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2讲】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 [复制链接]

1#
【第2讲】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

2011-11-25 07:4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91| 评论: 0|原作者: 马克思主义100讲|来自: 马克思主义100讲

摘要: 对于马列毛同志来说,当前比较迫切的问题是:怎样正确地认识我们当前的社会性质?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划分阶级?如何认识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在我们当前具体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能不能导致革命,革命能不能胜利?胜利了,能不能巩固?为了与广大马列毛同志共同提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在这一讲中,我们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些基本观点。 ... ... ... ... ... ... ... ...

红色中国网马克思主义100讲编写组



            自从有阶级社会起,被剥削被压迫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仍然为全世界劳动群众开辟了走向光明、走向解放的前进道路。过去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只要有压迫、有剥削就必然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可以胜利的,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对于马列毛同志来说,当前比较迫切的问题是:怎样正确地认识我们当前的社会性质?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划分阶级?如何认识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在我们当前具体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能不能导致革命,革命能不能胜利?胜利了,能不能巩固?

            为了与广大马列毛同志共同提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在这一讲中,我们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些基本观点。



阶级社会的起源和消亡
            社会为什么会分裂为阶级?为什么少数人可以剥削、压迫绝大多数人?在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自己的统治寻找思想上、理论上的根据。在古代,剥削阶级往往将自己打扮成宗教、天命的化身,将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说成是所谓神或上天决定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宗教和迷信大大衰落了,于是资本家往往又将自己打扮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特殊的才华、特别“能干”、“敢于承担风险”、“富有远见”、“勇于创新”等。

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资产阶级也更加腐朽,资产阶级已经完全丧失了它过去曾经起过的历史进步作用。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资产阶级对社会和人类的破坏越大,资产阶级所积累的财富往往就越多。相信资产阶级那套鬼话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具体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的种种反动经济学说。

要正确认识阶级起源的问题,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摈弃剥削阶级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阶级起源的原因,只能从人类的实际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说明,只能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这些条件的生产方式中去说明。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此曾经做过经典的论述: “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被迫专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管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但是,这并不妨碍阶级的这种划分曾经通过暴力和掠夺、欺诈和蒙骗来实现,这也不妨碍统治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牺牲劳动阶级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加紧剥削。”
            众所周知,在人类发展的最初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所得仅够人们勉强维持生存,不存在剩余产品或者剩余产品只有在偶然的、极少的情况下才存在。在那种客观状况下,人们要生存,只能共同集体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所以,在人类历史最初的成千上万年,在人类社会中不存在阶级,也没有阶级斗争。关于这一点,即使是严肃的资产阶级历史学者也是不否认的。

只是到了距今约一万年前,随着畜牧业、农业的产生,人类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人类社会中,才普遍出现了比较稳定的、相对大量的剩余产品。这样,就有可能使社会的一少部分人从直接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劳动管理、政治、司法、科学、艺术等“社会的共同事务”,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这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阶级,便通过暴力、掠夺、欺诈等手段实现了对社会剩余产品的独占,从而“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加紧剥削。”所以,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这就是阶级起源的秘密。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相对大量的剩余产品是与文明以前时代相比较而言。如果是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和长远前景相比较,直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前,一般阶级社会所拥有的社会剩余产品只能如恩格斯所说是少量的。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前,由于社会的劳动生产力相对低下并且增长缓慢,社会的剩余产品不足以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从直接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更不足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这那样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劳动不可避免地要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

所以,与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和辩护士不同,马克思主义不是从虚无缥缈的、主观臆造的所谓天命人性来说明阶级划分的存在。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的所谓左派思想家不同,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去徒劳地抱怨阶级社会不公平不道德不正义。与这些思想家相反,马克思主义总是从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去认识和说明阶级社会为什么会产生,阶级社会所依据的历史条件是什么,这种历史条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历史条件的变化为什么必然在将来导致阶级社会的消亡。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的存在仅仅是人类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物质生产力已经发展到可以生产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但是剩余产品尚未丰富到足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还认为,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定可以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劳动生产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从直接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也就是仅用一小部分时间从事直接生产劳动),从而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普遍地从事科学、艺术、政治、劳动管理等活动。这样就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就消灭了阶级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是这样论述的: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派别的头脑中。但是,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其他一切社会进步一样,这种占有之所以能够实现,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同正义、平等等等相矛盾,也不是仅仅由于人们希望废除阶级,而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如果说阶级的划分根据上面所说具有某种历史的理由,那也只是对一定的时期、一定的社会条件才是这样。这种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的确,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不仅某个特定的统治阶级而且任何统治阶级的存在,从而阶级差别本身的存在,都将成为时代的错误,成为过时的现象。所以,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

恩格斯认为,阶级社会以往的存在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这种基础将被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这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人们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在彼此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纯而又纯的、脱离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是没有的。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各阶级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阶级社会中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力,无不打着阶级的烙印。

因为阶级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的具体表现,要了解阶级和进行阶级分析,必须从一定的生产关系出发。

