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媒体看薄熙来被免职事件 [复制链接]

1#
               世界媒体看薄熙来被免职事件
  2 012年03月16日  

      据独立媒体2012年03月16日综合报导,王立军私奔美领馆事件终于撂倒了其顶头上司,15日,中共中央宣布薄熙来免去重庆市委书记一职,此事立即引起世界媒体及国内民众的巨大反响。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VOA等众多西方媒体都报道了该事件。外界解读这是继二十多年前的五月三十五日事件后,中南海最大的政治风暴。 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导 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才说“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话音刚落,中共中央15日上午10时宣布,薄熙来不再任重庆市委书记一职。 据BBC报导,一般纸版的英国报章显然因为时间因素没有赶上最新事态发展,但是《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以及《金融时报》的网路版的中国消息都转向以报导薄熙来下台为主。 日本主流媒体、海外中文媒体等都纷纷用大篇幅版面报导薄熙来事件。 《泰晤士报》:“噤声长城出现裂痕” 纸版的中国消息以《噤声长城出现裂痕》为题的《泰晤士报》,原先是以中国总理温家宝前一天的记者会为主。 该报网络版随后就以《太子党在副手遭到逮捕之后被撤职》为题展开报导,报导中形容薄熙来是最具个人色彩和最引起争议的中国政治人物之一。报导并说薄熙来被撤职是王立军事件和重庆一名亿万富豪疑似遭到酷刑然后失踪的丑闻中,最新的一次转折。 这篇发自北京的报导指出,薄熙来被免职,也让“北京一心一意希望能够顺利交棒的进程出现了一片混乱。” 薄熙来被免职,被该报导作者认为是他政治生涯“断然和屈辱”的结束。作者还觉得,虽然薄熙来在重庆的“打黑”,逮捕了不少高级官员,但是薄熙来在重庆的“唱红”令中共党内的自由派感到不安。 《每日电讯报》:中共精英层“最重大事件” 《每日电讯报》网络版则是以“中国高层领导薄熙来在挨批一天后被整肃”为标题,首先提到的是薄熙来下台之后兼任其职务的张德江。 该报导介绍张德江是留学朝鲜的经济学者,也是负责能源、电信以及交通等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 随后报导也提到温家宝在前一天的记者会上,批评薄熙来并要求严肃检讨最近这些与薄熙来有关的丑闻。 该报驻北京的记者报导说,虽然王立军事件发生之后,薄熙来曾经试图淡化处理,但是一直无法摆脱丑闻的“纠缠”。由于不知道王立军在成都美国领馆说了什么,所以原先的党内支持者也“退避”。 报导还形容薄熙来这次下台是自从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2006年被“整肃”以来,中共精英阶层出现的“最重大的事件”。 文中提到薄熙来的第二任妻子谷开来是否因薄熙来而让所属的律师事务所获利。 报导也没忘记报导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据称驾驶法拉利跑车,就读哈罗公学、牛津以及哈佛都是“全额奖学金”。 《卫报》:领导层换代的最大政治戏剧 《卫报》形容薄熙来下台是“中国十年一次领导层换代”前“最大的政治戏剧”。 报导说,在爆发王立军事件之前,薄熙来曾被认为有望加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报导引述人民大学教授张明的话说:“王立军事件之后,他应该自行辞职,但是他不愿意,反而还高调地反击。” 张明说,从薄熙来的态度看来,如果不除去他,领导层换代可能会遇到困难,同时也显示还是有些人支持薄熙来,“但是在王立军事件之后,这些人也无法说任何话了。” 报导也引述美国学者的看法认为,是薄熙来的“野心”,令原先就计划好由习近平和李克强接班的中共高层有所警觉。 报导引述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李成的话说,在中国有两部份人不喜欢薄熙来,一个是中共的精英阶层,出于多种原因,对薄熙来有意见,而自由派的知识份子则是因为薄熙来“所搞的运动”当中的“文革元素”而对其有所忌讳。 《金融时报》:权力移交时的危机英国《金融时报》报导,通常中国领袖在公共场合一律穿深色西服,梳类似发型,一举一动都展示他们团结一致。但在权力移交前夕或遭遇严重危机时,中共高层的分裂往往外露。中共高层在今年底换届之前,这种现象也已出现。 最接近自由立场的温家宝14日在记者会上提出政治改革问题,讲话口气之重,点出问题之敏感,都是前所未见,说明此事本身就是对保守派对手的公开抨击。温家宝声称政治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表示中国最终必定实行民主,这是对宣称政治改革会导致中国动乱的保守派的一记耳光。 中共资深官员私下表示,王立军事件一发生后,薄熙来仕途已告终结,但温家宝14日对薄熙来尖锐批评则显示,中共高层仍在展开幕后斗争。 外界看来,中共似乎出现了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的最严重分裂。中共之所以能克服1989年的危机,是邓小平在党内和军中享有很高的权威。 