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华时评:用工荒暴露农民工难融城市的残酷现实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新华时评:用工荒暴露农民工难融城市的残酷现实

作者:新华网    文章发于:新华网    



[供思考分析]

新华时评:

用工荒暴露农民工难融城市的残酷现实


新华网  2011年02月16日 18:38:35  







2月10日,一位前往广东打工的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在湖南衡阳火车站广场前等待进站上车。新华社记者赵众志

新华时评:“用工荒”的根源在于城镇化问题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梁宇广、聂建江)春节过后,企业“用工荒”在各地出现。与往年相比,今年“用工荒”中的一个新现象是,一些农民工输出大省多以“方便子女就学”“就近照顾老人”等为说辞,劝农民工留在本省就业。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农民工被这些“留工”理由打动,在远去他乡与就近打工之间徘徊。

上述现象提醒我们,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背后,是越来越严重的农民工后顾之忧。而要破解城市企业“用工荒”,必须加快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问题,下决心破除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壁垒,为进城打工的农民彻底转化为城镇居民提供社会保障。

    谈到“用工荒”,以往人们习惯于想到东部发达地区,像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事实上,“用工荒”已经不是东部地区特有的现象。记者最近在甘肃省两个劳务输出大县秦安县和陇西县举行的两场劳务用工洽谈会现场看到,参加招工的企业月平均工资都在2500元到3000元之间,比往年大幅度增长,不比东部一些地区给农民工开出的工资低。尽管如此,这些企业还是受到了冷遇,部分企业竟然连一个工人都没有招到。

    而在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湖北和四川,春节后当地企业纷纷打出“方便子女入学”“就近照顾老人”等“留工”口号,许多企业在车站码头堵截劝说农民工就近就业。记者在广西采访到的一些农民也正因此迟迟按兵不动,在留本地就业还是去珠三角、长三角打工之间犹豫不决。

    这些现象显示,在农民工就业选择上,地区差别已经不重要,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现象背后,是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差距以及长期以来农民工普遍遭受的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等不公平境遇。



    在浙江义乌劳动力市场举牌招聘的用工企业代表(拼版照片,2月12日、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应当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不像父辈那样单纯为了养家糊口进城打工,而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他们不愿意过“年轻在城市、年老回农村;工作在城市、保障靠农村”的“候鸟生活”,不愿意抛却年迈的父母、稚嫩的儿女背井离乡。从某种意义上说,“用工荒”现象,恰恰暴露了长期以来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民无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的严酷现实。如果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尽快跟上,城镇化过程中不能使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落地生根”,解除后顾之忧,“用工荒”现象就难以消除。

    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不仅是招工企业的难题,而且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只有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深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才是破解“用工荒”的治本之策。



2月10日,一位前往广东打工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在湖南衡阳火车站临时搭建的母婴候车区候车。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2月10日,在宁夏银川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中心外,一位木工师傅在自己的车前挂起牌子等待顾主。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2月10日,一位外来务工人员正在宁夏银川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中心内看报搜寻招聘启示。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2月15日,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劳动力市场外,一名求职者(左一)的到来吸引了三名招工者的注意。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2月14日,在浙江义乌劳动力市场,众多企业招聘人员举牌招工。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2月15日,浙江温岭市泽国镇一家鞋厂内,针车工人在开工不足的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2月12日,在浙江义乌人才市场,两位开车过来的招聘者由于长时间无人应聘,在车里睡着了。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2月15日,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劳动力市场外,一名招聘者(右)向求职者介绍用工信息。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链接﹕ 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edit.php?blog_id=5d55fe3e0100pv5s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武夷山 于 2011/2/17 16:00:48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