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魏一:从小水泥看文化大革命为人民居住大改善奠定了基础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说明]本文重点讲毛主席建设路线提倡的地方小水泥的必要性、成就和发展前途,以及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提要]我国的水泥工业一贯地主要依靠小水泥而发展。解放前水泥工业微乎其微。解放后建设了一些大水泥厂。但是在大跃进时代小水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后来受到刘邓下马风的严重摧残,但有一些坚持下来取得了经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刘邓路线,小水泥如雨后春笋般爆发起来,全国密布如满天繁星,规模也大大扩大了。邓贼复辟时许多小水泥厂已经进入运动战、阵地战,最大30万吨,潜力无穷。邓小平匪帮大肆攻击“小生产方式”在小水泥工业上没能得逞,小水泥继续上涨。八十年代分灶吃饭后地方小水泥更是进一步成长。而邓小平匪帮引进的冀东却可耻地失败。邓匪加紧勒索,但是在人民群众和各地方抵制下小水泥人在曲折中前进。由于邓小平匪帮不搞自己的设备制造,依赖进口,历时18年我国才搞起冀东那样的日产4000吨熟料的生产设备。可是由于各地努力发展小水泥,很快许多小水泥厂依靠各地自己力量建设了7000吨的熟料生产设备,万吨级也已在建造。目前我国的地方小水泥已经突破邓小平匪帮的束缚,已极其庞大,把邓匪控制下的大水泥完全淹没了。应该承认现在多数群众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正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大办小化纤的功劳,复辟以来的群众和地方领导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邓小平匪帮只有破坏没有一点贡献。但是我国的水泥工业仍然带有殖民地性,现在主要依赖发了疯的房地产业,邓小平匪帮仍然不肯死心放弃摧残,前景不能盲目乐观。但是小水泥的大发展必将大大提高地方实力,使得地方成为埋葬邓小平匪帮统治的力量之一,不过中国也面临着四分五裂,各地建造起来的豪华办公楼就是象征。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和化肥、化纤、机械、钢铁、电力、石油、煤炭、造船、军工、航天、核技术等工业一样,也是在大跃进时代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得到了大发展的,没有大跃进、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我国目前的建材工业。恰恰相反,破坏和摧毁我国建材工业的不是别人,正是篡权复辟上台的邓小平匪帮。
  现代建材最主要的是三材,钢材、木材和水泥,其他还有平板玻璃、卫生陶瓷等等,但总比不上这三材重要。钢材属于钢铁工业,不是本文讨论题目。木材要牵涉到保护森林。因此本文讨论的将首先是水泥工业,而且主要就是小水泥工业,另外也谈一下平板玻璃。
  我国的建材工业,首先水泥工业,也是走毛主席的大中小结合、土洋结合、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两条腿走路的道路,一样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相信广大工农群众不但有极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也有极大的创造性,依靠党的一元化领导,突出政治,改革生产关系,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改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以革命统帅生产推动生产而建设起来的。解放后新建扩建的大型项目比较出名的有河北邯郸水泥厂、北京首都水泥厂、陕西耀目水泥厂、湖北华新水泥厂、四川峨眉山水泥厂、湖南湘乡水泥厂等。但是在这儿特别要指出,我国地方和农村性的小水泥工业起着极大的作用,在五小工业中又是最最成功的一个。我国的水泥工业一贯主要依靠小水泥的发展而增长,这是与其他五小工业不一样的地方。——小水电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它的作用早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和承认。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后,不是对小水电没有迫害和打击,但八十年代初,国际上专门到我国福建省的永春县——小水电最先成功的省,最先成功的县开了会议,进行考察,成绩已经为他们所公认。如有时间将在专文中说。不过小水电在经济中的作用、在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却远没有小水泥在水泥工业中那么大。
  邓小平匪帮复辟上台时,到处是一片疯狂的声音,至今还在疯狂。尽管毛泽东时代,尤其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时期,留下了雄厚的遗产,一付极好的家底,一大片已经建成和将要建成的新的生产力,可邓小平匪帮却横加诬蔑。这儿说我是重灾区,那儿也说我也是重灾区,一时间全国各地、各部门、各经济和文化科学领域到处都说自己是什么重灾区。这一切又形成了一个大合唱,据说我国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是靠这一谎言来过日子,而且只要他们还没有灭亡,就要把这些谎言说下去。他们既要欺骗别人,又要欺骗自己,不然他们就没法过日子。
  这也不难理解,前一任卸任后,新上台的后任如要继承前任的未竟事业,照例会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介前任的政绩。但如要别出心裁另搞一套,又往往要把前任大肆贬低一番,然后就可以突出自己的正确和成绩来。就是搞糟了也可以归罪于前任,说是前任留下来的遗患。在中国的这次资本主义复辟中表现得最最明显。
  但巨大的成绩客观存在是否定不了的。所以尽管宣传上需要这样做,尽管路线已经完全变了,如果真要坐下来继承毛泽东时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留下来的家业,把经济搞下去,那么不管他们采用的是什么路线,就不能不面对眼前的巨大家业。这样又出了一种论调,到处都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其他地方都受到了如何如何的浩劫,唯有我这地方、这部门、这个行业由于如何如何的原因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比如:管农业的在宣传时说:“我国的农业发展不快,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生活下降了”。但研究工作时又说:“‘十年浩劫’工业、科学、教育都受了严重破坏,唯有我们农业还是有稳定的比较迅速的增长”。“四三工程”也是很好的例子。邓匪刚上台时,一般来说“四三工程”对广大人民是隐瞒着的。但毕竟是广大人民建设的,这样大的工程哪能对所有的人都隐瞒,并永远隐瞒下去呢?于是承认,我这个地方有所不同。现在自命不凡的大知识分子大多数对于“四三工程”还是不知道、不承认、也不想知道,但邓小平匪帮的上层,总算已经有人承认“四三工程”取得伟大的成绩了。——这种论调只在研究问题时说,尽量把听众约束于这地方、这部门、这个行业内。
  至于什么原因呢?一般都说是由于他们的存在,由于什么批极左、对林彪“四人帮”的英勇斗争或机智斗争的结果。如“四三”能够进行和成功的原因就是这样捏造的。这在关于化肥和化纤的文章中已经说过了。
  我们当然不能像这伙匪帮那样。我们需要实事求是。
  在邓小平匪帮的复辟时期,我国的水泥工业和其他工业一样当然受到了严重的匪患,但是我们不但可以承认总的来说水泥工业是轻灾区,而且还要指出水泥工业在复辟时期和其他五小工业不一样,产量还得到了迅猛的增长,以至于目前我国的水泥工业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庞大的地步。主要就是靠小水泥的迅猛发展,我国才有了极其庞大的水泥工业。承认这一事实,不等于邓小平匪帮没有破坏,更不等于成绩就是他们的。他们一直在拼命破坏,至今仍在拼命破坏,只是力所不及耳。
  对五小工业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小钢铁、小煤矿、小水泥、小化肥、小水电。没有包括小机械厂。另一种说法是:小钢铁、小煤矿、小水泥、小化肥、小机械。没有包括小水电。归结起来实际是六小。对五小工业邓小平匪帮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说法,那不必理睬。
  我们早就说过,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企图毁灭生产力的反动阶级到最后只能毁灭自己。邓小平匪帮企图毁灭地方性的小工业,但历史经过一个曲折,在这六种小工业中真正受到毁灭性灾害的是农业机械工业,但也不是一下子归于零,它们绝大多数成了汽车厂、汽车发动机厂、各种设备制造厂或其他重工业机械厂,还有的进入轻工业成了家用机械和电器厂,如空调、洗衣机、冰箱、灶具、洁具等工厂。后者赚钱多而前者能力强。小机械厂的作用完全不能低估,尽管小机械厂主要是农机厂和农机修造厂,但在文化大革命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小机械厂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现在也已经到了极其庞大的程度。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许多地方工业主要依靠地方上的小机械厂自己武装起来的。目前这些小机械厂正在为地方武装自己制造大型的工业设备,如小化纤厂,可惜由于“红色买办”当道,原料和关键的设备还往往离不开外国。还有技术先进产量大的地方水泥厂,按历来的定义仍然地应该称之为小水泥厂。但今后邓小平匪帮倒台,如果我们听说某地方的机械厂,造出了万吨水压机,那我们丝毫不要惊奇。现在的地方机械工业已经规模不小了,不久以后必然会发展到了极其庞大的地步,完全可能造出高大精尖的工业成套设备。以后打起仗来,不少地方机械厂还会成为坦克厂甚至直升机厂。就是造出导弹、原子弹、发射人造卫星我们也不要惊奇。至于农业机械工业,只要什么时候让它复苏,也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复苏的。
  其实早在邓小平匪帮复辟上台时,我国许多省区的工业包括机械工业已经超出了全国解放前,而在文化科学和技术上更是大大超出解放前的全国。所以再过同样的时间一些省作出七十年代只有国家才能做的事情,完全不用惊讶,做不到才令人惊讶,说明我国的工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尽管邓小平匪帮的攻击和扼杀没有变。五小工业走了一个大弯子,却已经全部振作起来了。不过一般都没有像小水泥那样发展到极其庞大的地步。
  大多数自作聪明的大知识分子到现在还完全不知道世事,还在那儿盲目地攻击五小工业。正所谓“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他们都已经修炼成仙了。俗话说“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可几十年来他们对我国五小工业的飞速发展根本就不知道。在他们想象里还是1958年起家时那样。其实文化大革命建设的五小工业已经和大跃进大不相同了,邓匪复辟时已经大大壮大了。在化肥工业中我们也已经说过许多五小工业规模已经不小了,在讲化纤工业时我们还说过小化纤出人意料地异军突起。到现在,尽管有邓小平匪帮几十年如一日的捣乱破坏,许多五小工业规模和技术已经和中央大工业难以区分了,甚至比大厂还大。尤其在水泥工业中表现得更突出,已经极其庞大。
  有位左派同志说了那么一件韵事:

    有一次一个自称搞过基本建设的人说,现在房屋盖了不少。我说这我承认,可你知不知道建筑材料哪儿来的?我告诉他绝大多数水泥是在毛泽东时代最后十年里,建的小水泥厂生产出来的。他听到小水泥厂立即做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态度来,说:“那小水泥好用的吗?我们从来不用小水泥,从来用的是大水泥。”对他如此之大的口气我实在吃惊。因为我已好久没看到过大水泥了。我看到工地上放着水泥,就问他:“这是大水泥吗?”他说当然。我告诉他这不但是小水泥,而且还是相当小的小水泥。他说:“不,人家设备好先进哟!”
    怎么说呢?这包水泥上写的是某某县水泥厂,接着是括号:立窑。大水泥厂是指中央一级的,如果算第一流的话。那么省级算是第二流也是小水泥厂。地区级就是三流。县级就是四流了。有的县级厂早已在用回转窑了,可它还在用立窑,那就小而又小了。可在他眼里竟然是设备好先进的大水泥厂,实在不懂得什么是五小工业,却在那儿乱反一气。我不是搞经济的。对我国经济知道得很少,不敢乱说话。可居然有那么多知道得比我还少得多,实在一无所知的人,却在那里自封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大知识分子并信口开河。

  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国自命不凡的大知识分子的德性,也是一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反对派的德性。无知、无识、却又自命不凡,对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事却要指手画脚这也批评那也指责,不调查、不研究、不肯学习新知识,看不起工农群众,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却要关门称大王。正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这样的人十个有十个是要失败的。
  解放前我国总共只有三十八个水泥工厂,主要集中在沿海,品种单一。1949年水泥产量总共只有66万吨。平均每厂不到二万吨。也就是说,都不过是一些小水泥厂,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多是污染严重和消耗资源严重的作坊式企业,发展缓慢。而且还走过一条十分悲惨的道路。
  19世纪末,水泥传入中国。1906年从丹麦购进两座干法回转窑,在唐山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水泥厂,年产4万吨。——记住年产4万吨,一个邓小平匪帮坚持必须淘汰的小水泥厂。九·一八以后,这个我国最大的水泥厂——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已经随时可能被日军占领。为此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选定南京栖霞山筹建江南水泥厂,年产20万吨,从丹麦、德、英等国引进设备。可是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工厂方才进入安装竣工的关键时刻,全厂员工日夜加班,希望能够生产水泥以用于死守首都南京。不幸的是虽然11月4日正式试机,八天以后淞沪即失守,日军占领上海。接着大举进攻南京,12月13日南京沦陷,以至于这座本当用于抗日的工厂,刚告竣工即落敌手。——那可是我国解放前建设的最大的水泥厂,还不及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时最大的小水泥厂,后者可是正常生产的。那时我国小水泥厂平均也是不到两万吨,所以按邓小平匪帮的标准,全国一解放必须把我国原有的水泥工业全部摧毁,其他所有的工业也必须全部摧毁,因为它们也不及邓匪复辟时的地方工业。
  日军占领南京后要求江南厂迅速开工生产水泥为侵华服务,受到该厂一切爱国者的抵制,以安装未竣工、电力原料供应困难等种种理由,一直拒绝开工。日军见威胁利诱屡遭失败,于1944年1月派出军队和大批日本技工,强行进厂武力拆迁,到当年10月止,江南厂耗费巨资从欧洲购买的设备终于被劫掠一空。我国原本薄弱的水泥工业受到致命的摧残。抗战胜利,国民党回来,江南厂始终没有恢复。
  到1949年半个世纪里,水泥生产能力名义上也只有315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台湾、华北和东北,占总生产能力的94.0%。1949年水泥实际产量只有66万吨,全国人均水泥消费量不过一公斤多些,而美国人均消费已达232公斤,中国水泥工业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就是邓小平匪帮说的我国和西方国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泥工业开始恢复和发展。开头三年主要是恢复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被战争破坏和停产的工厂。1950年9月,江南水泥厂投产,并于当年试制成功了油井水泥支援玉门油田建设,成为特种水泥生产之开端。1952年我国生产水泥286万吨,大大超出解放前的最高水平。
  1953年以后开始有计划地建设水泥工业。到1957年我国新建投产水泥生产能力261万吨,水泥产量达到686万吨,比1952年增长1.4倍。——这一速度不可谓不快,绝对量却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住宅建设的需要。总的来说,我国还不能制造水泥设备。1953年我国第一次造出2700×2100球磨机,这算是大跃进前的重大成就了。(见《伟大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第一版)按照这个速度建设下去,我国何年何月才能成为水泥生产大国呢?
  唐山启新水泥厂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水泥企业。但那时我国主要是从国外引进设备。水泥设备一般来说自己不会制造。但也已经开始学习制造。从1953年开始我国从东欧、东德、罗马尼亚、捷克斯拉伐克引进成套设备建设新厂。先后建设了大同、永登,昆明、江油、耀县,巢湖、江山、贵州、庐山、柳州等十个厂。大多数是在大跃进时建成投产的。
  1958年大跃进中我国开始着手研制、设计和自行制造小直径、中直径湿法工艺和半干法工艺的成套设备和几种不同形式的机械化立窑。
  大跃进中我国还从丹麦和西德进口了五套设备。丹麦设备安装在四川峨嵋:西德设备安装在河北邯郸。由于刘邓集团和陈云一伙的下马风破坏,建设严重受阻,一直拖到据说排外的文化大革命的1969年和第二次大跃进的1974年才先后投产。顺便指出,邓小平匪帮上台时为了攻击文化大革命和贬低第二次大跃进,说什么五十年代许多工厂只要几年就建成了,可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却要十几年。——本来文化大革命十年这一说法就是他们出于需要捏造出来的,谁都知道,1969年九大就表明了文化大革命已经胜利结束,以后就是第二次大跃进。在这十年里那么可能会造成建设工厂需要十几年呢?后来有人提出“文化大革命十年建厂需要十几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不可以改变。”邓小平匪帮顽固地拒绝回答。不过在这十年里倒确实有不少工厂建设时间长达十几年。其中一部分是前苏联修正主义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退专家造成的,但更多的正是大跃进建设的,后来刘邓大刮“下马风”被下马了,或者本身没下马,但在下马风中大批生产力被摧毁了,造成原材料、燃料、矿产品等严重紧缺拖延了工期。在文化大革命中重新建设的。邓小平匪帮把它们工期长归罪于文化大革命,可是从大跃进到文革前有七年时间,七年前没完成的事,七年后完成了,倒背了一身的罪孽了?!还有一些工程本来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开工并且建设速度很快,不巧的是快要完工时遇上邓匪复辟,被大大拖延了工期,这在讲化肥和化纤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在三线建设中要改变我国的工业布局,在原来没有工业基础或者工业基础很低的地方开始建设工期也会长一些,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是正常的。邓小平匪帮的建设才是胡子工程,我们已经知道它们的“大规划”一搞就是十几年,从此我国的财政进入了无底洞。
  下面我们将知道,水泥工业也是如此。大跃进中我国正式开始了自己设计、自己制造水泥设备,确定了以“小屯型窑”和“华新型窑”作为我国干,湿法发展的主导窑型。但是真正成功是在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
  1958年和其他工业和经济部门一样,我国水泥工业也得到了巨大的跃进,产量猛增,品种也有增加,还造出了高级水泥。并且摸索自己的工业发展道路,小水泥应运而生。
  在大跃进中全民大办钢铁、大办各行各业,农业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各行各业都急需水泥,也大办小水泥。在党中央毛主席“大、中、小并举”和“土洋结合”等方针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立窑水泥企业的高潮。有关部门也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分赴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安徽、广东和甘肃等地帮助当地建厂。在河北省获鹿县建立立窑小水泥实验厂,作示范和培训地方办厂人员。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水泥生产促进会,推广河南偃师和河北满城等地用土立窑生产水泥的经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土立窑厂在全国各地就遍地开花。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一下子建立了小煤矿5.9万个,小水泥9000多个。小煤矿又为小水泥提供了燃料。
  1958年的小水泥厂大多是人民群众白手起家的。如河南省新乡地区由7个贫下中农用200元资金因陋就简办起了李固水泥厂,江苏省镇江人民自制土设备建起了镇江水泥厂。
  众所周知,就是在大跃进中毛主席视察了新乡的七里营人民公社,对人民公社作了充分的肯定。也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明确地提出了地方要办自己的工业,社队要建立社队企业,“我们伟大的、光辉灿烂的希望正在这里。”
  那个时候许多地方办小水泥厂时几乎一无所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称之为设备大都是砖砌的土立窑,规格五花八门。原材料开采使用人工打眼,用土炸药爆破,再经过日晒风吹自然干燥。石灰石用手工捶击破碎,然后用石臼、石磨和石碾,牛拉人推,将石灰石和粘土磨成细粉制备成生料。配料用木杆秤秤,手工搓成球后倒入自建的土窑中。然后人力拉风箱煅烧制成熟料。再用石碾子磨水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生产规模从日产10多公斤到100多吨。
  人们可以对那时的群众性的大办小水泥厂做出这样那样的指责,比如刚开始许多小水泥质量不好,但有水泥总比没水泥好,关键是学到了制造水泥的原理和本领,培养了人才。我国的小水泥事业,从而我国的水泥工业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大规模的水平,成了世界第一水泥大国并把第二水泥大国远远地抛在后面,正是这样开始的。没有这样的群众运动,就没有我国水泥工业的大发展。
  李固水泥厂就建了一个蛋形窑,最初日产水泥25公斤,也就是说只有半包。这自然要为财大气粗的西方资产阶级和他们的走狗洋奴们讥笑。他们要嘲笑尽管嘲笑。我们从几乎一无所有着手,不这样光靠等,永远等不到一个现代化。只有这样起家才能逐渐发展并在最后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坦克谁不想要?但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土八路只有靠大刀、长矛、土枪和土地雷起家。到了解放战争初期就有了小米加步枪,后来又有了大炮和坦克。直至1949年开国,朱大帅终于成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外国资本家自以为财大气粗,自然可以嘲笑我们。最可耻的是那些洋奴、帝国主义的应声虫和自命不凡的大知识分子,也来嘲笑自己的祖国。他们嘲笑我们的土八路,可就在土八路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拼命时,光听到他们嘲笑,却从来没有看到他们给自己的祖国作出一丝贡献来。如果真的关心祖国的命运,那么既然土八路不洋气,他们又有那么大的口气,想必沾了外国资本家的光也财大气粗,为什么不拿一些大炮和坦克来?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是一直对我们封锁,不肯把先进的设备卖给我们。——另一方面,即使他们肯卖给我们,我们也不能放弃小土群。因为没有那么多外汇,引进只能为国家早一点建设起一个中央骨干工业出点力,只能使少数人用先进的机械劳动,技术上有个示范。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不能不靠小土群才能实现工业化。详细理由在《从化肥工业看文化大革命如何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中已经说过,本文原则上不再论证小土群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以本文将比较简略一些,重点放在讲述复辟时期地方性小工业的顽强生命力,并且在邓小平匪帮的重重压迫下,依然有了巨大的发展。邓小平匪帮口口声声“彻底否定文化革命”,他们面对五小工业的迅猛发展实际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小水泥工业很快就大大地提高了水平。中央建材主管部门于1958年下半年在唐山市连续两次召开全国小型水泥企业会议,提出“从土到洋”的技术改造意见。建设企业要靠资源、靠水源、靠电源、靠交通;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工厂开始装备破碎机、球磨机、鼓风机、成球机和煅烧窑等等。此时,水泥设计院参照云南昆明立窑水泥厂经验,及时设计出Φ2×8m和Φ2.5×10m普通立窑及其生产线配套设备图纸,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出我国第一个年产3.2万吨水泥立窑厂定型设计。紧接着又参照山西大同机立窑资料,设计出Φ2.5×10m机立窑及其配套设备,提供了年产水泥8.8万吨的机立窑水泥厂定型设计。
  在大跃进中,1958年的水泥产量不包括土水泥达到930 万吨,比1957年猛增了36%,其中小水泥产量达27万吨。加上土水泥超过1000万吨。
  1959年在1958年的土水泥窑中发展出100多个小型水泥厂。该年水泥产量1227 万吨,比高速增长的1958年又猛增了32%。小水泥厂产量达到二百多万吨。
  1960年小水泥工业随着机械工业的大跃进,从手工逐步转化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原料开采逐步发展为风镐钻孔、电控爆破、烘干机干燥、颚式或锤式破碎机破碎石灰石,并开始使用和普及卷扬机、提升机等传送工具,用球磨机粉磨制备生料。窑炉也逐渐由小土窑改制发展成普立窑和半机械化立窑,用离心式风机或罗茨风机送风烧制熟料。小水泥工业已经颇具规模了。从土水泥窑中发展出来的小水泥厂由1959年的100多个迅速达到665个,小水泥产量增加到463万吨。
  可是刘少奇、邓小平等高度垄断资产阶级对于地方和群众自己建设自己的工业怕得要死、恨得要命,陈云也坚决反对。他们叫喊什么煤炭、钢铁、氮肥、水泥等工业“只能搞洋法,不能搞土法”强迫“下马”。在1961年借着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名义把小水泥厂大批地“砍掉”了。如用土设备装备起来的镇江水泥厂设计能力3.2万吨,在当时也算不很小的水泥厂了,至少比1949年全国大小水泥厂的平均水平要高,也被迫停产。小煤矿大批砍掉造成了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由1960年的四亿吨下降到二亿出头。许多工厂因缺燃料而停产,小水泥因缺乏燃料也是停产的一个原因。
  到1962年小水泥厂只有30多家幸存下来,小水泥产量下降到94.5万吨,仅为1960年的五分之一。1962年水泥总产量猛跌到599.8万吨,只有1959年的48.8%,比1957年还低,大水泥产量也猛跌。
  刘少奇还亲自出马直接指挥,于1961年5月衣锦还乡,到了湖南宁乡大砍地方和社队的小工业,连为农业服务的肥料厂、煤矿和小水泥厂都砍了。全县1958年以来兴办的23个地方国营厂矿一下子砍掉了18个,八百多个社队企业几乎一扫而光。后来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先大肆攻击社队企业是小生产方式,把全国大多数省区的农村工业化扼杀了。后来看到有的地方如江浙、华北社队企业站住了脚跟,就恬不知耻地说什么社队企业是他们支持发展起来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倒是反对社队企业,把社队企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的,还捏造出什么“农民奔走相告,中央允许农民成为工人阶级了”的神话来。
  1962年毛主席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号召以后,大跃进办的地方性小工业纷纷翻身。和小钢铁、小氮肥、小机械、小煤矿、小水电等一样,小水泥也开始翻身。尽管大多数厂被砍掉了,但有少数由广大工人和革命干部坚持下来,发展起来了。这中间就有河南新乡地区的李固水泥厂和江苏的镇江水泥厂。
  1965年镇江水泥厂突破了3.2万吨的设计水平,质量达到480号,由于不断革新,1966年计划生产5.5万吨,要求质量达到500号,成本继续降低。几年来,这个小小的水泥厂在支农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它自己也壮大了,此时在这个小土窑旁边,一个用新式机械装备起来的年产20万吨的水泥立窑正在积极建设中。这个在1958年还在打游击的土八路,已经开始向运动战发展了,为全国做出了示范。
  人民日报1966年2月2日《沪宁线上看形势》是这样说的:“人的认识常常不是直线发展的,常常要经过一段时间,一些曲折,才能达到全面、正确,从1966年再来回头看1958年,许多事情、许多问题,就看得更清楚了。我们走的是一条按毛泽东思想办工业的道路,是一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正是这样,经过了艰难曲折,人们还是不能不回到毛主席制订的大跃进的路线上去。
  ——自然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是英雄创造历史。如果没有小水泥厂的广大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把小水泥厂的生产搞上去了,那么就不可能有小水泥厂的翻身;也不可能使得在1962年还“反对的不少,拥护的不多”的大跃进运动,一转眼成了“反对的不多,拥护的不少”;反对大跃进的声音也不可能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毛主席和毛主席的路线也不可能达到极高的威望并且深为群众所拥护。这个道理我们在其他文章中已经说过。一切反动派永远不能解释,也不愿解释为什么六十年代中期毛主席的威望会急剧上升,三面红旗会深得人心,而一切复辟资本主义的行为会成了过街老鼠,在1966年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中,会发生爆炸性的局面,人民群众中会积压着如此之大的能量。
  由于大跃进建设起一个独立的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我国已经能够成套提供设备,水泥工业也能自己装备自己了。1965年在山西太原水泥厂建成了φ3.0×45m立筒预热器窑生产线。该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1634万吨,和大跃进比有所增长但不大。因为我国的水泥工业在1961年和1962年的“下马风”中受到了刘邓路线和陈云的严重摧残。所以尽管1963年以后有了较大增长,还带有相当大的恢复性,但这绝不等于前几年白过了。由于顶着刘少奇、邓小平路线干,大跃进时建设的小水泥工业在刘邓路线和陈云一伙的反对下重新起步。小水泥厂恢复到了234个,产量达到528万吨,已经占当年水泥总产量的32.3%,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小化肥、小水电等一样,那时文化大革命正在酝酿之中,大跃进的丰硕成果越来越多地建成投产,五小工业纷纷翻身。刘少奇、邓小平集团对于五小工业的迅猛发展也只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随时准备秋后算账了。可是并没有等到他们秋后算账的那一天,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发动史无前例的革命。
  接着就是毛主席号召的:“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地方上要闹一些独立性,闹其可闹者”。伟大的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刘邓修正主义集团也做梦都没有想到人民群众会有那么大的力量把他们的黄粱美梦一举粉碎。
  经过这场独立战争,打倒了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高度垄断资产阶级,地方获得了解放,小水泥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爆发出来了。
  和其他工业一样,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九大)是第二次大跃进的准备时期,爆发独立战争正是为了在政治上扫清阻碍地方工业发展的障碍。后来的斗批改则是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的改造,使之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
  同样这一时期在生产力上也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任务,为第二次大跃进作了准备工作。
  经济建设,设计先行。早在1964年就开展了设计革命。批判了贪大求洋,崇洋迷外,批判了只重视设计大型工程,不重视设计小型工程的错误思想。精心设计了一批投资省见效快,易于为群众兴办的小型企业。使得经过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各地,五小工业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能够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遍布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
  1966年1月13日 国家计委拟定《1966年工业交通企业支援农业的10条措施》。基本精神是:一、为支援农业办好事;二、积极支持地方“五小”企业的建设;三、地方工业的生产应把为农业服务放在第一位;四、继续执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和厂社结合、厂社挂钩的办法,实行工农结合;五、大力协助地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增强地方工业支农能力;六、组织“三结合”的技术服务队下乡开展技术服务;七、有独立能力的,要把多余的水、电,支援当地的农业生产;八、清理多占的土地退还社队耕种,清理有害农业的工业污染;九、降低工业支援农业的费用;十、加强领导。
  在文化大革命中,河南新乡地区李固水泥厂工人干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水泥产量三年翻三番。国家建委在新乡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小水泥现场会,该厂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以后该厂领导又在全国小水泥会议和全国学大庆会议中多次作为特邀代表。
  说到河南省新乡地区,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学大寨先进地区。著名的水利设施有共产主义渠等。该地区十一个县有七个成了大寨县,到处开展了重新安排山河的斗争。大家还会记起那个全国出名的学大寨先进县辉县,《辉县人民干得好》的赞歌曾经响彻神州大地。而李固水泥厂就在辉县。
  河南人民,新乡人民以及那儿的革命干部,跟刘少奇、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曾经进行过英勇和惨烈的斗争。刘邓路线及其在河南的代理人最先用浮夸风和共产风破坏大跃进,后来又用三自一包和下马风来破坏。河南省曾经出现过一些残害人民和革命干部的走资派,也出现了焦裕禄、张钦礼这样永远为人民怀念的好干部。有名扬中外的红旗渠,也有信阳事件。就以兰考县来说,焦裕禄1962年11月到兰考时,由于先是刘邓的五风,后来又搞了包产到户,正处于严重的饥荒之中,农民大批逃荒。焦裕禄和张钦礼同志把群众组织起来依靠集体力量和天斗、和地斗,也和刘邓路线斗,兰考人民才得以改变生产面貌,战胜了大饥荒。
  1958年大跃进中河南人民艰苦奋斗,蓬勃发展起来一批地方小型工业,包括那个李固。可是刘邓路线及其在河南的代理人一贯反对发展地方小工业,反对工业支援农业,采取右的和形“左”实右的手法,破坏和干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破坏已经建立的地方小型工业。到了发生三分天灾、七分他们造成的人祸的困难时期,他们强令“砍光退够”,把这些地方性的小工业统统砍掉了,使5000多万人口的省手无寸铁。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文化大革命中河南人民和革命干部又一次英勇地起来造反,粉碎了刘少奇路线。邓小平匪帮为了篡权上台,在周总理逝世后,进行四·五反革命暴乱,伪造“总理遗嘱”,好像他们最最拥护周总理,硬把周总理说成文化大革命的反对派。可是河南的走资派从来就不听周总理的话。周总理曾经下令调纪登奎进京,他们不但顶着不办,还由保守派揪斗纪登奎,并且封锁了河南的所有铁路和要道。结果演出了一曲惊心动魄的造反派抢出纪登奎,并设计由纪登奎乔装成铁路工人,闯出保守派的封锁线的活剧来。张钦礼、杨贵等也是一样。后来河南造反派掌了权,成了全国最著名的学大寨先进省,河南由严重的缺粮省成了粮食调出省,根本上摘去了穷省帽子。新乡地区曾经受到过刘邓路线的严重破坏,此时也成了全国出名的学大寨先进地区。在河南及其新乡,地方小型工业又出现万紫千红遍地开花的喜人景象。两年多时间里,河南各地办起了2000多个小厂矿。打下了为农业服务的,小而全的地方工业体系的初步基础。
  五小工业需要设备,文化大革命前河南省自己都不能制造。省革委会成立后,走群众路线自力更生搞大协作。于1968年一年时间就试制和生产了小化肥的全套合格设备,接着又用同样方法生产了许多从来没有生产过的产品,如汽车、小矿井设备、小铁厂设备、小水泥设备等。到1969年全省五小工业的成套设备基本上可以立足本省,独立自主解决。全省新建56个小水泥厂已有42个建成投产,水泥产量比文革前增加了二倍。
  李固水泥厂经过13年奋斗,日产量已经由建厂初期的25公斤提高到1971年的350吨。年产量达到了十几万吨,在当时这规模已经相当不小了,尽管还称之为小水泥厂,但产量已经和当时的中型水泥厂一样了。和镇江一样已经从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了。和镇江不一样的是,它七个贫下中农白手起家起点更低。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一无所有的起家时期,地方小工业从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十年时间完全够了。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包括发生六十年代初的下马风,仍然做到了的。所以从文化大革命起家以后,各地的地方工业要进入运动战用十年时间也是完全应该做到的。——如果再过十年呢?那就不能想象了。如果说最后被拖了时间,那正是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后破坏的结果。然而邓匪复辟也已经有那么多年份了,所以有一些工业如小水泥发展到十分庞大也是题中应该有的事。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水泥设备生产技术也大大提高,从而为第二次大跃进中的推广提供了条件。先后在四个水泥厂建成了多级旋风预热器和立筒预热器生产线。1969年在杭州水泥厂建成φ4.0×60m旋风预热器窑。杭州水泥厂原名临平水泥厂,是大跃进建设的小水泥厂。1958年11月,三台φ2×7米土立窑投产,1964年将土立窑改造为半机械化立窑(1973年又改为φ22米×91米机械化立窑),1968—1969年将中空回转窑改为带立筒预热器回转窑——这是我国第一台带立筒预热器回转窑,台时产量提高20%左右,煤耗降低33%左右。又以江苏省为例,1968—1969年,江苏省第一台φ2.5×10米塔式机立窑和全国第一台4×1.2米无解质磨在镇江水泥厂相继投产,并且配套建立了空气搅拌库,保持生料稳定。1969年龙潭水泥厂塔式机立窑建成,使熟料烧成逐步向机立窑方向转化。与此同时防尘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各企业先后采用布袋式收尘器、旋风式收尘器、脉冲袋收尘器、电收尘器、卧式收尘器、高压静电收尘器、重力沉降收尘器等设备,大大降低了粉尘污染。省内各水泥厂也逐渐建立了监测化验机构,仪器设备日臻充实,加强了生产指标的控制和质量的监督检验。1978年邓匪篡权复辟时,江苏省小水泥已经推广普及机立窑了。
  不光河南和江苏,此时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大办地方工业的热潮,中央大工业也迅猛发展。我们且看1969年的人民日报。

