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工农之声
» 80后成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调查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3291
|
回复:
0
80后成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调查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052
精华
3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星火燎原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1205
积分
147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3-1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7-06 13:07
|
只看楼主
80后成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调查2011-07-05 16:08:55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
外来工融入城市问题追踪
南都讯 记者谭万能《广州社会蓝皮书》总报告主要撰写人梁柠欣博士在对今年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时,表示“外来工的融入问题”将成为广州市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此前发生的新塘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已经证实了这一判断。外来工,特别是去年开始为公众所熟悉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
梁柠欣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第一代农民工主要是在经济层面的诉求,新一代农民工则有更强的融入城市的诉求,不仅仅是希望在经济上与城市产业工人走到一条线上,更希望在身份方面得到城市的认同。
近7成人属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
据广州市总工会针对广州市三个区(开发区、海珠区、荔湾区)和一个集团公司(广汽集团)993名“8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访问结果显示,“80后”农民工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近7成人受过高中及以上文化教育。
调查显示,16 .4%的人或者从小就和父母一起在城市里长大,或者在念小学、中学时就已经来到城市,他们对于农业生产,应该是比较陌生的。在此之外,80 .2%的人虽然一直在家乡长大,或者在年纪更大时才进入城市,但是其中12 .8%的人家庭里已经没有土地(占总样本的10 .3%)。另有7 .8%的人不知道家里是否还有土地。三项指标合并计算,调查认为,约有三成人已没有土地,或基本不懂务农,乡土意识逐渐淡薄。
想融入城市 却遭多重压力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于出门打工,您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什么”的排序选择题,15.51%的人认为单位给予不公正待遇、工资福利保障不够是最大的困难;18.53%的人认为最大困难来自于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好待遇,如城市对他们施加的限制、不合理收费或歧视等;11.78%的人认为最大困难是子女教育问题。
而对于“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多项选择题,78.4%受访者选择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8.6%的人选择了“永久居住城市”;6.2%的人选择了“子女进城读书”。
该调查报告还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享受任何社会保险的占19.5%。40.3%的人曾经遭遇过同工不同酬的待遇。
■ 困境
被农村城市同时边缘化
在另一份未刊的报告中,研究人员认为,尽管在身份上,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身份,但相当部分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从务农能力上来讲,他们是被“农村”边缘化的。
但是另一方面,多数企业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与城市的工人相比,他们也享受不到城市工人的政治、户口、福利、教育等各种平等福利。新生代农民工在被农村边缘化的同时也被城市边缘化。
“外来工融入,首先应解决住房”
专家表示,外来工市民化是解决融入问题的办法
研究表明,广州市已经接近1500万人口的城市容纳上限,想通过“一揽子”方案将农民工与常住居民同等对待,几乎不可能。梁柠欣认为,虽然从就业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上判断,广东省对于外来工的吸引力在下降,但在一段时间内,外来工的数量不会出现显著的下降。在“既回不了农村、又融不进城市”的双重“边缘化”背景下,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外来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但梁柠欣也表示,这种市民化的融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政府应关心外来工“归宿感”
梁柠欣认为,当前外来工融入城市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归属感”。而这种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又是政府工作不到位所致。“不少地方政府只关心本地人的各项权益,而对外来工,则多从‘稳定’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很少关心他们的归属感和权利诉求”。他认为,从政府的角度,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工,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应该一视同仁。
将外来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外来工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城市中无法享受住房、医疗、保险等公共服务。梁柠欣建议,政府应该首先从住房上解决外来工的融入问题。“公租房的分配,可以考虑适当向外来工倾斜”。
教育方面,梁柠欣表示,既然广州市已经出台针对优秀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条例,不妨不借此机会,将部分城乡接合部,或者农民工积聚较多地区的公办学校,改为农民工子女学校。
引导外来工组织自我管理
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未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种“同乡会”,在程序上已经被定性为“非法组织”。但梁柠欣认为,这些“非法”组织,实际上在维护外来工权益、推动外来工融入城市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梁柠欣建议,政府对这类组织,更多的应该是“疏”,而不是“堵”。“可以引导他们,当着城市管理的一种辅助力量”,他认为,在完全公开化的情况下,其实更容易监管。而如果政府把这类组织当作一种辅助管理机构,其实也更能增加外来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网友投稿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新闻.评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