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史说长征》 叹英雄赤血为何? [复制链接]

1#
读《史说长征》 叹英雄赤血为何?
发布: 2011-7-11 15:18 | 作者: 红日欲出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53 | 回复: 0

读《史说长征》 叹英雄赤血为何?


张幸仔 

    
    2009年11月,大风出版社推出《史说长征》一书,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若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回望长征这段历史,不仅已经物是人非,而且是“万花飞度使人迷”,看不清,读不懂。作者试图完整叙述三个方面军,在长征中克服困难冲破敌人围追堵截,面对党内和党外一次又一次危机,用血肉之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摸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对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三个方面军之间的配合、矛盾与牺牲都有更加完整的还原。阅读此书有助于摆脱长期以来符号化的样板,看到中国革命不那么浪漫的另一面;看到党和军队在挫折中,一步步成长壮大的经历。


  而看清这部历史必须有一个制高点,即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它发生在国际反法西斯的二次大战与国内抗日战争的前夜。


  一、《史说长征》的价值


    《史说长征》着重描写,在全国的革命根据地都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开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的伟大胜利,保存了一支颇具规模和战斗力的部队以及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这对当时全国革命力量的续存无疑是关键的,使得各地红军的战略转移,特别是中央红军的北上,有了战略上的依托和保障。四方面军为了配合党中央和一方面军的转移,在敌情和我情不明、通讯不畅的情况下,毅然放弃经营已久的川陕根据地,突破嘉陵江江防,努力向中央靠拢,一路闯关夺隘在懋功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使得已经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得到了长征以来最难得的休整和补充,为继续北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历史在中国的革命史中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该书作者、研究红四方面军的专家夏宇立先生,历时十年,踏遍长征路途中的千山万水,遍访参加过长征的各方面军老同志、老将军和当地民众,深入各地特别是红四方面军途径的长征纪念馆、档案馆,大量阅读当年的电报和信件。对长征中悬而未决或者疑问重重的部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详尽描述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丰功伟绩。单从研究红四方面军角度看,本书重新认识, 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历史研究需要大是大非



    《史说长征》书名言简意赅,意图全景反映长征历史,但看过书后,感觉内容与作者的主观意愿在很多地方南辕北辙。原因很简单,作者明显偏向红四方面军,刻意贬低中央红军、贬低毛泽东。硬生生把一支政治目的一致、敌人一致的革命队伍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拆成两个好坏立判水火不容的组织。直观上看成了三国演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书中把一方面军的政治、军事,特别是指挥作战描写得一无是处,从失败走向失败。描写红四方面军,则充满了赞美和歌颂。反差鲜明,不断制造机会,比较两个方面军的战斗力,而总是偏向四方面军。诚然,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必然带有对自己老部队的溢美之词,这不难理解。但如果把这当作分裂的标志,那对这些革命军人的误会就太深了。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夏宇立先生,作为红四方面军研究的权威,对红四方面军充满着感情,这种感情如同战士对自己连队的忠诚。同时,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限性,毕竟长征不是一个方面军独自为之,更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解读长征所蕴藏的信息,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放大。
    历史研究需要大是大非,中央红军是蒋介石国民党围剿的主要目标,中央红军所面对的敌人不仅数量多,而且更是蒋介石的老本嫡系,国民党军队中少数能死打硬拼的,都用于对付中央红军。“富国强兵”曾几何时对于列强环伺屡战屡败的中国,不过是个奢侈的梦想。“救亡图存”才是这块盛极而衰的古老土地上,最迫切最具有号召力的共识。在一个帝国主义如日中天,群雄四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繁闹人间,谁能使这么一个积贫积弱,散沙一盘,极度自大又极度自卑的民族,在被彻底瓜分豆剖前起死回生?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神农吃百草,吃得上吐下泻,如今眼看都G2了,仍然只敢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步履维艰。
    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事业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彻底把中华民族从亡国灭种的危机边缘拉回到富国强兵的道路上。曾几何时,中国共产党自己也只剩下“最后五分钟”。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在生死存亡之际战略转移,脱离了根据地的红军,如同怒海中一艘挣扎的小船,是什么力量力挽狂澜,在最危险的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在当时的中国,凡蒋介石以下各个军阀、大帅、司令,哪个不是“宗主国”武装,兵强马壮,身经百战。而蒋介石身外,各国列强军事理论与科技突飞猛进,闪电战、制空权初露端倪,机械化战争呼之欲出。法西斯主义的幽灵在欧亚大陆上空游荡, 中华民族再次面临最危险的时刻!冷兵器时代中国农民革命人多势聚的优势一去不复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还未扎根,广大干部战士对革命的理解远不及解放战争时期。
  当一份份电报,被从尘封的档案柜里翻出,被反复阅读,被反复注释;当历史的细节越发清晰的时候,浸淫在微观世界里的历史研究能反映出宏观的原貌吗?历史需要放大来看。