  1969年4月7日《甘肃工交战线出现新的跃进局面》
  1969年以来,甘肃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煤炭、电力、纺织、建材、交通运输等各条战线上,到处热气腾腾,全省第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去年同期一倍多。创近几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绝大部分重点工业产品产量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合成氨、合成橡胶、水泥等产品增长两倍以上,原煤1.8倍,发电量74%,原油加工50%。
  1969年4月11日《北京工业战线形势大好越来越好》
  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58种主要产品95%以上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其中32种增长一倍以上。尤其是发电、钢、钢材、水泥、金属切削机床、汽车、电动机、内燃机、变压器、化肥、塑料、棉纱、制等产品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成绩。
  1969年4月18日《江西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地方工业》
  省、专区、县、社各级都办了一批紧密为农业服务的机械、电力、化肥、水泥等工业,有力地支援了春耕生产。
  1969年7月8日《辽宁工业战线革命生产捷报频传》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一些重要产品,如铁矿石、生铁、钢、焦炭、原煤、电子、抗生素、柴油机、电动机、变压器、金属切削机床、农用泵、水泥、农药、棉纱、棉布、纸张、手表、火柴、肥皂、胶鞋等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并超过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969年7月11日《甘肃夺得上半年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巨大胜利》
  全省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65种重点工业产品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合成橡胶、化肥、硫酸、金属切削机床、石油设备制造、轴承、水泥等分别增长2到6倍以上、钢、钢材、煤炭、电工仪表、棉纱、棉布等增长一倍以上,发电量增长50%,原油增长45%,铁路货物发送量和平均装车量都创历史最高纪录。
  1969年8月15日《河北小型工业迅速发展》
  小氮肥、小钢铁、小煤矿、小铁矿、小水泥等遍布全省各地,已成为全省工业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
  全省十个小水泥厂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这些小型工业在支农中起了巨大作用。今年上半年……小水泥厂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2%,占全省水泥总产量三分之一。
  1958年全省大办小氮肥厂,在有资源的地方积极发展小钢铁、小铁矿、小煤矿等工业。但后来刘少奇及其在河北的代理人抓住这些小型工业暂时没有解决的技术上、经济上问题,叫喊什么煤炭、钢铁、氮肥、水泥等工业“只能搞洋法,不能搞土法”强迫“下马”。1965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同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斗争,被砍掉的小工业又陆续上马了。文革中,夺了权,终于掌握了小高炉、小氮肥厂、小煤矿、小水泥厂生产规律,闯过了技术关,使产量成倍增长。技术经济指标有的接近大厂。“只能办大厂,不能办小厂”的谰言,彻底破产了。很短时间内,五小工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1969年9月2日《自力更生发展县社工业——肇东县为农业服务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黑龙江肇东县工业是1958年发展起来的,当时各工厂都坚持面向农村,62年为农业服务的工厂被砍掉一半,而且“金钱挂帅”“利润第一”不搞农业机械。
  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革委会成立以后,把自力更生建设县社工业彻底改变面貌放在重要位置。现在全县工厂比文革前增加了81%,全县25个公社都办了工业。52%大队有了小工厂。县办工厂由过去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产品由过去锄勾、锄板、镰刀发展到能制造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水泥等。基本上形成了县、社、队、三级为农服务体系。
  依靠大搞群众运动,自己制造设备。
  1969年10月14日《江西多快好省发展地方工业》
  已能制上百种重要工业产品,其中有小拖拉机,简易汽车,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柴油机,汽油机,水泵,水轮机,车床,各种农业机械及其配件和船舶,化肥,水泥,以及铁矿石,有色金属,煤,中西药品。日用工业品等。
  1969年10月25日《黑龙江省地方小型工业迅速发展》
  五小工业厂矿遍布全省各地。……,全省各地区都有了一至几座小水泥厂,没有小水泥的县也在兴建和筹建。
  1958年发展了以钢铁为中心的地方小工业,但后来下马。小钢铁和小水泥厂砍得一个不剩。革委会成立后非常重视地方小工业的发展。
  1969年11月10日《河南各地多快好省发展地方小型工业》
  文化大革命以来,新建县以上小型化肥、钢铁、煤矿、机械、纺织、水泥等厂矿300多座。农村公社自办工厂1000多个。
  1969年12月5日《山东省地方工业突飞猛进》
  近三年之内,全省以支农为主要任务的多种小型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到目前为止,全省为适应农业“四化”需要而发展的地方中小企业,只是机械、化工、动力、电力、水泥、采矿、钢铁、和有色金属等等就有600多个。
  1958年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后来刘少奇路线大肆破坏。文革中批判了刘少奇掀起了新高潮。
  1969年12月14日《河北地方小型工业有很大发展》
  在积极发展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同时,狠抓了地方小工业建设。几年来全省复建和新建县以上小型工业企业400多个。全省十个地区每个地区建立了三个以上的小化肥厂。七个有矿产资源地区都建了小钢铁厂,小煤矿,小水泥厂,
  现……小水泥厂生产的400号以上水泥达全省用量的70%,
  1958年大办小钢铁、小化肥等地方工业。刘少奇一伙大肆破坏,强迫“下马”。文革中批判了刘少奇路线,地方小工业又雨后春笋般发展。
  1969年12月14日《广西大办地方工业》
  最近三年建成1000多个小农机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水电站,小煤矿和冶金厂矿。
  1969年12月16日《杭州工业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提前20天超额完成年计划。许多产品大幅度增长。半导体收音机、纸张、增长了一倍半到二倍。农药化肥50%以上。钢铁、水泥、烧碱、纯碱30%到一倍多。棉布、棉纱等也有很大增长。
  1969年12月29日《首都提前超额完成年计划》
  工业生产总值比历史最高水平提高34%,比65年提高62%,与68年比发电量、生铁、钢材、原煤……等大幅度增长。钢、水泥、汽车、化纤、等成倍增长。

  可以看到,这些报道几乎同一个格式——在大跃进时办过地方性的五小工业,后来受到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的大肆摧残。经过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刘少奇路线,使得地方性五小工业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没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不可能有我国地方性五小工业的迅猛发展。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文章没有点邓小平的名,也没有点陈云的名。实际上邓小平、陈云一样是有罪的。
  不过在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到九大),地方性的五小工业成就虽然大,实际上却只是开始,不过是做试点,取得经验,为九大以后的第二次大跃进作准备。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也不仅仅建设小水泥厂,也建设大水泥厂。据人民日报1969年1月6日,我国自行设计、自己施工的最大的水泥厂——邯郸水泥厂胜利建成。该厂是在大跃进时从西德引进的设备,另外一个也是大跃进时从丹麦引进设备的四川峨嵋水泥厂,于批林批孔那年投产。——这就是邓小平匪帮所说的排外。1969年4月21日中国第一家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己建设的大型水泥企业———湘乡水泥厂建成全面投产。该厂于1958年筹建,就是第一台采用了华新窑的水泥厂。不幸遇到刘邓集团和陈云“下马风”的破坏,一直拖到文化大革命才建成——文化大革命建成的企业确实有花了十几年的,这不是一个例子,下面还有,文化大革命把它们建成了所以罪该万死。该厂设计能力年产水泥50万吨。约相当于当时湖南全省水泥总产量的2倍。
  记住50万吨,这在当时是最大的水泥厂了。——所以要大家记住,因为后面将要说到,现在小水泥厂产量30万吨的已经不鲜见。超过五十万吨的甚至更大的也很有一些了。老资格的中国水泥厂原是解放前中国五大水泥厂之一。经过五十年代的扩建和改造,1970年该厂又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了高71米的5号窑,所产“五羊”牌波特兰水泥著名国内外,年产量也是50万吨。
  永安水泥厂和西卓于山水泥厂是大跃进的1958年筹建的最早两个工厂,使用小屯窑型。它们也同湘乡厂一样,被刘少奇、邓小平和陈云的下马风所破坏,一直到第二次大跃进的1971年和1972年先后建成投产。这三个厂的建设改变了我国依靠国外装备的被动局面,水泥工业设计及装备制造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时期有不少厂矿就是在“下马风”中被下了马,或者被迫停建,到了文化大革命甚至到了第二次大跃进才打开被封的厂门和矿井,重新开始了建设。不少厂重建时还召开了现场批判会,激起了广大工人们对刘邓路线的义愤,并且抱着这样的义愤使得企业迅速建成投产。不料这在邓匪篡权复辟后居然成了文化大革命拖延工期的罪行。
  1970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2575 万吨,比1965年1634 万吨增加57.6%。县以上小水泥厂达到800多个,比1965年又大有增加。小水泥厂的产量1057.8万吨,已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1%。首次突破1000万吨,比1965年增长了一倍。
  九大以后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就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地方小水泥的高潮。
  1970年国务院召开北方农业会议,作出了加快全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决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要发展小钢铁、小水泥、小化肥、小水电、小煤矿等“五小”工业,另外还有个小机械,首先是农业机械厂和农机修造厂。要求“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支农业”。各地的小水泥工业就蓬蓬勃勃地建设起来了。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全国再次掀起大跃进开展过,后来被刘邓陈破坏了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大水泥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中央建材部门决定再次使用大跃进的办法,发动群众大力兴办小型立窑水泥企业。早在1968年11月,就在广东东莞召开地方水泥工业发展经验交流会,后来连续3年,每年都召开一次现场交流会,大力提倡小水泥。1971年的泰安会议提出以为农业服务为主、自筹和自己积累资金为主、就地取材为主、自造设备为主、自己培养技术力量为主的“五个为主”的方针。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全国从省、市、自治区到专区、县,乃至农村的社队,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纷纷兴办了小水泥厂。
  绝大多数小水泥厂都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建设起来的,并且滚动发展逐步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一般先建一台砖砌的土立窑和一台球磨机,既磨生料又磨水泥,然后再增加一台磨机,将生料和水泥在各自的磨机内制备,以后再增添各种储库和包装设备,逐步把企业提升到水泥设计院编制的年产3.2万吨水泥的普通立窑定型设计的水平。
  到1971年全国建设成功1800多个小水泥厂,分布在各地。其中山东的泰安、烟台、昌潍、济宁地区,河南的新乡,广东的肇庆、韶关、安徽的巢湖,陕西的咸阳,湖北的咸宁,广西的湖州、江西的九江、黑龙江的牡丹江,每个县都有了小水泥厂。山东从1970年下半年以来新建小水泥厂187个,全省小水泥厂已达210多个,产量占全省水泥产量的70%。该年我国的小水泥厂产量达到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4%以上,质量一般稳定在400号以上。主要由于小水泥的迅猛增长,该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3158 万吨,比1970年又猛增了22.6%。
  河南全省建成投产的小水泥厂已达100多个,1971年全省水泥产量较1966年增长两倍以上。大多是靠各县和公社自己力量建的。十个专区都有了小水泥厂。新乡地区达到31个,县县有厂。
  其他省也急起直追,如江西全省共有125个小水泥厂,县社办的116个。1972年全国70%的县有了小水泥厂,厂总数已由1971年的1800多个,增加到2400多个,并且对小水泥工业有计划地进行了技术改造。产量已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9.5%,小水泥工业提前近两个月完成了全年计划。该年又主要是小水泥厂的迅猛发展,水泥产量达到3547 万吨,提前25天超额完成年计划,比1971年又增加了12.3%。
  1973年80%县有了小水泥。又提前一个多月完成了全年计划,同比增长13.2%。该年水泥产量达到3731 万吨,增长5.2%。小水泥产量达到1965万吨,首次超过大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52.7%。
  山东省是全国小水泥发展最快的一个省,1975年全省小水泥产量244万吨,占全国首位。“十年浩劫”中山东用于农业的水泥900万吨,打机井22万眼,新建小水库3100多座,并为169个大中水库配成了大量排灌蓄洪工程。这些工程扩大水浇地3400多万亩。扩增稳产高产田2000多万亩。促进了全省的粮食连年高产。
  江苏省抓“五小工业”,结合建设少数大中型骨干农用工业,逐步形成适应当时生产水平的农用工业体系。有些“五小工业”试办时消耗较大,成本较高,质量也较差,但赢得了时间,争取了速度。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改造,逐步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和阵地战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时全省77%化肥,75%塑料薄膜,70%水泥,以及绝大部分农药,都是靠“五小工业”提供的。通过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运动,江苏的工业超过了历来位居第二的辽宁省,坐上了全国的第二把交椅。——不是说辽宁省发展不快。在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中,作为老工业区,辽宁和上海、天津一样,一直在为国家作贡献,而国家几乎没有投资。即使如此,工业仍然猛增了1.3倍,只是和全国平均来比,我们不能要求这个光作贡献的省和全国一样达到1.7倍多的水平。到现在尽管由于邓小平匪帮的拼命扼杀和无限制勒索,江苏的工业,甚至农村工业已经发展到十分庞大的地步。这也得益于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江苏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工业化已经站稳了脚跟。尚未站稳脚跟的地方,农业机械化和社队企业大多被邓小平匪帮“彻底否定”了,至今仍然没有起色。
  到1976年,我国的小水泥工业已经遍地开花,总数超过了3000家,还有不少小水泥厂在建设之中。1975年全国小水泥产量比1965年增长4.15倍,大小水泥总产量达到4626 万吨,小水泥2720.1万吨,占全国水泥总产量58.8%。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形成省有大中型厂,地区有骨干厂,县有小水泥厂的大中小结合的水泥工业体系,水泥工业布局更趋合理。李固水泥厂所在的辉县,不但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改造土壤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而且县社工业达到了九十多个,工业总产值较1965年增长了12倍。没有工业的支援也就没有农业的发展。
  尽管遇到了唐山大地震,但据人民日报1976年11月18日《我国小水泥工业之花遍地盛开》说,1976年1到10月小水泥已完成国家年计划的89%,比1965年同期又有很大的增长。也就是说小水泥工业不但没有下降,还提前完成了年计划。可以想见该年的水泥产量应该比1975年仍有较大的增长。注意:这时“十月阴谋”已经发生也才发生,“四人帮”已经被捕。这篇报道可不是“四人帮”发的。有资料表明这年小水泥产量约3200万吨,比较接近真实。
  可是根据邓小平匪帮的李成瑞提供的数据,1976年水泥产量4670万吨,与1975年比仅仅增长了1.0%。不过在唐山大地震下还有增长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就不追究了。上述许多数字就是他提供的,即使被篡改也说明了许多问题。据说该年小水泥产量2911万吨,占总产量的62%。所占比例比1975年又上升。
  在1967到1976十年里,建材工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投资总比例很小,主要建材产品新增生产能力很少。如1970到1977年,大水泥平均年增长生产能力只有60万吨,增长率只有3.3%。建材工业主要靠小厂。而同期小水泥厂产量平均每年要增加300多万到400多万吨。我国水泥产量的增加已经主要依靠小水泥了。
  除了小水泥厂的数量增加和产量提高以外,技术水平也在提高。七十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先进的窑外分解窑的研究,于1976年首座烧油的窑外分解窑在四平石岭水泥厂建成投产,并对烧煤分解炉进行研究,建设了日产700吨熟料的新疆水泥厂和日产1200吨熟料的本溪水泥厂(这是两个大中型水泥厂),从此揭开了中国发展窑外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的序幕。七十年代初我国也开始制造小水泥厂的小回转窑。就这样小水泥厂由1958年起家时的小土窑到1960年的普立窑,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半机械和全机械的机立窑,到第二次大跃进发展出了小回转窑。尽管邓小平匪帮上台时大多数还是各种普立窑和机立窑,但有了小回转窑,不但可以推广,以后也就可以发展到大回转窑了。后来窑外分解技术大量用于大水泥厂也用于小水泥厂。就是立窑技术也在提高,比如1972年开发出我国自己特色的小口径管的料封卸料器,很受工厂欢迎,有力地推动了普通立窑改造成机立窑。
  地方水泥厂的设备生产能力也大大提高。还是以江苏省为例。从七十年代开始,徐州建材机械厂、南京龙潭矿山机械厂、常熟矿山机械厂生产水泥窑、磨、烘干机等成套设备。海安、邗江、镇江等建材机械厂生产水泥辅机。1971年中国水泥厂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第5号旋窑投产,使熟料产量增加了37%,水泥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1973年,南京、徐州、 扬州、 镇江及省内其他市县逐步推广使用散装水泥。1975年开始使用翻斗式散装水泥车。1976年立筒预热回转窑与窑外分解炉回转窑分别在徐州与邳县上马,标志着江苏省水泥生产工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原料的干燥采用了流态烘干机和悬浮烘干机,运输从铲车、矿车、载重汽车发展到大型皮带机、电机车、内燃机车、自卸机车等现代化运输工具。生料制备用的球磨机不断扩大和改进。一些企业用了棒球磨,安装了选粉机。徐州引进了球磨机和14万伏高压积聚电收尘器。
  建设先进的大水泥工业需要大量资金,国家急需大量水泥,农村更需要水泥,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小水泥在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小水泥广泛应用于农村的各种建设,如水利基本建设的小型水库、水渠、扬水站和防洪闸等等;农业建设的晒场、粮囤、畜舍、沼气池、道路和桥梁等等,满足了农村建设的需要。小水泥也用于地方工业的建设和居民住宅的建设。还可以支援中央的大工业。尤其在1983年邓小平匪帮为了搞他们的揩屁股工程,大肆向地方勒索资金购买小水泥去搞他们的“重点建设”。
  根据邓小平匪帮的数字,1977年我国水泥产量5565万吨比1976年增长19.2% 小水泥占65.7%。已经是大多数。我们已经知道文化革命推动下的第二次大跃进中,五小工业增长都很快,而水泥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成了“五小”工业发展最快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大革命打倒了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高度垄断资产阶级,独立战争中地方得到了解放的结果。同时我国农业和农业现代化也发展很快。农业需要大量的水泥。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建材工业较快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离不开水泥。在这一段时间内中央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工业建设,迫切需要水泥,而中央大工业又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其他方面,在水泥上很少投资,这也就为地方和农村的小水泥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到1978年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上台时,全国已经有了几万个建材企业,除了部分骨干企业外,绝大部分都是小型企业。小水泥厂3400多个,能够就地取材就地供应使用,很受农民欢迎。就是城里的建筑也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小水泥。在说化肥工业时,我们已经通过示意图使大家形象化地明白1964年22个小氮肥厂和文化大革命推动下建设起1534个小氮肥是什么概念了,现在大概不用我们再用图示来说明1962年的34个小水泥厂和1978年的3400多个是什么概念了吧!
  由于邓小平匪帮大肆攻击小生产方式,一些小水泥厂被“彻底否定”,所以该年小水泥在水泥中的比例十多年来第一次下降。由1977年的65.7%下降到64%。但砍小水泥受到了群众和地方的抵制,被砍掉的数量远比其他五小工业少。邓小平匪帮在1978年要搞他们劳民伤财的大规划,迫切需要水泥,也是小水泥赖以抵制邓小平匪帮“彻底否定”的手段。由于一方面在砍、另一方面还有不少小水泥厂投产,所以1979年小水泥厂还是3400多个。小水泥厂的规模也在提高。
  1965年我国234个小水泥厂生产了528万吨水泥,平均每厂2.26万吨。那是由于大跃进建设的小水泥厂绝大多数被“下马风”砍掉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斗争下幸存的和在后来反击中恢复起来的,都是比较大已经成长了的小水泥厂。1970年小水泥厂800多个,产量超过1000万吨,平均每厂产量比1965年减小。1971年小水泥厂产量1390万吨,而同期小水泥厂达到1800多个,平均每厂约七千吨,进一步减小。那是由于大量的小水泥厂起家,新建的小水泥厂规模比较小的原因。1979年我国小水泥厂生产了4700万吨,平均每厂近1.4万吨,提高近一倍。可见我国小水泥厂的规模和水平已经大大增大了。但由于邓小平匪帮的“彻底否定文化革命”,小水泥继续受到摧残,尽管产量增加12.2%,在水泥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仍然下降到了63.6%。1980年以后邓小平匪帮“分灶吃饭”,企图让地方工业自生自灭,结果适得其反。地方工业得以放开手脚,小水泥产量一下子就迅猛增长起来。地方小水泥产量年增长达到了1000万吨以上。小水泥厂的数量也一下子猛烈地上升了。
  小水泥厂的数量在七十年代初增长最快,后来慢了下来而规模逐步增大。1976年以后,由于邓小平匪帮“彻底否定文化革命”和大批“小生产方式”,小水泥厂的数量停止在3400多个。破坏是严重的,但不像其他五小工业,数量从来没有减少过,平均规模一直在增大。产量也从来没有减少过,而是一直在增产。不像小钢铁、小煤矿、小化肥、小机械一度产量还大幅度下降。
  其中县以上水泥厂2400个,产量占小水泥厂总产量的90%左右,平均1.76万吨。在这些小水泥厂中规模8万吨以上的约有120个,产量占28%。平均10万吨以上,年产4到8万吨的约280个,产量占24%,社队办的小水泥厂约1000个,平均两千吨左右。
  可见县以上的小水泥厂规模已经大大增强了。已经出现年产30多万吨的小水泥厂,从产量看不算小了。30多万吨!这意味着只要两个就是解放时1949年的全国产量。小水泥工业许多已经从游击战进入了运动战。个别的进入了阵地战。由于小水泥厂规模大为增大,许多已经接近和达到了大中型水泥厂的水平。所以小水泥厂的概念也变了。——称为小水泥厂并不一定在于规模小,而是产品不纳入国家统配的地方水泥厂通称“小水泥”。包括不纳入国家统配的省市区办水泥厂,也包括全部专区、县和社队水泥厂。
  ——其实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首先提出地方和公社也要建设小工业,地方要建立小工业体系时,也并非生性好小。对于右派指责的“好大喜功”,毛主席还回答以“难道应该好小喜过”。毛主席所以提出小工业和小工业体系,那是讲究实际,从我国几乎一无所有的底子起家,不能不从小开始,然后逐步壮大。就好像战争年代毛主席具有“游击习气”,喜欢“土八路”,并不是反对和排斥先进的武器和大规模的阵地战,而是当时情况下不能不如此。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能大就从小搞起。俗话说得好,不怕慢,只怕站。不像王明、刘邓、陈云和一切反共右派以及自命不凡的大知识分子,都只会指责自己祖国落后,言必称希腊、称欧美,咒骂“游击习气”和“小生产方式”,从来不为我国的建设作一点贡献。众所周知,解放以后毛主席一方面强调继续依靠人民战争,大办民兵师,另一方面又大力建设起一支强大的空军,搞出了原子弹和洲际导弹,并努力建设强大的海军。在他的关于游击战争的著作里,也明确写着,要向运动战发展,以后要学会打阵地战。
  到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时,我国地方工业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力量。据经济研究1980年第一期《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几个问题的探讨》说:“现在我国小型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据统计,1979年全国小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50.3%,其中小水泥占65.7%(注:有误,当是1977年比例),小化肥占65%,小煤矿占38.2%,小电厂占8.9%。”经济管理1980年第二期《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说:“目前地方支配的统配不管产品已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1978年地方支配的资源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煤炭为46%,钢材为20%,木材为19%,水泥为64%,机床为65%,汽车为25%。”其中小水泥和小机械的比例最高。中国的地方工业已经不是1958年刚起家时那样,也不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重新起家时那样,已经成长起来,不是邓小平匪帮轻易可以扼杀的了。1976年以后,尽管有邓小平匪帮的拼命摧残,全国的小水泥厂仍然以平均每年增产500多万吨的速度迅猛增长。而1978年邓小平匪帮为了标榜自己是四个现代化的化身而引进的特大型冀东水泥厂不过150万吨。1982年以后,全国水泥的年增长量超过1000万吨。也是主要靠的小水泥。
  1979年全国各省市区都已经有了小水泥厂。江苏、山东、河北、湖南、河南、辽宁、四川、广东八个省产量超过了300万吨。山东省的年产量最高,已经达到456万吨。山东共有小水泥企业287个。其中县以上企业137个,平均规模3万吨。可见山东省的小水泥厂规模比全国平均大。从1970年以来,山东省用8到9年时间就使小水泥厂年产量增长了300多万吨,基本上满足了本身需要,每年还可以拿出15到20万吨支援国家重点建设,质量稳定在四百号。成本也可以下降,能耗低,污染可治,可以靠挖潜、革新、改造继续提高。但是山东省也没能逃脱邓小平匪帮“彻底否定文化革命”和批“小生产方式”的破坏。不过尽管有六个万吨以下县办厂被“彻底否定”,生产能力还在日益发挥出来,有85个地区和县属小水泥企业达到或超过了设计生产能力,1979年产量仍比1978年增长13.6%,成本有所下降。
  但破坏的严重影响还是可以从水泥总产量的增长中看得出来。我们已经在其他文章中说过,八十年代初,无论产品还是财政都存在着一个低谷。水泥的产量增长也存在着一个低谷。邓匪刚上台时,由于大量已经建成的企业日益发挥了作用,大量刚建成的企业投产,所以产量尽管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增长率,还算是相当快的。1977年猛增19.2% ,1978年17.2%,1979年还有13.3%。到了八十年代初由于不少企业已被“彻底否定”,正在生产的也受到严重的压力,加上大批的小煤矿被“彻底否定”发生了严重的能源危机,所以增长率下降了。1980年只增长8.1%,1981年进一步降低为5.2%。但由于地方为自己争得了独立权,加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又告破产,邓小平发急了,1982年不得不放开小煤矿的生产——这个一贯反对地方小煤矿的红色买办,竟然要靠地方小煤矿来救命了,只是他们提倡的是私人办煤矿,规模比原来的地方煤矿小得多,而且恶性矿难从此就成了广大矿工的噩梦。但地方也趁机恢复了自己的小煤矿。能源危机缓和。所以1982年水泥增长14.8%,1983年增长13.7%。
  关于我国历年水泥产量可见下表:

