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新闻.评论
»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2579
|
回复:
0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052
精华
3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星火燎原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1205
积分
147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3-1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5-31 17:54
|
只看楼主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发布: 2011-5-31 16:26 | 作者: 强悍村姑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284 | 回复: 0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2010年05月22日 14:50 新华网
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在哪里?
刘青山在参加那次推介会前对它一无所知。面对着一张印制着旖旎海滨风光的邀请函,他在世界地图上查了五分钟,才找到这个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群岛。
48岁的刘青山在上海市郊拥有一家生产玻璃制品的企业,雇员200多人,个人资产数亿。当他带着将信将疑的想法进入那个推介会现场时,才发现和他拥有相似想法的人实在不少。一个容量300人的会议室中人头攒动,座位边的走道上摆满了各式别墅的易拉宝广告,价格都在70万美元左右。只要买上这样一幢海滨别墅(移民的投资下限是35万美元),再走一下例行的申请、体检和评估手续,他就可以获得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的公民身份。这个身份可以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一、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是英联邦国家,其护照在全球许多发达国家都是免签;二、那儿是避税天堂,对于外国迁入居民免征各种税收。
移民,已经是刘青山多年来的打算。现在,他准备让这个愿望变为现实了。
移民理由一:子女教育
比起刘青山,老李已经先行一步。他在去年底已经将自己的家庭(夫妇俩和两个儿子)全部移民到了加拿大。
现年44岁的老李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至少十岁。他从建筑业白手起家,经过十余年的勤劳肯干,苦心经营,现在资产在3亿元以上,山东有一个搅拌厂,还买了一块5000平方米左右的商业广场,以及几家稍小型的数码类公司。
两年前,他先将17岁的大儿子送到加拿大多伦多读高中。在探望儿子期间几次往返,亲历了加拿大的风土人情与生活环境,他开始萌生移民的念头。“加拿大的政策很好。只要拥有了身份,接受高等教育时的费用可以享受本土人的待遇。因为我有两个儿子,这样做实际上很划算。”老李从不露富,衣着朴素、简单,开的车也仅是辆普通的斯巴鲁。
而身为国企高管的骆军也已经让一家三口获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权。出于职业所限,他本人暂不考虑加入新加坡籍,只是希望有永久居留权来去方便。
女儿已经在新加坡上幼儿园,未来母女二人可能会加入新加坡国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女儿能够获得国际教育,我们不想让女儿在国内受教育。”骆军说。
迈斯林移民公司的执行总监李旭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认为90%的投资移民是为了拿一个国外的身份,外加让自己的子女在海外读书。“因为一个孩子从初中到大学的费用正好可以抵消移民的费用。”
移民理由二:寻找安全感
除了子女教育,让老李坚定移民决心的原因更主要还是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而中国社会对财富“原罪”的追问以及不时引发的“仇富”心态也让他时时找不到安全感。
2009年年中,金融危机还在延续,而当时国内的政策走向也看不清楚。“我选择这条路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让,他让投的不挣钱;二、各种税费太高;三、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说不定哪天又要均贫富,太没有安全感了。”老李说。
上一轮国内富人移民潮出现在2003年前后,当时全国出现了包括山西富豪李海仓被枪杀等针对富人的恶性案件,富豪们对社会治安与大众“仇富”心理心存忌惮,无不纷纷为自己安排好出路。而近年来“国进民退”以及金融危机使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加之包括黄光裕在内许多民营富豪被查出存在犯罪行为获刑,再次使国内富人们的神经紧张了起来。
“目前而言,移民海外的中国富豪毕竟还是少数,只是最近这种潮流比较明显,这也跟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有关。”著名财经评论人吴晓波说。
