小怂胖”的网友称,自己转发微博声援徐峥却招来周立波私信大骂,在“杨小怂胖”贴出的周立波私信内容中,“周立波”几乎每一句话都爆粗口。此微博截图发布后,引发了更多网友的反感,周立波因此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周立波的微博声望值也跌至了-18692。负责微博维护及相关事务的专业团队人员方小姐表示,无论是明星还是草根,声望值跌至负数可谓十分罕见,能跌破一万,更是罕见至极。
可工人们的这股怨气还是得消除。为不让舞台陷于尴尬,节目开始介绍各个工人家庭的困难生活。情到深处,节目组还特意拿了两只已经发霉的大馒头带到场上,只因为他们是某位上台工人的母亲亲手制作、托节目组带给儿子的“礼物”。台上工人至此开始流泪,开始感恩父母。他们的眼泪没有白流。最终,他们达成了自己的梦想,在场的企业家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整套音响设备。
中国的选秀节目从来都以“泪流成河”作为卖点,《中国梦想秀》也不例外。在该期23分钟的播出节目中,原本积极向上想要改善生活的工人们在11分钟以后便不断“痛哭”。但关于眼泪从何而来的缘由,节目中所展现出来的景象却与吕途评论文章中给出的“现场纪实”大相径庭。
批评中国梦想秀“仗势欺人”的吕途在文中表示,工人的眼泪并非只为父母而流:“一些人感到不理解,觉得被节目给煽情了。我想对那些感觉不解的观众解释几句,那是因为我们的工友当时的心情太复杂了:上‘梦想秀’之前,已经做好了‘被娱乐’的准备,但是觉得只要不过分,能拿回来音响就行;在舞台上坚持不吐对老板感恩二字,而面对父母深厚的养育之恩,哭倒一片;在主持人的强势和赢得音响的利诱之下,不得不说违心的话,内心充满了挫败。”
通过作者吕途之口,那位在台上与周立波有不同意见的电焊工人说出了更多观众们并未听到的声音:
“上了这个大舞台让我长了见识,我有两个深刻的体会:一个是,那个舞台虽然豪华,但是那么虚伪,我们农村虽然破旧不堪,但是真实,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活得真实;另一个是,我在舞台上亲身经历了这种对立,我为这种对立所震撼!”
不过在节目最后的致辞环节,这位焊工不得不向周立波和另一位嘉宾方俊低头“致歉”。他表示:“对不起,对不起,我确实是词不达意,这不是我的本意。”此前,嘉宾方俊向工人们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卖水果的摊贩化身著名舞蹈演员的心路历程,以此劝勉这些工人不要抱怨生活。
这一幕幕场景不经让人联想起著名英剧《黑镜》。这部被网友称为2012年首部神剧的剧集在第一季第二集中也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类似的、被选秀节目同化的悲剧式形象。影片描述的世界中,衣着统一的人们都单独居住在一个个被黑玻璃包围的虚拟屋子中,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固定的自行车架上骑车赚取点数。想要跳出的舞台的方法就是参加“选秀节目”。男主角努力地省吃俭用赚取点数,终于给自己也买了一张入场券,在表演后用一块碎玻璃以死相逼,疯狂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然而,评委们巧妙地化解了他的批判,把他的批判当做“表演”,并提出给他开办一个评论节目。男主角最终妥协。那些虚拟的观众再度陷入狂欢,为一个新节目的诞生而欣喜若狂。
这也并不是吕途第一次为工人站台。在批评《中国梦想秀》“仗势欺人”以前,这位社会学者就深入工人群体,将自己融入他们的命运之中。吕途著有《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从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吕途和她的同事赴苏州、深圳、重庆、北京、武汉等地,对当地的打工群体进行调查和采访,研究这个群体的现状和动态。北京工友之家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群体命名为“新工人”。“工人”一度是我国非常受尊敬的职业群体,“新”是为了区别过去的工人概念。“‘新工人’这个词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诉求,起一种倡导的作用。我们希望这个词的出现能促进人们去思考,这些人是否应当同过去的工人一样受到尊敬、重视。”吕途认为,“新工人”代表着这个群人的崭新时代。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就对《中国新工人》一书有很高的评价。汪晖表示,“吕途不是像许多学者那样,在"代表"打工者说话,她就是从他们的命运内部提出问题。即便当她表述自己的期待时,也像是这个群体的成员的自我反思。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独特的。”
吕途的关怀并非仅停留于纸面之上。除却笔锋犀利之外,吕途也一直在努力改善工人群体的生存状况。她现在供职于“北京工友之家”,为工人们提供必要的、保障自身权益的公益服务。北京工友之家是一家于2002年成立的社会公益机构。这个机构通过义务演出、为打工子女提供发展教育服务、开办互惠公益商店、社会调研、创业培训等专门为在城市的打工群体提供服务。
不同的场景似乎在揭示相同的困惑:参与选秀的工人们到底该不该感恩,他们又该为谁而流泪?至少在作者吕途的笔下,《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目前,周立波和节目组并未对吕途的文章作出进一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