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锦涛7•1讲话(六)——“市场经济考验”
胡锦涛7•1讲话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提醒非常要紧,问题的确很紧迫。本篇先探讨四个“考验”。
在我看来,四考验的关键是市场经济考验。因为现在共产党执政是坚持改革不动摇,改革是实现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市场经济考验通过了,其他三个考验也就通过了,余下的问题不会大。
中国搞市场经济改革,一开始就争论很大,最后是邓小平一言定夺:不改革,死路一条。不过,邓小平并没有公开提出过要搞市场经济,他只是讲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而且多次讲要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甚至还讲过计划经济为主的话。我们来看一看历届领导人或党的大会是怎样讲的。
1982年9月1日,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提法:“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十二届三中全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25日,赵紫阳在十三大上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的提法是:“宏观调节与搞活企业、搞活市场三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在1988年9月26日的全会上提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我们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上台后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仍是:“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中,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正确结合起来,切实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990年12月30日通过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的是:“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直到1991年11月29日,: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认为:“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努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还看不到“市场经济”的提法和思路。
事情发生在“南巡讲话”之后不久的十四大上,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报告首次提出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他阐述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事情很清楚,要搞市场经济,就是邓小平一句话。但是他并没有讲只是“必由之路”,只说“可以搞”;而如何搞,邓小平没有说,只是叫“ 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当时的党中央也说不清楚.。到了19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才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江泽民说“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各方面的同志都希望能够再前进一步,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说法,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这就需要进行总体设计,需要强调体制和政策的规范化。这次全会决定所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继续完善,但有了这个基本框架,可以增强我们对改革工作指导的预见性,使改革更加富有成效。”
十六大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大指出:“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看到,市场经济改革进行不久,经济和社会都出现了不稳定,江泽民时期就提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胡锦涛执政,“三座大山”问题非常突出了,人民要求反思改革,社会关系进入调整阶段,“维稳”长期一直是并越来越是复突出问题,胡锦涛7•1讲话提出四个“考验”和“危险”,但没有更多说明,只说这是杂的、严峻的,紧迫的问题,让大家严重思考。
江泽民说,市场经济改革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认为岂只是如此,直接是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立的。
1990年我向江泽民写了几封信,指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是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互渗互透,让计划经济通过与市场调节的结合,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终归于商品经济这一体。”指出“商品经济正在腐蚀着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使他们‘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自己的长子权’,分裂成一个个小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斗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过去社会主义国家赎买过资本家企业,现在资产阶级也来赎买整个的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经济不就是买与卖的关系么。”
实践证明我的认识正确。当然这不是我比领导人高明,而是因为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认识问题,而我们的领导人违背马克思主义。
对于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当时也曾经多次写信给江泽民和邓小平。在1994年10月24日给邓小平的第二封信中,信中指出:
“如何解放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并按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才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你认为这束缚了生产力,没有活力,提出解放生产力,就要让生产经营者完全独立自主地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到市场上去激烈竞争,用市场经济去改革计划经济。
谁来领导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创造者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很少讲到这一点,十分强调的是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你用取消‘大锅饭’、打破‘铁饭碗’的手段,把工人推到市场上去为出卖劳动力而彼此竞争;你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有文化的‘工人阶级’,理所当然的应是社会的领导者,知识分子领导取代了无产阶级领导,知识分子专政取代了无产阶级专政。
我认为,你所否定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点,而是关于社会主义最主要、最一般、最基本的原理。现在是一片叫好声,欢呼你创立了‘新社会主义’,说你‘高于列宁,可以与马克思相提并论’,说邓小平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没有半个‘否’字。你觉得正常吗?
由于你的地位,和这些年生产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绝对提高,使邓小平思想成为现在中国的指导思想。但是,说你高于列宁,说邓小平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根据你的生产力标准,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我看问题很大。”
“1992年10月16日,我给你写过一封信,提出‘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不等于市场经济,概念不能偷换。用‘资本主义有计划’来证‘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用‘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来证‘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不合逻辑。’我现在还是认为,你的说法不仅不合逻辑,不合马克思主义,也不合历史,经不起实践的考验。从古到今,全世界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世界里没有一个不反对计划经济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资本主义。会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我们看到,东欧、苏联还没有搞成市场经济,那里的共产党就垮台了,社会主义就彻底完了;在中国,市场经济刚搞不久,就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导致天安门暴乱,要打倒共产党,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幸亏有解放军,才没有闹到东欧、苏联那个地步。按你的思想,只要向市场经济改革,才能搞活国家经济。但实际上,活了非国有经济,它们如鱼得水,而国有经济则始终处于困境,如履薄冰。在事实面前,理论界不得不承认:‘公有制内部不可能实行市场经济’。道理本来很清楚:同一个所有者怎么自己和自己搞商品交换呢?在市场经济里,国有经济不活,资本主义如此,社会主义也改变不了。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无效之后,现在又搞股份制这种所谓资本所有权和资产所有权分离的改革,以期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践中,市场经济也不是你说的只是一种手段,而首先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国有经济改革以后,不是被排挤在市场经济之外,就是转变为交易所里的投机买卖,一种寄生经济。股份制的改革,一开始就受到经济界的怀疑。学者们怀疑这真能排除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弄不清谁来代表国家所有者。企业家则认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只不过是国有资产大搬家,只是一种浪费,是一种不到位的改造,他们说‘不要老提私营企业只是对国有企业的补充,现在谁补充谁啊?’‘私营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出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出卖国有股权’,把国有企业租赁出卖给私人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巩固公有经济的声音很弱很弱了。你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是公有制在动摇,二是两极分化在发生。一批企业家、明星、官员们爆富了,不是万元户、十万元户,而是百万元户、千万元户、万万元户!据有关部门了解,全国百万以上的富豪约100万人,海南个人存款亿元的有63人,他们是我国社会的新贵族,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一吃一头牛,一坐一幢楼,一游半个球’,挥金如土,经常轻易就消耗掉工农大众整户整户全年劳动所得。你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是否解放了生产力,最终能否共同富裕,还不到结论的时候,现在看到的,生产确实发展了,生活水平也绝对提高了,但已经消灭的剥削也重新发生了,不只是发生在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不只是剥削劳动者新创造的剩余价值,同时还大量剥夺积累起来的社会劳动,确实比资本家还厉害。你不顾这个事实,只强调生产力标准,只强调税收、劳务等方面得‘益’,并没有实际地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我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也没有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了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的批评是正确的。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最先反思改革的正是直接感受改革的亿万人民群众。
事实上,那些通过市场经济改革富起来的“裸官”“富豪”们,他们对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没有信心,没有安全感,他们已经把家搬到了国外,随时准备着逃亡。
现在,党的总书记也感到严重危险和面临严峻考验,认识到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那么,全党全国就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思这些年来的改革实践,不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认识,而且要联系改革实践,开展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通过比较分析,认识真理,修正错误,回归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理论和理由要去建立那种奉行丛林法则的、进行你死我活竞争的市场经济,这绝不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绝不是社会主义。
请记住《共产党宣言》的宣告: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