  三、历史研究的惯性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曾经被无限神化和符号化甚至简单化,以至于这段历史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不能被随意触碰,甚至人为地造成了对当时参加过长征的部分老红军的伤害。多少年后,当环境允许人们独立回顾与思考那段历史的时候,跃跃欲试之后却发现在历史的巨大惯性下,对历史的反省变成了被反省历史的延续。《史说长征》一书正是在这巨大惯性下,滑出了历史研究的范围。
    原本对长征的诗意和戏剧化的描述,只是对革命本身的浪漫修饰。通过质疑这些修饰,是否能解释现实的本质?当这些质疑分门别类,逐条细化如:第五次反围剿,如果毛泽东在指挥岗位上,能否继续前四次的胜利?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一生打过四次败仗,其中两次即土城战斗和茅台战斗都是发生在四渡赤水的时候,为什么还说“用兵真如神”?红一和红四方面军,历尽千辛万苦在懋功会师,为什么最后会分道扬镳,引发长征以来最大的危机?在长征前后和途中,很多同志被自己人杀害,他们的死是因为环境所迫还是因为斗争需要?
    反过来说,在当时险恶的内外环境中,中国工农红军突出重围,只许打胜不许打败?毛泽东真是神,撒豆成兵,杀蒋介石如探囊取物。用得着28年武装斗争?但四渡赤水走弓背路虎口脱险不算“用兵真如神”?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路线斗争你死我活难道还兼顾个人品德修养?
  小布什2007年12日在华盛顿出席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揭幕仪式时,称共产主义如恐怖主义,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死亡最惨重的世纪。共产主义在这个世纪里夺走一亿人性命,光是在中国就有数千万受难者……按这个逻辑演绎下去,挖掘细节,好的印第安人自然就是死的印第安人!
  如此种种事事生非,清算的是战争本身,还是革命本身?如果革命有错,剥削就有理。帝国主义战争,殖民压榨奉天承运。如果革命无罪,革命中的矛盾客观存在,有历史局限性。也不能神是怎么造出来的再怎么放倒。美军千里迢迢跑到伊拉克,推倒萨达姆铜像,世界瞩目,全忘了当年两伊战争自己火热“支前”的忙乎劲。小布什父子血债累累全是萨达姆的错?
    当历史的惯性如钟摆一样晃动,推着我们向相反方向发展的时候,褒贬易位是否意味着从一个极端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四方面军艰苦卓绝、机智勇敢、机动灵活,鲜血不能白流。说到底,无非是宣传得不如一方面军那么突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没有被完全展现出来。反过来说,中国革命前仆后继,功名利禄都是革命成功后的副产品,非要削足适履为了打抱不平反攻倒算,第一步就迈错了。
  研究历史不是描画谁好人谁坏蛋,好坏人的故事,而是研究历史所揭示的内在规律。别一讲历史就拖泥带水,理论联系实际,借古喻今,翻历史旧账。当年把长征神化和简单化,只突出一方面军,放大主要人物作用的样板戏“唱法”是违背历史规律,现在踩一个捧一个,还是没逃出样板戏“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弱我强”的窠臼。