“04年我们国家开始出现国进民退,对民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民营企业开始从制造业中溢出,往产业链的上游走,进入到金融与能源行业,但这两个行业都是国家垄断的领域,所以民营企业家们非常失望,开始出走。此外,中国的政策环境对民营资本不够友好,社会对民营资本家原罪的质疑,都使得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态没有想象中好。这次黄光裕案事件就再一次将原罪的事情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大家都相信有钱人是有原罪的,都是偷税漏税的。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这也是民营企业家移民的一个理由。”
移民理由三:新的生活方式
比起上海灰蓝的天空与嘈杂的车声人声,刘青山自然更向往在加勒比海海滩休闲式的生活。那儿没有尾气污染,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拥挤的人群。
“我们这代人总被教育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小时候家里很穷,学生时代被沉重的功课压得抬不起头,工作后要看领导脸色,自己做企业后天天绷着一根弦,要为底下的几百号员工负责,也要陪工商税务、客户关系吃饭喝酒。钱是挣到了一些,但却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刘青山个子不高,语速很快,浑身上下给人一种紧绷的感觉。
首个编撰中国富豪榜的胡润接触中国富豪的频率很高。他承认,很多富豪都移民了,但可能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觉得这和人们观念的一些转变有关系,尤其现在富二代起来之后。他们更多的会考虑到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加追求生活质量,不想像以前那么忙碌的去生活,他们开始追求一种缓慢的生活节奏。我想和这些都有关系。”
但迈斯林移民公司的李旭认为,“中国人移民很少有想去养老的,因为中国人都很勤奋,喜欢工作,没有养老的意识。因为自己的生意做大了,做到海外,最后成为海外公民的,也有,但是非常少。”
移民目的地
根据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据中介机构的人士介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华人富豪首选的两大移民目的地,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的移民政策较为宽松,且当地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华人社区,移民后容易融入华人社区的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魁北克是华人富豪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尼与墨尔本。
除了美国这一传统的投资移民目的国之外,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令该国对国内富豪的吸引力加大。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许多国内富豪都在新加坡乌节路(属于商务中心)购买 公寓 房,或者是圣淘沙购买别墅,形成新的生活圈。
但中介机构一般不推荐移民欧洲国家,原因在于欧洲并不鼓励移民,手续复杂,而且投资移民的投资额也特别高,移民成功率不高。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国度外,一些不见经传的小国也正积极向国内富豪们兜售他们的移民资格。以上文刘青山准备移民的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为例,这个小国对他的最大吸引力就是低税率和来去自由。现因涉黄光裕案被调查的“深圳首富”深圳茂业国际[2.35 -2.49%]董事长黄茂如及其夫人的国籍更是中美小国伯利兹。
精英与财富的流失
富豪群体的移民,从现实影响上看就是中国高端人才的流失与财富向海外的转移。
在每年外管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误差与遗漏”列项,通常被视为资本经非正式途径流进或流出的数据。以往专家测算中国资本[4.08 -9.33%]外逃的数据,多以此为参考。但近年来热钱涌入中国境内增多,这一数据已无法反应中国资本外逃的实际情形。因此,对于这些富豪移民所引致的资本外逃数目,无从测算。
但可知的是,越来越多社会精英人士手持绿卡,但仍在国内经营企业或者工作。“他们希望用国外的身份来保护自己。在国外,他们基本上挣不到钱,年投资回报率在15%左右,就已经算是暴利了,但是在中国还算是低的。”迈斯林移民的李旭说。
“目前富人移民海外,我们应该反思。要留钱,先留人;要留人,先留心。我们应该先把心留住,才能把富人留住,才能把财富留住。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让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公平,要继续保留企业家精神。其实很多人很矛盾,知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但是又感到不安全,所以想往产业链的上游发展,所以要投资金融业、能源业,但是这些行业又不是完全开放的行业。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继续改革,让不公平更公平,让不安全变得更安全。”吴晓波说。
