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信仰“自由”的基督徒嘴臉 [复制链接]

1#
璧玲改名,“自由”穿幫


早年有朋友因不識銀霞被譏為書呆,還好我知道她是甄珍之妹; 前陣子羅霈穎的消息騰之媒體卻讓我疑悶,怎麼從來沒聽過這個名字?前幾天跟朋友爬山忍不住一問究竟,原來是老牌藝人改換的新名。

這讓我想起近二十年前開車過彰化,偶然聽到當地電台稱某月全縣有逾千人改名,而據內政部統計99至106年共有82 萬人次更名,誰說中國人沒有自由? 你可知同時期的法國人為嬰兒命名必須從天主教聖賢或古代歷史人物中選取; 又如1799年拿破崙取得政權後,法律規定女性須取得市長及醫生證明並經警察局允許才能著褲裝,法國女人為此抗爭直到1970 年代才遂其所願,而惡法遲至2013 年1月方被廢止。對高喊“自由平等博愛”之徒,套一句某同學母親罵人的慣用語,那張芝芭嘴是信不得的;他們吹噓的“自由”跟上帝一樣只是一種信仰,虛實隨心,經不起認真的檢視。

你是否想過何以中國的革命從未聞要爭自由的?中國的皇帝可曾下令女人該怎麼穿著?宰相會頒法指導你如何為子女取名嗎?從孫中山到錢穆都力言中國人太自由,信夫?一盤散沙意味中國人一方面缺乏自我意識,另方面擁有自由的本質,可自由對西方人言,僅僅是抽換教義後的新信仰,教條的色彩是不變的。

基督教義的嚴厲恫嚇與火刑架的殘忍剔除鍛造了西方人的精神集體主義,後經來華耶穌會傳教士帶回人文元素引發啟蒙運動,他們才從神的國度邁向人的世界;爭自由,搞極端個人主義,乃至疫情嚴重仍拒戴口罩,折射的是源自群體精神壓力所變生對社會集體行為的排斥 ,所以我們看到西方人於劇院為示風度不得不從眾鼓掌,但私下絕對不會像國人搞什麼集團結婚。

西方精神病多,自殺多,心理學發達,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肇因於這種千年內在桎梏與近代強力打造自由民主外殼間的巨幅反差。他們的內心世界其實是非常堅硬的,絕非如螢光幕所刻意展現的開放與瀟灑。誤上賊船的前社科院李建宏博士就現身表示,當你在困境中,他們樂於以慈善臉孔伸出援手,但當你否極泰來,想回報恩人時,你可能會遭到惡言相向,因為你這可憐待拯救的東方靈魂竟反串神的使者來對上帝選民施救,他們是不接受的; 正如已故台大外文系主任顏元叔所感嘆,"蝴蝶夫人"中日女死愛白男,他的白人同事稱那是偉大的愛情,但看到"廣島之戀"裡日男騎白女的鏡頭,卻一個個口吐"噁心"( disgusting) ,走出影院竟凝重到連喝杯咖啡的心情都沒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20/9/14 20:21:10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