  表一:各年水泥产量和建成投产的水泥生产能力总和
 
 年 份 新增能力 当年产量 比去年增产   备   注
 
   1949年 ——    66 万吨
 1950年 ——    141 万吨113.6%
 1951年 ——    249 万吨 76.6%
 1952年 ——    286 万吨 14.9%
 1953年 ——    388 万吨 35.7%
 1954年 ——    460 万吨 18.6%
 1955年 ——    450 万吨-2.2%
 1956年 ——    639 万吨 42. %
 1957年 ——    686 万吨 7.4%
 1958年 ——    930 万吨 36. %
 1959年 ——   1227 万吨 32. %
 1960年 ——   1565 万吨 27.5%  邓匪的其他资料
 1961年 ——    621 万吨-60.3%
 1962年 ——   599.8万吨 -3.4% 小水泥94.5万吨,水泥总产量倒退到1956年前
 1964年 ——   1209 万吨 50.%
 1965年 ——   1634 万吨     小水泥528万吨,占32.3%
 1970年 ——   2575 万吨 40.8% 小水泥1057.8万吨,占41.08%
 1971年 ——   3158 万吨 22.6% 小水泥占44%以上
 1972年 ——   3547 万吨 12.3% 小水泥占49.5%
 1973年 ——   3731 万吨 5.2% 小水泥1965万吨,占53%
 1974年 ——   3709 万吨-0.6%
 1975年 ——   4626 万吨 24.7% 小水泥2720.1万吨占58.8%比65年增长4.15倍
 1976年 ——   4670 万吨 1.0% 唐山大地震小水泥2911万吨,占总产量62%
 1977年 ——   5565 万吨 19.2% 小水泥占65.7%
 1978年 ——   6524 万吨 17.2% 小水泥占64%
 1979年 274万吨  7390 万吨 13.3% 小水泥4700增产12.2%占总产量三分之二左右
 1980年 288万吨  7986 万吨 8.1% 小水泥5427.2万吨,占总产67.96%
 1981年 154万吨  8400 万吨 5.2%
 1982年 237万吨  9520 万吨 14.8%
 1983年 346万吨 10825 万吨 13.7%
 1984年 470万吨 12108 万吨 11.8%   
 1985年 134万吨 14246 万吨 15.8%
 1986年 543万吨 16156 万吨 10.7%
 1987年 297万吨  1.8 亿吨 9.2%
 1988年 246万吨  2.03 亿吨 9.1%
 1989年 ——   2.07 亿吨-1.4% 生产资料需求减弱,销售3086万吨,下降11.4%
 1990年 169万吨  2.03 亿吨-3.3%
 1991年 292万吨  2.48 亿吨 18.3%
 1992年 190万吨  3.04 亿吨 20.3%
 1993年 192万吨  3.6 亿吨 16.8%
 1994年 ——   4.05 亿吨 10.1%
 1995年 ——    4.5 亿吨 7.1%
 1996年 ——    4.9 亿吨 3.2%
 1997年 ——    5.11亿吨 4.2% 国民经济公报无数字,来于其他资料
 1998年 ——    5.36亿吨 4.7% 国民经济公报无数字,来于其他资料
 1999年 ——    ——   
 2000年 ——   (5.97)      根据2001年增长率倒推。两年平均递增5.5%。
 2001年 ——    6.4亿吨 7.2%  “彻底否定”小水泥生产能力1520万吨
 2002年 ——    7.25亿吨 9.7%
 2003年 ——    8.62亿吨 18.9%
 2004年 ——    9.7 亿吨 12.5%
 2005年 ——   10.6 亿吨 10.0%
 2006年 ——   12.4 亿吨 15.5%
 2007年 ——   13.6 亿吨 9.9%
 
  资料来源:《伟大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第一版、各年国民经济公报、邓小平匪帮的李成瑞《十年内乱时期我国经济情况分析——兼论这一期间统计数字的可靠性》。其他资料。增长率与计算值不尽相符,有公报照公报数,无公报计算或其他来源。


中国的水泥产量


中国水泥产量对数图

可以看到,即使根据邓小平匪帮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解放以后一般来说水泥工业发展很快,尤其大跃进时期。到六十年代初受到刘邓下马风很大的破坏。毛主席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后迅速恢复。进入第二次大跃进又重新加快速度。一般来说七十年代增长很快。但是八十年代初略微低速,以后又开始加快,在1989年前后水泥工业又徘徊下降。以后的高速增长和九十年代后期的低速下面再讲。

