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天谁来种田?” [复制链接]

1#
“明天谁来种田?”  
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困扰西部农村发展  
2011年09月24日 09:03:3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据新华社重庆9月23日电(记者杨维成 刘健 李松)刚刚从庄稼地里忙活赶回来的綦江县赶水镇铁石垭村农民赵福会,用袖子擦了擦嘴角边的泥土,挨着记者坐下,快人快语,唠个不停:“现在村里下地干活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我丈夫和儿子觉得农活不挣钱,也在镇上打工,只有85岁的老公公还舍不得自己握了一辈子的锄头和衷情了一生的土地,常常还要下地种田。”

农村劳动力“断代之忧”


  在西部农村,55岁以上的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现象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现实难题。

  赶水镇铁石垭村二组有农民117户284人,土地248亩,全组有近百人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种地的主要是70多名老人和妇女。这个村民小组是农村劳动力“断代之忧”的典型村社。

  “庄稼地里挣不了钱,村里4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不种地,他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上学,真正务农的人数用手指头都数得清。”二组组长周斗全掰着指头算账。“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从犁田、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庄户人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辛苦一年一亩才挣几百块钱。”周斗全感慨地说,青壮年劳力不会种地、不肯种地是务农效益不经济的必然结果。

  二组村民陈静今年30岁,在镇上煤矿当司机,平均每月能挣2000多元,妻子也在镇上打工。他说:“我家里的土地,都是父母帮着种,每年能收1万多斤谷子,乍听起来还挺多,其实纯收入也就2000多元,还没有我和媳妇一个月的薪水多。”


“80后”农民已不会种地


  赶水镇党委书记王周祥说,在农村,50—60岁的农民成了农业生产主力军,“80后”农民绝大多数已不会种地。

  村里“80后”农民因不懂农业生产常识而闹出的笑话并不少见。村民赵福会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才回来耍十多天,他们怎么可能晓得稻谷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跟他们说秧苗要经过‘怀胎’、抽穗、扬花这些生长过程才能成熟收割,他们都觉得很惊奇,没想到秧苗居然也要‘怀胎’!”

  由于不适应高强度体力劳动,老人、妇女农业突出表现就是,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懒汉农业”所取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也出现“推广难”。铁石垭村村委会主任周庭忠说,全村有上千亩水田,过去水稻产量平均亩产都在千斤以上,现在已经降到700斤左右。在二组110多户农民中,有30%左右口粮不足,需要买粮吃。村民江宗志一家5口人,全靠买粮,全家每年粮食购买量超过1500斤。


“老人农业”并非无解


  在二组一些村民看来,“老人农业”这一难题也并非无解,需要引导和政策扶持。组长周斗全干了20多年农活,他说,缓解“老人农业”有两条途径,一是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现在二组就有10多个种粮大户,平均流转的土地面积在10亩以上;二是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周斗全说,现在二组不少农户都开始使用微耕机、旋耕机等小型农业机械,以前2个劳力一天的土地翻耕量,现在一台机器两个小时就能完成,60岁以上的农民也可轻易使用。

  今年52岁的赵福会家里有3亩多地,由自己和公公两人料理。赵福会说:“从前年起,家里买了微耕机,农活轻松了不少,庄稼也能照顾过来了,不用怕撂荒。”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