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继承毛主席的遗志
对当前几种修正主义思潮的解析
青 松 于2007。9。9前夕
从几年前开始,直至今日,各色各样成分复杂的所谓“左派”群体、出现了一些令人奇特的现象,例如:“补课论” 、“补天论” 、“补台论” 、“左转论” ,等等,近来又出现了什么“合法斗争论” 、“三中全会派过时论” ,等等,所有这些论点,透过现象看本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谈阶级与阶级斗争,宣扬和平共处,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甚至连一些有错误观点的老干部也不能批评,你一提出批评就会被某些人斥之为“攻击” 。凡此种种,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一番解析。
笔者在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一、 所谓“补课论” 、“补天论” 、“补台论” 、“左转论” ,等等,实际上是一种修正主义思潮,而近来出现的“体制内斗争论” 、“合法斗争论” 、“三中全会派过时论” ,不过是前者的翻版而已。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承认“三中全会”是一个全面否定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反革命会议,不承认“三中全会的两个决议”是彻头彻尾的反革命复辟的黑纲领; 二是在目前中国己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下,仍然把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希望,寄托在通过党内外的各种合法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促使第四代改弦易辙。在现实之中,其主要的动作就是试图通过向中央上书进谏、向领导写信以及试图通过出书、网上宣传、招集会议等方式进行造势,从而形成舆论和压力,促使中央的政策发生改变。
可悲的是,部分持“左转论” 、“合法斗争论”观点的人,在政治上处在极为幼稚糊涂的可怕状态,他们竟然试图以完全公开合法的形式进行斗争,还美其名曰“无产阶级的合法斗争” ,甚至公开组织自己的队伍。当这些做法遭到明显的封杀镇压之后,竟然还不觉悟,仍然坚持自己的见解和方法策略。在最近的五年内,这些极为幼稚的行动毫无疑问己导致、甚至发生了明显的部分左翼青年和人士因为失望而逐渐淡出左翼群体的情况,实际上就是这种“合法”斗争方式和策略失败的表现。
此外,在众说纷纭的争论之中,各主要“左派”人士出现了明显的派性倾向,热衷于打内战(如“临界点”、“分赃会议”的发明者),动不动就给与自己相异观点的同志扣上各种政治帽子,动不动就自封中心和正统,排斥其他观点和力量,对不同见解的同志进行恶意歪曲乃至人身攻击,从而使得左派根本无法实现整合和团结,使得人数极为有限的左派群体目前还分散在网上“自慰” ,在现实中无所作为 ,根本无视社会的变化和老百姓现实,也不去争取壮大和组织自己的力量。
以上种种,在自诩为“马列正统”的旗帜网、主人公网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尤其是主人公的老板许健康升官后干脆连装点门面的马列毛语录的遮羞布也不要了,直接改版为“广州街坊” ,左派的地位降到了分坛,随心所欲删帖,并对一切揭露、评击复辟当局的文章仍采用以前一贯的蛮横删除的霸道手法,这种卑劣行径与复辟当局的法西斯统治有何区别? 他们在专谁的政? 为谁服务? 不是显得清清楚楚的吗? 值得警惕的是,在当前严密的网络封锁与监控下,许多时政论坛早己关门大吉, 唯有“广州街坊”却可以不用代理直接上去,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当局化了近千亿元打造的金盾工程--网络监控系统的忽略? 还是一个诱人的陷阱?
