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罕见声明:中国三峡工程实在太棘手了
发布: 2011-5-29 11:52 | 作者: 六月雪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1717 | 回复: 2
国务院罕见声明:中国三峡工程实在太棘手了
2011-05-26 16:23:20 作者:网友 来源:互联网
日前,中国大陆国务院罕见的在1份声明中坦承三峡工程造成的诸多问题,引起多家国际媒体关注报导。然而,这并不是中共官方第一次承认该工程问题,但此次以总理主持的国务院高度发表声明,有专家表示,这说明问题已相当严重,但官方的说法仍旧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许多问题没有说明清处。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后,提出有关三峡工程的声明。声明中说,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1.jpg声明并指,三峡工程从设计到建造的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立即解决,因此将设立灾难警示系统。该会议并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模糊暧昧的问题声明 该声明引起外界关注。然而,这并不是中官方第一次承认大坝工程问题。据美国之音报导,长期关注三峡大坝工程的戴晴表示,大陆官方以前也曾出面承认过三峡大坝工程弊端,但过去出了事情就是尽量掩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这一次不同在于,这是第一次由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 虽然此次中国官方首次以总理主持的国务院高度发表声明,但外界认为该声明仍旧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问题没有说明清楚,同时缺乏明确的问责制度。-
四川地质专家:未来可能诱发强震 地质灾害防治成永恒工程 对此,四川地质专家范晓向德国之声表示,库区地质灾难主要除了有大家熟悉的崩塌、滑波,还存在诱发地震的问题。每年蓄水到达高位时,诱发的小地震很多,震级虽多在四级以下,但已经对当地的民房建筑等造成破坏。从未来来看,很多问题需要高度关注,比如是否诱发破坏性的强震。根据已有的案例,当蓄水到达高位后的3至5年,有可能诱发这样的强震。另外,三峡工程在开工前对地质灾害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加之后续工作不到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计画,到目前已经投入超过一百多亿的资金,地质灾害防治成了永恒的工程。 大陆环保人士戴晴并强调指出具有危害的消落带问题。消落带是因大坝修建造成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得三峡库区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在消落带无法生长植物,因而无法固住土壤,导致大量滑坡和土石流。 生态环境专家:将面临严重水污染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创办人马军则对德国之声表示,三峡工程在生态部分,包括对水中鱼类及其它生物、对陆生生态环境的淹没等;环境影响主要是指河流自净功能下降所引发的,从支流最终会蔓延至干流的水质下降,普通预测当三峡工程运行到一定年份时,随着污染物的积累,会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目前在支流上已经显示出这样的问题。 另外,据一些中国国内媒体报导,长江水位进入主汛期后不升反降,一些中下游的站点水位已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超低水位对航运造成了严重影响。 移民失去生活依托 此外,工程导致的移民问题也一直为外界诟病。中国的水资源保护专家、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表示,例如川东鄂西区域本是贫困区域,工程使得这些区域无法发展甚至倒退,特别是2003年三峡蓄水后,对这些区域的影响更加直接,移民失去了长久生活的依托。 专家:缺乏究责机制 官方态度不诚恳 对于此次国务院的声明,环保人士戴晴表示,官方只承认问题,但缺乏明确的问责、未讨论追究责任,态度并不诚恳。 中官方承认三峡工程部份问题,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官方已无法掩盖,部份官员和专家主动提出来,是不想在将来背黑锅。 问题出来了,希望政府给我们p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温总亲自做出批示:三峡工程的这里确实有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七年艰苦努力,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 要求。适时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提升其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意义重 大。 会议强调,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国家扶持、多元投入,区分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内幕:中国大建水坝 联合国为何突然警告中国 水资源湄公河多年平均人海水量为4750亿m3。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00万kW,可开发水能估计为3700万kW,年发电量为1800亿 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老挝。目前,已开发的水能不到1%。沿岸诸国湄公河总长度和流经各国的里程:中国段2161。2公里,缅甸役 265公里(中国南阿河口至老缅泰分界点)。老挝段1987。7公里,泰国段976。3公里,柬埔寨段50I。7公里,越南229。8公里。流域面积:中 国16。7万平方公里,缅甸 2。1万平方公里,老挝21。5万平方公里,泰国18。2万平方公里,柬埔寨16。1万平方公里,越南6。5万平方公里。
其中湄公河下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四国组成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 简称mrc)。 居民下游流域居民约占河畔4国人口的1/3。几乎所有的人都从事农业,水稻为主要作物。人口最密集之处在三角洲与呵叻高原。为数不多的城市人口一直在急遽 增长,主要是通过移民迁往都市。流域人口没有共同种族关系。种族集团从湄公河上游地区包括克伦人和苗人这些山地集团在内的汉藏人到湄公河下游流域的高棉 人、占人、泰人、孟人和越南低地集团均有。越南人密集于三角洲,高棉人和泰人至为广泛地分布於下游流域。-
