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镇干部家属一餐吃了三万二网友晒“天价菜单”,东莞中堂镇政府回应称是酒店请客,政府没花钱类别:国内新闻 浏览量:24037 版次:AA03
2011-01-06
作者: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编辑此文
摘要:1月1日,网友“ooqpqp”在天涯杂谈发帖称,东莞市中堂镇一次政府接待用餐花费了三万多元,并贴出了这顿价值32436元的午宴账单,他还在帖子里说:“一个月这样的饭局不少于20次,不用多说,大家都懂,这个只是吃的一餐饭,还有睡觉、K歌、其他等等,大家都知道不会少于10万。”
南都讯 记者张书舟 实习生黄利飞 1月1日,网友“ooqpqp”在天涯杂谈发帖称,东莞市中堂镇一次政府接待用餐花费了三万多元,并贴出了这顿价值32436元的午宴账单,他还在帖子里说:“一个月这样的饭局不少于20次,不用多说,大家都懂,这个只是吃的一餐饭,还有睡觉、K歌、其他等等,大家都知道不会少于10万。”(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记者在这张账单图片里看到,账单日期是2010年3月8日,就餐人数共有26位,账单标题为“中堂镇府VIP接待”。菜单中有“鲍汁扒南非干鲍”、“三文鱼腩刺身”、“六福官燕”、“清蒸东星斑”等15个项目和26束鲜花,其中仅26位“六福官燕”便价值11388元。
由于帖子中的这顿午宴如此昂贵,立刻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眼球。网友garfieldwl说:“3.2万,我一年也挣不到那么多。”网友wylasdfgh却说:“哥们,这只是初级阶段,到了高级阶段再看。”网友wg53463787则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当公务员。”(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记者就此向东莞市中堂镇政府求证,中堂镇宣传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顿“天价”宴请确实有过,是在中堂镇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但这顿饭却不是政府买单,“三八节这天他们酒店就请了镇政府主要部门干部家属吃饭,是酒店买单。”对于帖子里说的“一个月这样的饭局不少于20次”,这位工作人员说:“太夸张了吧。”
南都记者就此向酒店方面求证,酒店在查询记录后回应称,这顿饭的确是酒店请的,当时是为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为本文添加投票
大家认为“酒店请客”合适吗?(参与人数:2665) 发起人:鲜橙热闻
合适,没花政府的钱 48 (1.8%)
不合适,干嘛请政府的人 2469 (92.65%)
我不明真相,难以判定 148 (5.55%)
标 签:本文地址: 分享:
开心网 新浪 QQ空间 人人网 网易 白社会
29
[第29楼]李晓 说: 删除 盖楼 22小时前
不知有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在里面啊!!!这样的官员在国内还是成批的吧!!!
[第28楼]桉 说: 删除 盖楼 24小时前
因为我经常在一家店里买衣服,次数多了,老板送了个价值十来元的围巾,为什么会送我这些小东西呢?因为我买他们的衣服多。同样道理,酒店老板为什么会请干部家属吃饭呢?在酒店老板眼里,区区32000与平时政府给这家酒店所带来的利润比算什么?就相当于服装店老板送我的那条十来块的围巾。而且也只是个区区的三八节。
只是有些可笑,事情被爆光后,酒店老板这下要倒霉了,政府官员会教训道:下次不要搞什么请吃饭,招摇过市的多不好,过年过节的只许送现金。哼,没脑袋!
[第27楼]娃哈哈(125.90.58.*) 说: 删除 盖楼 1天前 01:16
我的国家呀,还有希望吗
[第26楼]hdy 说: 删除 盖楼 1天前 00:51
不管是政府买单还是酒店买单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希望当局上层严查???
[第25楼]qiyi 说: 删除 盖楼 1天前 22:37
“三八节这天他们酒店就请了镇政府主要部门干部家属吃饭,是酒店买单。”这话说明了什么,俺想大家都明白。在此姑且不论此话的真实性,酒店能花那么多钱为官员埋单,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利益”二字之故。在此不妨引用吴思先生所著《潜规则》一书中某段作说明——
中国古代的史书上经常出现一个字:“赇”。《辞海》上的解释是贿赂。其实无须解释,大家一看便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以贝相求,不就是权钱交易吗?
挥动伤人的利器需要使用者(即某些官员或政府部门——本人注)心存恶意,这就需要克服良心的障碍。“赇”则替人免除了这些麻烦。只要你手中有了权,它就会主动找上门来,甜蜜蜜地腻上你,叫你在绝对不好意思翻脸的情境中缴械投降,放下武器,跟他们变成一拨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你无须任何恶意,甚至相反,拒绝这种赇,倒需要几分恶意,需要翻脸不认人的勇气和愣劲。因为赇通常是通过亲戚朋友的路子找上门来的。你不仅要翻脸不认谦恭热心的送礼人,还要翻脸不认你的亲戚朋友。
于是,贪赃枉法的成本又进一步降低了,拒绝贿赂的成本则进一步提高了。良心的障碍和礼节的训练在此全面倒戈,反对他们本来应该维护的东西(即正义的法规——本人注)。......大多数人恐怕只有叹一口气,然后甜蜜蜜地,无可奈何地,半推半就地接受了,清官就这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