二、“三中全会派”过时了吗? 道理不用多讲,有“三中全会”就必然有“三中全会派” 。这是不言而喻的。“三中全会派”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中国一个客观存在的政治派别,一个修正主义的派别,不是谁要否定就能否定得了的。
“三中全会派”的定义: “他们赞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基本原理,他们拥护《两个决议》,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大民主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们认为改革开放是必要的。他们也反对当前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复辟,反对私有化和腐败,但他们认为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成就还是有成绩的,那些问题出现在邓小平‘南巡’之后。对于当前中国的现实,他们认为应该避免社会大震动,不能搞大民主,应主要或唯一地依靠上层的‘向左转’,采用所谓‘改良’的渐进式的办法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他们有的还认为应当调整中国的战略,重走新民主主义道路;要学会驾驭资产阶级,再搞一段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以后再搞社会主义;他们中间甚至还有人要‘超越’马克思和毛泽东,另外寻找一套新的所谓‘理论体系’,等等。人们可以看到,他们除了对现实不满外,其主要观点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宣传口径还是基本一致吻合的。因此,人们称这些同志为‘三中全会派’。” “在近些年出现的所谓‘新左派’中,其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三中全会派’的一翼。” “另一部分就是所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人,即我们现在所称呼的这个‘三中全会派’。而国内外广泛称呼的‘老左派’,其大部分是‘三中全会派’。”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到底有没有“三中全会派”呢,我认为确实是有的。当然,这个名字起的是否恰当可以讨论,但名字不恰当不意味着所指的客观事物就是不存在的(比如鲸鱼不是鱼,这个名字起错了,但是这个物种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喜欢这五个字,当然可以换个词来指代这些人——当年热情拥护邓小平上台,过了些时候又被邓江集团抛弃,对时局有种种不满和担忧,但又要拼命坚持所谓党的领导,一次次上书,一次次寄希望于×××身上的老家伙们。比如“老左派”、“《中流》《真理的追求》派”、“邓力群集团”、“旗帜网幕后老人集团”、“主人公论坛掌权派”、“专揭人IP马甲真名派”等等,反正名字就是个符号而已,不影响实质内容的表达的。” “这些老家伙到底有没有错误思想需要批判呢,我认为肯定是有的。我亲耳聆听过邓力群手下一员干将对一大群大学生谆谆教导:“我们要把希望寄托在胡××那里”什么什么的,还不止一次,他至今还津津乐道于他们当年是如何如何为邓小平的上台出谋划策费尽心机的,非常引以为自豪的样子,至今他还认为与邓小平是什么“人民内部”问题。有一次他做如是说的时候鸿雁女士也在场,可以作证。难道说,这种东西也不叫错误,不需要批判吗?可以任其在革命青年中传播而无动于衷吗?”
三、一些有错误思想观点的老干部在有关革命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坚持错误或摇摆不定还可不可以批评? 一提出批评就被某些人斥之为“攻击” ,这是什么心态? 你是太上皇吗? 老虎屁股摸不得? 毛主席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还要不要呢?
正确地说,对一些有错误思想观点的老干部进行批评是对他们思想上的一种帮助和促进,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糊涂思想,,这种帮助和促进,其本身就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化的先进行动。事实上,批评得越激烈越深刻,对这些人就越负责! 这种无产阶级革命化的先进行动,一些人却连这样一个起码政治常识都茫然无知,在这些人的眼中,“批评”就是“攻击”、“放黑枪”的代名词。于是乎,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批评的是否正确、是否有道理,操起帽子棒子乱打,为了搞臭对方, 不惜造谣歪曲。人们不禁要问: 他们是革命者吗?
更有甚者公然说“你难道不欢迎邓力群的转变?” 。这是什么话? 那些放弃革命原则跟着邓小平跑的老干部,即便“清醒”了也难以原谅他们。因为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是什么次要的错误、局部的错误,而是根本性的错误、全局性的错误,是出卖了无产阶级、出卖了社会主义。准确地说,这不是什么错误,而是叛变。何况这些叛徒至今还未“清醒”! 试问:对叛徒可以原谅吗?