  小水泥厂的强大的生命力不但在于可以用比较少的投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部分水泥。还在于它的发展潜力几乎是无穷的。邓贼刚复辟大肆攻击“小生产方式”时就有人算过:我国3400个小水泥厂,大多数是可以经过挖潜、革新、改造大大地提高生产能力的。邓小平匪帮对小水泥厂大肆挑剔,无非是说它规模小、工艺落后、成本高、消耗大、质量也不如大水泥厂——其实这些根本不用他们操心。各地办自己的工业时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什么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他们所以要办小水泥厂正因为他们需要水泥,靠等国家调拨是等不来的。还有小水泥厂一般很热火,也赚钱。根本不需要邓小平匪帮越俎代庖替地方上操心。如果规模小、工艺落后可以算是理由,那么我国根本就不应该实行工业化,因为我国解放以后尽管工业大发展,但是即使中央的大企业和西方国家比也还是规模小、工艺落后、成本高、消耗大、质量差的。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们不仅反对地方和社队办工业,1962年还企图把我国的中央工业也作伤筋动骨的下马,“地平线上不留痕迹”,湘乡等水泥厂就是典型例子。还有什么“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反对建立我国的造船工业和远洋船队。现在我国的飞机工业和许多高精尖工业不是被搞得不得不依靠外国了吗?“运十”不是作为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被“彻底否定”了吗?
  至于小水泥一段时间中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能源消耗大、成本高、质量低——地方上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对待。正因为技术水平低、设备不先进,所以在地方机械工业发达以前,地方自己有能力制造,相应地投资也少。在壮大以前,能源消耗大反正是各地自己开发小煤矿自己使用,他自己觉得划算就是。有一段时间能源消耗高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不这样也就不可能发展壮大起来。英国工业革命时能源消耗比我们的地方小工业不知大多少倍,它的工业规模也不知比我国的五小工业小多少。如果谁要指责,那么就只好永远保持在封建时代的农业经济。而且随着地方工业的发展,包括地方机械工业的发展,地方上自己就会努力去改造小水泥厂,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现代化水平,降低消耗。小水泥厂就会越来越大,由游击战到运动战,再到阵地战。地方工业水平的提高也赖以地方财力的提高,而发展地方小工业包括小水泥,正是提高地方财力最有效的手段。小水泥质量也一直在提高,1981年上海郊县小水泥行业产品合格率平均达到99.41%。上海郊县办得到的,其他地方也能办到。小水泥质量一直在提高。现在有的地方小水泥质量合格率保持在100%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历史已经证明小水泥厂的成功。
  说到小水泥厂能耗高,还有那么一件韵事。
  江南某地汤山镇的钟山水泥厂本是1958年大跃进建的厂,采用见效快但能耗高的立窑生产水泥,当初不能不如此。九十年代被邓小平匪帮“彻底否定”,关闭了六年。理由就是设备陈旧老化、能耗高、污染环境、质量和售价低。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这里又重新点火生产。原来被一个私营老板以每月12万元的价格租赁。没人能够回答该厂现在生产水泥的煤、电消耗量究竟是多少。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个老板肯定是赚钱的。而且由于是租赁方式,那个私人老板采用了掠夺性生产,更污染环境,在节约资源方面也不会有真正的投入。
  如要追究那个厂设备老化的原因,首先也必然要追究到邓小平匪帮头上,设备老化了为什么不更新呢?更新中也可以提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邓小平匪帮一上来就把企业的折旧费劫走了一半,使得企业不能及时更新。这个厂从大跃进建厂,已经三十多年了,很可能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扩建了,提高过设备的先进性和生产能力。但到了九十年代也已经二十多年了,该更新改造了。还有那个企业在1958年以来给国家也必然交了不少的税利,何况还安排了不少人就业,给这些职工发了工资。那么为什么国家就不能在它老化后不给较大的投资,使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大地优化呢?这种事情到了九十年代数量非常多。邓小平匪帮就是这样,一方面拼命勒索地方性的小工业,到了九十年代不少企业因为长期得不到更新改造和提高,他们就又以落后老化为借口,将他们“彻底否定”。在关于化肥和化纤的文章和其他文章里,如《军政府的末日》里我们已经说过这个事情,这儿是一个实例。在九十年代有不少厂,包括小水泥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邓小平匪帮摧毁的,理由就是设备落后老化。
  其次,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投资少、上马快,但一度能耗高、质量和售价低,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而私人资本家选择见效快、回报高的立窑,不但能耗更高、质量更低,而且带有掠夺性,却是邓小平匪帮所支持的。说到底原来他们并不是为了什么先进的技术,不是为了降低消耗、提高质量,改善环境而完全在于要资本主义不要社会主义。
  小钢铁和小煤矿也是这样。原来社会主义的小钢铁厂和小煤矿,被邓小平匪帮大批地“彻底否定”,甚至“地平线上不留痕迹”了。可到了1983年邓小平匪帮因为严重的能源危机,就允许开采小煤矿了,不同的是他提倡的是私人老板。而小钢铁,1985年赵匪紫阳和胡乱邦到全国各地到处叫卖小钢铁。据说小钢铁“来钱多”、“富得快”必须大大提倡。他们说那和大跃进中的小高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小钢铁不一样。——在技术上就是抄的两次大跃进,大跃进和“十年浩劫”至少还不允许掠夺性生产,不允许破坏资源呢!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私人资本家的经济,后者是社会主义的地方国营经济。还有一个区别,私人资本家是掠夺性的,还不顾工人死活。所以现在恶性矿难特别多,工人成批成批地死亡。即使根据他们自己承认的数字,每开采一百万吨煤要死三个多工人。——这完全是当初日本鬼子以人换煤的残酷掠夺政策。
  邓小平匪帮所以要越俎代庖,就是因为他们代表了高度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唯恐地方办起自己的工业打破了他们把地方作为自己殖民地的迷梦。而一切比他们更反动的旧阶级的残余所以也加入了这个反对五小工业的大合唱,那也是因为只有等邓小平匪帮颠覆了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后,才能轮到他们登台。他们又都代表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唯恐我国工业化打乱了帝国主义把我国作为他们殖民地的迷梦。他们不是要我国再做帝国主义的三百年殖民地吗?骨子里是要我国永远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们也可以作为买办、汉奸从帝国主义对我国人民的剥削中分一杯羹。
  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人计算过,全国小水泥厂3400多家,只要稍加改造,产量就可以提高到五到十万吨。如果五万吨,那么仅仅小水泥产量就是17000万吨,已经超过了当时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前苏联(前苏联水泥产量一般1.2亿多吨,最多时1.4亿吨。)如果都达到十万吨呢?那就是3.4亿吨。如果都像最大的小水泥厂一样达到30多万吨呢?那就是十亿吨以上。
  这不是做不到的,就拿河南辉县的李固水泥厂来说吧,1958年七个贫下中农起家时日产量不过25公斤。在邓匪篡权复辟时,我国最最小的小水泥厂也不会小到那个地步,而李固不过短短的十三年产量就达到了十几万吨,那么其他小水泥产量为什么不能很快地达到五万吨和十万吨呢?1985年江苏县以上小水泥企业年产20万吨以上的已达十四家。
  有人指出2万吨小水泥厂,用土立窑产量低,耗能高,劳动强度大。如用液压转塔式机械立窑,产量可以提高到5万吨,水泥标号可从400号提高到500号,每年还可以节煤520吨,节电6万度,每套设备改造费用只有16万元,一年即可收回投资。——16万元,如果3400个厂都只需16万元,那么也不过五亿多元,就是再多些也是划得着的,而小水泥的产量则超过了前苏联的总产量。中国就成了第一水泥大国。可是这样的好事邓小平匪帮不做,还极力扼杀小水泥厂。
  实际上当然不可能每一个都达到30多万吨,但也不可能每一个都限于30万吨,必然还有更大的小水泥厂发展出来。何况在第二次大跃进中还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小水泥厂快要建成并不断地投产。小水泥厂的成功使得地方尝到了很大的甜头,地方干部又不顾邓小平匪帮的阻碍,自作主张地又新建了许多小水泥厂。这都使得邓小平匪帮砍不胜砍,好容易“彻底否定”了一批,又有一批投产了。使得小水泥厂的数量始终没有低于3400多个。1980年居然又上升到4533个。该年7986 万吨水泥中,有5427.2万吨是小水泥厂生产的。小水泥的比例又上升到68%,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的1977年。该年县以上的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4700多万吨,而社队企业生产的小水泥达到700多万吨,可见无论县以上水泥厂还是社队小水泥厂的规模都大大增大了。而大中型水泥企业仅50个,水泥产量仅为2558.5万吨,只占全国水泥产量的32%,每厂产量平均也不过51万吨。1982年全国4600多个地方小水泥厂共生产水泥6900万吨,不过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产量就猛增了2200万吨,占当年全国水泥总产量73%。地方工业已经具有强大的实力,小水泥早就已经不小了,而潜力几乎是无穷的。“祖龙虽死秦犹在”,毛主席虽然逝世了,顽强的生产力发展规律却使得他制定的经济建设路线邓小平匪帮不能扼杀,也永远扼杀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结束,而且还在进行之中,也永远结束不了。
  关于邓小平匪帮上台时对包括小水泥工业的地方五小工业的攻击,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其他文章里我们也已经举例说过了,本文就不重复了。
  邓小平匪帮对于我国地方工业和五小工业的杀鸡取卵式的榨取,我们也已经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化纤大建设和人民衣着的改善》中详细说过了,这儿不必再赘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说过钱的背后是物资,邓小平对地方工业的无穷勒索,在物资上首先就是小水泥。他们大肆攻击地方性的小水泥工业消耗大、成本高、质量差,但在为他们1978年的“大规划”揩屁股时还是离不了小水泥。据统计从1983年到1992年邓小平匪帮从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小水泥厂调走水泥1593.1万吨,只付款1.664亿元,平均每吨水泥只出资10.4元,每包水泥只象征性地付了五角二分钱。即使如此,款项还是从地方无偿搜刮的。就是他们按市价购买的水泥也是大量地从地方勒索来的款。如果地方小水泥厂的产品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一无用处,他们又为什么要大肆搜刮地方的资金购买小水泥甚至近于无偿调走小水泥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他们的无穷勒索,地方上则对之以生产资料的大涨价,尤其是建筑材料的大涨价。
  经济研究1984年第九期《试论理顺经济关系》冒天启文章说:“经济关系不顺而导致的上述表现,集中地反映在国家财政赤字、通货过多、物资紧缺、物价上涨上。1979年—1983年,国家财政赤字累计已达396亿元,这还不包括国库券等内外债。市场货币流通量1983年比1978年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递增20%,但同期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幅度只有6.9%。全国零售物价1983年比1978年上涨14.5%。钢材、水泥、木材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比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还要大。……据了解,1982年全国竟有12种煤炭价格,统价和议价相差近三倍。”
  ——实在是活该!罪有应得!如果地方不采取这些对策,地方经济早就被邓小平匪帮搜刮殆尽整垮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即使我们对地方上的土皇帝恨之入骨,也千万不要加入邓小平匪帮所代表的高度垄断资产阶级残余对地方自卫措施的攻击中去。财政赤字、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都是邓小平匪帮们搞糟的,老百姓的收入增加赶不上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下降,直至成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国内外资本家和帝国主义剥削的廉价劳动力,连劳动力简单再生产都不可能,这正是邓小平匪帮的罪恶。但是他们对地方上的竭泽而渔式的搜刮,也会受到地方上的报复,真可谓现世现报、自作自受。我们千万注意,不要以为他们是在为人民群众抱不平,文章不是明确说“生产资料价格比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还要大”吗?生产资料涨价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这不就是说,老百姓的必须生活资料涨价就是理所应当的而物价上涨到他们劳民伤财的“大规划”才是不可容忍的吗?什么统价和议价本来也是他们发明的。地方上正是由于这些手段,加上偷税漏税,地方经济才能够在他们的拼命搜刮和严厉压迫中得以扩大再生产。小水泥厂也就得以技术改造和建设新厂。
  八十年代初期地方小水泥工业的再一次发展,使得邓小平匪帮大惊失色,他们惊呼道:“不得了了!小水泥厂竟然不但没有减少,还出现了新的小水泥厂,已经发展到4533家了。”
  邓小平不久以前还是自封为“四个现代化”的化身的。拿着“四个现代化”作为大旗到处挥舞,谁反对他们,就不由分说给谁扣上一顶“反对四个现代化”的帽子。可是才好久那!他自己对“四个现代化”就完全失去了信心。于是1980年拿出所谓的“翻两番”来代替“四个现代化”。主子才说出口,马上有奴才响应予以图解。光明日报1982年9月11日《宏伟的科学的战略目标》就是一篇吹嘘“翻两番”的文章。可这篇文章是这样说的:“到2000年时,能源总产量、钢、水泥、化肥、棉纱、纸等重要产品比80年增长一倍。这个要翻两番做不到。”——可见他们自己对中国的水泥生产潜力完全糊里糊涂,根本不知道经过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我国的工业从中央到地方,尤其地方工业已经具有了极大的潜力,实际能够做到的何止翻两番?
  尽管有他们的严重摧残、破坏和大肆搜刮,我国的地方工业在广大群众和地方、企业的某些干部的坚持下,还是有相当迅速的增长,尤其小水泥。按照他们在1982年底作出的“六五”计划,到1985年水泥产量只有9800万吨,而实际上却达到14246 万吨,超出45.3%。1986年我国的水泥产量已经达到16156 万吨,和1980年比已经翻了一番,只花了六年。离光明日报1982年9月11日文章才四年。可是该文章居然说要到2000年才能翻一番。七年后,1993年我国的水泥产量已经达到3.6亿吨,超过了翻两番。可是该文章居然说到2000年翻两番根本做不到。又是八年,2001年我国水泥产量已经达到6.4亿吨,翻了三番。这一些都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他们作为地方工业和中小工业的反对者和破坏者,始终无法估计小水泥的潜力,1985年制定他们的“七五”计划时,他们仍然免不了犯这个错误,按他们的计划,五年后,到1990年中国的水泥产量将达到1.8亿吨,比1985年增长26.4%。可是到了1987年,仅仅两年时间就达到1.8亿吨。
  他们所以会做出如此严重偏差的估计,那是因为他们是地方工业包括小水泥工业的死敌,地方工业和小水泥工业在他们眼里必须坚决砍掉,早晚砍掉,必须通过杀鸡取卵榨干净最后一滴血汗。按照他们的计划,1985年水泥比1982年的9520 万吨只增加280万吨,而在“六五”建成大中型水泥厂25个,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240万吨。可见在他们的计划里小水泥应当大砍大杀的。大约要砍掉1000万吨的生产量,然后用新建成的大中型水泥厂顶上。他们根本想不到通过文化大革命推动下建设起来的地方工业、五小工业已经成长起来站住了脚跟,根本想不到在他们拼命打击和无穷勒索下还会得到如此之大的发展。很自然,他们既然以这样的态度看待我国的地方工业和五小工业,所取得的成绩就和他们完全无关。相反他们是阻碍生产力发展,首先是地方工业和五小工业发展的桎梏,也是阻碍中央大工业发展的桎梏。他们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必须清除的反动派。而且还得指出他们原计划建成投产的大中型水泥厂,其中提到的江苏淮海没有建成投产。计划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240万吨。但是大水泥厂产量实际只增加599.5万吨,也就是名义上新建成的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达到设计要求的不到一半。
  邓小平匪帮连做梦都想不到——尽管他们恨不得致地方性小水泥工业于死地,但小水泥工业竟然还会如此迅速地膨胀。1985年我国超过了前苏联成了世界第一水泥生产大国。1986年据法国《水泥和石灰贸易报》报道:“世界水泥产量9.4亿吨,与前年(1984年)几乎没有变化。苏联从1960年以来一直是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去年下降0.8%,水泥产量1.29亿吨。日本居第三位,7200万吨,下降了7.4%。”(见参考消息1986年5月29日《中国成为最大水泥生产国》)邓小平匪帮固然出乎意外地大大捞了一票,并且毫不知耻地归功于自己,归功于什么“改革开放”,但捞得不踏实。原来要“彻底否定”的文化大革命的成就怎么老是砍不光。——就好像当初国民党反动派杀共产党那样,总是杀不完。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1986年生产的16156 万吨水泥中,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仅仅3100万吨,仅占19.18%,小水泥厂的产量占了80.81%,小水泥厂的比例大大上升了。邓小平匪帮大肆攻击小水泥厂,妄图“彻底否定”,给大水泥厂以很大的投资,结果大水泥厂的生产也没有拉上来。此时小水泥厂的产量已经超过了13000万吨,比1979年的4700万吨猛增了1.7倍。水泥产量六年翻番几乎完全靠的小水泥。可是邓小平匪帮大言不惭地宣布是《改革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人民日报1987年10月5日)
  小水泥厂的技术继续在提高。还是江苏省为例。如1978年光华水泥厂新建回转窑,并采用旋风预热窑外分解新工艺等配套设备,对原料配方和工艺作适当调整和改进,平均白度达82.4%,创历史最好水平。同年,该厂完成的“双快型砂水泥”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同时省内多数水泥企业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工作,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八十年代前期,复合矿化剂煅烧熟料新技术的普遍推广,降低了烧成温度。同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逐步受到重视,很多中小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微机技术。无锡水泥厂、泰兴水泥厂、铜山第一水泥厂等企业安装了专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过电视屏幕监视生产情况,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产量、质量。
  与此同时邓小平匪帮搞的大中型水泥厂却很不争气。始终不能把生产能力拉上来。经济日报1987年11月6日《小水泥产量猛增,全国供求矛盾缓和》供认:“全国小水泥生产能力迅速增长是目前水泥市场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今年前八个月的水泥生产中,大中水泥厂产量仅比去年增加3.96%,小水泥12.71%。”在另有资料中他们不得不供认大中型企业“生产设备超负荷运转”,到1985年“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也明显暴露出来”,已经被他们搞得“伤痕累累不堪重负”了。可他们竟然把这归罪于“计划经济”。
  照例,邓小平匪帮总是要把毛泽东时代,尤其是要把文化大革命痛骂一顿。由于地方性的小水泥厂和其他建材如小玻璃发展极快,所以在第二次大跃进中我国的大型建材工业投资不多,大量的资金集中到其他更迫切需要的地方去了。于是这就成了邓匪指责的话题。
  如人民日报1979年4月16日社论《建材工业必须先行》说:“十几年来,建材工业新增生产能力很少,这是当前建材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今年建材工业基建投资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又如:红旗1979年第八期《建材工业要变落后为先行》说:“在1967到1976十年里,建材工业建设投资在国民经济总投资中比例很小,主要建材产品的新增生产能力很少,造成比例失调,拖了基建后腿。目前许多大中型老厂都已超过了设计能力生产,不抓基建,就很难继续大幅度提高产量。目前在建大中型项目很少,如不及早安排,两三年后将没有新增生产能力可投产。”
  ——两三年后怎么会没有新增生产能力可投产?小水泥厂挖潜、革新、改造就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发挥。后来水泥工业的增长不就是依靠小水泥厂增产?邓小平匪帮这样说,唯一能够说明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把地方性的小工业包括小水泥厂放在眼里。在他们的眼里,地方性的工业都是必须扼杀的,小水泥工业也必须全部扼杀。
  那么他们如此地重视大型、特大型、最最先进的工业结果又如何呢?
  我们在《从邓小平报刊看基本建设》中已经知道。1966至1976年从1965年极低的工业水平建设,我国新增水泥生产能力2857万吨,而邓匪复辟以来尽管有了文化大革命推动下建立的极好的工业基础。至1986年才2404万吨。根本没法相比。这些新建成的生产能力中还有相当大部分是“十年浩劫”的续建工程。“十年浩劫”中国家的大中型水泥厂建设规模还是相当大的,真正破坏大中水泥厂建设的不是文化大革命,正是他们的反革命复辟。
  1979年全国有49个大中型水泥企业,1982年52个。不过增加了3个。平均一年才一个。这些投产的大水泥厂其实还全是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将要建成的,或者说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项目。
  而据于光远主持,林森木等人写的《1977—1980中国的工业与交通》(人民出版社82年8月第1版)说,在1977到1980四年中,全部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倒有新建和扩建的水泥厂共9个,玻璃厂3个。使得水泥和玻璃这两项短缺产品的生产能力,都有较大的增长。
  光明日报1981年2月22日《去年我国二百多个建设项目建成投产》说,新建成的水泥厂有湖南湘乡水泥厂和上海金山水泥厂,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50万吨。但实际上这两个厂也是在毛泽东时代建设的。湖南湘乡水泥厂前面已经说过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的大水泥厂,此时扩建。——金山原本是1958年创办的小水泥厂,本名金山第一钢铁厂,于1959年转产水泥,设备仅为几座小高炉改制的土窑,年产量仅万余吨。1975年4月上海市革委会同意郊县扩建金山、南汇小水泥厂;新建崇明、青浦2家厂。其中崇明小水泥厂规模年产8万吨,青浦小水泥厂年产4万吨。金山历年经过技术改造和扩建,形成了两条较大规模的生产线。一条是φ2.5×10m机械化立窑水泥工艺干法生产线,由原有设备改建而成;另一条φ3.5×145m回转窑水泥新工艺湿法生产线。1975年4月上海市革委会同意扩建后,金山石油化工总厂建设正酣。第二年打倒“四人帮”,接下来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于1979年才正式扩建,1981年投产。1985年水泥产量33万吨。是不是被邓匪的大规划耽搁了工期就不追究了。另外为了兴建金山石油化工总厂,于1972年就筹建了金山第二水泥厂,第二年1973年就建成投产了,这就是那个时候的速度。
  据工人日报1983年8月10日邓小平匪帮在1978年搞的冀东水泥厂才基本建成。尽管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水泥厂,生产能力也不过155万吨。但实际上一直到1985年1月冀东水泥厂才真正投产,为期七年,投资3.9亿元。1985年生产水泥107万吨,1986年生产水泥117万吨,1987年生产水泥130万吨,都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这还是邓小平匪帮搞的大水泥生产线三年达标的唯一厂家。据说1989年收回投资,比国家计划提前13年。按这样说原来计划是要在17年(1985年投产)甚至19年(1983年投产)才收回投资。我们已经知道1970年我国从零开始研究窑外分解技术,只花了六年到1976年就建成投产,而冀东从1978年引进,不过把买来设备安装一下居然要花七年,而且长期不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如果按毛泽东时代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的速度,只怕自己研究也早已投产了,绝对用不了那么多的投资。
  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上台后,不光搞了22个大型引进项目,还搞了一些其他项目,就是大型引进项目也不一定包括在这22个里面。冀东就是例子。当时引进的日产水泥熟料4000吨的生产线有两条,另一个是宁国水泥厂。它的建设效果一样很糟糕,也是到1985年1月21 日才投产的。
  还有中国青年报1993年5月18日《长了十五年的胡子要刮了》说:“安徽含山县境内的巢湖铁道水泥厂1978年开始兴建,已经十五年了,投入2.36亿元仍未投产。系国家重点工程。1981年末调整停建,1982年7月恢复建设,停停建建至今,最初设计25万吨,后改为50万吨,工程概算原7100万元,后1.39亿元,估计月底点火试产。”——25万吨!不是比七十年代最大的小水泥厂要小得多吗?
  又据人民日报1986年9月13日《谁之过?》说,淮海水泥厂是1978年6月开始筹建的,计划于1984年底投产,年产100万吨水泥。也是邓匪“六五”重点项目。原计划投资2.5亿元,后来追加到3.41亿元,超过了预算。筹建了八年多,经费一再增,事故不断发生,投产日期一拖再拖,直到1986年已经八年过去却还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经济损失巨大。文章认为是管理混乱,运来设备得不到妥善保管所致。按照惯例这是必须把一切责任归之于毛泽东时代和文化大革命的,于是1987年3月18日《人民日报》在“讨论”中归罪于“吃大锅饭”,还有基建体制“非改不可”。
  1978年!!!这不是邓小平匪帮搞“大规划”的那一年吗?已经“彻底否定文化革命”了,为什么效益反而如此地糟呢?文化大革命“吃大锅饭”倒有企业一大批一大批地投产。“四三工程”之成功已经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化纤大建设和人民衣着的改善》里说过,这儿不赘述了。又是四年以后,据说在1990年11月淮海水泥厂才建成投产。共计化了十二年多。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化纤大建设和人民衣着的改善》里我们已经知道邓小平匪帮1978年大规划中的企业大多是像这样投产的。
  据《1977—1980中国的工业与交通》说:邓小平匪帮篡权后特别重视建材工业,大幅度增加了投资,1978年投资8.6亿元,超过了最高历史水平1960年的8.27亿元。1979年投资11.96亿元,1980年投资11.47亿元,都比1978年增长近四成。如此投资居然得到了这样的结果。邓小平匪帮原来要以他们建的大型建材工业来取代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推动下的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建设的建材工业,尤其要取代地方性的小水泥厂,也要取代那时建设的大型建材厂。大量的投资加上去了,生产力却迟迟发挥不出来。
  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就是由于他们摧毁我国已有的生产力,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推动下建设起来的地方工业,然后另起炉灶另搞一套的必然结果。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只需很少的投资,小水泥厂的生产能力就可以大大地扩大。可他们不愿把资金花在这些投资少、见效快的挖潜、革新、改造、扩建项目上。而是化大代价引进特大型项目。——不是说不可以引进,“四三工程”不都是引进的特大项目?而是说即使是引进也得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金山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成功的引进项目,前无先例,至今无来者,但它三分之二投资和设备重量是我国自己制造的。十八套设备,外国先进的我们引进了九套,其余九套我们自己能够生产就自己生产。那像邓小平匪帮什么都要依靠外国。引进后也只使用,不准批判、改造、创新。
  据参考消息1990年1月2日《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前景看好》到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建成大中水泥厂不过近60家,小水泥厂6000多个。水泥品种从1949年几种增加到60余种。通常生产20余种左右。”以此推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建成的大中型水泥厂不到一个。而小水泥厂却不管邓小平匪帮如何惊呼,比八十年代初数量又有相当的增加了。
  而且这些大中型水泥厂,在八十年代初投产的还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的续建项目,极可能和其他行业如四三工程的特大型化肥厂和化纤厂一样被拖延了工期,多用了投资。复辟开始几年的国民经济公报对基本建设受到的破坏的供认,在我们说化肥和化纤、塑料时已经说了,在说基建时也已经说过,不再赘述。这儿只指出1978年基本建设三十九种主要产品新增生产能力中,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的十三种不包括水泥,当属于没完成计划的二十六种内。1981年号称只有三种没有完成计划,但是水泥新增只有154万吨,是极低的年份。我们已经知道,该年陈云掌权,计划是极低的,完成了也不稀罕。和化肥、化纤等一样,邓小平匪帮1978年的大规划也大大地拖延破坏了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的水泥企业建设。
  我国水泥产量的增加主要得靠小水泥了,邓小平匪帮、陈云一伙和各种反共极右派、反动派和自命不凡的大知识分子所痛恶而疾之的小水泥。经济日报1987年11月6日《小水泥产量猛增,全国供求矛盾缓和》承认全国小水泥生产能力迅速增长是“目前”水泥市场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1987年前八个月大中水泥厂产量仅比1986年增加3.96%,小水泥增加12.71%。但是这时水泥产量的增长势头已经大不如前几年了。
  从上面表一中可以看到,1986年后我国的水泥产量增加率比前几年下降,到了1989年和1990年竟然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因为地方受到了严重的勒索和搜刮,小水泥产量增加减慢,而邓小平匪帮又没有大量的大水泥厂建造出来。
  经济日报1986年11月7日《全国水泥供求趋缓》也承认,由于小水泥大量进入市场,全国水泥供求趋缓。但1987年小水泥不会增产很多。
  1988年人民群众已经对物价上涨感到受不住了,地方财政也为邓小平匪帮的无穷勒索受不住了,不少地方财政出现赤字。人民群众掀起了1989年的五月风暴,并对邓小平匪帮血腥的六·三镇压回答以英勇的六·三起义。由于仓促起义和反共右派的欺骗和叛卖,起义被镇压下去了。邓小平匪帮的血腥镇压也是做给地方看的。到了1990年地方财政终于不堪重负出现了全面大赤字。中央财政赤字可以开动印刷机器印制钞票来填补,地方财政赤字靠什么来填补呢?
  但邓小平匪帮控制下的中央财政为了替他们的大规划揩屁股也到了赤字飞速上涨的地步。这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化纤大建设和人民衣着的改善》中已经知道。为了填补大赤字,加上人民群众已经被镇压,邓小平匪帮就肆无忌惮地开动印刷机器印制钞票来填补这一无底洞。对地方也继续加强勒索。物价如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上升。据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1988年和毛泽东时代比,物价大至上涨了三倍,1995年和1988年比不过短短七年也上涨了三倍。主要就是在1990年以后暴涨的。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对人民群众来说绝对是坏事,人民群众成了国内外资本家剥削的最最廉价的劳动力,大多数劳动群众收入几乎只能供自己勉强糊口,连一个儿女也养不起了。一般来说稳定的剥削必须保持劳动者供养自己并且延续后代,不然就是超经济剥削,劳动者就会走向灭亡。邓小平匪帮推行一胎化暴政就是使我国的劳动者走向灭亡,而且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最最科学的超经济剥削。当初许愿独生子女可以在住房、工作和上学上得到优惠。历史已经证明了我们的预见——这一切都不过是骗局。人民群众供不起一个子女上学,在就业上也不但没有优惠,而且全都没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居住权要人民群众花钱买,医疗保险也没了,劳动群众普遍地看不起病。对人民群众来说这是又一半的收入被剥夺了。如把以前在住房、上学、看病、退休算在内,相当于物价上涨了二十倍而工资加得极少。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对邓小平匪帮控制下的中央财政来说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开动印刷机器就可以印出钞票,以填补财政上的无底洞,也可以刮尽人民群众的每一滴血汗。但另一方面,邓小平匪帮从地方上勒索了大量资金后,必须向地方购买物资。物价涨了,搜刮到的资金也就不那么值钱了。邓小平匪帮必须向地方支付较多的资金,又被地方收了一部分回去,物价上涨越大,收回去的就越多。
  然而对地方来说,物价飞涨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地方上既要向邓匪的中央缴纳贡赋,又要向地方企业中的职工支付工资和福利。物价上涨了,地方企业生产的物资价格提高了就可以卖出更多的钱,给中央的贡赋不值钱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等也不值钱了。九十年代初雇佣职工最多的当数地方企业,所以邓小平匪帮大力压低职工的实际收入,得利最大的也是地方。
  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化纤大建设和人民衣着的改善》中我们说过:“地方财政不堪邓小平匪帮的重压全面赤字。1990年赤字31.68亿元,1991年20.13亿元,1992 年30.04亿元。”但是如果考虑到同期物价大幅度上涨那么不但1991年地方财政赤字比1990年低,就是1992年也远比1990年低得多。
  除此以外,原来中央财政借了大量的内外债,此时也已经到了还债的时候了。许多内债是向地方和企业借的。当时地方和企业不能不借,现在也不能不还。虽然由于物价上涨,利息未必能够抵还货币币值,毕竟有一部分回到了自己手里。这对邓小平匪帮的中央来说,无疑是一份支出,而对地方来说则成了一份收入。九十年代初,内外债大幅度的上升和邓小平匪帮陷入越来越深的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不得不靠借新债以还旧债来度日,债务越滚越大。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化纤大建设和人民衣着的改善》里说过,邓小平匪帮为了给自己的大规划揩屁股什么样的招数都使出来了。如:同地方合作筹资。按照集资的比例,分产品、分利润、分计税额、分算产值。这样在揩屁股工程进行时,地方固然要付出资金,建成后却可以分得红利。还有发行企业债券也是要还的,利息还比较高。
  正因为如此,到了1991年以后,一方面不少地方企业被邓小平匪帮剥削得一败涂地,企业破旧甚至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地方上不少企业得以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不少地方企业进入了忙碌的建设景象。企业的建设又带动了机械工业也带动了建材工业和建筑业。机械工业、建筑业和建材工业也进入了兴旺时期,而这又使得这些企业也需要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造成了一种滚动效应。这就是从1991年开始到1994年我们看到一方面物价暴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水泥工业却进入了一个兴旺时期。这四年里,水泥工业翻了一番,由1990年2.03亿吨猛增到1994年的4.05亿吨。
  1989年国民经济公报没有公布新增生产能力数字。但是我们可以在表一中看到,不包括该年,从1979年到1993年新增水泥生产能力,合计不过3832万吨,这是中央的大中型水泥厂,而水泥产量却从1979年的7390万吨增加到1994年4.05亿吨,增加33110万吨。可见中央大中水泥厂的新增生产能力不过是实际水泥产量增长量的11.6%。水泥增产主要是靠非纳入国家计划的水泥厂,即地方性小水泥厂挖潜、革新、改造,以及地方自筹资金扩建和办新的地方小水泥厂增产的。又如从1985年到1995年期间水泥产量增加了3.25亿吨,但其间以新型干法为主要生产技术的大中型水泥生产线的产量,仅仅从3158万吨增长到4765万吨,增产了1607万吨,此时邓匪对大中型水泥厂的定义已经作了改变,已经包括了一部分地方性的小水泥厂。同时期以立窑为主的小水泥则由1.14亿吨发展到4.28亿吨,增产了3.14亿吨,是前者的26.6倍。1998年,我国水泥总产量为5.36亿吨,其中立窑产量4.16亿吨,占总产量77.6%。旋窑工艺生产的水泥产量为 1.2亿吨,仅占总产量22.4%,旋窑中还有相当部分属于地方性的水泥厂。大概就是数字太可怜了,所以后来邓小平匪帮干脆不再公布中央的大水泥厂新增生产能力了。以后就一直缺少这样的数字。邓小平匪帮偏爱的中央大中型水泥厂完全受到了可耻的失败。
  关于真正的大中型水泥厂的产量可见下表。

  表二:大水泥厂产量
  
  年 份 产 量 比前五年增产  备   注
          算术级数 %
  1965年 1106.1 
  1970年 1517.1 411.0  37.2
  1975年 1906.3 389.2  25.7
  1980年 2558.5 652.2  34.2
  1985年 3158  599.5  23.4
  1990年 3528.1 370.1  11.7

  可见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以来,大中型水泥厂的建设一败涂地。甚至连算术级数也不能保持——尽管还揩了地方水泥厂的油,把比较大的地方水泥厂算作大型企业。1970年比1965年增长量比较大,那是因为大跃进建设的大批大中型水泥厂遇到刘邓集团和陈云一伙的“下马风”被迫停止建设,甚至他们还企图做“伤筋动骨”的摧毁,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邓路线,重新开始了建设,这在前面已经说过。所以不能说1971年到1975年建设得不多。邓小平匪帮刚篡权上台时,第二次大跃进还有许多企业即将完成或正在建设,所以尽管遇到严重的破坏没有完成计划被拖延了工期,增加还不算少。那以后尽管还有一些第二次大跃进的遗留工程投产,但是邓小平“大规划”的失败,使得一代不如一代。而地方性的小水泥厂产量却由1975年的2720.1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5427.2万吨,翻一番,1985年的1.14亿吨,又翻一番,1990年的16766万吨。
  由此可见地方性的小水泥工业具有极大的膨胀力,直至现在中央的大中型水泥厂已经几乎被地方小水泥厂淹没了。——这当然是邓小平匪帮统治的罪恶,按照毛主席的方针也不是只要地方不要中央,而是两条腿走路。而邓小平匪帮大肆攻击“小生产方式”,大肆摧毁地方性的小水泥工业,结果却是连中央的大工业也搞不起来,反被地方小水泥淹没了。地方工业的迅速增长又造成了地方财政的迅速增加。就是邓小平匪帮自己,对于我国水泥工业划分时期时,也有一种划法,把1950到1979年划为第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依靠中央投资发展回转窑为主,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泥厂,成为我国国有水泥企业的主体。也就是说这段时期内我国大中型水泥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1980~1992年为第二个阶段,以各行各业、各级政府、和所谓民间集资为主,也就是说主要是地方新的小水泥厂,至于所谓民办除了私营——这在当时还很少外,主要指社队企业。中央只建了几个大中型水泥厂,就是这样的水平居然还有资格攻击文化大革命大中型水泥厂发展不快、建设不多。1993~1995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央批准建设的大中型水泥项目,90%以上是“三资”企业。至于地方和农村他们作为必须“彻底否定”的对象,1996年以后就是所谓的结构调整时期。可是到了2002年以后地方和农村的小水泥又暴涨了起来。
  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是多么地正确!地方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的方针是多么地英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独立战争,其成绩又是多么地伟大!
  1990年中央本级收入1367.87亿元,地方本级收入1944.68亿元,分别占国家财政总收入3312.55亿元的41.3%和58.7%。1991年中央本级收入1399.65亿元,比1990年只增加2.3%。地方本级收入2211.23亿元,比1990年增加13.7%。在财政总收入3610.88亿元中的百分比分别为38.8%和61.2%。地方的实力大大增强。1993年地方财政不再赤字,收支平衡。邓小平匪帮抱怨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都体现在地方财政上,而中央财政收支没有完成预算。在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属于中央的流转税比预算短收较多,中央财政进一步陷入困境。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化纤大建设和人民衣着的改善》我们已经说过,中央经济和中央财政实际上已经被邓小平匪帮搞得崩溃了,不得不靠借新债还旧债和开动印钞机度日。1994年在改行分税制下中央财政赤字仍然猛增到668.14亿元,地方还盈余30.13亿元。
  除此以外地方上为了对抗邓小平匪帮的剥削和勒索,也采取了一些在正常社会里属于不正当的行为。邓匪的《关于1993年1至7月份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就抱怨指责“有些地区超越国家税法权限,擅自减免税收和‘两金’,扩大减免税范围,自定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减免税期限,承包流转税,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责骂“财税部门征管偏松,监督不力,偷税、漏税、骗税、避税、逃税、抗税问题较普遍,应收的税没有完全收上来,该堵的漏洞没有完全堵住,流失了一部分财政收入。”
  一方面为了对付这种情况,另一方面邓小平匪帮自己搞不好中央经济,看到地方又一次地发大财,眼睛又红了。他们对于中央财政的大幅度下降和赤字大大提高,丝毫不检讨自己经济政策的错误,却归之为财税体制中的问题。并且从1994年开始又开始了财税改革,实行分税制。什么是分税制呢?说到底还是从地方的碗里刨食。在伪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中说: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现行财政包干体制……其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优化;国家财力偏于分散,制约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弱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分配体制类型过多,不够规范。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并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必须进行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中央财力,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此,中央要从今后财政收入的增量中适当多得一些,以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促使地方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约束。
    ……
    (四)……当前,要针对收入流失比较严重的状况,通过划分税种和分别征管堵塞漏洞,保证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要先把主要税种划分好,其他收入的划分逐步规范;作为过渡办法,现行的补助、上解和有些结算事项继续按原体制运转;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要逐步提高,对地方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宜逐步进行。