老李已经在多伦多购买一幢500平方米的别墅,算是安定下来了。
“对于国内的事业,我也不准备再有多大的发展了,除非有特别好的机会。”
至于未来会否在加拿大二次创业,老李也很迷惑:“年龄可上可下,机会也不上不下。干,我也可以再干些年;加拿大也有一些朋友,大家也总是再商量着一起干些什么。不过一切都没那么容易。”
他自己语言也不通,虽然也有家人和朋友在,但是生活起来还是不那么的习惯和方便。“混不到人家的主流社会,准备养老吧。移民还是继续留在国内,都只是一种选择,各有各的难。”老李有些自嘲地说。(来源:经济观察报)
朱四倍:富人移民潮出现 恐怕并非财富问题
2010年05月24日 07:47 华龙网
据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5月23日《经济观察报》)
上一轮国内富人移民潮出现在2003年前后,当时由于全国出现了针对富人的恶性案件,富豪们无不纷纷为自己安排出路。这次让富人们作出移民决定的,更主要还是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而社会对财富“原罪”的追问以及仇富心态也是富人找不到安全感,转而寻求移民庇佑的根本原因。
客观地说,富人对安全感的惶惑,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单一把富人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归结为仇富或财富原罪,都是不妥当的。实际上,现实中财富分配的不公,才是人们产生仇富心理的沃土。当人们将对财富分配不公的愤怒转化为对富人阶层的仇恨时,仇富心理便由此滋生。事实上,仇富心理的产生与富人财富来源的合法性、道德形象不佳及责任形象缺失都有一定关联,但社会调节机制一定程度的失灵和财富再分配机制的缺位,在其中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财富再分配机制力度较小,不能起到显著的贫富差距调节作用,这最终使得社会疏导机制出现问题,并导致仇富心态产生。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下社会背景中,金钱所带来的“不安全感”绝不仅存在于富豪群体。当脆弱、易碎等名词与白领中产阶层如影随形时,他们难道就拥有对财富的“安全感”吗?
我们无法否认部分富豪的财富“原罪”,可能是致使其缺乏安全感的根本原因,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富豪的不安全感其实是整个社会对财富认同度流失的一个缩影,是阶层、群体对财富认同度流失的结果。只是因为富豪的财富过多,他们才最终成了对财富“不安全感”的一个符号和象征。
消除仇富心态,一定程度上讲,主要还是靠富人自己。富人阶层理应成为一个既富裕又不乏同情心,既诚实守信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阶层。要知道,人们表面看似仇富,实际只是在仇恨一些非道德行为。
亚当·斯密也曾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其实也是从财富分配机制的角度,对当下富人的不安全感问题进行破解,而非仅通过简单的移民来解决问题。
因此,富豪们因不安全感而移民海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是社会问题,并非仅仅与财富有关。这实际也呼吁,制度应及早对存在其中的财富分配问题进行改良,而不是一味抱怨富人的财富或只懂得靠移民逃离。
正常的社会要让富人有责任感
2010年05月26日 08:57 京华时报
全球化时代,移民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富人为什么选择移民?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富人自述最有代表性:“我选择这条路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让,他让投的不挣钱;二、各种税费太高;三、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说不定哪天又要均贫富,太没有安全感了。”
对税负过高的指责和对社会所谓“仇富”心态的担忧,的确是中国富人的流行话语。但这种话语恐怕与事实不乏出入。资料显示,中国的税收呈富少穷多的逆调节态势。正是基于这种现状,当下调整收入分配的呼声高涨,但这显然不是“均贫富”,而只不过是要让社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现在调节还远未启动,富人就开始抱怨税负过高,只能说明他们对生活的预期建立在社会不正常的基础之上。如果仅仅是这方面的预期没有实现就拍屁股走人,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而抱有这种预期的人,即使移民海外,恐怕还会继续失望下去,因为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国际潮流,特别是在一些福利国家,富人的税负远远不是国内的富豪们能够想象的。
用“仇富”来说事,有时更像矫情甚至是要挟。越来越多社会精英人士手持绿卡,却仍在国内经营企业或者工作。对此一位移民富豪坦承:“在国外,基本上挣不到钱,年投资回报率在15%左右,就已经算是暴利了,但在中国还算是低的。”这真是一幅意味深长的图景。一方面,富豪们在国内投资收获了“暴利”,也明知自己超常的赢利能力深植于现实的土壤,不忍舍弃;另一方面,却又希望社会永远优待自己,调整国民财富收入差距的呼声乍起,马上惊呼税负太高,指责人们“仇富”,声称要移民海外。这不恰恰表明,社会以往给予他们的优待太多了吗?
