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与革命》部分观点评论之四 [复制链接]

1#
《国家与革命》部分观点评论之四

《国家与革命》来源为《列宁全集》第31卷第二版(1984年出版)

15、无产阶级需要建立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吗?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第4部分有这样一段话:
在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在经济上还不可能完全成熟,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由此就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保留着“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既然在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存在着资产阶级权利,那当然一定要有资产阶级国家,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强制人们遵守权利准则的机构,权利也就等于零。
可见,在共产主义下,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仅会保留资产阶级权利,甚至还会保留资产阶级国家,—— 但没有资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的《国家与革命》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在共产主义下,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仅会保留资产阶级权利,甚至还会保留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特色反动统治集团把“没有资产阶级”这个定语完全抽掉,直接篡改为无产阶级要“保留资产阶级国家”,为其大搞资本主义提供理论基础,至于特色国有没有资产阶级,全靠特色当局控制的喉舌了,特色喉舌掩耳盗铃地声称中国社会没有资产阶级,只有“企业家”、“公司领导人”、“企业经理人”!

由于列宁把无产阶级革命在经济上的任务只简单地理解为社会生产资料由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而不是马克思所主张的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为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因此,他主张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下保留了商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他所设想的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事实上成为了官僚资产阶级统治的资产阶级国家。

毛主席在1976年反击右倾方案风时,把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供全国人民认真思考。他说:“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法权。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少人多”。当时的中国,恰恰是按照列宁提出的理论,建设了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少人多”。主席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个社会“和旧社会差不多”(旧社会指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时期)。既然和“旧社会差不多”,那么必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广大的劳动者阶级还要继续革命。

我们回头观察1976年至今发生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毛主席关于当时社会与“旧社会差不多”的判断,完全正确。与今天社会一样,都是资产阶级统治我们的世界。1976年的时候,资本构成单一,几乎全都是国家资本,国家资本的代言人是各级官吏,官吏们作为官僚者阶级来统治着我们;而现在的资本构成就复杂一些,有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以及混合资本构成,国家资本占据核心位置。现在的资产阶级统治,是由官僚资产阶级为主导,联合其他各类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联合统治。左翼圈子里提出改革开放后所谓的“资产阶级复辟”,只不过是由政府官员计划控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变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资本主义而已。不同点在于,当时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搞了一场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踢开党委闹革命,试图砸烂建国17年来的国家机器,建立与国家相对立的巴黎公社式的政权,但没有成功。文化大革命未完成的建立公社政权的任务,将会由今天觉悟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来完成。

列宁主张,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是错误的。错误的地方在于把资本被看做纯粹的物,而不是看作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自身的反映,恰恰就是资产阶级。也就是说,列宁主张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下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国家资本,有国家资本必然有资产阶级,不存在“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列宁提出“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种观点,无疑把共产主义运动引向歧途。毛主席的认识是清醒的,他发现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反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么,党内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党内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是什么?今天我们终于知道了,这是由于在当时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下产生了国家资本,上台的官员们必然成为国家资本的掌控人,即成为了新的资产阶级---官僚者阶级。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在其本质上成为了官僚者阶级专政。

有的人说,无产阶级在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后,无产阶级可以依靠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积累起来的国家资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需要服务,这怎么会产生统治并压迫劳动人民的资产阶级呢?

针对这个问题, 马克思批判到:“有些社会主义者则认为,我们需要资本,但不需要资本家,——这是完全错误的。在资本的概念中包含着这样一点:劳动的客观条件(而这种客观条件是劳动本身的产物)对劳动来说人格化了,或者同样可以说,客观条件表现为对工人来说是异己的人格的财产。资本的概念中包含着资本家。”

马克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客观条件形成了资本,有资本必然包含资本家。具体来说,资本家是劳动的客观条件(而这种客观条件是劳动本身的产物)对劳动来说的人格化。在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时期,由于保留了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这就会在生产中形成生产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之间的对立,与劳动者对立的生产的客观条件是以国家资本形式存在的,其资本的人格化就是当时统治着劳动者的官僚者阶级。

有的人还会说,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后,政府宣传生产资料属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说消灭了资本了吗?怎么还会有资本和资产阶级呢?