  从这儿可以看到,不管他们怎样说,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邓小平匪帮的中央财政破产了,就要到地方财政来刨食。财政包干体制不就是在1980年分灶吃饭后建立的吗?如果说那以后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完全是中央经济在邓小平匪帮折腾下越来越不景气的结果。邓小平匪帮是不可救药的败家子,毛泽东留下的四·三工程何在?一大批自行设计制造设备的中央大企业何在?从地方上剥削去的一大批资金和物资何在?为什么有了那么好的家底财政上反而越来越大的赤字?而地方经济尽管受到了极大的剥削,倒在地方领导下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地方财力也因此雄厚起来,由此才造成了“财力分散”。邓小平匪帮一贯大肆攻击和反对地方建立自己的工业,可为什么却弄到这个地步呢?他们为什么不是努力搞好中央工业,提高中央工业的产量、产值和国民收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财政收入,并使得财政不至于分散的呢?他们历来说地方五小工业如何如何地效益低、消耗大、浪费大,但实际结果却是他们把持下的中央工业效益远远低于地方。他们又历来大肆鼓吹只有他们才会搞国民经济,只有按照他们的方法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外资才能高效,但外国的先进项目不过引进了22项,就搞不下去了。在大肆勒索地方和举内外债以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下,到九十年代初总算投产了,中央财政却反而更进一步地下滑,直至完全破产。
  ——但是他们还有军队、法院等国家机器,并且威胁必须顾全他们的大局,对他们的“改革”如果自行其是、超越权限、自立章法、扭曲改革方案或使改革走样,“一经查实,就要严肃处理”。仗着这一切他们推行了分税制。按照这一制度,原来属于地方自己的收入在1993年以后每增长一元钱,就要被他们搜刮去七角。许多负担也加到了地方头上,或者两不管,人民倒霉。比如乡镇教师的工资,许多县、乡镇付不起,邓小平匪帮的中央又不付,结果不是教师领不到工资就是学费暴涨不少人民的儿女读不起书。
  这样在1994年全国各地就纷纷建立起了另一套地方性的税收机构。
  在这儿要插上一件事。邓小平匪帮实行包产到户——即复辟地主经济,而且是国家地主经济,恶霸地主经济以后,中国的农业被折腾得长期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不但原来农业丰收、大丰收、特大丰收的高调再也唱不起来了,甚至连1995年反驳“中国农业危机论”的勇气也没有了。他们终于不得不承认中国陷入了深重的三农危机之中,不得不承认“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胡锦涛上台后废除了农业税,这博得了不少人的喝彩。但实际情况怎样呢?第一:胡锦涛是慷他人之慨。因为按照分税制,农业税属于地方税收,胡锦涛只不过一句话,少收税收的负担却要地方来承担,中央财政连一分钱都没出。不但如此,众所周知,农业税还没有来得及废除,农业生产资料就立即迅猛地涨了上去,化肥、农药、柴油等等都涨了价。农业生产资料一部分是中央出售的,涨价的收入都给了中央,一部分是地方出售的,按照分税制地方从涨价中只能得小头,70%被邓匪中央拿去了。所以废除农业税的结果,中央不但不出一分钱还大有赚头。农民不但没有得实惠,而且由于化肥、石油等涨价,连地也种不起了,地方又被剥了一层皮——这不过是一例。邓小平匪帮在运用的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时,总是从地方税种入手。在刺激消费、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的税收调整上,伤害的都是地方税收,造成了地方税源减少和地税收入减少。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分税制还没有开始,地方的对策就开始了。1993年第四季度财政税收大幅度提高,原来地方上得知要以1993年为基数就拼命提高这个基数,邓小平匪帮惊呼:有一些地区“采取不正当手段,弄虚作假,寅吃卯粮,收‘过头税’。”并且扬言“将组织力量,按国务院要求核实处理。”
  中央和地方两架税收马车既然如此地对立,结果往往就是两套税务机构各自的征管力量都相对减弱。我看到该你征的税没有征,我眼开眼闭;你看到该我征的税我没有征,你眼开眼闭。漏征漏管户大量增加。中央不会为地方减少收入而发愁,地方当然如果我的企业少征点税又何乐而不为。
  地方也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擅自变通税收政策越权减免税,有的随意批准缓税、欠税,有的实行“包税”,有的征收“过头税”,有的有税不收、甚至还出现买税卖税。
  但是分税制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据说到2002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总和之比已达60:40。而1991年连倒四六都不到。这无论如何不能不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邓匪中央作为一个已经被打倒过的腐朽势力也不能搞好中央经济,最后对全国经济也必然带来影响。1994年国家财政收入包括中央和地方在物价大幅度上升时只增加了2.0%。邓小平匪帮伤害了地方经济也伤害了自己。地方经济的增长开始缓慢。
  水泥产量增长也又一次放慢。但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比,速度还可以算比较高。1996年产量4.9亿吨。1996年以后国民经济公报没有公布数字,有资料披露2000年水泥产量5.97亿吨,根据2001年国民经济公报数字倒推也是这个数字,平均每年大约增长5%。
  整个重工业增长都不及1993年了,许多工厂生产已经饱和,谁还会去扩大再生产呢?由于没了建设热度,水泥也就卖不出去,尽管我国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具有极大的水泥生产和建设能力,水泥生产也只能低速增长。可是邓小平匪帮居然厚颜无耻地说什么“我国的水泥生产历来供不应求,由于改革开放,告别了短缺经济。”“归功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把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说成改革开放的成绩,这样的“理论”只有他们才想象得出来。以前的供不应求自然也有生产搞得不好的时候。比如1961年和1962年的“下马风”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又如八十年代初在大批生产力建成时的增长低谷,再如1989年和1990年的负增长,那时确实属于短缺经济。但是其他时候大多是水泥生产迅猛增长,而同时建设也迅猛增长才造成供不应求的。如果说有什么样的建设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造成了破坏作用,那也只有1978年邓小平匪帮的大规划和以后为这个大规划揩屁股的“重点建设”。
  接着就是大批的企业陷入严重困境,工厂一批批地垮,工人一批批地下岗、买断工龄。人民生活进一步地陷于困苦状态。学费、医疗费暴涨,强迫职工购买住房使用权已经普遍地推开,工人养老保险金越交越多,水、电、气等都大幅度地涨了价。农副产品价格暴涨一度停止了,有不少农副产品还降了价,但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又使农民生产难以为继。而生产化肥等农用产品的企业也有他们的苦衷。由于燃料、原材料涨价他们也只能保本甚至亏本生产。
  中国人民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廉价劳动力,海外和西方国家的资本家把大量的不需要多少投资却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搬到我国来,邓小平匪帮也靠大量地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维持经济。
  各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差距。一般来说东北和西部工厂开不起工的大大增加,工人下岗失业最多。而华东和华南要好得多。也正如此,所以会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其效果如何已经可以看到,本来就不能寄托不切实际的幻想。八十年代西北最穷,于是会高唱“黄土高坡”。至今二十多年了,却由“开发大西北”蔓延成了“西部大开发”。
  在强迫购买住房使用权后不久,房子的价格就直线般地飞升了上去。有钱人住房标准越来越高,价格一般百姓不敢问津。房地产泡沫经济也因此而起了。以前住房属于国家给人民的福利,现在邓小平匪帮倒要从建筑业和买卖房子中抽头。这又进一步地使得房子价格越来越高。建筑材料的价格也就飞升了上去。
  按理来说,按照毛主席的“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人民群众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大建设后,既然于1977年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致建立起来了,就应该改善人民生活了。毛主席的方针正确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既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那么没有先生产,哪有后来的生活?只有生产出来以后,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本是不言而明的必然性。邓小平匪帮为了篡权复辟上台,对于毛主席的这一方针大加攻击,好像只有他们才最最关心人民的生活。可是他们上台后如何对待人民的生活呢?在建材工业上既然大量的建材企业如至少达3400个小水泥厂和一批大中型水泥厂投产后,那就应该好好改善人民的住房了。但是邓小平匪帮一要大批“小生产方式”,砍掉包括小水泥在内的地方工业,二要搞他们的“大规划”。结果人民的居住不能达到应有的改善。尤其在上海住房紧张到达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不过邓小平匪帮刚刚篡权上台时,倒也准备在住宅建筑上做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来的,反正现在有了文化大革命推动下的第二次大跃进留下的大好家底。他们在北京匆匆忙忙地建设了一大批住房。所以要建在北京,不就是为了让人们看吗?可正因为是做个样子给人们看,匆匆忙忙上阵,连水、电、气、下水道等等都没有搞就把房子修起了。结果这样的房子根本就没法住,尤其到了下雨天,污水横溢,所以不久就无声无息了。以后大规划出了问题也不再谈改善人民的居住了。尤其上海在整个八十年代闹到只要两个人走到一起就谈住房的地步。为了住房六亲不认,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为了争住房而用尽了心机。还出现为了十平方的阁楼闹出人命来。因为没有住房,大姑娘到了三十几岁成了老姑娘还不能结婚成了普遍现象。邓小平匪帮可以把这一切归罪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由于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尤其三线建设,在十年中中央没有给上海一丝投资,而上海每年给国家的贡献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那时房子趋于紧张并不奇怪。到了1977年以后大建设已经进入了尾声,该反哺上海了,为什么上海的房子反而更加紧张并且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呢?这不正是邓小平匪帮违反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不在今后十年里上新的大建设的既定方案,哗众取宠、另搞一套,搞他们1978年大规划的恶果吗?上海住房一直紧张到九十年代初,大致上在邓小平的揩屁股工程完工的1992年以后,才开始改善。一直到现在为止,上海还有相当多的群众几代挤在拥挤的小屋里。
  不过一般来说到了现在不少城市居民住房已经有了改善,在毛泽东时代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工业化已经站稳脚跟的地方,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江南农村农民建的住房是没有地方能够比的。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有不少城市居民住在贫民窟里,更加广大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一点都没有改善。
  城市普通职工居住条件能够得到改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归之于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并且邓小平匪帮不得不让其延续了好多年的住房福利制。邓小平匪帮原本代表的是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基础他们也照顾其他剥削者的利益。按他们的本意是绝对不愿意让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但在住房福利制下,官僚们要大大改善自己的住房也不能完全把普通职工撇在一边。他们可以为自己提供最好的住房,经常造新房子,越造越高级,每次分房都为自己分新房,但是如果完全不让普通职工也改善一下居住,那是绝对摆不平的。所以只好给普通职工也分房子,自己每次分房都有份,每次都分新的,高级的。普通职工有的有、有的没有,有时分房有份,分了一次又要十几年以后再有机会,还有他们自己分了新房子后,就把自己住厌了的房子扔给普通职工住。这样普通职工总算也得到了改善。
  毫无疑问,如果国家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建设住宅的经济基础首先就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首先就是钢材、木材尤其水泥。水泥首先就是小水泥厂生产的。小水泥厂就是在大跃进试点成功,并在文化大革命中打倒了反对地方五小工业包括小水泥厂的刘、邓为代表的高度垄断资产阶级后,才大发展起来,并且站稳了脚跟的。尽管邓小平匪帮大肆攻击“小生产方式”拼命地砍掉、扼杀、搜刮、勒索,地方性的小水泥厂还是在重重压力下越来越壮大,而邓小平片面地搞大水泥的方针完全破了产,以至于现在大水泥厂包括毛泽东时代在第二次大跃进中建设的大水泥厂已经完全被小水泥厂淹没了。那么很自然,现在人民群众如果说居住条件还有相当提高的话,就理应归功于毛主席、归功于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没有大跃进、没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没有中国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地方干部也有相当的功劳。就是没有邓小平匪帮的一丝功劳。他们只有破坏、只有罪恶。如果不是他们的破坏,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面应该大得多,普遍得多,至少不至于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住在已经破旧的旧式住房里。城市里也不会仍然有人住在贫民窟里。就是住房有改善的职工也完全可能住得比现在状况好得多。
  关于住房还有一件事得提一下,那就是建筑工程的机械化。我国建筑机械化大致上和农业机械化同步进行的。到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时我国的一只脚已经踏进农业机械化的大门了。沿海许多地方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内地还有许多地方刚刚机械化,或者刚刚开始机械化。有不少地方已经用拖拉机耕地,实行喷灌,并且开始办社队企业。邓小平匪帮一上台,拖拉机烂在路边,喷灌没了,社队企业也作为小生产方式被搞掉了。尤其包产到户以来对农业机械化更是致命的打击。至今许多地方还没见起色。而农业机械厂大多数不是被“彻底否定”已经“地平线上不留痕迹”了,就是不得不改行了。但是建筑机械化到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时刚刚站住脚跟,而且也没有包产到户的破坏。所以现在建筑工地上已经吊车林立。
  邓小平匪帮对于普通职工改善住房是很不甘心的。加上他们财政上的破产,要填补财政上的无底洞,于是就搞什么住房商品化,要人民群众出钱去买本来就属于他们的住房居住权。这也是为了从根本上剥夺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权利。他们提出住房商品化时,以有些干部利用特权住房分配不公作为理由之一——这完全是蛊惑人心,只有最最糊涂的人才相信这样的鬼话。如果真是这样,对干部加强管教就是了。住房又不是可以藏掖的,居住条件相差悬殊人们一看就见。他们真正的目的恰恰正是为了扩大居住差距。为居住悬殊提供合法依据,使得一小撮特权阶级和其他剥削者有着普通群众望不可及的居住条件。现在许多剥削者不但住得极其豪华宽敞,而且各种豪华的住房有着好多套。在邓小平匪帮种种扶助剥削阶级的政策下,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超出了许多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大多数工人群众收入极其低下,只能勉强糊口,又有什么条件谈得上改善居住条件呢?在住房商品化以前居住条件未来得及改善的人往往现在还是住在原来的住房里,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如果说以前普通职工还有可能居住官僚们住剩下来房子的话,那么现在许多普通职工甚至连这样的房子也买不起了。在住房商品化的时代,你就怪不得官吏们闹特权了,只能怪你自己没有钱不会挣钱。特权更加变本加厉了。各种机关普遍地有一种特殊的收入,那就是住房补贴,一发就是几十万。这还不能算高的,而且这样的补贴不是只发一次,有的官府甚至年年都有。
  就是这一伙吸血鬼、剥削者和社会的寄生虫,住在用文化大革命建设起来的地方工业尤其是地方小水泥厂提供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机械建成的宽敞豪华的住宅里,却在那儿大发攻击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时代的谬论。这才是真正的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碗来骂娘。这些剥削者、吸血鬼和寄生虫的贪欲是没有底的,在邓小平匪帮扶植下人数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港台和外国资本家也到我国来买卖房子。这一切使得房地产热被炒作起来了。房子越造越豪华,房价飞速地上升,在买卖房子中大有差价可赚。邓小平匪帮也得以提高各种税收,从房地产生意中赚钱。房地产泡沫经济膨胀起来了。在同一个城市里,一方面是越来越豪华的住宅,另一方面却是大批下岗的和看不起病、孩子读不起书的职工,住房商品化以前没有赶上分配住房末班车的职工,至今挤在狭小拥挤的旧房里。