富人享有特殊权益的社会是不正常的,这样的时代早该成为历史。但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却理应给富人另外的预期,这就是风险可以预测,企业家精神将会受到保护,整个社会体系依据透明的规则运转。这样的社会是鼓励创业鼓励致富的社会,也是一个能够催生富人责任感的社会。
对一个国家来说,富人过多地选择移民,代表精英和财富的双重流失,而且也意味着这个国家道德资源的削弱。有人说:“要留钱,先留人;要留人,先留心。”“先留心”当然是对的,但如何留心?是依靠一时的安抚,就像“爱哭的孩子多给糖吃”一样,还是依靠法治,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其倾力创富、安心享富?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5月25日社论
百姓不“仇富”,仇得是富人的“德行”(凤凰博报)
但凡出现普通百姓评论一些富人,为富不仁,强横霸道,有钱就是硬道理行为的时候,立马就会出现另一种声音“中国人就是喜欢仇富”。“仇富”?我在想,难道我们国人跟“钱”有仇,和“钱”过不去?不,普通百姓不仇富,仇的是一些富人的“德行”。也请富人们和替富人说话的专家学者,说话注意些,凭什么说中国人有浓郁的“仇富”心态。
说道有钱,我想没有人比比尔盖茨有钱吧,可为什么人们不去“仇富”他,就是因为比尔盖茨履行一个公民回馈社会的“义务”,他知道如何用自己的钱去做善事。外国人不说了,说说国人,也不乏有德的富人,中国遇到灾难他们鼎力相助,西南干旱一些富人千万元的捐助,这就是一种“德”。老百姓不仇有德的富人,对于他们的善良之举民众何谈“仇富”?
说老实话,民众仇富,仇得是富人的德行。中国的富人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素质却越来越低,有了钱底气十足,走到哪里都是那么强横,那么富贵骄人。名车把人撞死,死的人是人穷命贱,富人是不道歉没有愧疚之心,只是扔下一句话“我有钱,大不了赔钱”;一些富人为了报复他人,是买凶杀人;一些富人强横,讲不过理,就动手打人;一些富人钱权勾结,违背政府政策,不择手段从百姓手上捞取利益,搞得乌七八糟有悖和谐;一些富人有了钱后,公然向社会招聘漂亮女大学生做二奶;富人犯了法,权钱交易,拿钱销罪,得不到惩治,有碍社会不公平。当我们看到这些富人德行时,我们斥责我们评论,却反过来落了个“国人的劣根性”——“仇富心理”。
国人仇富不仅仅仇得是一些富人的德行,还仇得是富人财富的来源,的确中国暴发户很多,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的富豪们在短时间内积累数亿元的财富,在世界资本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原始积累大都经历了100多年的努力,而他们只需十几年甚至几年便可完成!",权钱利益勾结,不公平竞争,钻国家的空子,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疯狂占有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变为私人企业,招商引资为由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从公开侵吞到暗箱操作,从非法变成合法等等手段。导致“仇富心态”,暴发户财富来源也是原因。
“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也是一些中国富人的真实写照,素质和修养没有随着金钱越来越多而增长,反而随着金钱的越来越多是越来越低,金钱的强横导致一些富人忘了人性,有了钱藐视法律,有了钱没有了“德”。民众不会和“钱”过不去,不会仇“钱”,民众“仇富”仇得是富人的德行。
中国富人再掀移民潮 专家称国家和穷人均受损
2010年05月30日 09:25 现代快报
5月22日《经济观察报》一则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继2003年前后出现上一轮国内富人移民潮后,新一轮国内富豪移民潮在2009年升温很快。而在4月的一期《南风窗》上有人认为,“预计2010年中国申请美国投资移民人数至少翻一倍。”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显而易见的国度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也正积极向国内富豪们兜售他们的移民资格。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这个小国,对上海富豪刘青山最大吸引力就是低税率。
热评留痕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敢于拍胸脯保证中国的教育,能造就世界顶尖人才,那么,富豪的移民潮,也不会如此高涨吧。”
——评论人谢浮名说
“怎么均贫富的理想也成了问题?岂不是现实版的杞人忧天?”
