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造谣已成为一种执政策略 [复制链接]

1#
造谣已成为一种执政策略


作者:左斗                   发表:红石头                  时间:2011.05.18



      写在前面:这是两年前写的文章,当时没地方发表。尽管两年过去了,但是造谣执政越演越烈,这也从时间上证明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准确的。本文除了所用例子较早读者可能已经淡忘外,对于读者明辨是非还是有帮助的,因此,贴出此文,以飨读者。
    
     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朝令夕改,朝贵暮贱,朝醉暮醒,用这一组词语来形容当今的政策真是太恰当了。我真叹服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表达不到的。
      远的不说,就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骂声不断的“成思危房地产造谣事件”来说,就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不妨探寻一下“成思危造谣门”的过程。
      一  谣言缘起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2月21日“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措施”报告会上透露,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确定为房地产。就此消息各媒体和网站纷纷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或转载,股票市场上的房地产板块也闻风而动。
      请看2009年1月23日的中国经济网的标题报道:

      二   推波助澜
      产业振兴规划鱼贯而出 第十个是房地产?
      产业振兴,刺激经济,谁是最重一拳?
      据多位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一揽子关于房地产的调控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之中。政策调整涉及房地产已经没有悬念,唯一尚不确定的是,房地产会不会被列入产业振兴规划的第十项。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在上周的高层会议中,原本暂定为第十项产业振兴计划的能源业被拿下,而房地产被换上。上述知情人透露,难点在于,本次调控虽然对房地产行业有促进作用,但加上“振兴”二字有点牵强,因为大家难免会把“振兴”和“托房价”联系在一起,反而加大了政策阻力。
      一位消息灵通的上海房地产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的确听到有一个计划,但是具体内容没有传出来”,并表示此次消息封锁之严,让他也很意外。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还是获悉,酝酿中的规划,可能涉及进一步减轻供需方金融压力;鼓励地方地产企业重组;顺势推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以及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按照3年9000亿的投入标准,可能为此发1000亿到2000亿的国债。

  从中央到地方

  “我正在起草一个重要文件,不抓紧时间的话,也许就过不了年了。”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简称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现得很匆忙。

  “今天忙死了,部里原定于下午3点的会,拖到3点半才开——开完后,还有别的会。”1月20日,建设部的另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

  此前,在振兴规划将涉及九大产业之后,与房地产有关的各个部门都在加速运转,大会小会、各种研讨不断。大家都知道,在汽车振兴计划之后,肯定会跟着一个房地产,而这个房地产,很可能就是第十个。

  但是,凡事一涉及房地产,就会博弈重重,房地产政策以何种方式露面,更是一个大问题。

  上头在等、在研讨、在反复斟酌,但地方上已经等不及了。上海、武汉、天津、重庆等地近日都传出消息,已经或即将有相应措施出台。天津第一次明确鼓励外资参与国有建设用地交易,上海正酝酿出台购房退税等“救市”措施,武汉则是购新房超50万元外地人可入户中心城区。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现在任由地方政策开闸,过一阵子会收不住,全部变了样”。目前上头考虑的,“就是要地方政策套中央政策,中央政策宏观指导,以免地方上出轨”。

  而《华夏时报》记者获悉,酝酿中的规划,除了进一步减轻供需方金融压力之外,还“可能加大鼓励地方地产企业重组;业内颇多期待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也将顺势而出;还会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上述人士表示,鼓励地方房地产企业重组并不是要成立一个国有房地产巨无霸,而是进一步支持企业的市场化重组。行业集中度高了,也便于调控,“实际上去年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始做这一块了,现在只是把去年的政策进一步强化”。

