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民师上访和养老保险的事
关于湖北民办老师上访和养老保险的事,我来说说我所知道的 我是70年代出生在湖北省大洪山山区农村的人,在我生长的年代,大山隔绝了一切,交通不便,贫穷,闭塞,当地农民靠山吃山,基本上与世隔绝.。
1984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的小学是建在山岗上的三排瓦房,除了六间教室以外就是一个教师办公室了。教室的地面,是我们自己带着家里捶衣服的棒槌去捶平的,课桌是当地的木匠自己砍树凭想象做的,长条的桌子,只有一层,表面非常粗糙,没有抽屉,我们自己带稻草去攀一个可以放书包的地方;窗户是塑料和报纸糊上的,北风一吹呼呼响,同学们的手脚基本上都是冻紫的,在这个冬天里,我坐在空调房里,回忆起当年,仍然会浑身打哆嗦!
学校里面没有一件体育用品,篮球足球不用说了,那时候我连乒乓球都没见过!更不用提音乐、美术之类的教具了,唯一能够指挥大家的,就是那只悬挂在教师办公室门前的破钟,每到上课或下课时间,值日老师就拿起小锤,“梆——梆——梆——”!
在当时的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公办老师愿意到我们那贫瘠的乡村小学去任教!全校有十几个老师当中,只有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是公办老师,因为他是本地人,儿女也都在我们那个大队务农。除了这一个公办老师以外,其他全部都是民办老师!这些民办老师中,大部分是当地的高中毕业的落榜生,那时候不兴打工,他们没考上大学,正好村小学需要老师,他们就迎难而上了。他们的工资很低,由于没有正式编制,工资只能由大队村委会发,村委会没钱,就常年拖欠他们的工资,通常是到每年年关才能兑现一部分,勉强糊口而已!
我不想说这些民办老师多么伟大,作为那种条件下的民办老师,他们有因为学生不争气而辱骂和体罚学生的,也有因为自己家里有事就给全班学生放假的,甚至在我读书生涯中,还曾经被老师带去帮他家亲戚插秧收稻谷摘茶叶的,这些情况跟现在的城里孩子没法比,在那种条件下,这只是一种存在的现实,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我想说的是,这些民办老师在国家基础教育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挑起了农村教育的大梁,负担着我们这些山里孩子一代又一代的教育重担!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很多人从大山里面走了出来,有的继续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有的凭着他们给予的知识外出打工挣钱。如果没有他们,没有这些民办老师,中国将有更多年轻的文盲,农村人口素质会更差,也更加无法摆脱贫困!(如今我是广州的高校教师,能够站在这里的讲台上,我最先感谢的是那些曾经培育过我的小学民办老师!)
这些民办老师拿着微薄的收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70年代末,一直到2001年。
2001年3月,湖北省教育厅等部门颁发〈关于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实施意见〉(鄂办发[2001]14号)。文件规定,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考虑,抓紧实施,通过转一批、辞退一批、退养一批的办法,一次性妥善解决”。
这个文件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主旨在于解决民办老师问题,能转公办的转公办,不能转的一次性清退,给予相应的补偿。
但是在农村,有很多现实情况。在我们当地,由于山区人口稀少,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向外地入学,到90年代末期,本地生源已经程急剧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适逢[2001]14号文件,大部分村小学完全撤销,学生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就学。(我就读的小学,在2002年被撤销)。
依据[2001]14号文件,如果在正常名额规定下,通过考试,本来有一部分民办老师可以转正的。但是具体实施到下面,很多名额被关系户占有,少数地区甚至将名额拿出放卖,卖给政府机关待转正的临时工。当然了,这些也是钱权交易的结果,在我们当地,有“三万一办”的说法,就是政府机关的临时工,通过关系,花三万元就可以买一个本该属于民办老师的转正名额。
这样以来,大部分转正名额不知所向,民办老师想转正,几乎比登天还难,不管你能考多少分,对不起,名额有限!至此,在2002年左右,大批的民办老师遭到辞退。我的一位老师,1979年开始执教,2002年被辞退时,按照当时的月工资152元,给予一次性补偿费1520元。
1520元,一辈子,就这样给打发了。
那些民办老师此时都已年近半百,他们从20岁左右开始任教,把人生最黄金的时段献给了学校和孩子,并为此错过了学习农业技术和其他技术的机会,四五十岁的他们从教师岗位上下来以后,没有一分钱工资,肩不能扛,背不能托,农活不会干,一旦生病就成为家庭的严重负担,他们中绝大多数晚景凄凉,有儿女的依靠儿女过日子苟延残喘,儿女靠不上的只能自生自灭。(这是我老师的原话)
这种情况在整个湖北省境内很多县市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民办老师年岁近老,他们的生活、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问题都出现了。网上常有报道广水、随州、公安、松滋等县市的民办老师集体上访,要求解决民办老师养老等若干问题。人无冤屈不上访,民办老师是弱势群体,他们人数少,力单人薄,没有人能代表他们,他们只能靠自己,他们要求解决问题的路很长,很难,也很辛苦。
2009年8月,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财政厅颁发《关于解决辞退民办教师养老保险问题的指导意见》(鄂教师[2009]11号)文件,主要是安抚近年来民办老师近来上访的问题。
处于对自己老师的关心,我仔细看了这个文件,关于这个文件,我只想说两点:
1、民办老师养老保险,国家购买12%部分,为什么只能从1996年1月1日开始?