——评论人李振忠5月24日在天山网评论说
富人竟然担心“说不定哪天均贫富”
《经济观察报》报道引述称,根据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经济观察报》报道分析说,内地富人海外移民的主因,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别是子女教育和寻找安全感。第二个原因令人反思国内的社会环境。一是国内的投资环境,离法治化和规范化还有不小的距离,许多投资渠道限制民营资本进入。二是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中国社会对财富“原罪”的追问以及“仇富”心态也让富人们如坐针毡。
中国的富人一直以来多数都是夹缝中生存的尴尬群体。一方面,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仰仗权力才能生存发展,而现代行政垄断制度,又使他们时时处处面临巨大的 “权力和制度天花板”,无法在市场上实现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腐败”和“富裕”往往有相当大的重叠,因此,中国的富人群体往往被视为仇恨对象,一旦社会矛盾激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会成为权力的祭品和替罪羊,成为权力打击和清算的对象。
“我选择这条路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让,他让投的不挣钱;二、各种税费太高;三、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说不定哪天又要均贫富,太没有安全感了。”富豪老李说。
富豪流失引深层次担忧
《经济观察报》报道指出,富人的流失是社会的净损失也是穷人的净损失。富豪群体的移民,就是中国精英与财富流向海外的双重流失。即使富人真的有原罪,公权力也难辞其咎。无论是预防腐败,是防止权钱交易,还是防止垄断导致不合理财富分配,根源都在公权力本身。
对于富人群体,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让他们更自律,更安全,更自由。比如,减少行政管制,打破行政垄断,让富人资本能够自由准入。
“其实很多人很矛盾,知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但是又感到不安全,进而想往产业链的上游发展,所以要投资金融业、能源业,但是这些行业又不是完全开放的行业。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继续改革,让不公平更公平,让不安全变得更安全。”著名财经评论人吴晓波说。
《经济观察报》在刊发《富人移民进行时》的同时,又在头版配发社论《富人的离开值得追问》,对中国富人阶层移民海外的动向予以强烈的关注和忧心。
而 5月25日《南方都市报》即发表社论《正常的社会该给富人怎样的预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少华认为,此篇恰好可以看作是对《经济观察报》报道和社论的回应。由于两报社论在一些观点上有所不同,《经济观察报》长期以来倾向于表达关注中国中产阶层乃至富人阶层的价值、立场。而《南方都市报》则在利益的表达上,似乎更倾向于代表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或者说社会的中下层。“所以,这也可以代表不同阶层的两个媒体的交锋。”
《经济观察报》提到整个社会的“仇富情绪”,还提到:是剥夺富人,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实现“均贫富”,还是让更多的人分享财富增长红利,实现共同富裕,舆论包括一些政策选择传递的信号,也在将财富阶层推向更远处。而对于“仇富”之说,《南方都市报》社论并不认可:用“仇富”来说事有时更像矫情甚至是要挟。
《南风窗》的报道用一种担忧的口吻写道:“中国会不会再现俄罗斯1990年代末期的富豪‘逃亡潮’?现在已有苗头。”
快报记者 刘方志 综合
对话
民政部专家:国家和穷人均受损
富人掀起移民热潮不是第一次了,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又为什么他们的“出走”有那么多的原因?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富豪的移民潮?就这些问题,柒周刊与民政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进行了对话。
担心“均贫富”显幼稚
星期柒新闻周刊:新一轮富豪移民潮又出现了,您有何评价?
