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 起 了 文 革 [复制链接]

1#
想 起 了 文 革
布衣
我不会电脑,无法上网,全靠朋友转告的信息过活。
如果说文革有什么经验需要记取,那就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忘记了、忽略了、转移了、放弃了“大方向”。大方向就是本质、关键、核心、主流,就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最大的政治、最多的政治,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文革中,毛主席反反复复地强调,千百次地教导,紧紧把握大方向。然而人们却总要回旋在派性和山头的情结之中,纠缠在细微末节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之中,争战不休,完全放过了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毒虫,放松了斗私批修、触及自己的灵魂、实践两个彻底决裂的历史使命。违背了“十六条”中“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可是,在粗读《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及署名问题》以后,却不由得想起了文革,想起了那些事态和情景,似乎重现了。
据说此文出自权威之手,集体署名,但我却不敢恭维,眼睛不好,似乎不想细读,因为还是纠缠在枝节过程之中,繁琐重复啰嗦,无关根本和唯心唯物史观的方向道路。
歌剧《白毛女》是集体创作、源自民间传说、主题思想未变、整体结构雷同,只要这四点,四个方面没有异议,其他点点滴滴这个那个就无须再争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结果,均无价值和作用,没有意义何必多此一举。我不相信所有当事人的证明和说道;一是记忆有误,二是碍于情缘,不好全说真说多说直说,三是要服从于权力权威的需要,四是立场观点感情态度不同。毛主席词:“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他把一切都说明了,说透了,说到底了。
歌剧《白毛女》的集体创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集体创作。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历史的集体创作、时代的集体创作、阶级的集体创作,它是历史群众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阶级的需要;它在鲁艺的剧本之前七八年里,已经有过各种形式和版本的偌大的集体创作;就是在鲁艺,参与创作的人员(包括炊事员在内)至少有200多人;它的具体创作班子,包括剧本和音乐,都是集体创作;就在“七大”演出成功以后,在全军全国的无数次演出之中,从歌剧到电影到地方剧种芭蕾舞,从国内到国外,可以说还是深一层进一步又一次又一波更大范围和意义上的集体创作……这个人民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和文明发展的过程,怎么能强调执意尊崇归功于一人或几个执笔人之手呢?从这个意义和方面来讲,所有争执署名权原创者改编者和先行者等等的思想感情和偏激态度,是否都带些个人成份和唯心史观的色彩和味道。誓为权威极力张目和愤愤不平,是否值得。总是看不到和不承认劳动人民的伟大,而崇拜迷信天才精英,无比夸大其神能,无限拼命为其伸张讴歌,是否主次轻重颠倒了……
关于《白毛女》的署名问题、学术研讨和许多观点说道,争论已久,只不过不好公诸于众,总想隐隐乎乎得过且过,其实完全不必不可,实在简单明了不过了:“集体创作,XX人执笔”不就完了。而今的论争也不过两种思想情绪:有人要为精英树碑,有人感到不公。其中都有个人情结情缘情绪,但惟独不为劳动人民群众争功。“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么多年这么多人,争来争去,总是争不出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范畴,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烙印,实在是太深了。债权债务的反动观点,另当别论。
《邵子南……》一书,实话说,我因眼睛不好并未全读,但听戈焰说过对立的观点也选了。她和邵子南的战友情深,今人难以想象,不会再有,她要为死去的战友呼唤一声,全在情理之中。邵子南确实深入生活,搜集材料,参与过创作,不可完全抹掉,重提一下有何不可。书中有人强调署名问题,个人个别意见,并非结论定局,亦不为过,为何因此而大为光火大动干戈,实无必要。此情此功,何不用在事关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息命运之中。戈焰虽有偏激,但冷静下来,也曾理智地说过,此书并非全为邵子南鸣叫,实则要还原一个时代的复杂面貌,点击一下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毕竟还是老战士,还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全局和整体与长远利益而战斗,鄙视为小我个体精英权威而效命。
如果认真翻阅全书,“饶舌”文中已说清楚。那个时代的集体创作,并非完全实事求是(论事)、真貌实情,其中也有复杂的内幕,蹊跷难明,但谁也不会计较名利,毫无酬劳,与而今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此书乃为两种世界观人生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而鼓呼,重点和目的并非为争署名。任何原文原物原形原作,就是完完全全无法成立,没有只字可用,但都能触动后创者的灵感和神经,发现可鉴之处,引起一些联想想象、诱因和开导、启发和启迪启示启蒙,引爆一点震波与火种,产生一种能源和动力,有助于作品新生。何况《白毛女》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历史典型。
还是任继愈在世时说的最好:“《中国哲学史》(几十年几十代的大学教材),当时恰好找到了我,如果找到别人,也一定能编出来。如果我就此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了不起,这和实际情况也不符。”这样的精神境界,这样深省唯物史观辩证法的学者大师,可有几何?
还是回想一下文革的派性争论,记取文革的经验教训,紧紧把握大方向,抓住主要矛盾,不要总在枝节问题事件过程无关根本原则(命运关头之外)纠缠不休……
世界观人生观阶级烙印的改造还是应该为首为先为主为要,否则无法转变立场移动屁股,深悟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看不到也不相信更瞧不起还不承认劳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动力和作用……

2011年8月8日  立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