  保障性住房则是之前政策的延续。按照三年9000亿的投入标准,由于地方卖地收入锐减,资金缺口较大,可能为此发行1000亿到2000亿的国债。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则是保障性政策的补充。知情人士透露,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今年将以惠民基金的方式推出,主要支持廉租房,补充其资金缺口,“当时建设部上报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其惠民的因素才会获批”。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向本报记者透露,2007年的时候,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现在只有房地产产业政策,而没有房地产的社会政策。”从房地产纯产业政策,到房地产社会政策转变——2009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 群起而攻
      中国金融网 刘枫 24日发文“房地产振兴规划是“画蛇添足”? ”
该文认为,这有可能在绝大部分城市房价尚未调整到位的现状下,导致房价的再一次上涨。“尤其是在大中城市,振兴规划对于房产投资客显然是好消息,而投资者增多会让刚性需求的消费者再次感受到买房压力的增大。”
      中国网 沈洪溥 发文“将房地产纳入行业振兴规划宜慎之又慎”
      有媒体披露,所谓“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已基本落听,第十个行业已确定为房地产业,又据称,原来“十大规划”中没有房地产,是能源,但能源行业振兴规划最终改成了房地产,“可见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这一说法实在令人讶异和不解。
      网上众多网友更是像炸开了锅,对“房地产会不会被列入产业振兴规划的第十项”群起而攻。
      四  系铃解铃
      以下引自央视的报道:
     记者:“通常来说这样一个规划的发布,它的一个渠道是什么,一个正规渠道是什么?”
     成思危:“据我的了解看报道是这样,他是一个一个规划,先经过发改委审查,然后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所以我想,这个程序应该是这样,在国务院没有正式通过之前,规划的内容是不可能发布的。”
     记者:“您看一眼,这个网页它一般是这样来报的,题目都叫做房地产业列入十大振兴产业已确认?”
     成思危:“这个,我不看了,他这个不合适,这个提法,其实当时,我就叫我中科院的秘书告诉他们,这个根本就是个,等于一种炒作已经是旧闻,不是新闻了。”


      以上就是“成思危房地产造谣事件”的全过程。其实确切地来说,说成思危造谣还真冤枉了他,只不过面对造谣的指控,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该,活该,谁让你当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了?收了人家多少好处?
      试想,成思危作为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对中央的政策是不会无端瞎说的,尤其是危机当前,房地产利益攸关,这里的利害他是清楚地。那为什么成思危胆敢越这个雷池呢?这里面大有玄机,关乎执政策略与手腕。诸位回忆一下,从中央到地方,哪一级政府没有这样干过:那就是出台一个政策之前,先放一下风,看看民众的反映,如果风声不对,要么说是报道有误,要么干脆说是谣言。
      成思危作为一个前高官,有说话的分量与可信度,而正是因为其仅仅是前高官又可以对自己的话不负责任。因此,在“成思危房地产造谣事件”这扇“造谣门”中成思危可谓得天独厚,进可攻,退可守,一点危险也没有,何用思危?
      由此可见,成思危只不过是政策制定者投石问路的一块石子,仅此而已。
      呜呼,执政执到这步田地,把造谣当成一种执政策略与手段,也够可怜的。诸位以后可要多长个心眼了,别听风就是雨,就像这回轻信成思危的股民,买了地产股票,又被深套其中了。股民或许解套有日,不知人民何时才能解套?
最后编辑左斗 最后编辑于 2011-05-18 17:03:08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赵子龙 于 2011/5/27 20:10:1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为消灭私有制,建立新新中国,自觉做一名普通战士
TOP
2#

“出台一个政策之前,先放一下风,看看民众的反映,如果风声不对,要么说是报道有误,要么干脆说是谣言。”

从作者匕首一样锐利的笔锋下,我深切地体会到,当局经过三十多年的学习和磨炼,不仅把“设计师”的重要理论——摸着石头过河——融会贯通了,而且已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执政者能够像特色党这样既奸诈,虚伪;既把人杀掉,又能让被杀者感到这是对他的关爱与呵护。这就是中国特色!
TOP
3#

造谣-----就是欺骗。

在21世纪信息流通如此发达、快捷的今天,一个统治阶级靠欺骗来统治人民,那么它们的末日也不远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