夏学銮:过去,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好像都是些高知人才在移民,因为国外比较发达,教育方面做研究的条件比国内好,这是一波潮流。现在是另一波移民潮,出去的好像都是大款。
星期柒新闻周刊:对,都是一些被称作富豪的人,2003年前后出现过国内富人移民潮。
夏学銮:这种现象,多丽丝·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认为,现代化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转移是世界的趋势之一。现在咱们国家不是这个趋势,中国的财富、人才应该向西部转移,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趋势,但是现在一些有财富的企业家们却把财富向发达国家转移,这说明这些大款或者说企业家对国家的认同感不强,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出现了对国外的一种盲目的“追随”,也就是“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各种制度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是最有包容性的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衰,说明它还是很有内在魅力的,可以说既古老又常青。
星期柒新闻周刊:有的移民富人担心“说不定哪天均贫富”,且不说这种说法多有幼稚之处,就社会责任而言,这些先富者也忘记了带动穷人致富的责任或义务,光想着“仇富”,为什么不想着去帮助穷人呢?
夏学銮:这种说法确实是幼稚的,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他们是靠了国家的政策致富的,如果没有“先富”政策,没有各种优惠政策,他们不可能富,而富了之后,他们当思报效国家,报效人民。但是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自己走了,把钱也带到国外去了,对国家、民族可以说是不够忠诚的行为。
这是逆向而动的潮流
星期柒新闻周刊:他们能成为富豪,离不开背后千千万万的穷人,现在他们拍拍屁股走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深层次隐忧?
夏学銮:“先富”政策属于工具理性的范畴,先富者理应带动后富者致富,而他们移民,把财富带走,对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对穷人既不公平也不利,对其个人来说,也意味着他们进行的是一次错误的选择,我相信他们将来有一天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并且受到良心的责备。
星期柒新闻周刊:说到错误的选择,据《南风窗》报道,2010年年初,中国公安部发布了一则关于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的通报,指出该项目,本质上属于私募行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而有报道说,一些人也确实被风险撞了一下腰。
夏学銮:这些移民的富豪往往对国外的认识陷入某种误区。上个世纪90年代的移民潮过后,很多人不是也回来报效祖国了嘛,包括一些在国外功成名就的人,真正有水平有知识的人不会把在美国等国家生活当成一个忠诚的选择的。在国外充其量也只能做一个二等公民,没知识没文化的人到了国外能做什么公民?有的人选择投资移民,但投资移民看的是你的钱,没有钱不会让你移民。
星期柒新闻周刊:如果投资失败那就更难说了,估计什么公民梦都会破灭。
夏学銮:对,有可能是要饭都没门。现在的国内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我就不知道这些急于移民的人是怎么想的,知识分子在纷纷回国,他们却纷纷出国,这是逆向而动的潮流。
星期柒新闻周刊:《南风窗》有报道说, “中国会不会再现俄罗斯1990年代末期的富豪‘逃亡潮’?现在已有苗头。”
夏学銮:我觉得媒体不要这样标定,中国人有从众心理,这样就容易起暗示作用,使更多的人跟风,何况这种行为本身是错误的。
用“仁至义尽”留富豪
星期柒新闻周刊:如何留住富豪的心,这个问题比较大,那么我们从“子女教育”看,如何增加对于富豪的吸引力呢?
夏学銮:研究生教育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世界上,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棒的,即使为了子女教育,也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他们送到国外去,如果要出国的话也应该是在中国进行完基础教育后再送到国外去接受研究生教育。一些人语言不过关,到国外上中学有什么用呢?一定要送自己的子女到国外接受基础教育,这也是个误区。
星期柒新闻周刊:不管怎么说,富豪们是纷纷在移民,中国怎样应对这种现象呢?