经济三角洲中属越南部分渠系布局巧妙。小海轮可上溯金边,盛水期吃水近5公尺(15尺)的船舶可达磅湛。在松博(Sambor)与巴塞之间, 持续水运主要为孔南瀑布及其他瀑布的壁障所阻,上游对河流的利用局限於当地交通。通过湄公河委员会的活动,湄公河主流及其若干支流的通航条件也已得到改 善。 河流治理和水资源开发1 湄公河流域开发规划1957年,在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简称亚远经委会一ECAFE,1987年改称亚太经委会一ESCAP)的支持下,成立了由越、 老、柬、泰4国参加的湄公河流域研究协调委员会。4国又各自设立了本国湄公河委员会,就湄公河开发作了气象、水文等前期工作。自1963年起,委员会开始 进行大量的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此前后,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在本国分别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水力发电工程。 1970年湄委会提出了《1970年流域指导性规划》,在河口至清盛间的2400多km的干流河段上选择7级水利枢纽,总库容达2589亿m3,有效库容 1360亿m3,总装机容量2330万kW。其中巴蒙水利枢纽为高坝大库,迁移人口30多万人。1989年又提出了修订方案,包括7级和8级两个比较方 案,推荐8级方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法国政府资助下,经过2年多的重新勘察研究,1994年提出了一个9级开发方案(见湄公河干流径流水电站主要参数 表)。1994年方案基本属径流式开发方案,淹没损失大大减少,迁移人口约6万人,但总装机容量减少了约1000万kW。干流梯级开发方案尚未最后选定, 仍有修改的可能。 1994年规划中,对支流的水电开发也提出了初步意见。估计可开发1820万kW,其中老挝1300万kW,泰国100万kW,柬埔寨220万kW,越南 200万kW。支流上10万kW以上的水电站估计有25座。支流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老挝,该国拟大力发展水电,将电力出口到泰国。支流开发后,可提供有效 库容660多亿m3,除了防洪、发电外,可就近发展灌溉120多万hm2。-
2 已建的多目标水库和大型水电站湄公河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开发的很少,见湄公河已建的多目标水库和大型水电站表。 已建的大型灌溉工程:①越南的丐山(CaiSan)工程,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灌溉面积4。3万~6。0万hm2。②柬埔寨的马德望工程,灌溉面积2。8万~4。5万hm2,水电站装机容量0。5万kW。 3 湄公河中的运输驳船年径流量4633亿立方米,居东南亚各河首位。主要补给水源为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占河流径流量的1/2以上,雪山融水占1 /6左右。5月份雨季开始,水位上升,9~10月为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达7。57万立方米/秒。泛滥地区主要在三角洲,洪泛面积约400万公顷,由 于有洞里萨湖调节,减轻了泛滥程度。1~2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1250立方米/秒。 航运不发达,上下游航运不能直通,上中游昌盛以下可分别通小汽艇和小轮船,金边以下通3000吨海轮。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峡谷,适宜建坝,有蓄洪、灌溉、发电之利。水能蕴藏量干流达1000多万千瓦。
-
中国强硬了 在联合国一口气拒绝了19个国家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工作小组周三(2月11日)完成了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审议报告,中国拒绝了19个国家提出的针对中国人权的意见和建议,尽管其中有些建议的原本用意是向北京示好。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目前采取对19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人权状况按国别进行审查的制度,即所谓的"普遍定期审查制度"。无论是民主国家还是威权国家都要依次 轮流在日内瓦"过堂",本周轮到了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审议。中国官方提交了一份自己的人权报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和民间人权组织也分别提交了有关 中国人权现状的报告。 总共有六十个国家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提出了意见或者建议,中国最后拒绝了其中十九个国家的部分或者全部建议。瑞士、英国、法国、墨西哥、捷克、意大利和匈牙利这七个国家的建议被中国全面否定。 香港民主党副主席刘惠卿和香港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发布的新闻稿称,中国拒绝接受的内容包括:
-
"尽快落实《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废除死刑、成立符合巴黎原则的人权机构、将新闻自由的新法规扩大至内地记者以及容许维权人士透过和平示威表达意见等"。这份发言稿还说,"民间代表团对中国拒绝接纳近三分之一发言国家提出的建议感到震惊和遗憾"。 被否定的建议中,有些实际上用意是帮中国政府说话的。例如,斯里兰卡代表建议中国向世界推广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的经验,或者津巴布韦代表建议中国向世界展开媒体攻势,以避免世界对中国的误解。 人权观察组织日内瓦分部发言人朱莉叶·德-里维罗女士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否定了很好的建议,例如废除死刑和实行新闻自由,把给西方记者的一些采访自由扩大到中国本国记者,甚至司法独立和律师独立的建议也被拒绝。" 尽管如此,人权观察组织认为,联合国的这一评估机制十分宝贵,因为它迫使联合国成员国彻底检查自己对人权承诺的落实情况。 中国有权利拒绝任何建议,但是中国政府明确拒绝呼吁其实行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等建议,这一次白纸黑字写进了联合国文件,让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德-里维罗女士对此评论说:"我想,这一程序的好处是能让一个国家表现出真实面目。它明确显示中国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没有做出具体承诺来对待人权问题上的挑战。这个审议留下了有关中国对待人权态度的真实记录,也显示出中国不愿做出大的改善。"
dnhwb (2011-5-29 12:31:15)
事后诸葛亮 人人都会当
李连根 (2011-5-29 13:24:33)
平原地区建设水利工程,重要作用就是防洪抗旱,但是,不能让水利资源白白的流失,所以,就安装一些发电机发电,但是发电必须是服从于防洪抗旱需要的。
然而,防洪抗旱是水利部门负责的,发电是电力部门负责的,往往是水利部门的调度命令难以贯彻,电力部门的调度命令,是有令必行的,因为关系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
三峡大坝在防洪抗旱方面,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完全是人为管理权衡利弊得失的结果,并不是三峡大坝本身的错误。
三峡大坝的副作用主要是地质灾害,鱼类洄游等等,对气候异常的作用有一点影响,但是不可能影响全国大范围的天气异常。
大气环流改变路径以后,就会给原来风调雨顺的地区造成洪涝灾害,如果没有大量的水库蓄水进行以丰补欠的调节,洪涝灾害的损失就更为严重。
所以,不能够稀里糊涂的混淆矛盾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