四、反腐败是“伟大的创举”? 左转论的出现在最近几年的盛行是有他充分的现实根据的。首先是因为中国领导层实现了更替,新一代的政策与第三代有了明显的区别。新一代的主要变化总结起来就是:在政治经济上更加重视意识形态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从2002年以来,由于农民工就业增加、收入有所增长,农村自90年代以后形势逐渐恶化的局面初步得到缓解,城市由于转移支付的增加,局面也出现了暂时"稳定"的迹象。 (当然这仅仅是暂时的, 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也不可能解决。)
在中国严重阶级矛盾出现"暂时缓和"的情况下,左翼中的极大一部分人开始出现动摇,寄希望于高层的改弦易辙,希望通过对于右翼的斗争和揭露促使中央左转,甚至把复辟当局为了稳固自已的统治而推出带有欺骗性质的反腐败,视作“伟大的创举”而欢呼雀跃。他们的基本理由是:一是中国如果发生革命的话社会代价太大,可能亡国亡种,二是认为高层对于未来目标还不是很明确,其政治路线取决于现实力量的对比,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通过斗争,中央还有可能回到毛主席的路线。
笔者认为,首先,对于中国发生革命所引起的社会代价,我们是无法回避或者掩耳盗铃的。中国的社会矛盾在近三十年来发展飞速,在现有的框架内已经完全无法解决,这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主要是中国以官僚买办集团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本和国际垄断资本相互依靠和利用,对底层进行赤裸裸的剥夺和抢劫所造成的,其后果最终必然是导向革命,如果革命的主观条件不成立,则会导致长期的动荡和混乱,整个民族和所有的老百姓将万劫不复。
但是,所有这些后果,绝对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不是我们想不要革命就能避免的。关键在于,两极社会结构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在专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程度,而资本主义必然的经济周期必然使这些矛盾在经济低潮中无法解决。这就必然发生混乱或者革命。如果不能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个革命,那么在专制废墟之下,必然是长期的混乱。与其长期混乱,民族毁灭,人民长期水深火热,何如革命,在短期内重建秩序?
判断目前中国的统治阶层还能不能回到社会主义道路,关键不是看不看最高层个别人物的意愿如何,而是看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谁是统治阶层,谁是被统治阶层。如果整个中国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建立在对立的利益基础上的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那么无疑社会性质是不可能通过上层的良心发现来改变的。这已经为共产主义运动以来的基本历史事实所证明。
今天的中国是怎样的阶级结构呢?简单说,就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营资产阶级和跨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而广大的工人、农民阶级、市民阶层,则是整个社会的被统治阶级。这是个非常简单和基本的阶级分析。认识了这一点,我们还能对上层抱有幻想吗?就算上层是“良君”,他能改变他所赖以存在的整个统治集团吗?整个统治集团能容忍一两个人对自己利益的彻底颠覆吗?
对上层抱有幻想的另外一个出发点,就是认为今天的整个国家还可以通过上层的自我政变、甚至是军事政变和军事独裁来解决主要的问题。其方式可以是通过对台战争或者对日、对美的军事对立来进行社会资源的整合和社会结构的重建,消除社会矛盾。
这种论点最基本的困难在于,军事政变的基础是什么?纳粹党和共产党之所以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接管国家政权,在于拥有一个党和领袖和指挥得动的高效廉洁并有信仰的干部队伍,并通过这个队伍实现对社会的控制。但是,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军队经商,中国军队目前的信仰早已被摧毁,腐败已经渗入骨髓,并且成为中国严重腐败的最主要阵地。这样一个队伍,如何接管国家?对于这支队伍来说,有的只是利益和军队内和平时期养成的服从习惯,在关键时刻,在可能出生入死的时刻,这支队伍用的上吗?1989年的事实已经说明,这支队伍在邓小平一辈人在的时刻,已很难指挥得动,何况今日根本就没有摸过枪、打过仗的新一代?
再退一步说,今日的政治局常委会是9个人的庞大队伍,就算是最高“领袖”有这个意愿,他如何说得通其他8个全部非他一手提拔的其他常委(对其他常委来说,军事独裁意味着他们的权力的丧失)?连常委会都通不过,军事独裁如何发动?
再退两步说,即便中央上层通过了军管和军事独裁的决议,各个层次的地方官僚会心甘情愿的对军人让出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吗?如果大家还对文革有记忆的话, 那么各地官僚拼死组织各种力量,甚至进行挑拨离间以保卫自己的权力的局面,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思吗?如果这种局面出现,可能还不用底层老百姓自己出头,官僚已经会利用这种机会和老百姓制造事端。那样,中国面临的,还将是动荡的局面。
退三步说,即便军队强行接管整个政权和社会,难道中国三十年来积累起来的如此复杂、尖锐的矛盾,包括深入骨髓的腐败、失业、贫富两极分化、中外矛盾,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资源严重不足对经济的双重限制,靠目前这些几乎没有打过仗的腐败军队,就能解决这些矛盾吗?
