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主席思想:干部一定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编者按:河南辉县最出名的旅游景点是郭亮洞了。这是举世公认这是人间奇迹,这个人间奇迹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郭亮村的干部和人民解放思想、农业学大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愚公移山、改天换地,成就了郭亮洞。
1972年,郭亮村的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带领下,决心打出一条通道。全村人卖掉山羊、山药,集资买来器材,选出十三个青年做为开山修路的主力,号称十三壮士。十三壮士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费,一日三餐是玉米粥、玉米饼和窝头野菜。郭亮人卖光了牲畜和成材的林木。全村的老老少少,无论男女都利用农闲外出打工,用所挣到的全部收入购买雷管、炸药等材料。十三壮士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岩壁、抡锤打钎放炮,炸出的岩渣全村人都来清理,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岩块用力搬、挪、抬、翻、推至到崖下,小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倾倒到崖下。人人肩头成茧,手上十指出血。
郭亮村周围的绝壁与太行山断层一样,属砂质沉积岩,硬度达8.3级,一支钢钎打10公分深就得重淬火,10公分炮眼8镑重的铁锤要打几千次。在整个开凿过程中共打坏了4000多个铁锤,消耗了12吨钢钎。郭亮村人民就这样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人力手工,历时五年,在绝壁中硬是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00余米的石洞,名曰“郭亮洞”。
很多游客惊叹于劳动人民智慧的巧斧神工,却不知道是文革时期修建的,走资精英们疯狂诽谤文化革命期间的建设奇迹。郭亮洞让走资精英吹鼓手们左右为难:既无法否认郭亮洞是个人间奇迹,又不肯承认这人间奇迹来自文革时期;既想利用郭亮洞吸引游客发财,又不想让人们知道郭亮洞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他们顾头不顾腚,只说有儿子,不说有老子;只羞答答容忍旅游指南承认有郭亮洞,却对郭亮洞的来龙去脉含含糊糊,对郭亮洞背后的种种感人事迹更是大力封杀,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人们只知郭亮洞,不知毛泽东。这一切不断重复了那个古老的成语—------掩耳盗铃。
让我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河南辉县巨大的建设成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是坚持主席革命路线的结果,是辉县各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成果,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写进了《75宪法》。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动机,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武器。】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好得很
中国共产党辉县委员会
《红旗》杂志1974年12期

我们县位于太行山的东南部,山区,丘陵面积占百分之七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的推动下,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劈山治水,改土造田,使全县的面貌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过去,辉县是个“山秃水缺土层薄”的穷地方,现在,山区初步实现了通水,通电,通公路;水浇地达一人一亩,修了二十七万亩大寨田,在乱石滩上造了两万七千亩良田,对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耕地进行了平整。去年,粮食亩产六百五十斤,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一点五倍。今年又战胜了几十年没有的大旱,小麦亩产一季跨过《纲要》。集体储备粮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二十倍,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我们县这几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我们体会,根本原因是路线对头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排除了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执行,这是发展生产、改变面貌的根本原因。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县的干部在广大群众的监督和帮助下,坚持集体生产劳动制度,密切了干群关系,使领导思想比较符合辉县的实际情况,这对充分调动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教导我们:“必须坚持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对这一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党的路线是通过干部贯彻执行的。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干部能不能经常坚持集体生产劳动,对能不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很大。有了正确的路线,会产生好的作风;有了好的作风,才能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县委也订过改变辉县面貌的规划,但是,实现不了,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这主要是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刘少奇一伙极力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思想,说什么国家干部是“脱产干部”,不劳动理所当然。结果,就造成一些干部高高在上,不深入群众,怕艰苦,不劳动。那怎么改变面貌?文化大革命中,在群众的帮助下,广大干部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剥削阶级轻视劳动的传统观念,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以新的姿态和革命化的作风,走上了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和群众共同劳动,共同战斗。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形势越来越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干部是不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确实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广大干部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是否坚持继续革命的一个大问题。刘少奇、林彪一伙破坏我们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破坏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攻击干部参加劳动是“变相劳改”,目的是用修正主义思想腐蚀我们的干部队伍,推行他们的修正主义路线,企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对此,我们必须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时刻保持警惕。

干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里存在着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有人说:“联系群众不一定到基层,更不一定参加劳动”,就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如果干部长期脱离劳动,就会与劳动人民没有共同的实践,没有共同的感情和语言,就会失去劳动人民的本色,就会慢慢变质,滑倒修正主义邪路上去。因此,我们县委这几年来,一直坚持批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定出制度,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县委书记到其他领导干部,都经常深入基层,走到那里,劳动到那里。六年以来,第一书记每年平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百一十天,县委常委九十六天,公社干部一百七十五天,大队干部二百六十五天。由于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广大干部就能够和劳动人民共命运,同呼吸,团结战斗,站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前列,带领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能够更好地抓住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个纲,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促进农业干快上。过去,我们虽然也知道社会主义时期存在阶级斗争,口头上也说要抓阶级斗争,但农村阶级斗争的具体表现如何,特点是什么,并不十分清楚。全县曾经有六十多个比较后进的大队,生产长期上不去。对有些队派去工作组,几进几出,也没有解决问题。有人认为:“这些队群众落后,条件差,面貌难改变”。后来,我们就下决心亲自到一个比较后进的大队蹲点。首先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田间、地头、饭场,牛棚和贫下中农广泛接触,了解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大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主要干部被阶级敌人腐蚀,致使资本主义泛滥,集体经济受到破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大张旗鼓地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打击隐藏的阶级敌人,教育挽救犯错误的干部,很快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这个大队,干部和群众团结战斗,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就修建了三个蓄水池和八千多米石砌渠道,基本实现了水利化,使粮食亩产由一百多斤上升到七百多斤。县委推广了这个大队的经验,全县六十多个比较后进的大队也相继改变了面貌。斗争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农村的阶级斗争是十分复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亲自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取得阶级斗争的主动权。