问题出在商品生产及货币交换方式上。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生产方式时,发现了这样的矛盾:活劳动的客观条件对于作为主观存在的活劳动能力来说,表现为分离的、独立的价值,因而活劳动能力对于客观条件来说,也只是表现为另一种价值(它不是作为价值,而是作为使用价值来同客观条件相区别)。这种分离一旦成为前提,生产过程就只能新生产,再生产这种分离,而且是在更大规模上再生产这种分离。生产过程怎样生产这种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活劳动能力的客观条件作为与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独立存在,作为不同于活劳动能力并且与之相对立的主体的客观性而成为前提;因此,这些客观条件的再生产和它们的价值增殖,即它们的扩大,同时就是这些条件作为与劳动能力无关的并与之相对立而独立的他人的主体的财富所进行的再生产和新生产。再生产和新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活劳动的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而且是这些条件作为独立的价值,即属于他人的主体的价值,而同这种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存在。劳动的客观条件取得了与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主观的存在——从资本变成资本家

马克思这段分析告诉我们,在苏联和中国搞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方式下,就会存在活劳动的客观条件与作为主观存在的活劳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对立。从劳动者一方看,劳动的客观条件表现为与劳动力相分离相对立的独立的价值。从劳动的客观条件一方来看,劳动力表现为另一种“价值”,这种“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来同客观条件相区别,并使劳动的客观物质条件以商品的形式得到增殖。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一旦成为前提,生产过程就只能新生产,再生产这种分离,是在更大规模上再生产这种分离,而且是这些条件作为与劳动力无关,并且与劳动力相对立而独立的财富不断扩张。在劳动的客观条件取得了与活劳动能力相对立的主观的存在——从资本变成资本家。我们遗憾地看到,苏联及中国所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恰恰是商品生产方式下,劳动的客观条件以一种独立的价值主体加速与劳动者分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独立价值的劳动客观条件成为了国家资本,资本的人格化就是官僚者阶级,而工人和农村社员则充当了与之对立的活劳动力一方。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完成之时,标志着以代表国家资本的新生资产阶级(官僚者阶级)与工人和农村社员为主体相对立的阶级关系的确立,成为了当时社会基本的阶级矛盾。苏联和中国政府宣传的生产资料属于“无产阶级”的国家,客观上起到了忽悠工人和农村社员的作用。

结论正如马克思所说:“把一个在价值上建立起自己的生产方式,进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国家,看成是一个单纯为了满足国民需要而工作的总体,这是错误的抽象。

无产阶级起来革命,建立政权后就是要消灭资产阶级依靠金钱,从而控制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方式,建立起依靠社会中人们自觉地联合起来,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即共产主义的生产,与之相适应的政权形式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公社。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消灭阶级、阶级差异以及政治统治,无产阶级才能得到解放。
无产阶级绝不能建立“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与之相反,无产阶级需要建立共产主义的公社(及公社联盟)。

16、把民主看做为国家是错误的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第4部分有这样一段话:
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而这一点又会产生如下的结果:民主在其发展的某个阶段首先把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使他们有可能去打碎、彻底摧毁、彻底铲除资产阶级的(哪怕是共和派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即常备军、警察和官吏,代之以武装的工人群众(然后是人民普遍参加民兵)这样一种更民主的机器,但这仍然是国家机

这里,列宁简单地把民主当做是国家形式,是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严重歪曲。由于这个错误论断,导致了他在这句话末尾得出的结论: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仍然是国家机器”。这与马克思得出无产阶级需要建立公社政权,公社是与国家对立的政治形式的结论正好相反。20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俄国无产阶级及中国无产阶级按照列宁这个理论,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这两个地区无产阶级建立的国家,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与无产阶级再次形成对立。苏共及中共并不理会马克思的忠告:奴役无产阶级的的国家机器决不能当成解放无产阶级的政治工具来使用。国家是资产阶级或过去一切剥削阶级维持阶级存在以及巩固剥削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如果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国家政权,这个政权只会是维持阶级存在以及维持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绝不会成为消灭阶级及阶级差异的政治工具,无产阶级革命一旦建立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必然与无产阶级再次形成对立,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导致失败。

关于“民主就是国家”的批判,见《国家与革命》部分观点评论之一的第11部分。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23-02-19 00:52:04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