毫无疑问,这些人如果真的上去,用老百姓的话说,只是换下一批吃饱的,换上一批没有吃饱的新老爷而已。问题在于,这些人能不能,有没有能力重建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这些人能不能重新均贫富,能不能没收有钱人的资产并且把它重新分配?能不能重建社会主义公有制? 如果中国实行军管,西方肯定将制裁中国,那么作为今天以美日欧为前三大贸易伙伴的中国,谁有能力解决贸易依存度高达70%以上的中国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累计直接投资超过4万亿,波及面可能超过10万亿人民币的跨国资本怎么对待?没收与否?如果没收,将直接跟整个西方世界冲突,这个后果我们的军事政府能承担得起吗?如果不没收,那么均贫富的问题和对社会资源的整合问题怎么实现?对于民营资本怎么对待?还有整个国家如何管理?经济运转怎么维持?最为重要的是,军事政府有没有能力把财富重新分配下去?这个问题我们从中国目前希望工程、扶贫、长江淮河堤防建设等一系列事件上不难得出结论! 因为道理很简单,实现军管不能解决干部的腐败问题,在一个腐败的干部队伍基础上,政权还是面临最基本的问题:社会财富首先是集中不起来,再次是分不到底下去!
还记得么? 2005年4月,中国反日浪潮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声音,那就是以刘亚洲为代表的军内太子党力量的明确表态。虽然所谓中日关系青年研讨会都是书生议政,但这个事件以及以后的发展,导致了最高层的对日“绥靖”政策令人吃惊的硬转弯——访日的吴仪被临时招回。这说明,整个上层对于局面的操控能力在逐渐降低,建立在第一二代个人权威基础上的中国政治平衡局面,随着老人们的自然死亡,已经改变,今后中国的政治平衡将迎来一个没有人人膺服的主心骨的时代,上层政治的稳定将建立在非常困难的上层各派势力平衡的基础上,打破将更为容易。在这种局面下,军事独裁和军管所需的“强硬领袖”的条件实际上更不具备。
从目前最高层的动作来看,他们是非常虚弱的,他们实际上是采取“保守”疗法:左右开弓,力图把一切反对力量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个政策实际上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第四代地位的确立,就明显表现出来。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在今天中国的局面下,即便当局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能力面对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2004年10月11月重庆、四川、大庆等地几起规模庞大的群体性事件,就明白无误的证明了这一点——大家更不要忘记了,2004年是1996年以来中国局面最好的一年,况且如此,何况第四代还不曾遇上中国真正困难的局面。
五、“中国强国梦”之虚幻 之所以在中国的部分左翼知识分子中,认为革命在几十年内不可能,实际上是认为在几十年内,中国经济都将保持高速的增长局面,并且中国经济增长将把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严重的阶级矛盾掩盖下来,维持适度的就业和增长,从而中国也将迈入世界强国之林,甚至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这实际上是被一时的经济增长掩住了基本的分析能力。
在以前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1.是强制工业化的毛时代,通过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和集体化,强行对资源进行有利于工业化的分配,削减消费,维持了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在三十年内建成了全面的国家工业体系。这一动力目前已经不存在。
2.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资源分配中缩小国家支配的部分,增强民众消费能力,在工业化提供的可能的基础上,为轻工业发展提供需求。这个增长动力随着两极分化在90年代中期的完成,已经难以为继。
3.是中国进行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基础建设所推动的经济增长。这些基本是政府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非经济的增长动力,受制于中国的银行制度和政府财力。由于中国银行改革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已经不可能从银行大规模获得这样的资金来源。从财政而言,中国内地地县以下的财政破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沿海的财政,由于建立在经济并因而财政永远高速增长的预期基础上,形成了庞大得可怕的基建投资,在经济高潮过去之后,财政破产也在意料之中。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城市土地在最近几年已基本被卖完,房地产热潮2005年也将过去,地方政府的财政主要来源也将难以为继。
4.是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由于对于装备制造业市场让出,所导致的轻工业和加工业领域的世界市场的需求。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大大超过世界几乎所有大国,并且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这个动力实际上也难以为继。