但现在中国已经没有这种人物,这可以解释为何中共内斗正在加剧。 《金融时报》网络版报导形容薄熙来是中国“特立独行”的政治人物,而且原先是极有可能成为中央政治局的常委。报导说,中共内部是在周三晚间向高级官员宣布将薄熙来撤职,也就是在本届人大结束之后随即作出内部通告。 该报驻北京记者报导说,虽然新华社的网页在周四早上10时发布了消息,但是没有透露薄熙来未来的出路。这篇报导说,现在不清楚薄熙来是否会立即被迫退出中央政治局。 该报记者说,薄熙来是“关系良好”的太子党,而从爆发了王立军事件之后,薄熙来就“乌云盖顶”。报导表示,有些中国网民把薄熙来和当年的“四人帮”连到一块,而批评他的人形容薄熙来在重庆推行的是“文革式”的政策。这些包括“怀旧”式的“唱红宣传”、严厉对付被控是“黑帮分子”的生意人等等行动,也被批评者看成是个危险的“重回当年”。 法国《观点》周刊:拿掉了薄熙来导致重新洗牌局面 法国《观点》周刊发表记者卡洛林.布埃尔从北京发出的长篇报导,题目是“中国:红色太子薄熙来倒台”。薄熙来的麻烦显然还没有过去。薄熙来虽然声称自己没有受到调查,但实际上可能正在受到调查。布埃尔报导说,“中国政府内部的消息来源表示,对他的调查在继续,在未来的几个星期里,他不能离开北京。” 法国《回声报》星期四发表记者加布里尔.格雷兹庸的报导,也是用“中国政坛晴空霹雳”来形容今日中国政局。报导说:“中共领导班子换届所引发的中共领导层内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公众见不到的。然而,今天上午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是一个闪光的例外。......” “(围绕薄熙来被解职)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这就是从中共高层职位的竞争中拿掉了薄熙来,导致重新洗牌的局面,并有可能为另一派人马开辟道路。” 《华尔街日报》:薄熙来很快下课 3月14日在中共人大年度会议闭幕后星期三举行的记者会上,温家宝谈到王立军事件时说,北京高层对此事高度重视,并两度提到1966~1976年的文革灾难,外界分析这是对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政策的一种明显的抨击。温家宝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的问题时还表示:“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就王立军事件进行反思,认真吸取教训。” 这是2月6日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进入美国领馆爆出王立军事件之后,中共高层对重庆当局说的最重的话。关心中国政局的人都明白,温家宝虽没有点名但批评的是谁大家都知道。 3月14日,《华尔街日报》在记者会后就曾报导,温家宝对重庆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严厉批评后,坚持毛泽东思想唱红打黑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来仕途将走下坡乃至垮台。 《华尔街日报》记者裴杰的这篇报导预测,星期三晚上,几位了解情况的圈中人士说,薄熙来有可能很快被免职,可能本星期就见真章。 报导说,中共高层公开场合下批评其他领导人,的确非常罕见,甚至含蓄批评也不多见。因此,温家宝的讲话,被认为是对薄熙来及其重庆模式沉重的一击(a severe blow)。 路透社也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被解除重庆市委书记职务。长期担任重庆市公安局长的王立军此前出事,显然是薄熙来政治仕途从此终结的重要原因。 报道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曾公开批评重庆市领导人。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迄今有关王立军事件的首次公开表态。温家宝的这一公开表态被认为是薄熙来将被解职的明显信号。 美联社:温家宝指桑骂槐抨击薄熙来 美联社也报导,温家宝作为中国总理,对重庆书记薄熙来提出如此不客气的批评是中国政治风景中罕见的现象。 美联社报导说:“温家宝虽然没有提及薄熙来的名字,但他再次提到了过去。他说,有关(王立军)丑闻的调查应当‘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他回忆了中国过去政治运动频繁,使中国不能脱离贫困,跻身世界强国。温家宝的这些话似乎是指桑骂槐抨击薄熙来。薄熙来推动群众唱共产党歌曲,张扬‘红色’文化,因而被一些人认为是偏好过去那种极端的政治,令人担忧。” 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还说,北京高层对此事高度重视,事发后立即进行专门调查。目前调查已经取得进展。他说:“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14日引述内部消息人士话称,虽然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是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5日宣布的,而实际上中共高层内部13日晚就已作出这一决定。

