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宣言》:一部雄伟博大乐章的曙光性序曲
发帖人: 观察家 发表于: 2011-8-23 02:39
《宣言》是人类有史以来一本最伟大的社科著作。与人类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相比较,《共产党宣言》在文采词句、表达艺术性上,在理论观点的立论高度、阐述问题的内在逻辑性上,以及它所具有的博大宽广世界性历史性眼光和自信、坦诚、鲜明的政治理论风格上,都远远居于后两者之上。在科学性上讲,《共产党宣言》是以人类的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和当时的社会客观状况为理论依据,而后两者却是以上天和神的名义,为自己立论造势,在行文的气势上根本无法和《共产党宣言》居于同一高度。从历史的程序上讲,那两个宣言产生的时代早于《共产党宣言》,它们的历史使命今天已基本完成,而《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历史任务是对他们的承接和发展,并且至今还远未完成。所以,《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社科著作。
首先《宣言》讲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真谛。《宣言》讲,“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在当代社会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社会的经济关系基本构成仍然是占有生产资料的一方和不具备生产资料主要靠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生活来源的一方。经济地位决定着政治社会地位。由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一时一刻也没有消除和停止过。要讲不同之点,那就是《宣言》中惯用的“阶级”一词被现代学者普遍 用“阶层”所代替,这没有本质的区别。阶级、阶级斗争,这个在马克思看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至今仍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的财产” ,现代经济中的利息、股息、证券、地租、利润等等最终是人的活的劳动所创造的,这样最基本的社会现实没有任何本质的改变。
其次,《宣言》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做出了异常准确的预测。《宣言》的预测让人感到它简直不是出自160年之前的论断,而像是今人坐在互联网前作的时事评述:“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不是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态势的生动写照吗?还有更让我们吃惊的:“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今天的联合国组织、“国际世贸组织”、各种国际法、欧盟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申根协定可以说是对这段论述的现实注解。《宣言》中类似的例子很多,无需再大量重复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特征的认识没有背离当前的实际,现实情况更印证了《宣言》预测的科学性。
第三,《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所讲述的基本原理仍然有效。《宣言》不是台历本,也不是算卦书,它对其以后的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指出基本的方向和道路,除此之外对它的要求都是痴想。马恩列斯毛都多次论述过这种思想观点。不可否认《宣言》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把 无产阶级革命看得比较迫近,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容纳量的估计不够充分,还有一些今天看来不是那样准确的个别结论。但是这些“证据”远不能否定它的基本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那一切人都可以自由发展的社会一定会到来。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增强,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传统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小农意识、封建意识、小资产阶级思想、现代资产阶级思想也犹如汪洋大海,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立即实现共产主义。但是现在不可能,不等于将来不能,只是过程更复杂、更曲折、更长远。对于这点,列宁讲的一些话,可以说是对《宣言》思想的重要补充。他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着复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还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相当的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毛泽东作为列宁之后、中国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他恰逢二战之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的几十年间,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他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的认识要比列宁更为深刻全面。他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东欧苏联巨变,就是对列宁、毛泽东论断最好的现实注释。
单纯拘泥于现阶段、局部一时一地的表象,是远不能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的,从理论上看问题反而是把握事物本质的捷径。其实,资本主义从它诞生的那天起 ,就像世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在自己生命途程中同时包含着自身的否定因素。但是这样的道理,没有活生生的事实摆在那些否定《宣言》现实意义的人面前,他们是不会相信的。就像古人所谓“夏虫不可言冰” 一样,这也不足为奇。我坚定地认为《宣言》对我们正确认识今天的社会现实,客观准确地看待现代资本主义,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仍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第四,《宣言》的理论高度和写作水平迄今为止仍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无法企及的一座高峰,但是从其所开创理论和事业的历史过程来看,它只是一个雄伟博大乐章的曙光性序曲。这个序曲只是为它之后的展开部定下基本的旋律,它更精彩华丽的众多后续乐章还要靠后人来谱写。《宣言》问世已经160多年了,比起它所倡导的伟大深远的社会变革所需要的漫长历程,它还是很年青的。虽然在它理论指导下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的那个让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在全球范围呈现式微的景象,但是这对它来说不过是又一次简短粗糙的试演。这次试演即使存在这样那样这样的不完善,也要比19世纪发生的巴黎公社革命要成功得多。像黄河长江奔流入海那样,这种代表历史发展趋势的伟大深刻社会变革的序曲一旦开始,在它未到达自己的历史结束点之前,它可以时强时弱,此起彼伏,甚至以马鞍形、之字形曲线发展,但是它是什么力量最终也不能彻底阻挡的历史潮流。《宣言》凭借着资本主义的厚重广博的柴薪,所点播的火种是不会熄灭的。不仅如此,在人对人的剥削、资产阶级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被消灭之前,它将时刻保持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道理很简单: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它提供了肥沃适宜的土壤,这才是它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宣言》在我的心中,它永远是照亮思想、指引人生的神圣经典。
《宣言》篇幅不大,但是它的思想理论含量胜过许多优秀图书相加的总和。若用 一句话把我对这部经典的阅读理解概括出来?我的回答是:遵循《宣言》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