夏学銮:说到中国的应对,在政策上,就应该早点看出这种倾向,把工作做到前头。现在,不能用强迫的办法使其不走,应该用各种办法吧,比如说,他们担心子女教育,那么就给其子女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其他的方面,给他们各种名誉地位什么的,包括让他们在政治舞台、民间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有的人真的是爱国者,不用这些东西,也会留下来,关键就是怎样做到仁至义尽,把工作做到家,让他们没话可讲。只要工作做到家,大多数人还是看得见的,会留在中国的。
快报记者 刘方志
中国富豪移民海外 一年就卷走中国百亿私人财富
创造富豪的同时,富豪的财富转移也引起关注,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因移民而大量外流。
12月28日,《福布斯》发布《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报告显示:预计至2010年末,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接近100万亿元,高净值人群将达38.3万人。由于房地产价格近十年持续攀升,房地产行业的可观利润造就了11.6%的千万富豪。在投资方面,千万富豪选择房地产投资的超过六成。
此前的2007年,千万富豪数量约为28.7万人,主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则降为24.8 万人。2009 年,中国整体经济已全面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逐渐恢复并超过经济危机前的水平,这年的千万富豪接近33.1 万人。
千万富豪主要来自贸易、制造行业,这是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带来的财富。另外,金融业也是千万富豪的摇篮。
富翁都如何投资?调研显示,经历金融风暴洗礼后,高净值人群投资工具、投资策略趋向多元,房市股市仍最受青睐。40.8%的受访者选择了至少3种投资工具,其中房地产、股票以74.4% 和68.2%的得票率成为最受欢迎投资品种。不过随资产规模扩大,房地产投资的比例显著降低。
“亿万富翁”更青睐的是私募股权投资。主要原因是,对于亿万富豪而言,他们的财富数目过于庞大,单纯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理财项目难以消化。
创造富豪的同时,富豪的财富转移也引起关注。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指出,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大量外流。“中国管理层的经营,通过办投资移民带走了大量财富,仅2009年我们国家就有3,000人投资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他们投资的总额超过了80亿人民币,若再加上人民币比较热门的地区,2009年的统计,移民带出去的资金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裸官”潮,富人移民潮,再后来会是什么潮?
近日,一篇《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的文章在一些大网站传得沸沸扬扬。此文原刊于《经济观察报》。后来,国内多家大网站都纷纷转载了。
看了该文之后,我不禁陷入杞人忧天式的忧虑之中:“裸官”潮来了,富人移民潮来了,再后来,会是什么潮呢?
“裸官潮”之说,或许会引起一些人的反诘:你李悔之是否唯恐天下不乱?将极少数官员的“裸体当官”行为夸大为“裸官潮”?
这里,我只能回答说,鄙人的语文水平确实有限,可能是用词不当了。不过,我又有所困惑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内著名反腐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在谈到广受社会关注的裸官问题就气愤的说:从1995年到2005年,有118万官员配偶和子女在国外定居。也就是说,当今中国,至少有120以上的“裸官”。这120万,大大小小也是一个“潮”,总不能说是一瓢水吧?
——不知鄙人说得在理否?如果120万还不算“裸官潮”的话,难道要1200万才能算“裸官潮”吗?
120万,相当于新加坡三分之一人口了。还不算“潮”?而且,这120万还是咱们“著名反腐专家”的估计。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更一再透露,仅在美国,就居住着180万中国官员的家属。如有不信,请“百度一下”!
其实,鄙人对这120万“裸官”同志不但没有偏见,更没有“无产阶级仇恨”。反而认为这些同志在先富起来之后,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毅然将家属送往他们嘴上十分讨厌的资本主义国家,真正是“人民的好裸官”!
哥们,真的要感谢这些“人民的好裸官”啊!原因一,留得住人,留不住人的心。原因二,“裸官”同志们的家属留在国内,也未见得是好事。想想看吧:1、一年下来,公家汽油费要增加不少的吧?2、逢年过节,他们的下属又要多费一个不薄的红包吧?这样一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吃亏的,还不是可怜的纳税人?3、重点学校,理所当然要多出一个照顾名额的吧?这样,岂不又让一位品学兼优的平民子弟少了一个更好的成才机会?4、“裸官”同志的孩子毕业后,理所当然要找一个最好的“革命工作”吧?这样一来,岂不又让一位出身寒门的高素质公务员苗子最后泪舍考场?