到了2002年随着房地产泡沫经济水泥工业又一次膨胀起来。2003年已经达到了8.62亿吨,猛增18.9%。2004年9.70亿吨,增长12.5%。2005年10.6 亿吨,增长10.0%。2006年12.4 亿吨,增长15.5%。2007年13.6 亿吨,增长9.9%。不知为什么邓小平匪帮的每一个政策总有空子可以让地方钻,或者最后得利的还是地方。目前我国的水泥工业已经极其庞大,接近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我们已经说过,如果1978年邓小平匪帮刚篡权复辟时的3400个小水泥厂,平均达到三十万吨,那么我国的小水泥产量就可以达到十亿多吨。这并不是妄想,相当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全国都处都有年产三十万吨以上的水泥厂,这些厂原本又都是地方性小水泥厂,不少正是1958年建的。它们正是从几千个小土窑中发展起来的。小土窑在刘邓集团和陈云一伙的“下马风”中绝大多数被摧毁了,但它们坚持下来了,或者在毛主席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后,和“下马风”作斗争中又恢复起来了。现在全都长大成人了,“丑小鸭”已经变成了“白天鹅”。
  1958年由七个贫下中农白手起家创业的李固水泥厂,经过多年的工艺改造和技术更新,已经从小到大,从土到洋,2003年有拥有固定资产4512万元,总资产1.5亿元,职工1260人,是河南省重点建材企业之一,并荣获中原明星企业称号。该厂属于群窑大磨型企业,主导产品为“李固”牌42.5等级、3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和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及熟料。拥有先进的φ3.6×74m新型余热发电回转窑生产线一条,日产1000吨。年产高标号水泥34万吨,优质熟料8万吨以上。另外还有φ2.8×10m机立窑4台。总生产规模50万吨。第一批获得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率先打入国际市场。产销率连年保持100%,广泛用于北京、武汉国贸大厦,亚运村、石家庄坦克试验跑道、郑州黄河大桥、107国道、新乡市政府、公、检、法大楼,豫东南高速公路、辉县宝泉水库等大型重点工程。
  河南新乡水泥企业已达百家。除了李固以外,辉县已有水泥企业约二十家。在辉县境内就有辉县市孟电水泥有限公司、辉县市太阳石水泥有限公司、辉县市水泥厂、辉县市白水泥厂、辉县市福利水泥厂、辉县市特种水泥厂、辉县市富强水泥厂、辉县市石林建材水泥厂、辉县市后李固水泥厂、辉县市胡桥水泥厂、辉县市特种水泥有限公司、辉县市燕窝八一水泥厂、辉县市宝泉水泥厂、辉县市中州水泥厂、河南省新乡市振新水泥厂、河南省新乡市黄河水泥厂、新乡市浦东水泥厂、河南省新乡市卫北水泥厂、新乡市江河水泥有限公司、新乡市豫北水泥厂、新乡市建辉水泥熟料厂、新乡市豫郑水泥厂、新乡市永鑫水泥厂、河南省新乡市黄河建新水泥厂、河南省新乡市华旺水泥厂、河南省新乡市豫辉水泥厂等等。这些企业是不是还是以前的土八路呢?——没有以前的土八路精神就不会有现在的新乡水泥工业,但是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刚起家的时候,不但早就鸟枪换炮了,只怕连飞机、导弹也有了。以位于辉县市孟庄镇工业园区内的河南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有大型原燃料均化设备,可保证原燃料均衡,有两台旋窑生产线,三台水泥磨,年生产生料120万吨,熟料70万吨,水泥80万吨以上。我们知道1978年邓小平匪帮大规划引进的特大型冀东水泥厂,也不过150万吨。
  2004年新乡水泥生产规模已达970万余吨,已经快要成为年产千万吨的水泥大市或许已经是了。要知道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我国的水泥产量也只有1634万吨。
  新乡形成了豫北重要商品贸易中心。京广线与新荷、新焦线在此呈十字状交汇,107、106国道纵贯南北,已形成了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纵横贯通,快捷方便的交通运输网。新乡也俨然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建成一个以纺织、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医药、建材七大优势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88家。49家企业销售超亿元,8家超5亿元。白鹭化纤粘胶纤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居全国第二。金龙铜业规模亚洲第一。新飞电器年产无氟冰箱210万台,效益稳居我国冰箱行业前三强。纺织工业规模仅次于郑州,是新乡的出口创汇大户。机械制造业也非常庞大。现有起重设备及配件生产企业110余家,基本垄断了全国50吨以下起重机及其配件市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1家,零部件销售额占全省的25%。汽车空调、制动器生产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滤清器排名第三,动力转向器排名第四。药品生产企业26家,医疗器械、卫生和药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0家。其中华兰生物的血液制品行业排名第三;华星药业的青霉素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
  但新乡决不是全国地方工业和社队企业搞得最最好的地方。就以水泥来说,近千万吨的年产量居然只能居这个造反派掌过权的省第三位。河南所以能由解放前的水、旱、蝗、汤肆虐,文化大革命前又被刘少奇、邓小平以及他们通过打击潘复生一手提拔起来的吴志圃搞出严重人祸的省,变成了工农业发达省,靠的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倒了刘邓集团,完全是由于造反派一度掌了权,是由于河南是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省,靠的是大办地方性五小工业并且建立了小而全的地方工业体系。作为学大寨先进省,河南还得幸于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工业化在毛主席逝世前已经站稳了脚跟。现在河南的南街村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存在,不管对其他地方有没有剥削,也不管是不是社会主义,但确实说明了在河南省社会主义深入人心。(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十九世纪美洲的“共产主义试验”全部失败,并因此被马克思称之为空想)
  然而在今天中国地方工业已经十分庞大的比比皆是。在沿海农业机械化起步早,邓匪篡权复辟时已经站稳了脚跟的地方,农村工业也已经非常庞大。就以水泥来说,新乡地区水泥生产能力近千万吨实在不算稀罕。现在已经有好多县,挑战甚至已经成为年产一千万吨水泥的大县。
  ——注意:是一个县,不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是一千万吨,不是一百万吨。也就是说只要再努一把力,就可以达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全国的产量。我国一共有二千多个县。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个县都达到一千万吨,但如果真的每个县都一千万吨了,那么我国的水泥产量就是1965年的二千多倍,现在全国总产量就是300多亿吨,由此可见千万吨水泥大县的规模。当初邓小平匪帮引进的冀东水泥厂具有日产4000吨的回转窑,1996年冀东第二条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投产,历时十八年,江泽民赶忙去点火以吹嘘成绩。可是现在地方水泥厂的回转窑已有日产5000吨。7000吨的,更大的也在建设中。
  我们已经知道在文化大革命推动下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山东省的小水泥工业发展最快,搞得最好,数量最高和产量很多,那时山东是全国小水泥第一大省,现在山东仍然是全国第一水泥大省。2001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7000万吨,年产量6931万吨,超过了七十年代全国水平,居全国第一位。
  在铁道游击队活动的山东枣庄,就是山东的水泥大市,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但目前立窑水泥占到85%,当然还都是小水泥厂。依此说,另外15%是旋转窑了,也就是说枣庄的小水泥工业在建设旋转窑上还取得了相当的成绩。2003年枣庄的小水泥总产量达到2500万吨——一个市的产量大大超过了文化大革命以前全国总产量。枣庄还准备大大增加旋转窑的建设,日产4000吨的旋转窑——即和邓匪1978年大规划中的冀东,同规模的特大型先进水泥生产线,已经于2005年春天在枣庄这个小小的城市中开工建设。其实相比之下这也算不了什么,山东烟台早在此以前已经建设了5000吨的旋转窑,还有一个3000吨。2004年枣庄在建和已经投产的旋转窑生产能力每年1200万吨,相当于八个冀东。冀东建成第二条4000吨生产线江泽民去点火,枣庄、烟台的这些生产线建成后,谁去点火呢?
  临沂是和枣庄并肩的水泥大县,生产总量占全省第二位。山东省曾在临沂召开“中国国际(临沂)水泥、水泥机械博览会” 邀请国外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及水泥机械先进技术产品制造单位前来参展。
  山东淄博市共有60多家水泥厂100多条水泥生产线。2002年全市水泥产量达到1096万吨,占全省水泥产量的12.5%,而张店区近郊四宝山地区的水泥产量就达400万吨,占全市水泥产量的36%,是淄博市的第一产区
  甚至烟台附近不出名的栖霞县,也在改造,新建几条年产100万吨的干法旋转窑生产线,准备使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
  浙江是我国的又一个水泥大省。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全省水泥总产量分别为4050、4673、5793万吨。2004年浙江省水泥产量已近1.2亿吨,其中干法回转窑和机立窑水泥产量分别是7000多万吨和4600多万吨。全省共有300多家水泥厂,平均产量已经达到40万吨。
  金华西北的兰溪县水泥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吨,有“立马”、“红狮”、“金圆”三个国家免检产品。2004年“立马”投资3.8亿元,在兰溪新建了年产200万吨的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线。“红狮”两条年产200万吨的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线也将点火投产。——200万吨,而且一个县一建就是三条!要知道邓小平的冀东也不过150万吨。兰溪的水泥厂家数和产销量均居全国各县之首。进入二十一世纪该县先后新上8条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线,形成了年产800多万吨的优质水泥生产能力。在90年代末兰溪还利用自身优势到全国拓展水泥产业,创办企业200多家,年产水泥2500万吨,销售收入约70亿元。
  金华2002年产量达到了930万吨,占全省的16.9%。
  衢县在2002年水泥产销量达到759万吨,占全省13.1%。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120万吨,占水泥总产量的16%。目前有36家水泥厂,企业平均规模已达28万吨。共有64条机立窑,6条湿法窑,全县已建成新型干法窑日产1000吨8条,日产2000吨2条。全县水泥设计生产能力1028万吨,其中机立窑510万吨,湿法窑85万吨,新型干法窑432万吨。另有7条日产2000吨、1条日产5000吨项目已得到省经贸委批准建设,那可比冀东还要大。
  衢县属下的江山县,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就是水泥,全县共有水泥生产企业9家,粉磨站2家,拥有机立窑23条,新型干法回转窑7条,加上即将建成的一条,年生产能力超1000万吨。回转窑目前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浙江主要水泥生产基地还有嘉兴、绍兴、宁波、湖州、富阳、桐庐、建德、诸暨和桐乡县等。后者是个小县,2003年水泥生产总量达497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占43.15%。杭州原来生产规模也很大,为了保护风景已经停止水泥生产。
  浙江三狮集团是浙江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大集团之一,位于杭州。2003年生产1000万吨。目前生产能力已达2000万吨,目标3000万吨,是浙江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集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每年建设投产多条日产2500吨到5500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线。
  在水泥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的广东省有英德、梅县、蕉岭、惠州等。
  英德市的水泥工业从大跃进开始,文化大革命以及农业学大寨掀起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而发展起来的。在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高度垄断资产阶级打倒后,针对他们反对地方建设自己的工业和反对小水泥,提出了“大家办建材”及“工业立县”,小水泥工业就发展起来了。文化革命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大力兴办了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的立窑水泥厂。现在英德的地方领导也承认“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这是和邓小平匪帮攻击小水泥大不一样的。
  自1958年第一家水泥厂——南山水泥厂建成后,英德水泥工业也开始成为促进英德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八十年代继续发展。1985年以前英德沙口镇一直靠卖石灰石为主,经水泥厂加工以后销回英德,一吨几百元,附加值几十倍。尽管当时邓小平匪帮正在大肆攻击小水泥厂,指责小水泥厂耗能高、效益低,惊呼小水泥厂又在盲目发展了。但沙口镇领导在珠江三角考察后,仍然决定于1986年筹资120万元建设年产4万吨的第一水泥厂,翌年投产当年盈利近70万元。在此鼓舞下沙口第二、第三水泥厂相继建成。1993年沙口实产水泥12.9万吨。在全市向沙口学习之下,英德兴起建设水泥厂的高潮。
  现在英德不论技术、产量、装备都得到了巨大发展,成了名符其实的水泥大市。九十年代初有生产企业33家(含省、地市5家),生产能力已达500多万吨,2001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量291万吨。水泥已成为英德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我们已经知道,九十年代中后期在邓小平匪帮破坏下我国又一次发生了经济危机,水泥由长期以来的供不应求转向了“过剩”。1997年,和国际“接轨”的结果又造成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英德的水泥工业也进入了“寒霜期”。部分水泥企业负债繁重,集资款未能偿还,群众意见较大。九十年代初建设的张陂水泥厂花了几百万元,快要建成时水泥价格下落,一直未能投产。
  2001年3月,英德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立项。并定下改造立窑,大力发展望埠、沙口两个新型干法水泥基地,实现最终年产1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战略目标。
  梅县邓匪改名为梅州。从1958年起就兴建有蕉岭油坑、兴宁宁江、五华县水泥厂等水泥企业。1993年拥有水泥厂94家,许多是乡镇企业,即以前的社队企业,生产能力总计达1320万吨。水泥行业实现利税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64.7%,约有三分之一乡镇的主要财源来自水泥行业。2003年全县水泥总产量989万吨。生产能力和产量均占全省的15%左右。
  蕉岭为梅县所属。从1958年蕉岭县兴建第一家水泥厂以来,经过47年艰苦努力,建材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企业多、生产能力强、产量高、贡献大,已经成为强劲的支柱产业,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全县税收一半来自水泥企业。2003年全县有水泥企业19家,生产水泥430万吨,占梅县水泥总产量的一半,拥有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4条,旋窑水泥产量150万吨。预计两年后,旋窑水泥年产量可达500万吨。大部分水泥仍靠现有的32座立窑生产,这些立窑已在2000年达到除尘目标,今后进一步要求消烟。已完成消烟除尘的立窑10座。目前这个小小的蕉岭县正在挑战年产1000万吨的目标,准备建成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实现由“水泥大县”向“水泥强县”的转变。
  惠州市正在向打造水泥大市迈进。投资19亿元、年产800万吨的龙门县的三大水泥项目,有两个已在2005年基本完成。
  江苏常州在文化革命前便以灯心绒著名全国。经过文化大革命常州工业又得到了大发展。邓小平匪帮刚复辟时,常州还出了一本书《常州工业的发展道路》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对常州生产的推动作用。尽管这本书的缺点是对于文化革命如何推动了常州的生产因果关系认识不足,尤其只字没提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独立战争,没提打倒了刘邓为代表的高度垄断资产阶级后,地方有了独立地发展自己经济的权利,但是说出了事实。后来此书被邓小平匪帮偷偷摸摸的焚书潮中毁灭。全市水泥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二千万吨,散装量已近半。金坛、溧阳两县的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是全市的骨干力量。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全区有23家水泥企业的27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正在升级。2003年海螺集团在这儿建设了一条中国最大的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的生产线,还准备再上一条万吨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20万吨熟料、300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能力。2004年全区形成年产10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我们知道邓小平匪帮引进的冀东生产线不过日产4000吨,尽管有1976年1200吨的基础,过了十八年我国才能够制造。
  江西上饶现有水泥企业24家,生产规模为850万吨。其中一家是省属企业,当地企业生产能力450万吨,平均每家年产20万吨。现在上饶也在挑战年产1000万吨,使上饶成为浙、赣、苏、皖地区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
  但是我国现在的水泥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广东和河南占据了水泥生产的半壁江山。不过内地不发达或者深受邓小平匪帮折腾目前陷于困境的地方,小水泥规模也已经不小了。年产30万吨的小水泥厂也不鲜见,同样,绝大多数不是大跃进的1958年建厂的,就是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中建厂的。
  由于我国庞大的水泥工业主要是从鼓励和支持地方办自己的小水泥工业开始的,不少地方的群众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各地发展水平又不一致,尤其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以来,一手制造了各地经济差距的大大扩大。这就造成我国水泥企业技术结构的多层次性,老的立窑依然还在生产并且提供了大多数的产品,占水泥产量的70%以上。湿法窑、立波尔窑及老干法余热发电窑生产线互相并存。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我们已经建设成功的日产700吨熟料和日产1200吨熟料的窑外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目前全国已投产的窑外分解生产线134条,规格从日产700吨至7200吨,其产量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近10%。日产2000吨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共有45条,其中4000吨以上11条。日产1000吨熟料技术装备已全部国产化,2000吨国产化率90%以上,4000吨国产化率达85%以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建设质量、建设周期也已达到较高水平。日产20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已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于地方性的小水泥厂。地方上也建设了一批自动化水平高,管理先进的大型干法生产的现代化企业。许多大型设备也是地方制造的。投资效益明显提高,水泥吨投资技术改造工程可控制在500元以下,加上能耗降低、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以及质量可靠和规模扩大,生产成本也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小水泥厂改造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
  七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制造的小回转窑发展成了大回转窑。立窑水泥企业也日益提高现代化水平,采用高产、低能耗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工艺,“湿磨干烧”工艺和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这是减少投入、缩短周期、见效快的途径。
  随着产量大幅度增长,水泥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九十年代525号以上水泥年产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占总量10%;425号水泥占总产量的比重超过60%。水泥的散装量每年达7000多万吨,约占总量14%。
  在地方小水泥工业急剧膨胀的同时,地方机械工业也在急剧膨胀,反过来没有地方机械工业的膨胀就没有地方小水泥工业的膨胀。地方小水泥工业的设备主要是地方机械工业制造的。如果说从产量来看小水泥厂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前的大水泥,那么与之相配的也就是地方机械厂的设备制造能力已经超过了以前的中央大工业。这在前面说到各地水泥工业时已经可以看到,为了节省篇幅就不多说了。
  需要说明的是建国初期,我国水泥装备工业几乎等于零,全国仅有几个水泥厂的机械维修车间,生产一些简单的水泥设备及配件。在大跃进中我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建材装备生产基地,如唐山水泥机械厂的前身就是原启新水泥厂的机修车间。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国家在全国布点投资建设了十几个水泥机械厂,初步完成了我国的水泥装备工业布局。前面已经说过1976年首座烧油的窑外分解窑在四平石岭水泥厂投产,并建设了日产700吨的新疆水泥厂和日产1200吨的本溪水泥厂,从此揭开了中国发展窑外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的序幕。和当时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日产4000吨仅仅是产量上的差距了。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经过十年(1986年江西万年水泥厂)才发展到2000吨,又是十年(1996年)才能制造4000吨。第二次大跃进是从无到有,在六年时间里从0到1200吨,而复辟则是十年里从1200到2000才增加了800吨,二十年才增加2800吨。而在实际上1986年江西万年水泥厂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一直到1995年吉林双阳水泥厂日产2000吨建成投产并在3个月内达产达标,这才标志着中国自主开发的预分解窑技术刚刚成熟。
  我们在讲化肥中已经知道,1972年毛主席批准的“四三方案”在引进的十三个特大型化肥厂设备尚未运来时,我们就已经在1973年设计特大型的化肥厂了。1976年引进的特大化肥厂有四个建成投产,但是自行设计制造的特大型化肥厂在1975年就开始建设了,并于1979年正式投产。与引进的投产不过相差三年,离1972年决定引进不过七年。水泥工业的设备和技术要比化肥低得多,而邓小平匪帮居然拖了十年才能够比1976年自行设计制造设备的日产1200吨增加了800吨,而1978年引进的生产线,到1996年相差18年,离1985年投产也相差11年才能建成,这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何况1996年建成的日产4000吨设备还不是完全的国产化,国产率不到70%。
  邓小平匪帮不是习惯于说什么“我国的起步并不晚”吗?——这是疯话!但是如要论干法预分解窑,中国开始于1970年,与德国和日本确实是在同一个时期起步的,并在1976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现在我们真正地落后了,正是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造成的。
  地方水泥设备工业的急剧膨胀为地方小水泥厂的改造,并且大大扩展生产能力提供了条件。不少地方生产的水泥设备已经和许多中央大企业比毫不逊色了。
  2000年全国共有水泥生产企业7000多家,工业总产值1251.39亿元,从业人员165.61万人,水泥年生产能力约7.15亿吨,当年水泥产量5.97亿吨,超过世界水泥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即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及非国有企业4529家。非国有企业有的是私人企业,有的就是以前的社队企业(私人企业原来也是地方和社队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0.6亿元,销售收入1152.16亿元,利润总额7.63亿元。2001年被邓小平匪帮“彻底否定”了一些,规模以上水泥企业4507家,2002年又膨胀到4588家。现在水泥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十亿吨。
  2000年全国年产20万吨以上的企业727家,它们不论是地方甚至还是农村企业都已经被封为大中型企业。相当多的小水泥厂具备通过技术改造而发展的条件,有利于大大增加产量,投资省、见效快。许多老厂发展了预分解窑水泥。
  现在水泥企业又发展到8000多家,和八十年代末期比又增加了2000家。得到“许可证”的7400家左右,全国大中小水泥企业平均规模已达10万吨。这不但是1978年邓小平匪帮所不能想象的,也是1986年邓小平匪帮没有想到的,那时他们指责许多小水泥厂规模没有达到八万吨。可现在平均十万吨了,他们还是说规模太小,必须“彻底否定”予以淘汰。这说明了他们的本来目的就不在于什么大小和先进程度,而是别有用心非置地方搞的工业于死地不可。
  除我国以外,全球水泥企业总数不过近1500家。我们的规模是要小一些,但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不但是能够提高的,也已经大大提高了。如果说现在不少小水泥厂年产已经30万吨甚至更多的话,那么只要注意发挥地方积极性,保护地方性的小水泥厂,努力促使它们发展,其他小水泥厂也是能够做到的,而且要不了好久。如果8000多家厂平均规模达到30万吨,那么我国的水泥产量就是25亿吨左右。如果能够达到为数不少的小水泥厂已经达到的世界平均水平60万吨的话,我国水泥产量就是50多亿吨。全世界其他国家水泥产量的总和就只是我们的零头。
  ——这是不难做到的。自然煤炭、电力等工业也得跟上。但是能够满足如此之大规模的水泥厂所需的煤炭和电力的也只有各地的地方工业。地方各种工业必须共同前进均衡发展。应该指出地方和农村工业不是仅仅小水泥厂得到了大发展,得到了大发展的有许多行业。钢铁、电力、煤炭、有色金属、铁合金、电石、汽车、机械等工业也都发展得非常庞大,许多也是地方甚至农村的工业,没有这一些行业配合地方小水泥工业就不会有地方小水泥工业的发展。邓小平要“彻底否定”的也不仅是小水泥在邓小平复辟的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这些产品的生产能力都发生了严重的“过剩”,邓小平匪帮就要以此为借口把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和地方小水泥生产能力都予以“彻底否定”。但是地方已经有了越来越大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他们就大声惊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生产“过剩”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以至于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继续上新项目。”
  目前我国的地方性小水泥厂规模已经极其庞大,邓小平所独宠的大型水泥厂已经被完全淹没了。没有这方面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断定小水泥的产量已经达到全国水泥总产量的90%以上。在今天的中国,要抓一百个贪官容易,要找一百包大水泥难。随手抓一百个官,至少九十个是贪官,随手抓100包水泥,至少九十包是小水泥,大水泥不到十包。大概就是这个原因,邓小平匪帮已经好久没再公布大水泥厂和小水泥厂的产量了,也没有公布各自的生产能力了。但我们可以看看较早的数字。以山东省为例。1990年全省有水泥厂530多家,生产水泥1949万吨。其中大中型水泥厂只有二家,年产量只有120多万吨,只占全部水泥产量的6%强,平均每厂不过60万吨。县以上水泥厂138家,年产量1420万吨,占72.9%,平均每厂已经超过十万吨。农村水泥厂400余家,年产水泥近500万吨,约占25%。而全国1991年共有近6000家水泥厂,其中大中型厂只有66个。1990年全国水泥产量为20293.77万吨,其中大、中型厂只有3528.13万吨,只占17.4%。平均每厂也不过53.5万吨,还不及有些地方的小水泥厂。——这还是1990年。十几年来我国水泥产量大大增加了,几乎完全是地方小水泥厂增加的。
  如按产量来论,现在全国年产2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水泥厂”有730家,绝大多数就是原来的小水泥厂。究竟哪个厂是中央的大中型水泥厂,哪个是地方性的小水泥厂,从外表已经完全没法区分了。目前我国究竟有多少归于国家统配的水泥厂,没有这方面的数字,因为邓小平匪帮斗不赢小水泥厂,干脆连统配也取消了。如果按照八十年代每年增加不到一家来计算,充其量七十几家,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前面所说日产2000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共有45条,不是已经可以看到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以来在大中型水泥厂建设上的“成就”了吗?
  即使这些生产线全是中央大企业,也不过45个,何况不少还是地方小水泥厂的。以河南新乡来说,新乡水泥厂就兴建了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该厂是建于大跃进的1958年的小水泥厂,辉县吴村兴建了一条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生产线。李固并不算最大的地方小水泥厂,就有一条1000吨生产线。另外新乡金马水泥厂建于第二次大跃进的1973年,现建设一条日产熟料 1000吨的回转窑生产线,年产 525号水泥35.3万吨。甚至于浙江省已经有日产5000吨的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生产线。
  八十年代末我国有大中型水泥厂不过近60个,邓小平匪帮的中央绝对不可能在1990年以后的十几年里,建设起670多家水泥厂来的。事实上从1980年到1992年他们只搞了几个,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批准修建的大中型水泥厂,90%以上是“三资”企业。如果翻一下这670多家厂的历史就会发现相当大一批是1958年起家的,自然是小水泥厂,而且是从小土窑和人拉肩扛起家的。也有不少是在“十年浩劫”中起家的。没有大跃进、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有那么一大批颇具规模的厂。
  地方性五小工业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地方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邓小平匪帮不管如何扼杀、如何勒索乃至竭泽而渔式的搜刮都不能“彻底否定”的。邓小平匪帮妄图彻底摧毁地方工业已经可耻地、全面地、注定地遭到了失败。随着地方工业包括地方小水泥厂的壮大,地方财政也又一次地壮大起来。邓小平匪帮企图用分税制来剥削勒索地方,客观上却给了地方收税的权利。历来收税是中央的特权,现在地方已经涉足于税收,税务机构也已经完备。邓小平匪帮作为一个已经完全腐朽没落,因为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被革命打倒过的反动阶级,是注定不可能搞好经济的,也注定不可能解决财政无底洞的。他们搞什么分税制,最后结果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只剩下一个税收——地方税收,中央税收和中央财政完全彻底破产,地方接管了一切。
  由于如此庞大的小水泥工业已经不是邓小平匪帮能够摧毁的了,于是他们在定义上做文章,分而治之。
  我们已经知道,按照原来的定义小水泥厂就是产品不纳入国家统配的地方水泥厂。前述730个厂除了少数以外,不管规模有多大,年产量有多高,技术有多先进,绝大多数就是产品不纳入国家统配的地方水泥厂,因此理应称之为小水泥厂。小水泥厂最初的定义中还在于它的规模小,但和这第二个定义一点也不矛盾。因为地方刚刚开始建设自己的工业时,所建的厂规模注定是小的,并非提倡者生性好小,而是不从小起家,就什么都不会有。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了,在发展中壮大才是本意。这就好像战争年代毛主席从“游击习气”开始,眼睛却一直盯着运动战和阵地战那样。
  但是小水泥厂大大壮大后,邓小平匪帮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他们说:
  小水泥:指窑径小于2.2m、年产4.4万吨的机立窑和全部普立窑、窑径2.5m以下的干法中空窑、直径1.83m以下的水泥粉磨设备的水泥生产企业。
  按照他们的方针,凡是这样的厂全都应该淘汰。而另一些地方和农村的小水泥厂则被他们戴上了“大中型水泥厂”的桂冠。
  许多已经壮大的小水泥厂的官僚也巴不得在称呼上剥去“小水泥”这一层皮。这一定义的产生表明了邓小平匪帮对小水泥事业的扼杀已经完全破了产,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的反动阶级本性一点也没有变。他们无法阻止一批小水泥厂成长壮大,却决不允许更多的小水泥厂成长壮大。于是他们在小水泥厂中拉一批打一批。把已经壮大的小水泥厂拉到自己一边,利用他们来打击尚不够壮大,还处于上述定义之中的小水泥厂。这历来是反动阶级惯用的手法。正像贾探春说的那样:“像我们那样一大家子人,从外头杀来是杀不绝的,只有自相残杀才能一败涂地呢。”
  可是偏偏有那么一些小水泥厂的官僚,仗着自己已经壮大,就要欺负尚不够壮大的弟兄来。他们不知是数典忘祖还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那个厂也是从1958年的小土窑,或者文化大革命的普立窑发展起来的。有一点猜测大概不会错,那就是他们既不是这些厂的创建者,也不是后来的发展者。否则的话他们应该为自己是个小水泥厂而自豪,大跃进从小土窑开始白手起家,或者从文化大革命的普立窑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努力创下了如此之大的家业。难道这还不值得自豪吗?只有不孝子孙才会对待祖先大不敬。他们也没有想到如果邓小平匪帮把新定义下的小水泥厂全部砍掉后,就要砍自己或者把自己纳入中央企业了。
  上述定义没有一点根据,数字也特别地精确。为什么年产4.5万吨的就不算小水泥厂,4.4万吨就要被打入另册?还有直径1.83m连差一厘米也不可以,做这种划分的根据在哪儿呢?——唯一的根据是:原来有的大水泥厂产量仅4.5万吨,总不能把这些厂判为小水泥厂。可是如果按照年产五万吨或者4.5万吨做为小水泥厂的标准的话,以前这些大厂就得被判为小水泥厂了。
  1986年2月19日经济日报《加强小水泥厂的管理和技术改造》在攻击小水泥厂时说:“有很多的小水泥厂的生产能耗高,成本大,产量低,效益差。据有关部门调查……年产一、二万吨小厂比年产八、九万吨大厂要高出40%。小水泥大量增加,还出现同中型水泥厂争原料现象。”可是现在年产十万吨的厂也受到了他们的攻击。
  1997年邓小平匪帮的国家建材局在一方面假惺惺地“充分肯定”地方水泥厂的成绩,另一方面确定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上大改小、淘汰落后”,以及“限制、淘汰、改靠、提高”的八字方针。同年决定通过修订水泥标准,促进、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几年里全国关掉了3000多家小水泥厂。
  限制、淘汰就不用说了,改靠、提高的本意就是要并吞地方已经壮大的小水泥厂,让地方水泥厂成为中央大企业和各种“公司”的附庸,甚至只能充当大企业的“粉磨站”。在扼杀和勒索地方工业上邓小平匪帮本性一点也没有变。这也好像把我国的飞机工业和其他许多工业搞垮,把“运十”下马,把我国的彩色电视工业枪毙,使得我国的飞机工业成了美国的附庸,替他们加工飞机的舱门,我国的彩色电视工业成了外国的组装厂,等到我国自己能够生产零部件时,西方国家已经把这些生产线淘汰了。
  尽管小水泥厂大大地壮大了,技术上各方面都大为进步,许多机立窑已经采用电脑控制生产了,这是七十年代还不能达到的。但他们对小水泥厂加的罪名仍然不变,只是标准提高了。无非还是工艺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能耗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质量差。新创的罪名还有什么恶性低价竞争,干扰了市场竞争秩序,削弱了大企业盈利能力。
  他们的“理论”基础则是江泽民的什么“三个代表”,关于先进生产力的思想。野蛮地提出所谓“不能放纵落后生产力的扩张,必须用先进生产力加以改造,难以改造的必须坚决淘汰。”
  其实它们给小水泥厂加的这些罪名即使多少有点道理也根本就不用他们操心,各地各企业自己就明白怎样做对自己最最有利。
  就以污染环境来说,如果各地的企业污染的是各地自己的环境,那么这些地方自己就会懂得该如何对待。当前全世界各国的环境污染,除了二氧化碳随风飘到全世界,美国拒绝承担责任以外,其他的污染不都是污染了各国自己,解决的也是各国自己。我国地方工业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已经在治污染了,前面已经说过七十年代初开始已经采用各种办法除尘了。根本就用不着邓小平匪帮的“中央”来操心。
  这儿说的地方自然不仅仅指地方官,而首先是各地的人民群众。地方官,哪怕是土皇帝,只要决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现在各地的权力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在他们手里,成了各地的代表,对各地的经济发展还是起了相当的作用的。但决不等于说一切都以他们说的算,不是说他们的决策就不会为他们自己的狭隘阶级利益而有偏。比如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自己远离粉尘、噪声等污染源,让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听任群众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生活,这当然是不能允许的。但这要由当地的群众来解决,人民群众必须组织起来拥有民主权利。——可我们看到,不是别人正是邓小平匪帮把人民群众的权利剥夺得干干净净。人民成了单纯的剥削对象。在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解决前,一切都无从谈起。邓小平匪帮剥夺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力恰恰使得上述现象不能得到解决。他们提出污染问题不过是作为摧毁地方经济的借口而已。
  在当今中国,污染环境的不是别人正是邓小平匪帮。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时大肆攻击和摧毁为农业服务的工业,尤其农业机械工业至今一蹶不振,相反大肆提倡各地建立小造纸厂、小烟厂、小皮革厂、小酒厂等小轻纺。小造纸厂对我国的污染之严重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淮河两岸遍布着大批小造纸厂,使得淮河成了一条污染严重的黑河。各造纸厂只顾自己赚钱,反正污水流到其他地方与己无关。像这样以邻为壑的行为必须制止,但也应该依靠各地的力量来解决各地的矛盾。可是邓小平匪帮提倡在先,解决问题却至今只见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毛主席提出的地方工业必须围绕农业办工业,办了工业促农业的方针是正确的,可是到现在为止还在受他们的攻击。迎合地方的土皇帝只顾赚钱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
  至于什么恶性低价竞争,干扰了市场竞争秩序,削弱了大企业盈利能力。更是莫名其妙的罪名。邓小平匪帮不是一贯地指责地方小水泥和其他地方企业经济效益低吗?为什么竞争不赢小水泥工业呢?而且他们不是历来提倡只有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吗?现在怎么还有什么“恶意竞争”的名词发明呢?既然竞争不赢小水泥工业那说明大工业被他们搞成劣者,倒是应该淘汰了。
  
  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现在先进的大型水泥厂在经济效益上会竞争不赢小水泥厂呢?原因之一就是投资太大,尤其在邓小平匪帮脱离我国具体国情盲目依靠引进时更是如此。他们迟迟没能搞好我国自己的先进设备生产这是由此引起的另一个原因。一般引进每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高达3000万美元。投资高,建设周期长,投产后设备故障多,达标达产周期长。加上邓小平匪帮的投资体制改革,银行还贷压力大,造成了工厂经济效益差,许多工厂刚投产就面临困境。比如邓小平匪帮的样板,吉林双阳水泥厂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达32个月,投产调试周期半年,日产2000吨生产线建设总投资5.5亿人民币,吨水泥投资785元,建成后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9%。建设资金除少量的拨改贷资金外,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货款占总投资的比例高达90%。而这个双阳厂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有的引进项目甚至吨投资高达1000到1200元,新建生产线建成投产之日,就是亏本之时,使得新的干法生产工艺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所以尽管邓小平匪帮大声疾呼采用先进技术,但是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增长还是每每被各地自己制造设备的机立窑所淹没。小水泥厂投产后产生经济效益快。加上地方小水泥厂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大大减少了运输费。所以到了市场上,小水泥就可以以低价优势予以“恶意竞争”打败大水泥了。高额投资说到底是给外国垄断资本的贡赋。
  其实不用邓小平匪帮操心,等到各地自己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自己生产先进的水泥设备,并且以快得多的速度建成投产,各地自己就会竞相制造和生产先进设备,建设技术先进规模大的小水泥厂。相反邓小平匪帮大砍大杀地方工业包括小水泥厂,阻碍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地方经济实力,最终也就阻碍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
  不是别人,正是大喊大叫使用先进技术的邓小平匪帮,大大阻碍了我国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速度不快,比例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水泥工业的结构长期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79年末全国旋窑水泥的产量尚且占60%,在小水泥中旋转窑还占相当大的比例。而现在由于中央的大中型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地方水泥设备制造业水平也没有能提到应有的高度,旋转窑的比例反而大大下降到1998年的22.4%,不及以前小水泥厂旋转窑产量所占的百分比。现在浙江省大力推广新技术与其说是当局行政干涉的结果,倒不如说是浙江地方工业和农村工业大发展,他们自己觉得有了需要。我们早就指出,资金的背后是物资,盲目地依靠引进不能不受外汇的限制,而自己生产设备同时也就生产出了资金。如果说一时不能不是小的、不大先进,那也完全是受自身条件所限不能不如此,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等待先进的引进设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等不到。相反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地方性的五小工业,却带来了工农业的大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和外贸的大发展,从而为前无先例,至今无来者的“四三”大引进提供了条件。中国的小水泥厂根本不应该淘汰,而应该放手让其充分发展,并逐步提高、逐步改造,在最后各地自己就会自然地采用最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中央根本不必多加干涉,而应该让地方和企业自己去决定。
  