报导还说,通常中共权力核心们在公共场合一律穿深色西服,梳类似发型,一举一动都展示他们团结一致。但在权力移交前夕或遭遇严重危机时,中共高层的分裂往往外露。中共高层在今年底换届之前,这种现像也已出现。

该报记者还认为,中共似乎出现了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的最严重分裂。而中共之所以能克服1989年的危机,是邓小平在党内和军中享有很高的权威。但现在中国已经没有这种人物,这可以解释为何中共内斗正在加剧。

《纽约时报》文章认为,薄目前已被架空,无职无权。(网络图片)
《纽约时报》和《每日电讯报》

    《纽约时报》和《每日电讯报》分别以“性急”和“野心”来形容薄熙来,认为薄熙来被免去重庆市职位是“(王立军)丑闻终结薄熙来政治雄心”的肯定迹象,也使今秋中共权力更迭复杂化。

    《纽约时报》题为“自命不凡的中国领导人”被罢黜详细报道了薄熙来选任王立军到王立军接受调查的过程。文章引述了一位接近中共高层的北京分析师称,薄熙来会因为王立军案件被调查并指控违纪,但对薄的指控如何开展目前尚不明晰,可能要持续数个月事件,薄目前已被架空,无职无权。

    《每日电讯报》认为,薄熙来这次下台是自从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2006年被“整肃”以来,中共精英阶层出现的“最重大的事件”。

文中提到薄熙来掌重庆大权的时候曾经严酷打压法轮功、他的第二任妻子谷开来是否因薄熙来而让所属的律师事务所获利。

报导也没忘记报导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据称驾驶法拉利跑车,就读哈罗公学、牛津以及哈佛都是“全额奖学金”。

评论还说,没有人会站在薄那一边,因为没人知道王立军手上有多少证据。薄利用的毛时代操作方式惹火了胡温。此外,薄一般被认为是江泽民的人马,张德江也是江系的人,这表示江系与胡温的支持者已经妥协、达成协议。尽管胡温再几个月就要退位,革职意味着他们的权力尚存。

《华尔街日报》

    在3月14日温家宝对重庆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严厉批评后,《华尔街日报》就曾报道,这位坚持毛思想、唱红打黑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来仕途将走下坡乃至垮台。因为中共高层公开场合下批评其他领导人,的确非常罕见,甚至含蓄批评也不多见。因此,温家宝的讲话,被认为是对薄熙来及其重庆模式沉重的一击。

    该报另有文章表示,薄可能留在中央政治局,因为新华社的报导并没有报导他离开,但晋升常委已无望,或者薄熙来将面临调查。而继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张德江,一如薄熙来是江泽民系统的人马,这意味着中共试图维持派系平衡。