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是两个:以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带动的投资的增长和出口的增长。
毫无疑问,房地产高潮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是一致的。这个高潮在2004年达到顶峰,在2005年以来,房地产和城市化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下滑。这意味这目前的经济增长动力已经衰竭。90年代以来,房地产在中国能为经济提供重大动力的时间只有三年左右,如92—94年,而其后的低谷期却有六七年之久,如1996—2001。更为重要的是,从2002—2004年的房地产高潮实际上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房地产需求,并且为银行五倍的住房信贷所支持。但时至今日,中国多年积累起来的消费能力已被消耗,住房自有率已经达到了70—80%以上,超过了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房地产的泡沫已经比较严重,在房产严重下滑之后,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再了。
随着房地产热潮过去和中央土地政策的收紧,尤其是城市土地基本的拍卖完毕,地方政府来源于土地的收入将可能严重下滑,来源于工业区基建从而吸引招商的税收,也将随着经济高潮的过去而增长下滑甚至绝对值下降,这样,地方政府基础建设投资的财力将不再。因此,作为城市化而出现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将不复存在。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是什么?一般来说,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外乎投资、消费、出口。但如前所述,出口、投资、消费对于中国而言,即便短期内绝对值不出现明显下降,但继续提供高速增长的动力显然已经不可能,唯一可能的手段是进行产业升级,以创造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并以期创造新的外部市场。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可能吗?目前中国产业升级不外乎两个方向:重化工和装备制造业!
从重化工业的发展来看,似乎中国的可能性更大。但中国遇到的问题是: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前提——石油资源的短缺将成为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障碍。要克服这个障碍,中国必须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保护自己资源产地和运输通道的安全,同时保证自己对于世界市场的控制能力。但遗憾的是,这个能力目前中国根本不具备。如果可以借鉴的话,美国、日本、德国作为后进国家都可以是中国的参照。但美国是钻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空子,而德国和日本则首先通过殖民地,然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在二战后,面临社会主义对西方的威胁,美国不得不在市场、防务、资本和技术上对德国、日本进行扶持。所有这些,在今天没有殖民地,没有两强相争的情况下,历史无法重演。中国目前要崛起,直接面对的世界第一号强国美国和其欧日同盟,我们在民族意志和凝聚力、战争动员力以及军事力量方面,显然都不是美国的对手。那么中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如何保障?
从装备工业的发展看,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基本是一条自废武功的道路。从原先的能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发生产业“退级”,变为主要只能生产消费品和简单制造业的初步工业化国家。数控机床、半导体、飞机、造船、汽车以及各种重工业成套设备,中国除了装配之外,核心技术几乎全军覆没。而主要行业的主要装备,几乎全面被欧洲和日本产品占领!简单举例,大型飞机、数控机床、芯片、钢铁制造成套设备、纺织机械、汽车等等,无不例外,而作为中国工业摇篮的东北装备工业,也几乎全部趴下!
目前中国经济每年有巨大的储蓄和存贷差,资金款然有余,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及其研发组织能力,包括巨大的资金实力,中国的民营经济显然无法实现产业升级;由于腐败和外部产品不受限制的长驱直入,中国原先均为国有的装备制造业几乎全军覆没。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装备工业目前在已经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原有底子已经垮掉,而新生的民营经济又缺乏这方面的实力,中国向装备工业升级的能力事实上也已经基本丧失。
既然产业升级的能力基本没有,原有产业在国内受制于两极分化导致的消费市场狭小,在国外受制于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尤其是受制于中国保护和开拓资源和市场的军事政治能力的限制,那么中国的经济还能有什么远大前途呢?