  四、历史需要辩证去看


    这本书还涉及到了长征中,颇具争议的关于张国焘电令陈昌浩武装解决中央的所谓“密电”问题,作者极力证明“密电”本身的种种疑点,借此突出毛泽东疑心过重、如惊弓之鸟,对分裂中央的罪责各打五十大板。当时北上和南下背后的政治含义不言自明。毛泽东临走前找徐向前谈话,徐向前下的决心是“我是四方面军的人,我不能让四方面军因为中央领导意见不一致而肢解”。四方面军不能肢解,红军就能分裂?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政治成了军事的延续?作者用有没有电报的小是小非,颠覆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大是大非。
    张国焘另立中央,而真正的中央则连夜潜逃。1938年他干脆叛党,被蒋介石授予中将军衔,在军统受戴笠指挥。个人受了“委屈”就叛变,反过来说,他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呢?
    设身处地,当时斗争空前残酷。鄂豫皖苏区创始人曾中生,是会师以后,周恩来都劝不住,被张国焘杀害的。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肃反逮捕刘志丹,中央晚到一步就没命了。再看徐向前在中央红军北上后的回忆,许世友问打不打?陈昌浩居然不吭气,还是徐向前的名言:“哪有红军打红军的?”处处证明,不走的危险真实存在。
    历史研究的终极目的不是“通古今,垂教训,明道德,辨忠奸”。同样的历史史实也有另外一种文化立场:现在有不少人拿“西路军问题”质疑毛泽东。至于西路军问题,请认真地全面地看徐帅是怎么说的,不要断章取义。这个问题也不像有人阐述的那么简单。西路军渡黄河本是执行通庄静会战役计划,本来没有战略任务而仅有战役任务。结果因张国焘而泡汤,最后改变任务为打通国际路线,变成战略任务。而在其间又因西安事变需策应中央红军,任务几经变更,加上西路军主要负责人陈昌浩因怕受张国焘的牵连,机械地不打折扣地执行中央命令,使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辗转往返,失去了断然东返和西去的时机,以至被消灭。
    “有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否?如果返河东有困难否?能否解决衣服?”这是毛泽东多次反复的询问。张国焘对失败都书面认账,把西路军的失败完全推到毛泽东身上不公平,也不厚道。是西路军坚称有西进把握,中央最后予以同意的。后因河东情况变化,中央建议停止西进。再后来还因苏联不同意西路军退入新疆和西安事变等情况变化,全局的战略要求使西路军几度变更任务,以至丧失了西进和东返的时机。
    文中大谈毛泽东山头主义,同时也提到江青在文革时面对着徐向前叫嚷:“哪个山头也没有你徐向前的大!”仔细一数,她这句一点不错!徐向前、许世友、李先念、王树声、王建安、王宏坤、周纯全、陈再道、洪学智、王新亭、肖克……要非说毛泽东刻意削弱红四方面军,对各“山头”一碗水端不平,这些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是怎么产生的?
    尤其不着边际扯出1990年代杨尚昆一段政坛往事,幸灾乐祸,语言都是小人的话。


  五、结尾


  若说革命不是浪漫的,各种现实的矛盾都会在里面出现,甚至有些表现的更激烈,这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吗?人的行为不过是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而已。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凭什么因为搞的是“革命”就会自动消失?反过来说,当时代进步到温饱无忧、人文关怀成为“终极价值”的时代,居高临下,连父母都有代沟,跨历史、阶级和文化环境,非要分出个文明和野蛮,在既成事实中找出快捷方式,这事不需要历史学家来干。
    中国共产党不是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帝国主义横行的时代,传统中国农民革命,王朝交替的道路走不通。红军不是国民党,单纯的民族主义在帝国主义称霸的时代,妄图走帝国主义的老路,甚至是法西斯主义道路也走不通。红军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不但革地主老财的命,同时也革帝国主义及其附庸的命。只有彻底的、决不妥协的革命行动才能拯救中国,当劳动人民的阶级意识在千年尘封的土地上萌芽时,一切剥削与压迫瞬时转为最强烈的阶级仇与民族恨,敌人越是疯狂反扑,这种力量就越强大。解放战争仅仅打了三年,连毛泽东本人也没料到,中国共产党不但得到了获得土地农民的拥护,也获得了那些希望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的进步知识分子的拥护。而国民党这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堪一击。这个时候我们再反过来看四渡赤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那个神就是不甘心被压迫的中国人民。
    现如今批判那段历史的文字很多,就如同西方社会痛斥马克思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至于它们是为何诞生则被隐晦掉。秦始皇焚书坑儒被知识分子骂了上千年,但很少有人愿意去深究其背后的因果。《史说长征》的作者走遍千山万水,跟随红军足迹,十年磨一剑方成此书,使红四方面军的光辉历史重放光芒。正是因为作者是研究红四方军的专家,而非研究一方面军的专家,大量寻访四方面军足迹,而非一方面军足迹,使得本书存在美中不足,甚至在书中刻意拔高徐向前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但抛砖引玉,能使更多的人能关注和思考长征背后的,中国人在革命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如何建立超越自我的、正确的史学文化立场,再现正确的长征核心价值观?无论如何,各种不同观点的活跃争论都是一种可喜现象。不仅为了让先辈的鲜血不再自流,更是为了未尽的革命事业更加辉煌!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386期,刊摘)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