《卫报》和《法新社》

    英国《卫报》形容“这场近几年来最大的政治戏码,在中国约十年一度的政权交换前夕爆发”。该报评价薄熙来是一位非常容易“造成不和”的人物。为了确保习近平顺利接班,现在是利用民粹主义的薄偿还政治代价的时候了。

    报导引述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李成的话说,在中国有两部份人不喜欢薄熙来,一个是中共的精英阶层,出于多种原因,对薄熙来有意见,而自由派的知识份子则是因为薄熙来“所搞的运动”当中的“文革元素”而对其有所忌讳。

    报导还说,薄在中央政治局的职务已经拉警报。还有一种可能,薄会因为在北京接受调查,而无法回到重庆。

    《法新社》也发表了类似观点,认为薄熙来总是让领导高层非常坐立难安,他们觉得薄争取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整个风格具有冒犯性。

《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报导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的分析:王立军出走美领馆事件将中共官员内部斗争公开化、甚至国际化。这一罕见案例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直接影响到中共一贯着力宣示的"党内团结一致"的形象。而胡温一个月来不公开对该事件表态,却选择中国人大政协两会这一引起全球瞩目的时机对薄熙来、王立军进行罢免的做法,仍令许多观察家颇感意外。

“这说明胡温这一派-现在的当权派,他们还不是有人,包括我们以前认为的,现在要交班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是弱势的领导-这种看法现在的确也要加以修正。就是说胡温还是敢出手的。”

日媒:玩完

亲中大报《朝日新闻》和右派报纸《产经新闻》少有地都用薄熙来是背负王立军投奔美国领事馆行为的监督责任的标题,不过《产经新闻》说,薄熙来被更迭,可能影响今年秋天预定接班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组成的太子党帮的地盘。

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虽也认为薄熙来是受王立军投奔美国领事馆的牵连下台,但指出,曾作为今年秋天进入政治局常委有力人选的薄熙来现在基本失去可能性,是中共为了尽快收拾党内的政治斗争。

而日本新闻网报道则直接指,这意味薄熙来的政治生命正在趋于完结。他曾希望通过推行〝重庆模式〞获得进入中共十八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门票。



