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问题食品”供农村,农民为啥总受害? [复制链接]

1#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赴山东省潍坊、莱芜、临沂等地市,追踪农村小卖部、批发市场、生产作坊发现,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新华网 2011-08-19)

    在潍坊市奎文区,记者随机进入一家公路边的小卖部发现,简直就是仿冒、假劣食品“专营店”——原本价格不菲的“德芙”巧克力和“喜之郎”果冻,在这里竟然仅售1元!仿照名牌食品“奥利奥”“好丽友”的“奥森傲”“好利友”,每包也是1元。这里卖的“臭干子”牌辣条,透明包装内可看见白色菌落,已经发霉变质。同时,生产日期为2010年1月1日(保质期8个月)的“小白兔奶糖”,到今年8月份还在叫卖。

    何以至此?显然是因为农民穷,没有城里人的命值钱。“我们买东西不看品牌和保质期等,只要能买得起、吃着香就行。”一些小卖部经营者正是看准了农民的软肋,想要赚钱,一定要经销假名牌、“高仿”“取大名”这三类食品。以一些包装粗劣,品质低下,较低价格的食品吸引当地居民,特别是小学生。批发商则坦言:“进什么货要看小卖部开在哪里,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他承认,“问题食品”是专门供应农村市场的。真是各取所需,按需制售,周喻打黄盖。

    当然,别看食品有问题,售价低廉,但利润却并不低。一包50袋的“火爆鱼翅”批发价为16元,小卖部的零售价为25元,利润率超过50%。

    还不止此!潍坊市一家“地下作坊”还往食品中添加 “甲胺磷”农药。因为“甲胺磷能提升食品的口感,吸引顾客购买,只要控制好用量食用后就不会出问题。”加工人员如是说。

    谈到利润,一家“问题食品”加工厂老板坦言,“三五个人一年赚个三四十万不成问题。”正是受暴利驱使,这些人才丧了良心,肆意制售假劣食品,坑害农民兄弟,。

    针对一些农村地区“问题食品”泛滥,监管缺位,农民当然表示不满。“假劣食品被农村孩子当成零食,长期食用,简直就是‘毒药’,严重危害孩子健康。”而当地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则表示有“苦衷”:由于人手不足,检测费用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等问题突出,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

    是啊!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警报不断,政府监管部门早已焦头烂额,他们连全国大中城市的问题都忙不过来,哪里还对农村的小卖部“管得过来”?君不见在有关部门“节日执法”公布的商品质量抽查报告中,他们抽查的多为全国大中城市知名的超市和大型市场。哪里能见农村的影子?而目前我国在城市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但在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监管盲区”,甚至不少农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农民受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从实际情况看,农村的食品安全范围更大,问题更严重,应该更加下工夫监管,可是我们却反而不去监管,农村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遭到严重漠视。不知他们是如何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