  其他如能耗高、浪费资源、质量差也一样,各地自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最有利的。他们自己就会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自己才知道的方法妥善地解决。能源是各地自己生产自己使用的,既然如此,各地各厂自己就会注意怎样降低消耗,根本就没有必要由邓小平匪帮来代劳。以前是有水泥总比没水泥好,现在小水泥厂的质量已经大大提高了,有比较多的质量中等的水泥比只有少量高质量的水泥好。在一段时间内能耗高、资源消耗大,但是他们需要水泥算下来还是划得着的。以前邓小平匪帮以小水泥效益低来指责小水泥工业,现在小水泥工业在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击败了大水泥,正说明它们还有其大水泥不可比拟的长处。别的不说最最起码当地生产、当地使用减少了运输费和运输投资,何况小水泥厂投资少见效快。这个问题实际几十年来一直在争论,刚解放时我国的优点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缺点是经济和科学不发达,国家贫困缺乏资金。所以需要扬自己人口众多资源充足之长,避缺乏资金之短,需要主要建设先进性适度的企业。现在地方经济实力大大增长,但实际上采用适度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正是扬长避短。何况设备大多是各地自己造的,而制造设备就是创造资金。现在邓小平匪帮惊呼地方小水泥厂恶性低价竞争,干扰了市场竞争秩序,削弱了大企业盈利能力,正说明了小水泥在经济上已经显出了巨大的优势。
  地方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这一工作一直在做,前面已经说过。从1958的小土窑后不过三年,到1960年就成了普立窑的天下。立窑是当初我国绝大多数水泥厂白手起家的唯一方法,没有它们就没有现在庞大的地方水泥工业。文化大革命不但发展成机立窑,而且还造出了小回转窑以及研制出预分解窑技术。今后地方上小水泥厂也自然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设备和技术水平。
  新型的干法水泥确有其优点,从长远来看当是发展方向。但是其投资高、投资效益低。立窑投资低、建成投产快、设备容易制造,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也带动了各地水泥设备的生产,甚至带动了整个机械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还有它们的生命力。何况现在的立窑大多已经经过大大改造,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像浙江这样的地方由于五小工业包括机械工业已经极其庞大,他们可以尽可能多搞新型的干法生产,逐渐取代立窑了。而另一些地方不就是比浙江走得慢了一步吗,他们目前还处于浙江若干年以前的状况,浙江可以从以前走到现在,他们为什么就不能从现在走到将来达到浙江的水平呢?这个事情根本就不用邓小平匪帮操心,他们自己知道该怎样选择适度的技术,什么时候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
  一个国家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不能什么时候都只知道说西方国家如何如何。现在我国77%的水泥正是这些立窑生产的,把他们砍了我国现在的建筑就只剩下23%了,这23%大多也是从立窑发展来的。那些在一边大肆攻击地方小水泥厂设备落后的人愿不愿意从自己现在居住的豪华住宅里搬出去呢?在现在90%以上的水泥是地方小水泥的情况下,谁能够保证自己住的房子一定就是设备先进的大水泥厂生产的呢?地方性的小水泥厂当然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但这完全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没有一个地方搞水泥工业的领导会拒绝更先进的设备,但最最了解当地情况的是他们,他们要继续搞立窑有他们的道理,更不能容许随便摧毁他们现有的家产。各个水泥厂绝不会拒绝先进的设备,他们自己明白什么时候自己的设备该更新到什么样的先进程度了,到合适的时候他们也会建立起新型的先进的生产设备,把老的设备送入博物馆,但他们绝不会愿意随便停产。
  邓小平匪帮在设备上、能耗上、质量上、环境上以前还有经济效益上指责小水泥厂,完全是多管闲事,横加挑剔,地方和企业根本就不用他们操心就会自己在最适当的时候,按照最最有利于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谁不喜欢先进的呢?邓小平匪帮所以要这样做,并不是他们真的出于对能源消耗、产品质量和环境等等的关心,而纯然是为了扼杀地方上办自己工业的权利。
  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先进、有的落后、有的能耗低、有的能耗高,有的设备先进,有的新建的先进企业还不如发达国家往废铁堆里扔的。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建设自己的国家,采用自己认可的方式。按照邓小平匪帮的说法,大概就需要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或者叫做和国际接轨,凡是经济不如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能耗比他们高的,产品质量不如他们的,技术比他们落后的就必须统统“淘汰”,只把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业保留下来,其他国家即使保留工业也必须服从发达国家的需要。他们这不是要世界各国都去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吗?——他们正是这样。他们所以要对各地自己操心的事指手画脚横加干涉,正是对内要全国各地作他们的殖民地,对外出卖国家的利益做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以前他们以小水泥厂效益低来指责并要砍掉小水泥厂,现在小水泥厂效益大大提上来了,他们竟然以所谓的恶意竞争来指责并要砍掉小水泥厂,可见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他们给地方五小工业加的罪名都不是真正的理由,要地方做自己的殖民地才是真正的原因。
  邓小平匪帮提出所谓的恶意竞争还在于他们复辟资本主义使得我国经济长期陷入了冷热病中,一次次地陷入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之中。在九十年代后半期就是又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企业被整垮。连带着一贯紧俏的水泥工业也进入了低速发展时期。他们却不知羞耻大肆宣扬“生产能力过剩”甚至说就是要利用这样的“过剩”时期把小水泥厂大批整垮。

  我国真的到了水泥过剩的地步了吗?一方面大批的人消费低下,一方面大批的生产力“过剩”被摧毁,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我国大多数农民居住极其陈旧,难道不应该改善?——光这就需要极大量的水泥,或者用资产阶级习惯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极大的市场。现在我国除了江浙等少数地区以外,这一市场还基本上没有开发。城里居民也有不少人仍然挤在陈旧的小屋里。就是居住有了改善的职工,难道不应该继续改善?更重要的是不少职工下岗,年轻人大批就业困难,难道国家不应该大量办新的工厂安排就业?在农村难道不应该大量兴修水利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孙中山先生说过我国需要二十万公里铁路,解放后我们从15.8万吨钢起家,在毛泽东时代每年修建铁路一千多公里,文化大革命前我国的钢产量也不过一千万吨多点,但是在西南地质博物馆修建铁路仍然达到每年一千多公里。1958年我国铁路干线修了2300公里,1970年和1971年超过了1958年。可是为什么邓小平匪帮复辟时接管了大得多的家底,反而每年修建铁路仅300多公里了呢?最少的年头只有100多公里。为什么不能一年修他一万多公里铁路,早日完成孙中山先生的梦想。——这一切哪一样不需要水泥?中国哪儿到了水泥过剩的地步了?

  邓小平匪帮确实始终拿着大砍刀一次次恶狠狠地扑向小水泥工业。
  他们不是历来说要以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的吗?但现在他们整小水泥厂的手段无一是经济手段,无一不是以行政手段乱砍乱杀。有人正确地提出不能采用行政干预水泥工业,我国水泥工业目前还处在多种生产工艺共存时期,要根据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定新型干法工艺的合理比例,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就是合理的。不能脱离国情照搬发达国家,脱离国情落后和超越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都是不合理的。邓小平匪帮却说就是要采用行政干预淘汰小水泥。其实不仅要考虑到国情,各省、市、自治区,各专区、各县还得从自己的省情、区情、市情、专区情和县情出发。各工厂除了环境和能源消耗以外,设备的先进性和产品的质量等都由他们自己从自己的厂情出发解决。中央没有必要干涉。
  以前他们指责小水泥质量不好,小水泥把质量提上来了,他们推出质量新标准,企图使众多小水泥厂难以达标,无法进入市场。大企业在市场上竞争不赢小水泥,他们就“规范市场秩序”不准小水泥进入市场。他们明令他们对淘汰的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贷款和土地,不得办理环保和安全等相关手续。控制新上项目。强行限制和关闭地方小水泥,鼓励大水泥厂兼并地方小水泥。法律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他们也制定法律“依法关闭”小水泥厂。——总之除了已经不管用的经济手段以外,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这就是他们的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
  ——本来在毛泽东时代,在社会主义国家谁都没有提出过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只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大公司,这个大公司和一切公司一样都有自上而下的管理经济的规定和命令,这一切和整个国家机器相结合,看来就像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那样。但实际上每一个经济的政策都是要认真研究了经济规律后,对经济规律的运用。这个问题斯大林同志早就指出了,也正如此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很快地就从一个落后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成了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毛泽东主席也极力提倡认真地读斯大林同志的经济学著作,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而不是别人,正是刘少奇、邓小平最最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自以为自己一声令下整个国民经济就会服从于自己的命令而不受报应。我们知道正是他们在伟大的大跃进时期用五风来破坏大跃进、破坏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后来又一声令下用下马风破坏我国的经济的。

  在以上这一切“理论”和“政策”的指导下,加上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工业不景气大批工厂整垮,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果然有不少已经不小的地方水泥厂被他们整垮了。据他们供认,截止2000年末,全国有3108条小水泥窑被他们“彻底否定”,摧毁生产能力6336万吨,一说7000万吨。这些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两万多吨,不能算很小了。2001年还要再摧毁小水泥厂1900家,减少小水泥生产能力5000万吨。而据2001年国民经济公报宣布,该年关闭小水泥生产能力1520万吨,再摧毁小水泥生产能力5000万吨的计划远没有达到。他们又于2002年5月9日制定了水泥行业“十五”规划,计划继续摧毁各种水泥生产能力6000到8000万吨。
  另有资料告诉我们1995年末全国有水泥企业8435个,水泥窑9093座,水泥生产能力5.93亿吨,产量4.76 亿吨。从1996年到2001年六年来累计“彻底否定”小水泥窑4894 座,摧毁生产能力9450万吨,也表明2001年再摧毁小水泥生产能力5000万吨的计划远没有达到。
  要彻底摧毁地方性的小水泥工业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他们下一道命令就能办到的。1992年疯狂的房地产热使得水泥供应又一次紧俏起来,他们的法律和行政命令,各种专横的手段全都不见效了。他们预先估计在九十年代工业不景气和生产严重过剩危机造成水泥生产低速增长。到了他们的“十五”期间水泥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降低。据他们预测2005年水泥需求量为6亿±0.2亿吨。但是2002年这一计划才作出就立即破产,我国的水泥工业又一次像脱缰的野马那样膨胀起来。2002年当年的水泥产量就达7.25亿吨,并且供不应求,增长率也已经开始回升,达9.7%。而2003年产量又达到8.62亿吨,猛增了18.9%。——这样的计划订了又有什么用呢?仍然和以前一样,主要依靠地方性的小水泥工业增长的。甚至一些已经被“彻底否定”的小水泥厂春风吹又生了。邓小平匪帮对我国的地方小水泥工业完全失去了控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完全失去了控制。他们会砍,地方会建,他们一砍就是7000万吨、5000万吨,而2003年地方小水泥厂也是一建就是7200万吨。
  2000年我国水泥生产能力是七亿吨,现在已经超过十亿吨了。轻而易举地就增加了三亿。
  7000万吨!说砍几年里就砍了,说上一年里就上了!7000万吨意味着什么呢?七十年代末我国的水泥年产量就是七千多万吨,那时世界第二大水泥生产国日本也就是七千多万吨。7000万加上5000万是一亿二千万,那时世界第一水泥大国前苏联的产量大致就是一亿二千万。2003年世界第二水泥生产大国印度年产量大致也是这个数。2000年日本水泥年产量只有8330万吨,印度水泥年产量才10400万吨,
  2003年中国水泥产量比2002年增长了1.37亿吨,超过世界第二水泥大国印度的年产量。主要还是地方小水泥厂的增长,由于邓匪中央的大型先进的干法旋转窑没能得到较大的增长,而地方小水泥厂的旋窑也发展不大,以至于仍然不得不主要靠立窑增长。
  他们不得不哀叹摧毁小水泥工业遇到了严重的阻力。
  他们说:“小水泥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在一定时期还会存在。”
  适当的地方保护主义有什么不好?在毛泽东时代地方保护主义有两重性,一方面经过文化大革命,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允许地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包括地方保护主义,有的时候甚至照顾地方。比如1974年上海牌手表要求降价,中央就不同意,说过两三年再说。因为那时各地的手表工业才建立,成本还比较高,也没有上海名声大。上海牌手表降价了,这些地方的手表厂还活不活。一直到1977年上海牌手表才降价,此时各地的手表厂已经站住了脚跟,没有1974年中央这一政策,也没有我国今天到处都有的手表工业,现在人们带表早已不在乎是不是上海牌了。另一方面只有不正当的地方保护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经营方式那时中央才不能允许。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后,地方保护主义就主要起着积极的作用,没有地方保护主义各地的经济早就垮了。正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我国现在的经济才得以维持,向水泥等建材工业才有很快的增长。
  邓小平匪帮指责地方保护主义保护落后。
  ——“保护落后”又怎么样呢?就是要保护落后,只有保护落后才会有先进。
  解放前我国的工业落不落后?十万分地落后!
  解放以后我国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西方国家比落不落后?还是落后!
  邓小平匪帮篡权复辟以来我国的工业落不落后?与复辟以前比我们更落后了!
  解放前多少爱国志士发起的抵制日货和其他洋货就是“保护落后”。让“先进的洋货”充斥市场,中国的工业就永远发展不起来,不保护落后就不会有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大步地缩小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按邓小平匪帮的说法,不能保护落后,那么就只能在解放时把我国所有的工业统统淘汰了,给西方国家去当殖民地。还有在全球化的口号下,把所有第三世界的工业都淘汰了只留下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业,其他国家都受他们宰割。尽管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了,按邓小平匪帮的说法,仍然应该全部淘汰了。他们正是这样做的,1978年要把我国所有的工业统统摧毁,连鞍钢的两个大高炉也必须“彻底否定”。那么他们提倡先进是不是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先进的技术了呢?——没有,我们反而更落后了!再按这个逻辑,那我国就更不能保护落后了,更应该当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了。
  而邓小平匪帮开门揖盗,搞什么“全球化”,“和国际接轨”说这样就能使得我国实现现代化,结果现代化在哪里?就以水泥设备生产来说在1976年我国与国际先进的差距已经不大了,而他们到了九十年代才搞出国外二十年前水平的日产4000吨的工艺。
  同样在我们国家,各地方工业刚开始搞时水平必然是低的,中央就应该保护照顾地方。邓小平匪帮的“中央”一贯地摧残地方经济,地方就更需要地方保护主义。这样的地方保护主义理应提倡不该反对。各地只有通过地方保护主义才能先使的自己的工业站住脚根,进而得到发展,才会由落后发展成先进。事实上目前不少地方企业已经相当先进,甚至超过中央的大中工业了。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绩。邓小平匪帮抱怨地方保护主义,不但没有使得我国经济变得先进,反而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他们真正的企图不是别的,正是要突破地方自我保护意识,进而摧毁地方经济,让地方给他们当殖民地。就像他们要我国给帝国主义国家当殖民地那样。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强求一出生就最先进那就只有不出生。对地方来说就只有不发展工业,听由刘邓一伙高度垄断资产阶级宰割,给他们当殖民地。——其实在帝国主义存在并且威胁下,任何国家要独立地发展自己的经济,发展自己的工业,发展自己的科学都必须依靠“地方保护主义”,以免自己的民族工业被帝国主义列强挤垮。许多有骨气的国家,倡导使用国货,抵制外货,即使自己的国货质量上不如外国,或者成本上高于进口货,也是以使用国货为荣,只有这样民族工业才能得到发展。毛泽东时代就是这样干的,所以我们才能够和西方国家大大地缩小了差距。不保护落后就将永远落后。我们也进口一些外国的产品,包括引进一些外国的技术,但都是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或者在自己生产能力尚不足时作为补充,而绝不是依赖外国。我国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等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西方国家所以发达,也有一个保护落后的过程。原来我国不论工业还是科学都居于世界第一位。在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如果不保护落后,那就只能一切都到中国来买。可是他们连丝绸和瓷器也坚持自己搞,为此还到我国来偷技术,偷了技术后能够生产了他们还是大大落后于我们,邓小平匪帮从来不置一言要他们放弃保护落后,却只会在中国落后以后,反对中国保护落后。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后法国、美国还有其他国家都远远地落后于英国,他们为了发展自己的工业都曾经保护过自己的落后工业,后来才得以赶上、超过了英国。邓小平匪帮也从来不指责他们保护落后。他们只会指责我国保护落后,指责我国的地方保护落后。一直到现在西方国家一方面要搞什么“全球化”,搞什么WTO要各国实行“市场经济”让他们的货色可以自由地进出各国,要各国放弃关贸主权,但是一旦牵涉到自己的利益,又提出了一个“反倾销”,如正是市场经济的话,有什么“倾销”不“倾销”?大家在市场上见,竞争不赢别个就应该自认倒霉。可是他们这一套历来是对着第三世界国家的,两样货色具备,各有各的用处。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强求“淘汰落后”,那么我国从建国以来根本就不应该有任何建设,解放前残留的那些极微薄的工业首先就在淘汰之列。邓小平匪帮上台时我国有些工业和科学已经相当先进了,也被邓小平匪帮“淘汰”了。“运十”就是典型的例子。就是航天工业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第三强,建设了“休斯敦”——西昌卫星基地,邓小平不也企图将其“淘汰”吗?通讯卫星已经在搞了,他们要买美国的,结果拖到1984年,如果不是财政危机和美国的条件太苛刻,邓小平匪帮才不会允许我国发展自己的通讯卫星,一直到通讯卫星马上要发射了,他们又一次地要下马去和美国谈判购买。航天飞行员已经选拔了,却被他们“彻底否定”了,拖到二十一世纪才另选人上天。我国的火箭具有关机功能,这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是最先进的。邓小平匪帮为什么不要求西方国家和我们接轨?为什么不提出把他们没有关机功能的落后火箭统统淘汰了?为什么总是要我们和他们“接轨”却从不要求他们和我们接轨?
  小水泥不应该“淘汰”,而应该让其充分发展,并在发展中壮大,包括立窑也应该允许其存在。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的经验已经证明立窑是能够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小水泥厂也是能够提高技术水平的,当时就制造出了小型旋转窑。这决定于各地方机械工业水平和设备制造能力。随着地方机械工业的发展,制造的设备也能够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最后制造出不比中央大机械工业差的先进大型设备来。为此必须让各地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工业,到了合适时候,各地自己就会选择最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而且各地因经济情况不同、起点不同,不能强求一律,哪个地方不再使用立窑该由那个地方自己决定。如果这样,立窑在我国土地上消失反而会快些。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强行关闭只能摧残经济,口称代表先进生产力,实际却越是不能建立起先进的生产力。
  邓小平匪帮大肆攻击“保护落后”,真正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什么先进。我国在大跃进中制造的东风轮他们说质量不好,开始还以为他们真的重视质量,后来发现外国轮船的曲轴不但个个都有毛病,不少比我们的更严重。可是他们竟然说:“外国的有问题可以使用,我国的就不能使用。”“外国的有毛病出问题是偶然的,我国是必然的。”再进一步说“我国制造万吨轮是必然要出质量问题的,只有外国制造的才不会有质量问题。”最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中国根本不应该建设造船工业也根本不应该建立自己的远洋船队。邓小平匪帮复辟上台时,我国的“运十”飞机已经基本成功,只差再进行一些试飞科目。可是他们一方面指责“运十”没有完成试飞科目,另一方面又扣住区区三千万试飞费不给,硬要买麦道的,甚至把我国第二架“运十”作为制造麦道使用铆钉枪用。最后被麦道戏弄了,也不见他们做一点自我批评,他们这是为了先进的技术吗?
  邓小平匪帮哀叹小水泥淘汰工作仍然存在着“漏洞”。哭诉小水泥“恶性低价竞争”使大水泥厂盈利受到影响。特别在水泥等建材的价格还在往上涨时,小水泥不仅能够生存,还能继续赢利。指责地方和农村“为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置国家明令禁止再上马立窑生产水泥的规定于不顾,继续新建立窑生产水泥。”抱怨已经被他们摧毁的小厂、立窑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这正表明地方性的五小工业、小水泥、立窑等还有生命力。现在不少地方小水泥厂不是已经比大中型厂还大,不是不少已经使用了先进的技术了吗?这些厂不少正是从大跃进时的小土窑或者文化大革命的普立窑发展过来的,它们做得到的其他小水泥厂一样做得到。充其量它们先走了一步而已。何况其他的小水泥厂也早就大大进步,已经远远不是初创时那样了。为什么它们晚了几年就要将它们淘汰呢?说到底邓小平匪帮追求先进的技术是假,企图根本上扼杀地方办工业才是真,目的就是要地方做它们的殖民地。
  “水泥等建材的价格还在往上涨”这正是供不应求的表现,为什么宁可缺货不搞建设,却不允许小水泥厂存在,连已经存在的也要摧毁呢?其实现在小水泥厂的质量已经相当不错了。一般来说中等水泥为42.5号,邓小平匪帮作为借口的大型干法水泥厂不但在生产52.5号,也仍在生产42.5号,小水泥厂即使用立窑也大量地生产42.5号,不少还能生产52.5号。立窑确实还在生产32.5号,但比没有水泥总要好得多,不少要求不高的工程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些水泥。邓小平匪帮又危言耸听地把许多地方出现的房塌、桥塌归罪于小水泥——这完全是栽赃诬陷。众所周知现在泛滥成灾的豆腐渣工程真正原因不是别的,正是邓小平匪帮的改革开放,是承包工程的黑心老板偷工减料。与小水泥有什么关系?就算在按照规定不能使用低质水泥的地方使用了低质水泥,也是他们偷工减料的结果,他们为了中饱私囊。这种情况从“改革开放”以来早就泛滥成灾了。有的则是少用水泥增加沙量,有的则该用钢筋的不用钢筋或少用钢筋,还有的使用私人老板的劣质钢筋,把废钢铁烧红了压在一起成了所谓的钢筋,这才造成了豆腐渣工程。一个起码的事实是,七十年代初小水泥的质量远不如现在,为什么那时农村修的水利,以及使用小水泥修的房屋桥梁就从来不存在垮塌呢?
  邓小平匪帮哀叹说:水泥工业存在着两高现象,生产能力高和低技术所占百分比高,并说这和五小企业的再度蔓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在进入90年代后,农村企业的总规模已变得非常庞大。尤其在原先工业基础较为落后的地区,农村工业之所以能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其基本机制是依靠低投入、低工艺技术水平和低素质劳动力实现外延扩张。
  既然知道现在连农村工业都已经非常庞大了,地方工业更不用说了,为什么还要对地方和农村工业到处挑刺呢?生产能力高有什么不好?难道只有把生产能力摧毁了才好?事实上邓小平匪帮上台以来对生产力发展什么好事都没做过,从来只听到他们说“彻底否定”、“砍掉”、“淘汰”,他们好像最最提倡高新技术,但是正是他们使得高新技术久久不能搞起来,使得地方工业提高技术水平不能达到应有的速度,连他们最偏爱的中央大工业也一败涂地,这正是低技术所占百分比越来越大的根源。既然高技术久久不能搞出来,建设又需要水泥,很自然低技术的立窑占了统治地位。而在毛泽东时代一方面立窑只是一个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地方水泥厂也已经在用旋转窑生产了。大厂的窑外分解干法工艺也搞出来了。而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后地方水泥厂的旋窑比例反而下降了。
  他们说,大跃进冒进,文化大革命极左,据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才是健康的。但他们百思不解的是,“改革开放”后还是发生地方性的五小工业的“过度扩张”。他们中有人终于不得不承认,我国由于劳动者平均拥有的资本少,因而与低工艺水平和薄弱的资本结合反而最有效,这种结合能以最低的投入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扩张。我国的许多地区,尤其工业基础较为落后的地区,为了实现高速增长,通常都会走上这条路。
  ——这就叫做扬长避短。全国解放时我国的长处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口众多劳动力也就多。短处是一穷二白,一穷二白就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力量。所以不能盲目地追随西方先进的大型企业。先进的大企业所用劳动力少、消耗资源少,都是优点。但是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很高的技术力量,都是我们不能广泛推行的。而低技术需要的投资少,对技术力量要求不高。我们可以扬我们资源多、劳力多的长处,来避免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的短处。何况在搞低技术时也为自己培养了技术力量,生产低技术设备的时候也生产出了所需的资金。而盲目地提倡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恰恰扬我们之短,避我们之长。造成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闲置——现在不是出现大量职工下岗吗?一方面又缺乏资金,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们可以搞一点,学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在不能推广时,可以指导我们的低技术,相应地提高低技术的水平。一旦时机成熟,必要和可能时就普遍推广。毛主席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既然他们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就应该知道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尽管大跃进有冒进的罪名,文化大革命有极左的罪名,都符合这一客观规律,是毛泽东主席在认识到这一客观规律后,能动地按照客观规律指导我国的经济和工农业建设并且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他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能不受惩罚。但他们为反动的阶级本性决定,绝不愿意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他们尽管明知不可为,还是要坚决地违背客观规律走下去。直至他们彻底垮台。
  必须帮助他们补充的是,地方性小水泥工业的膨胀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五小工业都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就地开采原料,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因而对交通依赖小。而小水泥表现得特别明显。我们早就在说小化肥时说过,地方的分散资金不是在办公室里算盘子一响就能集中起来的。一般来说,我国是个运输业不发达的国家,邓小平匪帮复辟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受到很大的破坏,尤其铁路建设,这反过来更有利于地方性五小工业的发展了。而水泥又表现得更突出。水泥是笨重物资,不宜长度运输。一般公路200到300公里,铁路400到500公里。这就更有利于小水泥的发展。目前在邓小平匪帮的破坏下,我国的西部和东北经济受到特别严重的破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2000年西部地区水泥人均占有量327千克,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60千克。低不了好多,这就表明在水泥工业上相差不是很大。而其他工业差距大得多。一般来说水泥工业需要的设备在西部制造能力较差,绝大多数建造的只能是立窑,这就是我国的立窑还有生命的根据。只有到西部的工业生产能力拉了上来,也有足够的财力和设备制造能力,大量制造先进的干法预分解窑时,才谈得上让投资少、制造容易的立窑退出历史舞台。小水泥厂不应该随便砍掉,立窑也不是随便地淘汰,而是力所能及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水平,当地方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那些地方和工厂自己觉得使用新技术更合算时,他们自然就会使用新技术。不用邓小平匪帮操心,也不允许他们横加指责。
  什么效益、质量、工艺、规模、消耗、污染——这些统统都是借口。邓小平匪帮的真正目的就是一句话,不许地方和农村搞自己的工业,只需他们来搞,如数效益现在大中水泥厂已经被他们搞得禁不住小水泥的“恶意竞争”了,私人资本质量再差、工艺再落后、消耗再大、对环境污染再重都是允许的。但是最最重要的他们还不是在这两方面,最最重要的是“三资企业”,让中国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只要看他们现在最热心的正是“三资企业”就可以明白了。而这些三资企业在质量、工艺、规模、消耗上未必最先进,至于污染环境,不顾中国工人死活的也主要是那些三资企业。这早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国现在的水泥工业进入了巨大的膨胀期,邓小平匪帮一方面承认完全失去了控制,哀叹什么两高,要大规模地摧毁我国的水泥生产能力。表明了他们的政策已经完全失败。另一方面仍然恬不知耻地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说是他们“改革开放”的成就。可他们对于我国的水泥工业的膨胀从来就没有充分估计过,每一次都大大地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膨胀的原因也从来不是他们的政策,恰恰相反正是毛主席一贯的政策,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是独立战争给地方以自主权的结果,因此都是毛主席和文化大革命的功劳。本文说小水泥其实只是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地方经济力量突破邓小平匪帮的重重阻力已经成长起来了。变得十分庞大的决不仅仅水泥。就以化纤来说,文化大革命搞了小化纤但并没有像五小工业那么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但现在许多地方小化纤异军突起也十分庞大了,许多厂比以前的大化纤厂还大。尽管原材料在相当大程度上还依靠外国,关键设备也靠外国带有一定的殖民地性。但毕竟有大量的设备是地方自己制造的。这说明了目前地方的机械工业也已经十分庞大,想搞什么就可以把什么搞得十分庞大。本文开头是就说过以后地方搞出万吨水压机甚至原子弹也不要惊奇。这中间,一些地方干部也是有相当大功劳的,哪怕是面目可憎的土皇帝。就是没有邓小平匪帮的一丝功劳。他们仅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者,生产力的破坏者,有待于清除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完全腐朽的力量。