    网友热议薄熙来 继王立军事件爆发后,薄熙来的被去职又再一次引发大陆网民的热议,有人断定“又要改朝换代了”,有人认为薄熙来与吴英案有内在的联系。 王立军事件发生之后震惊海内外,重庆政界与薄熙来的动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继3月8日周永康肯定薄熙来的工作;3月9日薄熙来说他对王立军事件只有“用人不察”之责后。3月14日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说,王立军事件“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温的话音刚落,今天(15日)上午北京方面就宣布,薄熙来不再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由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 此消息发布后引起民众一片沸腾,有民众表示惊愕“好速度啊!昨天两会温家宝才发话,今早就换人了,这速度……”。也有民众分析“看来,昨天上午的答记者会(温家宝)发言是有含义的。”“昨天温家宝说让重庆反思是有原因的,薄熙来从此消失了……”,“所以,重庆出事,薄熙来在昆明亮相喂鸟,实在说明不了什么,就跟抓‘四人帮’当天,江青还在景山公园摘苹果一样”,更有民众断定“又要改朝换代了”。 而有民众认为“不厚被免!预料之中”,“看来不厚没戏了”,“薄熙来还是被扳倒了,他的后台就是下一个”。也有民众希望这只是个开始“希望薄熙来被免职这只是一个开始,会跟糖葫芦似滴一串串的拔起来”。还有民众问责“那之前的有法不依,有法不查,这个怎么算啊?”。 对薄熙来被去职表示支持的民众说,“太好了!要稳定不要左转,要开放不要红歌,要公仆不要野心家!”。 也有民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还是别太乐观了吧?不厚未必就没有一搏之力”。 最精彩的是民众的调侃: 有民众问薄王二人“丽娟(王立军)不厚,你们俩的戏还是要接着唱下去啊?”,也有人关心薄的近况“不厚书记如坐针毡否?”,“不厚开完会不走了?”。河南郑州的一位民众问薄“弱弱的问一句…,能插广告了么……”。 有关心就业问题的民众说“薄熙来去职后,将主持大陆第一档时政类脱口秀节目《薄熙来了》”,同时预料到“重庆五毛党要下岗了”。关心薄熙来之子薄瓜瓜的民众表示“该是时候瓜瓜打断薄熙来3根肋骨来向党表忠心了……”。 因为今天是“3.15”大陆俗称的“打假日”,有民众说“3.15第一棒直接打向了薄熙来”,“今天315真狠,打了个假中央(重庆),真货在北京”。民众感叹道“不厚呀不厚,你今天比任何时候都火!”。 对于薄熙来与吴英案的关系,民众认为,“总理说了,吴英死不了,薄熙来OVER”,“胡温为节省子弹,所以放小鹰打老虎……”。“不厚段子”满天飞 中国网民在两会期间娱乐化、戏谑政治人物和公共事件的风格在王立军逃美领馆,薄熙来倒台事件中得以延续,网络上有多个段子迅速传播: “2015年,秦城监狱有三个人在聊各自进监狱的原因。第一个人说,我是因为反对薄熙来进的监狱;第二个人说,我是因为吹捧薄熙来进的;第三个人说,我他妈就是薄熙来。” 据德国之声报道,一则改编自德国的笑话直接嘲讽薄熙来:“某日薄书记去算命,算命仙说,你在在某个四川民俗节日下台。薄问'四川民俗节日那么多,到底是哪一个?'算命仙说'你哪一天下台,那天就是四川的民俗节日。'” 中国知名艺术家艾未未第一时间上传他与当年“重庆打黑”中被打压的律师李庄,及其他工作人员合唱的《薄熙来之歌》,“你的目光闪烁着寒光,刺破了腐败和黑暗”,藉以此歌嘲讽中国政治生态和权力斗争。 “那年的机场,很多爸爸送儿子前往英国留学。那些父亲,满怀激动泪水莹莹的说:你混不好你就别回来了!唯独有一位爸爸,面色凝重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我混不好你就别回来。” “一觉醒来,薄瓜瓜变成了薄孤孤。” 社会评论家、杂文家李承鹏上传其经典段子讽刺王立军逃美领馆。 一、唐僧西天去取经,梁启超避祸东交民巷,鲁迅蜗居日本租界,金陵十三钗藏身教堂,林彪飞往温都尔汗,王立军夜入美领馆……这说明在中国,无论和尚、公知、作家、小姐、权臣还是捕头,无论世界观多么迥异,肉身有难时,方向感却高度统一。 二、你见过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调查就跑前苏联使馆申请避难吗?克林顿被曝了搞破鞋就一夜滞留中国使馆吗…… 三、古龙说: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你最近的朋友。读到此处,王捕头掩卷长叹,直奔美领馆。差不多同一个时候,不厚却读到了古龙另一句话:对手最平静的时候,就是要施出杀招的时候。猛然警醒,铁骑七十,夜袭五百里。杜甫有预言诗:锦官城外柏森森……警官城外薄森森。 四、成都各旅行社推出了大热项目,由于在时间和线路上有不同见解,所以出现:“立军一夜游”“立军一日游”“立军中午游”“立军围墙游”“立军后门游”。最有创意和接近真实线路的还是成都文旅集团,据该家旅行社透露当事人其实是从排污系统进入的,项目曰:立军地沟游。    

世界媒体看中国之日薄西山薄熙来



据独立媒体2012年03月16日综合报导,王立军私奔美领馆事件终于撂倒了其顶头上司,15日,中共中央宣布薄熙来免去重庆市委书记一职,此事立即引起世界媒体及国内民众的巨大反响。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VOA等众多西方媒体都报道了该事件。外界解读这是继二十多年前的五月三十五日事件后,中南海最大的政治风暴。

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导

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才说"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话音刚落,中共中央15日上午10时宣布,薄熙来不再任重庆市委书记一职。

据BBC报导,一般纸版的英国报章显然因为时间因素没有赶上最新事态发展,但是《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以及《金融时报》的网路版的中国消息都转向以报导薄熙来下台为主。