上述之言,并非纯属消极的反讽啊!
真的,只要体制“特色”依旧,“裸”与不“裸”又有几大差别呢?所以,对咱们的“人民公仆”选择“裸体作官”,不但不应过于嘲笑斥责。相反,还要多鼓励才是!——算算各本帐,既然“人民公仆”选择“裸体作官”还能让老百姓减轻一些负担,少抢老百姓一点利益,就让他们大胆地往前“裸”吧!反正,“人民”对“国家大事”只能“看戏文”。
现在,还是来谈谈“富人移民潮”吧。
《经济观察报》所刊出的《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一文告诉人们,根据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一文还告诉人们,中国的富豪们之所以选择移民,原因一有三:
一、 子女教育问题。
二、 寻找安全感。
三、 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而鄙人在《如何让“裸官”们“及时向组织汇报?”》一文中曾指出,当今中国许多官员之所以选择“裸体作官”,根本原因是:
一、政治因素,即:面对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狡兔三窟,为自己多留一条退路。
二、为后一代的前途着想——鉴于“特色中国”一贯实行旨在人民头脑越“浆糊”,天下越好治理的大忽悠教育。他们不愿自己的子女也成为强国论坛那班党国不分的“爱国愤青”!
只要稍加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富豪同志们与中国“裸官”同志们,在选择海外移民的思路上,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刚看到《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一文时,鄙人曾经一时“认识态度不端正”。之所以“认识态度不端正”,原因是感到这些靠“党的好政策”先富起来的富豪同志们也太辜负邓老爷子的期望了!不是吗?“改革开放”之初,极爱为民作主的邓老爷子让党出台了一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据说是极为英明伟大的决策。然而,这些同志钻了党的“好政策”洞子富起来之后,却“一阔脸就变”,变得比“万恶的旧社会”的地主资本家还更能变着法子剥削当代的工人和“贫下中农”。除了舍得花银子养二奶三奶,除了舍得出钱买党票、捐委员、捐代表,除了舍得在赌场上挥款豪赌和酒楼饭市上斗阔之外,却不知“回报社会”为何物。更甭谈“带动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了。
我想,九泉之下的邓老爷子如得知这些“先富起来”的富豪同志们如此辜负了他和党的期望,会不会血压蹿升、“帕金森症”当即复发?
真的,刚看到《 内地富人掀海外移民潮 担忧国内被均贫富 》一文时,确实感到有点这窒息——多少年前,无数国人曾为中国知识精英严重流向海外而痛心疾首。而现在,赚够了“雪花银”的“人民公仆”,还有靠“党的好政策”富起来的人们,也不再留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背井离乡、离根弃土举家往“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跑了!
然而,忿忿不平过后,总是习惯于为他人难处操心的李悔之,又不禁设身处地为中国富豪同志们的“难处”思量起来:党的“好政策”,只是让极少数人“先富起来”。面对越来越“仇富”的社会,富人岂能心安?——选择移民的富豪“老李”的一句话:“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说不定哪天又要均贫富,太没有安全感了”一句话,便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其实,当今中国先富起来的富豪们,纵然有心要“带动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但面对如此庞大的“贫下中农”群体,面对令人揪心的体制弊端,他们也未免望洋兴叹。在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以及积怨过深、积重难返的严峻社会政治现实面前,移民,便成了他们明智的选择。
看来,“党的好政策”还真有些造孽:富起来的人不安宁;穷人或忿忿不平,或浮躁不安,或悲观绝望……世风愈见“日下”,民风日见暴戾。近来,有人竟举起屠刀往“祖国花朵”身上胡砍了!……
问题出在根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一套再也不灵了。只要最高执政者不彻底改变执政思维,仍然以保眼前稳定、本届稳定,力求“全身而退”为座右铭。中国的前途,还真正难以令人乐观!
“裸官”潮来了,富人移民潮来了,再下来会是什么潮呢?
只有天晓得!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民族主义舞台
工农之声
改良派之声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