  不过地方的土皇帝虽然有不少人(不是每个人)有功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也有消极性。别的不说,为什么小水泥和小化纤能够发展得那么庞大?而农业机械化始终搞不起来?农机制造厂和修造厂被砍掉的还是被砍掉了,现在大多数农民仍然在用手工劳动。为什么小化肥许多被砍掉后仍然被砍掉了,幸存下来的固然还是增了产,规模得到增大,但是却没有小水泥那样迅猛地膨胀呢?现在各地方如果存心搞好为农业服务的工业,那是一夜之间就可以膨胀起来的,不是各地没有这个能力。说穿了那是因为小水泥和小化纤赚钱,而农用工业要照顾农业,尤其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时农民买不起,买不出好价钱,不会有很大的利润。他们也是一伙走资派,一样利润挂帅,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笔者早就在《军政府的末日》里说过,他们甚至会“要坦克不要拖拉机”。当初邓小平匪帮摧毁我国的农业机械工业和化肥工业时土皇帝也是有罪的(在化肥工业上,有人有罪,有人无罪,还有人抵制邓匪伪中央的破坏,扩大生产能力有功。对于农用工业,不少人虽然不热心于,但已经建设起来的毕竟是他们的财产,所以也不像邓匪那样毫不顾后果地摧毁)。他们也一样会崇洋媚外、洋奴哲学,一样会卖国,许多地方和外国作了冤大头生意,就有他们的份。——不过尽管如此他们目前对社会的积极性还在,他们还有存在的理由,一个对社会还有积极性的力量是决不会灭亡的。


  在《军政府的末日》里我们已经说过:“地方经济的大发展也排出了一个新的社会力量。地方上出现了这么一批人:上抗中央下压群众,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地盘,把独立性闹过了头,连毛泽东这样的中央指导也不要了。这些大官也要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把自己控制的地盘当作自己的私产。这也是一个贪婪的剥削阶级,利用特权创造的第一个杰作便是走后门。群众非常痛恨,称之为土皇帝,他们也习惯于颁布土政策土法令。不妨就称他们为土皇帝阶级。各地泛滥成灾的楼堂馆所是土皇帝的宫殿和御花园。”


  毛主席还在的时候,他们就不顾一切地修建楼堂馆所,尽管无论经济实力还是政治状况都在限制他们这样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始终悬在他们的头顶上,群众也一直有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权利,工人有罢工的权利。现在他们自以为这些威胁不存在了,经济实力也随着地方工业的膨胀而膨胀起来,我们看到他们是多么地会为自己修建宫殿和御花园了。现在全国各地地方政府的办公大楼一修再修,比人民大会堂还要宏伟的已经不鲜见了。这些官员的家也一再修建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宽敞。甚至还有一些县修建“白宫”的,有一些镇修建天安门的,区政府办公楼比人民大会堂还要宏伟,办公大楼边还要配上豪华的公务员居住区。这一些连邓小平死后有知也要大大地自叹不如。有钱的要修,没有钱的也修。只是苦了老百姓。比如西北,我国最最穷的地方,又如东北和西南,经济被邓小平匪帮搅得一塌糊涂,但在修宫殿和御花园上却要和华北和华东攀比,于是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尽管这是大量地消耗民脂民膏,但另一方面表明了地方力量的增强和邓小平匪帮的末日即将来临。——按照封建时代的话来说,这叫僭越,是犯有杀头罪的,可法不治众,邓小平匪帮对他们毫无办法,奢华之风本也是他们为了取得一切剥削者的支持煽动起来的,他们自己也一样地穷奢极欲。我们也不能指望邓小平匪帮真的能够治住他们,在这些问题上他们不但无可奈何而且也不准备计较了。我们在批判土皇帝时要注意,决不能站到邓匪中央的立场上去,相反当前最最主要的敌人不是土皇帝而是邓小平匪帮。


  古埃及从它有史以来就开始修建金字塔,这是法老死后的宫殿。随着岁月的流逝金字塔越修越高大。所化的民力自然也越来越多。但它也表明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强盛,表明埃及的中央政府具有极大的权威。胡夫达到了顶峰,以后金字塔就越来越小,越来越矮。这表明埃及中央政府在经济上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与此同时埃及各地逐渐兴起了一批大墓,规模越来越大。历史学家据此得出结论,埃及中央政府衰落的同时,地方势力开始兴起,他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大。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皇是最最不能容忍僭越了,因为这表明中央政府受到了威胁。但当地方势力发展中央经济衰落时,他们也无可奈何了。有的时候终于导致了国家的四分五裂。
  在《军政府的末日》里我们已经说过:“一乱一治、一分一合,相交替而发生。本是历史规律。一定要发生时,谁也阻止不了。以为只要自己下道命令就可以永远‘稳定’或‘安定’地坐天下,无疑是痴人说梦。”“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南方长期落后。从秦始皇开始,中国的优点是统一,缺点是统死。也正如此,并不始终统一,需要一定时期的分裂作为补充。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成了规律。主要经过两次南北大对恃,南方的经济超过了北方。现在我们经历的却是东西经济的不平衡,以及西部地区的急追直上。所以如果历史上只有南北朝没有东西朝的话,这次也许就会看到。”


  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都是统一才是正确的,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定的独立。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独立战争,正是这场革命给地方以相当大的独立性。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时,尽管各地的土皇帝面对人民群众的反抗屈辱地向他们称臣,但是相互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土皇帝使用的手段往往在正当社会下属于不正当的手法,这使得邓小平匪帮防不胜防,邓小平匪帮本身就不是正派的,也使得正派的人没能料到。但正是这种长期的斗争使得我国的地方经济得以在邓小平匪帮无休止的破坏和勒索下得以存在,并且依然获得了大发展。现在地方已经大大地强大起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在台湾提出了什么“七块论”说我国存在着分裂成七块或者九块的前景。我们当然不能指望这些卖国分子能够有什么理论水平。但却决不能低估了他们的政治嗅觉,在这方面他们往往比我们要强得多。邓小平匪帮对我国地方的压迫、剥削和勒索,在地方力量强大后总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现在他们对小水泥工业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即使胡锦涛也已经感觉到了威胁,承认存在着亡党的危险。他说的党当然是窃据共产党名义的修正主义的党、法西斯的党。亡党的危险也不完全是指人民造反,他们总是低估人民的力量,现在使他们真正感到威胁的最主要便是地方造反,全国四分五裂。


  目前邓小平匪帮的“中央”日益衰落,地方却越来越强。甚至已经把手伸入了银行,地方早就对银行垂涎三尺了,巴不得有自己的银行。邓小平匪帮“改革开放”的一项内容原来是要允许私人资本开设银行的,也允许外国银行资本进入中国。可是别的行动很快,这件事却久久没有办起来。很显然,只要这个口子一开,就不能阻止地方开设自己的银行了,邓匪的中央银行立即架空。至于海外资本在华开设银行也可能为地方势力所利用。不知怎么,邓小平的改革总是走到反面,往往为地方势力所利用。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改革一直不敢搞。而地方上一旦搞起了自己的银行就会搞自己的货币。早在八十年代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发行过变相的自己货币,后来被邓匪制止了,但不能永远制止。地方发行自己货币的威胁是始终存在的。我们不是说过,在这个假冒伪劣到处泛滥的世道,即使茅台酒的防伪商标也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吗?谁也不能阻止地方发行自己的货币,只是不知谁来先吃这个螃蟹了。吃这个螃蟹固然风险极大,味道却好得很。只要一个地方推行了自己的货币,并把被邓小平匪帮窃取的人民币从自己所在地推出去,那么将很快地迫使其他地方也跟着发行自己的货币。邓匪控制下的人民币将立即垮台,各地的银行将被各地接管,邓小平匪帮的“中央财政”也就立即崩溃。长痛不如短痛,他们早就把我国中央经济弄到崩溃的地步了,还一直要把整个中国经济拖向崩溃。与其全国都被他们拖向崩溃,倒不如他们的中央财政早一点崩溃为好。
  这样的威胁确实迫在眉睫了,不知道的是他们现在还有什么样的对策。一个对策便是分而治之,把省划小。九十年代大概在分税制前后,就有传说重庆要从四川分出来。当时辟了“谣”,但几年后便成了事实。这时还出来一个传说,说四川要分成四块,全国要分成五十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当不是空穴来风。分而治之是个好办法,省划小了力量也弱了。但是不是就能永久杜绝地方造反闹独立性呢?可以肯定一定是有限的,弄得不好还可能激起地方造反。
  现在邓匪中央在经济上几乎完全成了空洞,主要靠地方来养活了。他们统治的唯一手段就是手中的武警、军队、法院和其他专政工具。这一切也都要财力支持的。各地方如果一起抗税,那么邓小平匪帮的统治一个星期也维持不下去的。而这种抗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并最终将成为事实的呢!八十年代他们还只是指责偷税漏税,到了九十年代初他们不是已经在指责抗税了?
  我国在周武王灭纣后,根据当时的形势分封了列国诸侯,为了防止各诸侯国闹独立,周公制定了周礼,严格限制各诸侯国的地盘实力和相互关系。当时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到后来终于礼崩乐坏了。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力不从心,而诸侯国的土地开发和发展经济又受到了礼乐的严格限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加在各诸侯国头上的枷锁总有一天要去掉。但尽管如此面子上周王室的架子还没有倒。后来郑庄公不顾周王室的同意就并吞了一些土地进行了大开发。甚至敢于太岁头上动土,周王室前去“讨伐”,不但不谢罪,还敢于抵抗,并在战斗中射了周王一箭。周王室也无可奈何,从此颜面扫净,各诸侯国都作起反来,使得我国各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把我国经济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达阶段。——这就是春秋时期。
  郑庄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今天的中国礼崩乐坏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邓小平匪帮对地方的控制已经难以为继了,只是面子上还维持着。谁来当今天的郑庄公呢!谁来射邓匪伪中央一箭呢?这些问题1989年在《军政府的末日》里我们已经说过,只是当时地方实力还没有现在那么强大,邓小平匪帮对地方还没有失控。而现在就差有一个人来带这个头了。如果谁能射邓小平匪帮一箭的话,那么即使他有一万个不是,也不失为一个英雄人物。
  到那时人民革命力量也必然乘机而起。一切革命人民必须记住一旦邓匪的伪中央和地方公开斗争时,绝对不要笼统地站在“统一”和“中央”的立场上。邓匪这个“中央”目前纯粹成了社会的寄生虫和破坏者,必须首先清除。我们应该和闹独立的各地领导联合起来结成统一战线,在反对邓小平匪帮统治的斗争中发展革命人民的力量。土皇帝阶级不管面目如何可憎在反对邓小平匪帮的斗争中还是我们的同盟者。马克思主义和地方独立是当今中国的两大潮流。而且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准确了解这一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主席就在这个问题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邓小平匪帮的统治推翻后,中国确实将四分五裂,但不要过于担心。中国早就分裂过了,那就是伟大的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那时中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了地方势力的联合体,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任务大多数已经完成了,因此不会再分裂很长久了。
  首先我们应该争取在全国建立起一个中央政府来,这个中央政府不会有很大的权威也不需要很大的权威,可以是各地方的联合体,如果不能也可以成立个联合国,尤其必须避免对于各地发展自己经济不要干预过多,凡可以不管的事既没有能力去管也没有必要管,让各地自己去搞。就以水泥工业来说,采用什么技术、什么工艺、消耗多少、质量如何、效益怎样、规模如何都没有必要去插手,各地自会操心。至于污染,一般来说也由各地自己来治理,中央政府要管的只是不准以邻为壑,也不许在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地方,比方兵马俑附近开设水泥厂。自然我们说的地方不等于少数地方干部,应该尽量地使各地实现民主制度。以污染为例,不能让少数决策者自己住在远离污染的地方却让人民群众活受罪,采用的工艺也要注意工人健康和安全,——自然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但必须成为争取目标。按照社会主义国家的外贸政策,必须像列宁说的那样统一起来,但不同时候有不同的方式。在这个时候,应该成立一个全国各地方联合体的对外经贸组织。在内部,各地尽可以吵得一塌糊涂,对外必须严格地保持一致。众所周知,邓小平匪帮复辟上台以后,违背列宁的原则,让各地各企业自行和外商打交道。结果在外商面前中国人自相残杀,兜售时竞相降价,争夺时竞相许以优惠,外商从中取利。这种情况必须坚决制止。要学习石油输出国,原来石油一直控制在帝国主义国家手里。1973年中东战争后,许多石油输出国建立了欧佩克,严格规定产量和价格。不同的国家尚且可以一直对外,何况我国原本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呢?在共同的联合的对外经贸组织中应该建立起许多像欧佩克那样的组织来。如果需要出口,各输出地方就应该通过协商,议出一个共同承认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来,然后在内部分配各地的出口额。在内部各地可以争论也必须达成妥协,不然各自为政各自对外必然被外商杀价。要进口时也是这样,凡是自己能够生产的通过协商尽量照顾国内生产。如果认为外商的便宜,可以互给补偿。如果外商的先进或质量要好一些,也必须控制进口量,让国内的厂家学习生产制造。这一政策是可能为各地方接受的,包括为许多土皇帝接受的,因为这对各地都有好处。当然土皇帝接既有他们的两面性,他们在对自己有利时会接受这种政策,也会在有的时候不顾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私自和外商去做仅仅有利于自己不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交易。甚至还会瓦解这种欧佩克式的联合对外经贸组织。在世界上石油输出国不是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欧佩克目前名义上还存在,但相当大程度上已经为帝国主义操纵。在中国只要土皇帝阶级存在一天,这种维护民族权力和只顾自己势力的斗争也将始终存在。不过总的来说邓小平匪帮倒台后,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任何破坏都是最终失败的。
  这样一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国各地的经济都将非常庞大。即使全国分为好多块,但对于外来的侵略势力来说,那一块都不是好惹的。西北那块虽然最弱,处于内陆相对来说也不容易受外国势力的入侵。
  在《军政府的末日》里我们已经说过:在邓小平匪帮的统治垮台时,很可能会有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这是因为各地必然是被邓小平匪帮逼到了绝路才不得不起来反的。为了推翻邓小平匪帮的统治也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邓小平匪帮必然要作垂死挣扎,必然会发生战争,使得经济会发生相当的破坏。在推翻邓小平匪帮统治后,各地不能不尽力去恢复各地的经济。当然也会有一些土皇帝会不顾一切企图扑灭同时而起的人民革命,夺取全国政权,或者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挑唆下互相争夺,邓小平匪帮在各地的残余势力也会作怪需要肃清。有些地方外国帝国主义的势力相当强,经济上也依靠外国帝国主义,这使得战争不可避免,但邓小平匪帮的统治尚且消灭了,可以肯定经过一定时期的较量完全有可能消灭或削弱这些腐败、卖国和战争势力,达到一定的平衡。
  再以下的情况可以再一次地去读《军政府的末日》。这篇文章的最主要观点认识于1972年,后来不断完善。1977年华国锋放邓小平出来时,便意识到资本主义复辟和最后的人民革命已经不可避免。1989年写这篇文章时大部分观点和预言都已经在1977年作出了。现在又是十几年了,这一切看来还是如此地新鲜。不过对于地方工业居然有如此之强的生命力,经过邓小平匪帮时间如此之长、如此之重的摧残、如此严苛的勒索仍然会发展到现在这样地庞大,这是没有料到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一般来说如果地方经济被邓小平匪帮很快地摧垮,那么人民群众将很快地被推到绝境,不得不立即起来反抗,地方也将不可忍受不得不起来反抗。革命将早一些发生,邓小平匪帮也将早一点被推倒。现在革命发生在时间上拖了将近三十年了。反过来尽管中央工业一败涂地了,但地方经济发展得如此庞大也是一件好事。帝国主义当然不希望我国发生革命,希望我国永远地做他们的殖民地。他们是一定要破坏捣乱的。最首先的便是在我国各地的矛盾中拉一派打一派,挑起反人民的战争和军阀混战。但是既然我国现在各地的经济实力已经非常庞大了,邓小平匪帮倒后还会变得更庞大。一旦全国统一我国的经济实力将使每一个入侵者都感到可怕,使得帝国主义不能毫无顾忌地入侵我国。这倒也大大提高了我国反对侵略,威慑侵略者的能力,就是入侵后也能够很快地打败他们。
  下面说一下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建材来结束本文。使得人们不至于误解我国的建材工业只有水泥才是得到大发展的。本来建材就必须配套。
  平板玻璃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建筑材料。
  解放以前我国总共只有三个玻璃厂,1949年产量只有108万标准箱。建国以后到邓小平匪帮篡权上台,国家投资兴建了大中型玻璃工厂九个,扩建了原有的三个老厂,合计拥有大中型平板玻璃厂12个。比较出名的有河北秦皇岛耀华玻璃厂、河南洛阳玻璃厂、江苏玻璃厂等。
  1953年洛阳市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7个安排在洛阳,这样就开始了五十年代包括大跃进时期洛阳工业建设的第一个高潮。期间洛阳水泥厂、洛阳玻璃厂等10项重点工程动工兴建,拉开了建设新洛阳的序幕。
  1958年大跃进建材全面丰收平板玻璃生产了500多万箱。比1957年的462万标准箱有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的玻璃纤维工业也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并在文化大革命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迅速发展。1957年11月,筹建杭州玻璃总厂(原杭州半山玻璃厂),1959年玻纤系统投产,生产玻璃纤维纱、布。1972年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和正在建立玻璃纤维工业。地方中小玻璃纤维厂从1969年开始发展到一百多家。1971年全国玻璃纤维总产量比1969年增长54%以上,与1970年比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分别增长12%和20%。1972年头四个月又同比增长17%,规格品种日益增多,仅玻璃钢就达1000多种。
  洛阳玻璃厂虽然是国家重点项目,但在1961年和1962年的“下马风”中,虽然不是下马对象,由于煤炭、钢铁、水泥等企业大批地被摧毁,造成钢材、水泥、机砖等奇缺而停建,致使投产大大推迟。1963年战胜了刘邓和陈云的“下马风”,全国经济好转加速了建设,1964年12月19日投产。到1965年生产平板玻璃45.6万重量箱。和玻璃产品同属建材的洛阳水泥工业也曾全部停产整顿,职工下放。国民经济形势初步好转,洛阳水泥厂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水泥工业恢复生产。到1964年全年生产水泥21.7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031.66万元,利润85.3万元。
  文化大革命的1969年初,大型的江苏玻璃厂胜利建成投产。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打倒了高度垄断资产阶级,地方获得了独立性,地方工业飞速发展,小玻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地方建设小玻璃厂100多个。
  邓小平匪帮刚上台时,由于急需玻璃,其他一些工业部门的企业转产平板玻璃,使小玻璃厂反而增加了一倍。1980年全国共生产平板玻璃2771万标准箱,其中大中型厂生产1766万标准箱,小玻璃1006万标准箱,占36.3%。1985年产平板玻璃4837万重量箱,其中大玻璃2181万重量箱,小玻璃2656万重量箱,占55%以上。成了建材用玻璃上的一支生力军。
  我国玻璃工业生产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浮法玻璃的诞生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的一大创造。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从国外引进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遭到拒绝,但是外国帝国主义并没有把我们难倒。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浮法玻璃工艺研究有了重大突破,1971年9月23日洛阳玻璃厂研究制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用全新浮法工艺技术的中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这是我国玻璃工业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玻璃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件事情对于一切依赖外国的人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对于诬蔑我国“排外”、“闭关锁国”的国内外反动派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它说明了根本就不是我们“闭关锁国”和“排外”,而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说明了自力更生路线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匪帮和反共极右派以及其他反动派,不是谴责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不是庆贺我国工人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排除万难、自力更生为国争气、争光的精神以及为国家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反而跟着帝国主义攻击我们“排外”、“闭关锁国”,正说明了他们不过是一伙汉奸、卖国贼。他们跟着帝国主义,适应他们的需要,为帝国主义的封锁开脱,对自己的祖国倒打一钉耙——没有比这更无耻的了。
  1981年洛阳浮法玻璃生产线达到了20余条,总设计生产近3000万箱。1983年,洛阳玻璃厂生产平板玻璃260万标准箱。邓小平匪帮又大大地捞到了一笔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的红利。那时尚在建设的几个大中型工厂,也选用了浮法玻璃。1985年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产量的40%。
  自己能够制造了,外国就会放弃封锁和我们做生意。后来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引进了浮法玻璃生产线。耀华玻璃厂是中国采用机械化生产平板玻璃的第1家工厂,也是中国最大的平板玻璃企业,且大量出口。
  我国生产玻璃钢也是起始于文化大革命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1970年,当时为军工部门配套,由杭州玻璃总厂生产步兵雷玻璃钢击片、反坦克地雷等产品。1971年,杭州玻璃钢制品厂开始生产3640绝缘管、600毫米×5000毫米化工管。四川的三线工厂还为海军生产玻璃钢潜艇,利用其不易为雷达发现的隐形特性。
  以下是综合各方面数字所列的我国历年平板玻璃的产量。

  表三:平板玻璃产量
        (万标准箱)
  1949年   108
  1952年   213
  1957年   462
  1965年   687
  1975年  1453
  1977年  1697
  1978年  2004  18.1
  1979年  2330  16.3
  1980年  2771  18.9
  1981年  3064  10.6
  1982年  3546  15.7
  1983年  4167  17.5

  可见我国玻璃生产相当快,这都是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和其他事业一样,由于第二次大跃进搞的大建设,由于大量新建的生产力正好投产,邓小平匪帮刚上台时同样靠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油增长相当快。耐人寻味的倒是,1981年增长10.6%虽然一般来说不能算低,但是对于历年高速度来说,玻璃在八十年代初也有一个增长的低谷。1983年以后邓小平匪帮没有提供任何数字。本文也不深究了。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whdgmh 于 2012/2/24 10:22:3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搞共产主义革命是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