日本主流媒体、海外中文媒体等都纷纷用大篇幅版面报导薄熙来事件。

《泰晤士报》:"噤声长城出现裂痕"

纸版的中国消息以《噤声长城出现裂痕》为题的《泰晤士报》,原先是以中国总理温家宝前一天的记者会为主。

该报网络版随后就以《太子党在副手遭到逮捕之后被撤职》为题展开报导,报导中形容薄熙来是最具个人色彩和最引起争议的中国政治人物之一。报导并说薄熙来被撤职是王立军事件和重庆一名亿万富豪疑似遭到酷刑然后失踪的丑闻中,最新的一次转折。

这篇发自北京的报导指出,薄熙来被免职,也让"北京一心一意希望能够顺利交棒的进程出现了一片混乱。"

薄熙来被免职,被该报导作者认为是他政治生涯"断然和屈辱"的结束。作者还觉得,虽然薄熙来在重庆的"打黑",逮捕了不少高级官员,但是薄熙来在重庆的"唱红"令中共党内的自由派感到不安。

《每日电讯报》:中共精英层"最重大事件"

《每日电讯报》网络版则是以"中国高层领导薄熙来在挨批一天后被整肃"为标题,首先提到的是薄熙来下台之后兼任其职务的张德江。

该报导介绍张德江是留学朝鲜的经济学者,也是负责能源、电信以及交通等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

随后报导也提到温家宝在前一天的记者会上,批评薄熙来并要求严肃检讨最近这些与薄熙来有关的丑闻。

该报驻北京的记者报导说,虽然王立军事件发生之后,薄熙来曾经试图淡化处理,但是一直无法摆脱丑闻的"纠缠"。由于不知道王立军在成都美国领馆说了什么,所以原先的党内支持者也"退避"。

报导还形容薄熙来这次下台是自从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2006年被"整肃"以来,中共精英阶层出现的"最重大的事件"。

文中提到薄熙来的第二任妻子谷开来是否因薄熙来而让所属的律师事务所获利。

报导也没忘记报导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据称驾驶法拉利跑车,就读哈罗公学、牛津以及哈佛都是"全额奖学金"。

《卫报》:领导层换代的最大政治戏剧

《卫报》形容薄熙来下台是"中国十年一次领导层换代"前"最大的政治戏剧"。

报导说,在爆发王立军事件之前,薄熙来曾被认为有望加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报导引述人民大学教授张明的话说:"王立军事件之后,他应该自行辞职,但是他不愿意,反而还高调地反击。"

张明说,从薄熙来的态度看来,如果不除去他,领导层换代可能会遇到困难,同时也显示还是有些人支持薄熙来,"但是在王立军事件之后,这些人也无法说任何话了。"

报导也引述美国学者的看法认为,是薄熙来的"野心",令原先就计划好由习近平和李克强接班的中共高层有所警觉。

报导引述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李成的话说,在中国有两部份人不喜欢薄熙来,一个是中共的精英阶层,出于多种原因,对薄熙来有意见,而自由派的知识份子则是因为薄熙来"所搞的运动"当中的"文革元素"而对其有所忌讳。

《金融时报》:权力移交时的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通常中国领袖在公共场合一律穿深色西服,梳类似发型,一举一动都展示他们团结一致。但在权力移交前夕或遭遇严重危机时,中共高层的分裂往往外露。中共高层在今年底换届之前,这种现象也已出现。

最接近自由立场的温家宝14日在记者会上提出政治改革问题,讲话口气之重,点出问题之敏感,都是前所未见,说明此事本身就是对保守派对手的公开抨击。温家宝声称政治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表示中国最终必定实行民主,这是对宣称政治改革会导致中国动乱的保守派的一记耳光。

中共资深官员私下表示,王立军事件一发生后,薄熙来仕途已告终结,但温家宝14日对薄熙来尖锐批评则显示,中共高层仍在展开幕后斗争。

外界看来,中共似乎出现了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的最严重分裂。中共之所以能克服1989年的危机,是邓小平在党内和军中享有很高的权威。

