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球化及其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1#
全球化及其发展历程

   周承友

    社会是人的社会,作为同类的人们之间必然出现相互交往。社会发展又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随着古代手工式、地域性生产力和自然经济向近代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才真正地突破了地域性(民族和国家)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

    “全球化”一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它的出现迅速取代了“国际化”、“跨国化”和“一体化”等术语。“全球化”是一个涉及近代以来全人类历史发展方方面面的现实和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写道:“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2页)

    所谓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中国家之间或国际上的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化和整体化现象,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标志社会历史全球性有机发展的一个概念。全球化萌芽于14和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时期。因为14和15世纪的西欧,生产工具本身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但工厂手工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国际交换(西欧地区世界市场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化生产力的萌芽。工厂手工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意味的是生产目的的根本改变,即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变为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完全抛掉了为生活而生活的形式,变成了为贸易而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19页)这种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是世界上机器化大工业诞生的首要前提,这种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标志着国家之间经济上全球性的相互依存。

    全球化萌芽于14和15世纪的西欧,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至今已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史。根据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区别,兼及政治发展的类型和阶段区别,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4和15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是全球化(即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形成阶段,是为全球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4世纪和15世纪西欧地区专业化规模化的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和地中海、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国际商品交换——地区性世界市场的萌芽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化生产力的萌芽,因而也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开拓和掠夺,标志着资本主义政治全球化的萌芽。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开拓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全球化处在进一步的孕育之中。1640—1789年英、美、法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正式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全球化,也为整个全球化的发展提供真正的政治基础。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器化大工业、即社会化大生产力的诞生,为经济全球化亦即整个全球化提供了真正的客观根据。因为“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地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8页)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生产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原料和农牧业初级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充要条件。世界市场的继续开拓和发展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进步。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1870年代前后第二批的俄、德、日等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国家统一运动的发生,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促使资本主义全球化获得了充分地发展。其中,19世纪中后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输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成。因为资本输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特别是资本输出,才真正厚实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上的相互依存。当然,资本输出以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称之为商业或商品资本的全球化,资本输出开始的借贷资本输出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称之为借贷资本的全球化。19世纪中后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殖民体系形成(殖民地瓜分完毕)标志着资本主义政治全球化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出现及其与资本主义全球化并行的阶段,是为全球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既是全球化发展第一阶段结束的标志,也是全球化发展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形成,相伴而来的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的内在矛盾加剧,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初步发展就是在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激烈斗争乃至两次世界大战中实现的。伴随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形成和初步发展,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9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式兴起,继而出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如它的第一、第二两个国际组织的建立与活动)和高潮末期的第一次修正主义泛滥。但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诞生,从而也标志着早期社会主义全球化的正式开始。1917年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俄国(稍后组成为苏联),虽然在当时只有它一个,但是在它的建立和发展初期,来自西方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对俄国的外部干涉和对抗,俄国支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包括俄国在1920年代到1940年代大规模引进西方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组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等,这些都是活动在同一个全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的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因而它也是一种全球化。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所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要全球化。同时,社会主义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两种全球化,而不是两个全球化。社会主义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表现舞台是同一个全球,而不是有各自的全球;但它们在全球舞台上交往的目标、原则、观念、规范、程度、方式等等又是各不相同的,用一句话说就是它们在全球性相互依存上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又是两种全球化,并且社会主义全球化终将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全球化。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是活动在同一个全球的本质对立和形式可以相互借鉴的两种全球化。

    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及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斗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中进行的,也是其全球化发展严重受阻的时期。但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早期社会主义全球化发展壮大的启示,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也获得了由美国主导的相对稳定的秩序。如1949年美国与西欧国家“北约”组织的建立,1951年美国与日本等亚太国家共同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也包括1945年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等全球性重要组织的建立,这就使得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依据。

    在此阶段,早期社会主义全球化发展则日益壮大。首先,苏联——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并开辟了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道路,迅速跃上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苏联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支柱并迎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苏联又迅速恢复为工业强国,成为世界的一极。其次,到1950年前后又诞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还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如1947年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1946—1948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多个协定条约的签订,1949年“经互会”建立,1950年苏联与中国《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也包括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出台等。这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包括它诞生在俄国和中国两个世界性大国)及其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初步建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二次高潮的出现,也标志着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秩序的初步形成,并且从外部表现上看,社会主义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已经达到了势均力敌的程度。所以说,20世纪上半期是早期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壮大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的曲折和与资本主义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阶段,是为全球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赫鲁晓夫上台、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这是全球化发展转入第三个阶段的标志。

