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价,打工者不能承受之重
2011-07-20 10:07:42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打工者们对生活依然充满憧憬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宏观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六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4%。六月份全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此外还有鲜蛋价格上涨23.3%,水产品价格上涨13.9%等等。这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不断攀升,已经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产生影响。在宝安,数百万外来劳务工是如何看待物价上涨的,记者对此进行调查,通过他们的真实感受,了解高物价之下他们的切身体会。
调查1
打工夫妻俩收入月月光
“现在一百块钱都买不到太多东西了,不顶花。现在猪肉价格为15元一斤,排骨22元一斤。而在年初,猪肉价格仅为10元一斤、排骨12元一斤。”闫女士在南头检查站附近的新乐工业区上班,35岁左右的年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儿一女,均在上小学。下午五点半,站在工厂的门口附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她略显操劳的面孔,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穿着蓝色的工作制服,在众多的打工一族中,显得普普通通。三年前她跟随者丈夫从陕西的一个小县城来到宝安,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活。
闫女士介绍,她在新乐工业区一家电子厂干仓库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收货、发货,周六加班一天,正常工作日不加班,工作相对其他流水线上的员工来说,还算轻松。刚开始打工的时候月工资是1150元,两年后涨到了1500元,今年四月份领到了奖金、补贴、工龄工资等共计2000元,现在的收入,就是闫女士工作以来拿到的最高收入。
闫女士现在拿到的总收入,也包含加班工资,只是周六加一天班而已,每月4天。如果扣除加班工资,其所能拿到的收入也就是1100元钱的基本工资。在谈起是否愿意换个收入更好的工作时,她说:“现在已经涨到了2000元,换了新厂就没有这么高,也就懒得再换”。闫女士的老公在新安一家公司做物业管理,与她工作的地方很近,月工资也只有2300元左右,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收入也多年没有什么变化。闫女士夫妇两人每月的工资合计为4000多元。不过,在宝安生活的过高开支,也使得他们难有什么积蓄。
目前两口与三个老乡共同租了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子,每个月水电费加上房租大概要花费1000元左右。“上个月,房东还涨房租,增加三百元钱,平摊下来,每家多支出100元,现在什么都涨”,闫女士抱怨。
为省钱周末不外出
闫女士向记者介绍了每个月重要开支情况:“我们家总共有六口人,两位老人都在家里面照看小孩,每个月准时往家邮寄1000元,包括两个小孩的上学费用和生活开支,给予老人的生活费用也在这里面。”此外再加上每个月的固定1000元房租,就剩下两千多元。而夫妻两人在宝安的基本生活开销,每个月也需要两千多元。“这样一算,看看哪还有钱存起来呀,有点积蓄,过年回家,也都花在路费上了。”
据了解,闫女士还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人,每一块钱的开支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了节省一般很少在外边吃饭,多是做饭吃。“早上上班比较早,来不及做饭的话,就在工厂附近的小摊贩上花一两元买点早点,晚上准时回家,到菜市场买菜回去做饭,顺便也做上第二天中午的饭。”
闫女士夫妇每月重要的开支都花在了吃喝上以及日常用品方面,没有其他大的开销。能省钱的地方也就是从吃饭上节省。“现在物价不断上涨,之前还每天都会买点猪肉、鸡肉什么的,还会经常做排骨汤,现在肉价涨太快了,吃肉也就减少了,吃青菜反而多一些。排骨汤更是少做了。”
“只有在老乡来的时候才一起去普通的饭店吃顿饭,平时几乎很少去外面餐馆改善生活。”据闫女士介绍,她平时尽量少出去,周日不上班一般都呆在家里,因为出去就要花钱。
面对着目前高物价的生活,闫女士依旧显示出乐观的心态,并没有抱怨什么。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只是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宝安这么多外来打工的,他们能生活下去,我们就能生活下去,抱怨有什么用,还不是要生活。回到老家也不现实。”闫女士心态平和的说道。
调查2
工资收入跟随最低标准走
采访林女士的时候,她还穿着印有公司标志的蓝色清洁服。30多岁的年纪,微胖,与上文的闫女士一样,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现在夫妻俩同在宝安一家清洁服务公司上班。
自从2004年夫妻俩从重庆来到深圳打工后,除2007年回去过一次,他们已经四年没回家了,对他们来说昂贵的路费和回去后必不可少的人情开支成了阻隔他们回家脚步的绊脚石。“刚出来的时候小女儿才1岁多,现在已经快上小学了,却很少见面。”林女士脸庞上的无奈代表了无数普通打工者的辛酸。
据林女士介绍,她与老公来深圳后一直从事清洁工作,期间跳槽一次。刚开始时工资才五六百元,后来慢慢调整为780元,950元,1100元直到上个月才拿到1320元,记者发现这几个数字几乎就是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轨迹。根据深圳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要求,从今年4月1日起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要由去年的每月1100元上涨到1320元。
不同于拿固定工资的林女士,其老公的底薪虽然也是1320元,但从事的都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工程清洁,如刮玻璃、清理刚建成建筑等,一般底薪加提成可以拿到2500元。“上个月是拿了最多的一个月,3000块钱。”
“光靠工资太少了”,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在清洁公司上班外,还利用下班及周末时间去做钟点工,现在的两家顾主是她在上班时间认识的,一个月也能增加900块钱。“但是做这个也不是一定的,要碰到好的雇主才行。”
收集废品也是林女士开源的一个方面,但同时她表示这项收入一个月只能有40多块钱,只是聊胜于无。
拼命攒钱只为回家建房
“猪肉今年四五月份买的时候,肥瘦都有的那种才10块钱一斤,六七月份就卖到15块。十几块钱只能买那么一点。”林女士用两根手指比划着。她告诉记者,除了猪肉,菜也涨价不少,以前豆角1.9块一斤,现在也涨到了3块钱。猪肉作为刚性消费品,每顿都少不了,但面对上涨了50%的猪肉,林女士现在每次都会比以前买的要少。
对于日常生活开支,林女士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目前两口子与老乡在宝安41区合租民房,3个月前房租还是300元一月,现在已经涨到370元了,加上水电费40元多,住要花430元一月;吃的虽然都是家常小菜,很少下馆子,但买菜做饭两人每月也要花1000块钱左右;其他的日常开销能省就省,就这样林女士夫妻俩在深圳的最低生活费也要花掉1400元/月。“已经很节省了,涨的那点工资都贴到涨的菜钱里了”,对此林女士显得很无奈。
据了解,夫妻俩平时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最多就是去大梅沙、宝安公园等一些免费开放的公共娱乐场所。
对于一位年纪并不大的的女士来说,添置一些漂亮衣服是爱美之人的正常需求。但林女士表示自己两口子很少买新衣服,一般都穿工衣。“不过前段时间买还是买了条裤子,说是打折,10块钱”
林女士老家在农村,大女儿10岁,小女儿8岁,由奶奶带着在镇子租房子上小学。“除了2007年回去过一次,现在已经4年多没回过家了。”林女士2004年来深圳时长途大巴卧铺票290多块钱,而现在已经涨到500多了。“来回一趟路费太贵了,老家人情开支也不少。”
对于今后的打算,林女士表示夫妻俩打工攒下钱后,想回老家镇上买个房子,以方便孩子读书。老公今年就会回老家办这件事,以后就跟做建筑的亲戚在老家干活。谈到自己是否还会留在这个地方,她比较茫然,“还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作者:丁侃 柳艳 邹艳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