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有不足,所以,革命后,制度要改革,在体制上要动脑筋。 項觀奇 发表于 2011-10-9 10:56:00  |
项氏的理论除了制度还是制度,制度决定一切!这难道不是唯心史观吗?还到处辩解说,他所说的制度就是指经济制度,他所说的基础就是经济基础!简直把中国人都当成文盲了!“制度”多了去了,学校的寝室管理制度难道不是制度?学校食堂管理制度难道不是制度?基础也多了去了!桥梁桥墩的基础,房屋墙面的基础,这难道不是基础吗?有经济制度,有社会制度!有经济基础,也有政治基础!这些都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的反映。“从制度、从基础解释历史,无疑是科学的唯物史观”,是彻头彻尾的唯心只观。即使按项氏自己说的那样,制度指经济制度,基础指经济基础,一篇重要的文章至中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至少表达不完整吧!但为什么一个曾经复旦大学毕业,又在山东大学任过教的项观奇难道不是懂语言表达不完整是很容易让人产生歧意的吗?一个公开发表出来的文章,一篇阐述自己理论观点的文章,让人产生诸如上面那些歧意,这决不是被德语搞乱了思维那样简单!
再说了,无论是列宁还是斯大林,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对他们任何人,包括我们每一个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史无前例的新事物,没有经验可借鉴,上帝也不会教他们如何把一个开天辟地第一次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管理才不会变质,资本主义复辟了,历史发生了重大曲折,是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他们的探索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项氏站在斯大林和毛泽东身后指责他们创建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如何,虽然无可厚非,但这种马后炮而且还自以为是的心态,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英雄史观具体而微的反映。
据有网友说,项氏在文革中曾经受到毛泽东的亲自保护!那么项观奇怎么不把自己这些文章亲自呈送给主席呢?毛泽东主席当时可是一直关注着小人物的成长的呀,搞《红楼梦》研究的两个年轻人李希凡与蓝翎不就是从山东大学走出来的吗?“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 (1954年,毛泽东《关于红楼梦问题研究的信》)项氏当时的文章怎么没有被毛泽东发呢?要是被毛泽东发现,张春桥的位置岂不是你的了?为什么主席没有发现项氏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奇才呢?看项氏今天如此自吹擂的架式,肯定不是他自己谦虚没有公开发表出来,毛泽东才没有发现吧?
实事求是一个人的美德,自吹自擂只能欺骗三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