文件规定,从1996年至被辞退年份,财政负担12%,自己负担8%,被辞退以后20%全部由个人自行购买。那么这一规定最多只承认民办老师7年有效工龄,1996年以前老师们的贡献去哪里了?
2、民办老师需要的不是这一纸安抚性的薄利养老保险,他们需要的,是当年被转卖和无情剥夺的工作权利,是尊严!
湖北的政府还是不错的,起码已经关注到这部分弱势群体了,只是希望政府能继续关注,给予圆满解决!
2011年9月6日秋高气爽,湖北省原民办、代课教师代表近400人汇聚省教育大厅,倾听七旬民办教师代表刘望生老师鞠躬大作家刘醒龙先生的汇报演讲,感谢武汉晨报《名人坊》给予民办、代课教师代表刘望生、彭贤良与刘醒龙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参会代表们争相传阅8月25号《武汉晨报》相关内容。现场公安干警协助拟定5位教师代表与湖北省教育厅严处长对话,大家异口同声要求接见民办教师代表,约定下午3点进行,时间已过4点,不见教育厅领导出现,教师代表到信访处咨询,回答是:领导们正在协调。直至下午5点左右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兼副厅长才接见民办代课教师代表。庄重承诺在本月最后一周给答复。
本月26日,民办代课教师代表们怀着10年上访换来的教育厅最高领导人出面给予答复的殷切期盼来到省教育厅,本指望有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大家做梦也未曾想到教育厅接访人员说:“我们已经电话回复了上次的5位代表。”回复的具体内容也不向代表们作任何介绍。老师们只好等候6日参加接谈的代表到来。与会代表徐学新到达后向大家简要说了电话回复的大致内容:86年前的民办教师都已经解决了。
下午民办代课教师代表要求教育厅出具文字回复,接访人员坚持说电话已经回复了。代表们要见蔡书记,接访人员说蔡书记不在厅内。相持约2小时左右,刘望生老师来到接访人员面前情绪激动的说:“我们已经上访10年,未解决问题的民办、代课教师大约10万人左右,民办教师大多是在毛泽东、周恩来任职期间从事教育事业的,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白手起家兴办教育,是民间默默苦行的民族英雄,这些民办教师都已过花甲、古稀之年,是一批风烛残年的基础教育的功臣,蔡书记身为书记兼厅长答应在本月底最后一周给我们一个回复的,今天是月底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大清早身为书记的他就不在教育厅上班?蔡书记应该出来见这些功臣们,给我们一个书面回复。”接访的余同志开腔讲话,还是老生常谈,刘望生老师怒不可遏,把桌子用力一拍:“你们这样的态度,我就如习近平书记所言‘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我就拍你的桌子……’如今这些功臣老无所养,连大作家刘醒龙先生都能深刻体会到民办教师的疾苦,你们身为教育战线的父母官,本应该为老百姓谋福祉,而你们干了些什么?”说罢,拿出《天行者》展示在接访者与众多的民办代课教师面前。
此时群情激愤,有位残疾老师上前将随身携带的水杯摔在桌子上,一位72岁的林姓老者将放在桌子上的接访牌子抹到地上,砸了接访大厅的电脑,一位年近8旬的老者与接访人员扭打在一起,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被身着便衣,不明身份的人打到在地,愤怒至极的老师们拿起座椅摔打在地上……现场一片混乱。民办代课教师10年温文尔雅的上访宣告结束了。屈辱、艰难、坎坷、辛酸、……忍耐至极此刻终于得以片刻的宣泄,像大江决堤的洪水奔涌……
砸了电脑的林老师被公安干警扣留做笔录:你知不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林老师义正言辞地回答:我没有钱,你们赔了我为教育事业失去的青春年华,我再赔电脑。当晚林老师所属地汉南区教育局领导派车将林老师接回家中。
只要问题一日不解决,湖北民师的维权就一日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