农村这个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然去占领。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表现十分激烈。我们掌握这一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因势利导,夺取胜利,也非深入基层,参加劳动不可。去年冬天,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中,有个大队出勤的劳动力突然减少了,忙着盖房占宅基地的人突然增多起来。什么原因呢?在这个大队参加劳动的公社党委书记很快了解到,原来外地来了个“算命先生”,散布什么“属土命的不能破土,破土必有大灾大难”,“新媳妇要住新盖的房,才能荣华富贵”,造谣惑众。公社党委抓住这件事,借批林批孔运动的强劲东风,发动群众,狠批了孔老二的“天命论”和“男尊女卑”的反动观点,使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大家说:“不信天命干革命,妇女能顶半边天”。他们大干一百天,劈开半座山,造出百亩田。在这以后,我们还批判了流毒较广的《三字经》、《女儿经》和一些反动谚语,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占领整个农村阵地,从而促进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助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集中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开展改造自然的斗争。以前,一提起治
水造田,一些人总是说,这里条件差,那里有困难,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仍然在穷山恶水面前发愁。后来,我们到拍石头公社参加劳动,请教一位老贫农能不能治水造地。这位老贫农说:“过去单干时,村村户户的土地都以河心为界,你造田他不让,他造田你不让,结果谁也造不成,河身越冲越宽。现在有了人民公社,大家一股劲儿,一定能制住洪水,造出好田”。老贫农的话反映了广大贫下中农治水造田的强烈愿望,也说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使我们心里亮堂了,进一步看到蕴藏在群众中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认识到“守老摊子不叫革命”,必须振奋革命精神,带领群众大干。县社干部带领群众大战两个冬春,在乱石滚滚的郊东沟里造出三千亩良田。群众促干部,干部带群众,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敢干,越干越干得好。接着,我们又带领万名造田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名叫”洪州城”的一片乱石滩,在滩上造了一万亩“东西南北一展平,上盖一米活土层”的大寨田。实践教育我们,过去所谓的“难”,就是眼里没有群众。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旦发挥出来,就能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使过去不敢想的事也可以办到,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在治山治水造田的斗争中,我们是先当学生,后当先生。不断总结和推广群众的经验,蓄住天上水,挖出地下水,截住潜流水,引出沟泉水,提水上山岗,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小水巧管,滴水归田,并且形成一套“由上至下,层层筑坝,节节拦洪,搬石运土,河滩造田”的办法,既蓄住了洪水,又扩大了耕地。几年来,在战胜干旱,夺取丰收的斗争中,这些工程发挥了很多的作用。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可以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逐步掌握自然规律,取得带领群众征服自然的主动权。过去,我们很多同志虽然生长在辉县,并没有真正认识辉县。有的人说:“辉县山区多,底子薄,要大变,快变办不到”。辉县的面貌到底能不能大变、快变、彻底变?毛主席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文化革命以来,我们在参加劈山治水,改土造田的斗争中,背着行李,带着劳动工具,爬高山,走险路,边劳动,边访问,看地形,查水源,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山川,访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队,广泛听取了贫下中农的意见,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辉县的自然面貌才逐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看到了广大群众改天换地的力量。思想路线对头,对辉县的看法也就不一样了。过去只看到穷山恶水困难大,看不到条件能转化。现在,看到山区有山区的好处,建水库有山沟,修水渠有石头,造水泥有原料,劈山造田有空间,只要领着群众干,辉县面貌定能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度了重新安排河山的规划,也有了实现规划的信心。全县实现水利化,需要建四个中型水库,我们计划四年建成,五年配套,当年见效。当时有人说:“四年不要说建四个了,连一个也搞不成。”到底行不行,实践来检验。今年我们已经建成了第一个水库,并且为明年修建第二个水库备好了百分之七十的材料。这个事实,有力地批判了唯心论的先验论,驳倒了各种各样的悲观论调和懒汉懦夫思想,证明我们的规划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使我们深切感到,领导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不能像小农经济那样只限于修修补补,应该树立雄心壮志,敢于拿出一个从根本上改变自然面貌的积极可靠的规划。而要有一个积极可靠的规划,并且领导群众逐步实现这个规划,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形成制度,经常深入群众,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善于集中群众的意见,形成正确的领导思想。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县直机关没有修建楼堂馆所。有的公司至今没有新建一间办公室,他们说:“粮食不上纲,公社不盖房。”资金绝大部分用在水利建设方面了。我们一定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争取彻底改变辉县面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老照片-文革时期的县长:
最后编辑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11-07-24 21:16:4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