列宁给阶级所做的经典定义,就是从生产关系出发分析阶级的范例: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根据列宁的定义,要对一个社会做出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阶级分析,首先要看不同的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如何,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多少等。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但是要注意,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关系不一定都在法律上明文规定。所以,主要地还是要看人们实际上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如何,不论这种实际的关系是否在法律上全部明文规定了。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外围和半外围国家,以及在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原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上所规定的财产关系往往与实际的生产资料占有情况不完全一致。在个别情况下,甚至可能完全相反。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应该以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情况为准。

除了看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情况以外,要进行正确的阶级分析,还必须了解不同的人们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如何,是居于支配的、控制的地位还是居于被支配的、隶属的地位;还要看不同的人们分别以什么方式领得多少社会财富。

而阶级划分最主要、最关键的标准,是看一个集团是否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也就是说,看哪个集团从事社会的生产劳动、却不占有社会的剩余产品,哪个集团不从事生产劳动或只从事少部分生产劳动,却能够占有社会的剩余产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或资产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这种占有通常是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在一定的情况下,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也可能在法律上没有完全明确规定出来,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来说,这种占有可以在实际上是明确的和具体的。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支配着劳动过程,像指挥军队一样指挥着工厂、矿山中的工人。资本家不从事生产劳动,但是却占有社会剩余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剩余产品表现为凝聚着一般社会劳动的、可以用一定数额的货币代表的商品,因而表现为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部分或相当大一部分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成为雇佣劳动者,因而构成社会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构成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阶级对立。平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经常在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围绕着对劳动过程的支配(劳动时间长短、劳动强度大小、劳动安全和劳动条件等)和剩余价值率的大小(即剩余价值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之比,或利润与工资之比)展开斗争。这种经济斗争或迟或早会发展为政治斗争,并且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得到反映。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状态下,资产阶级相对于无产阶级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而比较巩固。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都爆发危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就将发生对无产阶级有利的变化。如果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力量对比发生了对无产阶级有利的决定性的变化,从而无产阶级的力量由劣势转变为优势,那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就将上升为无产阶级革命,进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和半外围国家中,劳动者中的相当大一部分乃至大多数仍然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人们往往将这些劳动者笼统地(但是并不准确地)称为农民。他们当中,除了一小部分是在资本主义农场中充当雇佣劳动者的农业无产阶级以外,很大一部分是形式上拥有自身劳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小农,还有一部分仍然处于封建或半封建的生产关系中、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这些农业劳动者占有相当大的数量,他们起着世界资本主义产业后备军的作用,为世界资本积累不断地提供新鲜的廉价劳动力。被封建、半封建生产关系剥削的佃农或农奴不占有生产资料。即使是小农,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实际上非常少,又没有能力与资本主义大农场竞争,并且在现代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要在供销两个方面依赖资本主义市场因而被商业资本盘剥。因此,在资本主义大农业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无论是小农、佃农还是农奴,其农业所得都不可避免地大大低于即使是简单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最低收入水平。由于这些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低下,劳动者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就不得不来到城市,出卖劳动力,逐步地加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

因此,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和半外围国家,绝大多数农业劳动者构成在农村的半无产阶级,他们是城市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是未来的或正在形成中的无产阶级。农村半无产阶级与城市无产阶级在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他们都饱受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都经常地开展着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因此,农村半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过程中的天然同盟军。

当然,无论是在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之间,还是在无产阶级内部和半无产阶级内部,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因素,都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别。在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之间,也会存在着种种局部的、短期的矛盾。资产阶级必然不遗余力地企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无产阶级内部、半无产阶级内部以及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比如,通过雇佣大批的半无产阶级廉价劳动力,资产阶级可以在一定时期达到打击无产阶级的目的,迫使他们接受低工资和恶劣的劳动条件。资产阶级还会在政治上挑拨离间,利用无产阶级与半无产阶级之间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一些生活水平的差别来挑唆半无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或者利用一部分无产阶级由于历史和阶级斗争的原因而具有的较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来挑唆无产阶级的其他成员来反对这一部分的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这些阴谋可能暂时得逞。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造成农村半无产阶级的逐步无产阶级化,因而逐步地消除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之间的差别。无论资产阶级玩弄什么样的阴谋,资产阶级剥削、压迫一切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这个基本事实是不会改变的。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必然要加紧剥削一切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劳动者,从而用事实教育广大的劳动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切外围的和半外围的国家,只要无产阶级内部充分团结起来,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充分团结起来,又有了正确的和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小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必须强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术语中,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有严格区别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分别指两个不同的阶级,而不是同一个阶级的不同组成部分。所以有些同志,在口头上或笔头上不经意地将大资产阶级 和小资产阶级相提并论,这是不正确的。澄清这个概念,不仅有理论的意义,更有政治的意义。

            小资产阶级有时也叫做城市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包括城市里的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小业主。这些人拥有生产资料,依靠自身劳动或主要依靠自身劳动谋生,一般不剥削他人或只进行少量的剥削。需要说明的是,要有资格做小业主,拥有的生产资料要达到一定规模,至少要可以维持相当于熟练工人的生活水平。不能把城市里摆地摊的、擦皮鞋的都形式主义地一概称之为小资产阶级。那些摆地摊的、擦皮鞋的,或做各种惨淡经营的小生意的,很多属于半无产阶级,还有一些是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的无产阶级。