    1953年5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通过政变获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改变对前南斯拉夫新修正主义等外交政策,1955年5月出访前南斯拉夫,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诬陷斯大林,掀起国际上反斯大林主义浪潮,对外推行“三和路线”。所以,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正式标志着新修正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上台。赫鲁晓夫上台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1960—1964年中共与苏共之间出现“大论战” 。毛泽东领导的中共运用发展着的马列主义反对苏联东欧等国际新修正主义,同时通过国际交往,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发动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可见,从斯大林逝世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二十多年中,出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修正主义泛滥;在这二十多年中,社会主义全球化的中心问题就是新修正主义的产生和反对新修正主义的斗争,包括战后旧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也深深地受此影响。197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标志着早期(或传统)社会主义全球化因内部发展原因而基本结束。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是由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是不可改变的。

    伴随着早期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得和失,因为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和历史的启示,资本主义全球化却走向了一个深入发展的阶段。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发生,推动资本主义又由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即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资本主义既继承了垄断资本主义本质和重要特性,又超越了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了一系列自己特有的重要特性,其具体表现如:资本国家化(包括国家垄断资本、国家调节经济、社会福利保障的普遍推行)、资本人力化(知识管理资本家的涌现)、资本(证劵)大众化、资本虚拟化、资本(特别是生产资本、金融资本、虚拟资本)全球化、资本殖民“无烟化”等等,它给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一个日常的而又直观的感觉就是温饱需要的基本解决、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其实质就是资本及其剥削和压迫的高级社会化(高级全球化)和高级隐蔽化或欺骗化。与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或同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全球化也获得了深入地发展。首先,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的国际分工由以前的“生产全球等级垂直型分工”阶段日益朝着“生产全球层级水平型分工”演化。其中,美国最先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国际转依移,在美欧之间(后美欧日之间)展开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环节、工序上的分工),并且第三产业发展快速上升,比重超过一二产业比重,整个产业结构不断“软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产业(如制造业)又向东亚和拉美等部分国家或地区依移,使产品内分工再发展到全球生产要素分工,使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得到发展,第三产业也加快了发展。其次,跨国公司获得广泛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新组织、新形式和新规范,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更加紧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既通过私人或民间的国际组织进行,又通过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组织进行;既通过一般的协定型或非协定型国际组织进行,又通过一体化的国际组织进行;还有通过不同功能范围或地域范围的国际组织进行的。其集团化、一体化现象如“欧共体”和“东盟”的建立。总之,其生产资本、金融资本、虚拟资本等资本全球化获得了广泛而深入地发展。再次,资本主义性质的多方面的地区性和国际联合组织广泛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旧殖民时期遗留的基础,运用经济、科技、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等多种手段(有时也包括军事手段)和各种组织更加强化了对发展中国家事务的干涉、控制和掠夺。当然,伴随着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来的却是70年代因中东战争的石油危机而引发战后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几乎使西方各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较长时期“滞胀”状态。可以说,这次经济危机是被后来的新情况所挽救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早已转折转向和对外开放,随着“苏东剧变”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转向对外开放及商品市场经济轨道,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和转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队伍的扩充,以及1990年代新的信息网络技术产业的全球化,又使资本主义全球化获得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发展。如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欧盟”、“欧安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等等的建立和发展。

    “物极必反”。随着早期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一大批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返回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当代世界仿佛又回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状态,当然它是在新的基础的复归。美欧与俄国之间的矛盾,美日与中国之间的矛盾等已成为21世纪初出现的世界上西方和东方各自的主要矛盾。围绕2012年9月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行所谓购岛“国有化”、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中国军事力量的扩张和防空识别区的建立而来的牵动整个亚太局势的中国与美日的斗争,围绕2013年2月乌克兰时局突变而来的美欧与俄国争霸的重现,这就是当今世界东方和西方各自主要矛盾存在和发展的明显表现。特别是中国与美日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发展成新的世界大战的焦点,因为东亚历史的轨迹和现实两国快速走向东亚主导者的步伐和斗争态势加上美俄两国的干涉或控制就是其证明。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就要到来了!                        

                                     2014、9、30
分享 转发
TOP
2#

今天的“全球化”浪潮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扩张和政治意识向外侵略的产物,列宁早就有理论上论断的,世界无产阶级需要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全世界的兴起和发展(即追求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运动的“全球化”),不是今天这种帝国主义经济、意识侵略性的“全球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