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收碗哥”其实是个悲催的传奇【图】 [复制链接]

1#
“收碗哥”其实是个悲催的传奇【图】
贱豪 发表
发表时间:2011-6-2 08:49


  

  现在,主流媒体都在爆炒一个叫“收碗哥”的苦孩子。
  他叫陈文原,是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
  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学校餐厅勤工助学,主要任务是收拾餐具,并在这个岗位上体现出惊人才华——两小时、近2万个碗盘,速度与激情无人能敌。
  媒体感慨道:谁的生活不曾面临过困境,哪一代人肩头没有承受过压力?坦然面对生活困境,勇于扛起人生责任,这才是“收碗哥”网络走红的意义。
  史称“收碗精神”。

  估计会在各高校掀起感动学习热潮,激励各寒门学子结束悲催,去相信现实比梦想残酷,梦想比现实坚强。
  按说,一个大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整天抱怨生活肯定可悲,洗碗哥的努力至少证明:与其悲催,不如努力洗碗。
  假如完全忽略当前贫富分化、特权猖獗、阶层固化的社会现实,号召全体贫二代大学生向陈文原学习也无可厚非。
  遗憾的是,如此励志故事却是他们的专利。
  因此过度放大、拔高,疑似在掩盖更深层的制度不公和社会矛盾。
  在这个时代,与其去弘扬贫二代被逼无奈下的自尊、自立、自强,不如更多地将镜头对准强势阶层的自律、自省、自爱。
  假如收碗者不是毫无新意的苦孩子陈文原,而是我爸是李刚的官二代李成铭,是驾着保时捷将女打工者撞飞的富二代魏志刚,是衣食无忧却在驾车撞人后残忍杀死受害者的药家鑫,那这个故事将从正常变成高贵。

  遗憾的是,这样的故事可以有,但真没有。
  当“收碗哥”的传奇仅仅属于穷孩子的专利,其洗碗的技术越高超,洗碗的精神越感人,则显得这个时代越悲催。
  100多年前,美国权贵卡内基在其《财富的原则》一书中提出:“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国家通过征收遗产重税表明,它谴责自私的百万富翁的毫无价值的生活。”
  另一个权贵洛克菲勒虽然聚敛了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还时时刻刻给儿女们灌输自己的价值观。防止儿女挥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然而,像洛克菲勒这样的富豪,竟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至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对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
  相较之下,面对中国寒门子弟“收碗哥”表面很阳光其实很悲催的励志英雄辈出,热衷于权势世袭罔替、财产家业长青甚至拼命将资产转移西方的中国权贵们,你们不羞愧吗?不害怕吗?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