            类似于小业主这样的传统小资产阶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数并不多,这是由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特点决定的。这样的传统小资产阶级政治上也不起重要作用。

            小资产阶级的另外一部分人数更多,政治上也更重要。这另外一部分、比较现代的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形式上没有生产资料并出卖劳动力为生,是雇佣劳动者,这一点与一般的无产阶级似乎是一样的。然而,与一般的无产阶级不同,小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一般比较高,比如需要大学或研究生学历,需要律师或医生资格等。这样高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往往不是一般无产阶级家庭可以承担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小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或者在相当程度上支配自己的劳动过程,比如医生、律师、大学教授;或者起着协助资本家控制、支配劳动过程的作用,比如资本主义企业里的中层经理、监工、工程师等。与之相比,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明显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不可以把小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与白领混为一谈。在所谓服务业中的广大底层劳动者,包括在办公室工作的底层职员,既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又在劳动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完全属于无产阶级。

            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日渐复杂,因而需要比较多的小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为资产阶级服务。这些小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往往掌握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运行的各种关键岗位,包括政府、公司、医院、学校、研究所等,因而他们也是资产阶级的主要拉拢对象。可以这样说,没有小资产阶级做社会基础,没有任何一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存在下去。

            在经济上,资本家或资产阶级政府一般给予小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大大超过一般无产阶级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如果将社会剩余产品定义为社会总产品在扣除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消耗以及维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物质需要以后剩余的部分,那么小资产阶级事实上占有社会的一部分剩余产品,属于资本主义社会里被统治但是拥有一定物质生活特权的阶级。由于以上的特点,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严重的两面性,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一般来说,在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时期,小资产阶级总是站在资产阶级一边,是资本主义社会可靠的社会基础。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危机的加深,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甚至无产阶级化。在这种情况下,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在政治上会发生动摇,有些人甚至会加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中来。

            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加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中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总的来说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有利的。小资产阶级的分裂和向无产阶级靠拢可以加速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另一方面,随着小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化,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也会对无产阶级产生影响。

            由于小资产阶级不甘心放弃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权地位、留恋这种地位,小资产阶级的个别成员即使加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甚至革命口号喊得很响,实际上往往害怕看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胜利,而是幻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达成某种妥协,而在这种妥协中保全小资产阶级的特权地位。其具体做法,就是在无产阶级队伍中散布各种改良主义思想,主张无产阶级不要与资产阶级做彻底的、革命的斗争,而是要将斗争限制在不危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范围内,随时准备向资产阶级投降、被资产阶级招安。

            这种由小资产阶级左派所倡导的改良主义,在世界各国,都有两个典型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民主革命论,即主张无产阶级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资产阶级某一派和小资产阶级争取资产阶级形式民主的政治运动;另一种是民族革命论,即主张无产阶级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利益,将维护民族国家与反对帝国主义等同起来。两种改良主义都反对无产阶级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斗争,都反对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治民主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独立的代表本阶级特殊利益的政治纲领和主张,因而在实际上都主张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治民主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无条件地放弃领导权、绝对地服从资产阶级。

            对于小资产阶级左派在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所散布的改良主义影响,广大马列毛同志第一要经常保持警惕,第二要坚决斗争。只有通过坚决的、原则性的斗争,才能对小资产阶级产生好的影响,才能使大批小资产阶级左派逐步放弃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而接受无产阶级的思想,才能确立无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真正巩固与进步小资产阶级的团结,并奠定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条件

            20世纪,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依靠无产阶级的领导、依靠工农联盟,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劳动群众曾经胜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在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面积五分之二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立起来以后,为什么还会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专门讨论。但是,根据经典作家关于阶级社会起源和消亡的历史条件的思想,这里可以初步探讨一下。

            阶级社会要消亡,也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取得胜利,最基本的历史前提,是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而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必须在相当程度上从直接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始终存在着那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阶级
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加紧剥削的历史可能性。

            就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它们虽然在世界上的一部分地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仍然被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着。整个世界体系的资本主义性质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时刻面临着在经济上、军事上拥有巨大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为了生存,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增加各种工业品的产量,把全部的剩余产品都投入工业化和资本积累,这样就没有什么剩余可以用来实现劳动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了,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生产劳动而无暇于“社会的共同事务”的局面了。

            必须指出,即使在那样恶劣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极大地改善了一般劳动人民体力和智力发展的条件,在取得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仍然使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同等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仅仅根据这一点,革命也是完全正当的,也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21世纪,新的社会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和巩固,决不能满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更不能像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那样,与资本主义搞什么“和平竞赛”。只有在世界上的全部或大部分国家(或至少是大部分主要国家),社会主义都取得胜利了并且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彻底被推翻了,世界体系的基本规律彻底被改变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才能算基本解除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论坛值班员 于 2011/11/25 17:24:22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