同样,认为革命渺茫的左翼学者,实际上是被中国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增长所吓倒,所蒙蔽,根本看不到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度性动力已经消失,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左右翼分化,以及高速发展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就标志着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冲突和走向混乱的时代的开始,而2002—2004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最后的回光返照——银行产品创新和住房改革结合形成的最后晚餐——房地产热潮及其派生产业效应。这之后,中国经济原有的动力——消费不能恢复,各级政府卖光了国企和土地,失去了资源整合和调配平衡能力,世界市场的“入世效应”将日益耗尽,外资高速进入的“入世效应”也将告尽(2005年以来外资进入的低速增长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时中国经济将是万劫不复,何来持续增长?
六、左派的任务 在中国的政治力量对峙中,左派必须明白各种政治力量的基本情况和长处短处。
右派在中国目前拥有话语权,掌握几乎大部分的政府经济部门,完全得到了跨国资本的支持和欣赏,并在话语上吸引了民营资本。可以说,中国目前的右派是力量最为强大的。可惜的是,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右派同左派一样是一盘散沙。但他们人数众多,控制舆论,拥有金钱后盾和帝国主义的支持。
民族主义在目前的中国分为两种力量:一种是西式民族主义,另一种是中式民族主义。西式民族主义者以西方的现代民族国家模板来看中国的世界地位,追求中国的富强崛起和利益,其中大部分人心中的理想模式就是美国。中式民族主义更看重中国的本土文化资源,对于他们来说,西方是异质的文明,中华民族或者汉民族,必须从服装等形式上部分恢复古代的传统,从内心恢复古代的道统,创造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东方文明模式,为全世界指明新的方向。但他们理想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式,他们大部分并不清楚。
对于左派来说,跟右派中的民间力量斗争过程中,必须跟他们争夺群众,尤其是话语权。因此双方的纷争的主要目的在于争取群众。服务于这个目的,对于右翼的其他活动和促使中国各种力量进一步分化组合的行为,大可不必当回事——因为双方的基本依靠力量并不重合,可以各自发展,平行不悖。右翼力量的发展实际上可以冲破目前的政治僵局。只要是有利于局势变化的力量,左派应该都欢迎!令人痛惜的是,在上一轮政治较量中,左派采取了极为幼稚的政治策略——帮助当局打击右翼从而稳定高层统治!这简直是对全世界人民犯罪!
对于民族主义,尤其是对西方怀有敌意的中式民族主义,左翼必须联合,让他们认识到,民族主义只有走左翼道路,才能最终达成,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对抗全盘西化!对于民族主义中的西化派,除过是体制内上层,争取让他们认识到今天中国统治阶级实际上与国际垄断资本是一家,其联合统治的共同利益实际上大于其矛盾,中国的崛起在今天的世界和国内格局下实际上根本没有出路!
左派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今年自己目前的局面: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没有力量,没有经济后盾,理论话语陈旧、创新能力落后于时代,主要仅限于底层知识分子的小圈子。而从立场和历史上看,左翼的最根本力量在于其群众底层动员能力,但这一点,左派实际上根本没有!
在这种局面下,左翼必须让无法集结起来的散兵游勇们在网上与右翼论战以争取舆论,从民族主义左翼,主要是中式民族主义那里汲取现实力量,并整合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在实现队伍壮大和部分集结的基础上,现在是左翼必须分散尝试到底层去的时候、尤其是深入城市底层和农民工群体中的时候了!如果在两三年内左翼尚迈不开步,或者没有明显的进展,左翼基本将永远的失去创造历史的机会,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也可能将因此而前途黯淡。
左翼力量从2002年前后以来的沉寂衰落,说明眼光向上的左转论对于左翼的危害是何其之大!更为重要的是,从目前的经验看来,左翼不摆脱老左派眼睛向上的党内斗争路线,不摆脱革命悲观论的改良主义倾向,左翼力量根本就无法得到真实的壮大和发展,根本不能锻造一个根植于底层的坚定左翼队伍!没有这样一个队伍,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的未来都将是纸上谈兵,共产主义理想就成为少数边缘人的可笑“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