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要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吗? [复制链接]

1#
第33问,无产阶级专政要建立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吗?

关于要建立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提法,出自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这部著作,原话是这样的:“在共产主义下,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仅会保留资产阶级权利,甚至还会保留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毛主席在1976年反击右倾方案风时,又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法权。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少人多”。当时的中国,恰恰是按照列宁提出的理论,建设了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少人多”。主席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个社会“和旧社会差不多”(旧社会指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时期)。既然和“旧社会差不多”,那么必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还要继续革命。

我们回头观察1976年至今发生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毛主席关于当时中国与“旧社会差不多”的判断,完全正确。与今天社会一样,都是资产阶级统治我们的世界。1976年的时候,资本构成单一,全都是国家资本,国家资本的代言人是各级官吏,官吏们作为资产阶级来统治着我们;而现在的资本构成就复杂一些,有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混合构成,国家资本占据核心位置。现在的资产阶级统治,是由官僚资产阶级为主导,联合其他各类资产阶级对我们进行联合统治。左翼圈子里提出改革开放后所谓的“资产阶级复辟”,只不过是由国家计划控制的资本主义,变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资本主义而已。不同点在于,当时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继续革命,坚决与党内资产阶级作斗争。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是错误的,错误的地方在于把资本被看做纯粹的物,而不是看作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自身的反映,恰恰就是资本家。也就是说,有资本必然有资本家,搞出有资本没有资本家的提法,无疑把共产主义运动引向歧途。毛主席的认识是清醒的,他发现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反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么,党内的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终于知道了,这是由于当时有了国家资本。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如果不消灭国家资本,那么上台的官员们必然成为国家资本的代理人,即成为了新生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必然转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异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遭受失败。

有的人说,无产阶级可以依靠商品生产及货币交换为无产阶级服务,为整个社会中的人们需要服务,这样做怎么会产生统治劳动者的资产阶级呢?
针对这个问题, 马克思批判到:“有些社会主义者则认为,我们需要资本,但不需要资本家,——这是完全错误的。在资本的概念中包含着这样一点:劳动的客观条件(而这种客观条件是劳动本身的产物)对劳动来说人格化了,或者同样可以说,客观条件表现为对工人来说是异己的人格的财产。资本的概念中包含着资本家。

马克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客观条件形成了资本,有资本必然包含资本家。具体来说,资本家是劳动的客观条件(而这种客观条件是劳动本身的产物)对劳动来说的人格化。在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时期,由于是商品生产,在生产中与工人对立的劳动的客观条件是以国家资本形式存在的,其人格化就是当时统治着劳动者的官僚者阶级。

有的人还会说,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后,政府宣传生产资料属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了,已经消灭了资本,怎么还会有资本和资本家呢?
问题出在商品生产及货币交换上。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生产时,发现了这样的矛盾:活劳动的客观条件对于作为主观存在的活劳动能力来说,表现为分离的、独立的价值,因而活劳动能力对于客观条件来说,也只是表现为另一种价值(它不是作为价值,而是作为使用价值来同客观条件相区别)。这种分离一旦成为前提,生产过程就只能新生产,再生产这种分离,而且是在更大规模上再生产这种分离。生产过程怎样生产这种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活劳动能力的客观条件作为与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独立存在,作为不同于活劳动能力并且与之相对立的主体的客观性而成为前提;因此,这些客观条件的再生产和它们的价值增殖,即它们的扩大,同时就是这些条件作为与劳动能力无关的并与之相对立而独立的他人的主体的财富所进行的再生产和新生产。再生产和新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活劳动的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而且是这些条件作为独立的价值,即属于他人的主体的价值,而同这种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存在。劳动的客观条件取得了与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主观的存在——从资本变成资本家

马克思这段分析告诉我们,在苏联和中国搞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下,必然存在活劳动的客观条件与作为主观存在的活劳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对立。从主观存在的活劳动能力方面看,活劳动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存在的活劳动能力是分离和独立的价值。从客观条件作为主体方面看,活劳动能力表现为另一种价值(它不是作为价值,而是作为使用价值来同客观条件相区别,这种使用价值是客观的物质条件以商品的形式得到增殖)。这种分离一旦成为前提,生产过程就只能新生产,再生产这种分离,是在更大规模上再生产这种分离,而且是这些条件作为与劳动能力无关的并与之相对立而独立的他人的主体的财富不断扩张。在劳动的客观条件取得了与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主观的存在——从资本变成资本家。我们遗憾地看到,所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恰恰是商品生产方式下,劳动的客观条件以一种独立的价值主体加速与劳动能力分离的过程。政府官吏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具有独立价值的劳动客观条件,而工人和农村社员则充当了与之对立的活劳动力一方。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完成之时,标志着以代表国家资本的新生资产阶级与工人和农村社员为主体的无产阶级的相互对立,成为了当时社会根本的阶级矛盾。苏联和中国政府宣传的生产资料属于整个社会,客观上起到了忽悠工人和农村社员的作用。

结论正如马克思所说:“把一个在价值上建立起自己的生产方式,进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国家,看成是一个单纯为了满足国民需要而工作的总体,这是错误的抽象。”

无产阶级起来革命,建立政权后就是要消灭资产阶级依靠金钱,从而控制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方式,建立起依靠社会中人们自觉地联合起来,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即共产主义的生产,与之相适应的政权形式是消灭阶级差异的工具---无产阶级公社。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消灭阶级、阶级差异以及政治统治,无产阶级才能得到解放。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20-07-20 14:10:26
分享 转发
TOP
2#

今日又做了部分修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