但现在中国已经没有这种人物,这可以解释为何中共内斗正在加剧。

《金融时报》网络版报导形容薄熙来是中国"特立独行"的政治人物,而且原先是极有可能成为中央政治局的常委。报导说,中共内部是在周三晚间向高级官员宣布将薄熙来撤职,也就是在本届人大结束之后随即作出内部通告。

该报驻北京记者报导说,虽然新华社的网页在周四早上10时发布了消息,但是没有透露薄熙来未来的出路。这篇报导说,现在不清楚薄熙来是否会立即被迫退出中央政治局。

该报记者说,薄熙来是"关系良好"的太子党,而从爆发了王立军事件之后,薄熙来就"乌云盖顶"。报导表示,有些中国网民把薄熙来和当年的"四人帮"连到一块,而批评他的人形容薄熙来在重庆推行的是"文革式"的政策。这些包括"怀旧"式的"唱红宣传"、严厉对付被控是"黑帮分子"的生意人等等行动,也被批评者看成是个危险的"重回当年"。

法国《观点》周刊:拿掉了薄熙来导致重新洗牌局面

法国《观点》周刊发表记者卡洛林.布埃尔从北京发出的长篇报导,题目是"中国:红色太子薄熙来倒台"。薄熙来的麻烦显然还没有过去。薄熙来虽然声称自己没有受到调查,但实际上可能正在受到调查。布埃尔报导说,"中国政府内部的消息来源表示,对他的调查在继续,在未来的几个星期里,他不能离开北京。"

法国《回声报》星期四发表记者加布里尔.格雷兹庸的报导,也是用"中国政坛晴空霹雳"来形容今日中国政局。报导说:"中共领导班子换届所引发的中共领导层内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公众见不到的。然而,今天上午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是一个闪光的例外。......"

"(围绕薄熙来被解职)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这就是从中共高层职位的竞争中拿掉了薄熙来,导致重新洗牌的局面,并有可能为另一派人马开辟道路。"

《华尔街日报》:薄熙来很快下课

3月14日在中共人大年度会议闭幕后星期三举行的记者会上,温家宝谈到王立军事件时说,北京高层对此事高度重视,并两度提到1966~1976年的文革灾难,外界分析这是对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政策的一种明显的抨击。温家宝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的问题时还表示:"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就王立军事件进行反思,认真吸取教训。"

这是2月6日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进入美国领馆爆出王立军事件之后,中共高层对重庆当局说的最重的话。关心中国政局的人都明白,温家宝虽没有点名但批评的是谁大家都知道。

3月14日,《华尔街日报》在记者会后就曾报导,温家宝对重庆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严厉批评后,坚持毛泽东思想唱红打黑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来仕途将走下坡乃至垮台。

《华尔街日报》记者裴杰的这篇报导预测,星期三晚上,几位了解情况的圈中人士说,薄熙来有可能很快被免职,可能本星期就见真章。

报导说,中共高层公开场合下批评其他领导人,的确非常罕见,甚至含蓄批评也不多见。因此,温家宝的讲话,被认为是对薄熙来及其重庆模式沉重的一击(a severe blow)。

路透社也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被解除重庆市委书记职务。长期担任重庆市公安局长的王立军此前出事,显然是薄熙来政治仕途从此终结的重要原因。

报道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曾公开批评重庆市领导人。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迄今有关王立军事件的首次公开表态。温家宝的这一公开表态被认为是薄熙来将被解职的明显信号。

美联社:温家宝指桑骂槐抨击薄熙来

美联社也报导,温家宝作为中国总理,对重庆书记薄熙来提出如此不客气的批评是中国政治风景中罕见的现象。

美联社报导说:"温家宝虽然没有提及薄熙来的名字,但他再次提到了过去。他说,有关(王立军)丑闻的调查应当‘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他回忆了中国过去政治运动频繁,使中国不能脱离贫困,跻身世界强国。温家宝的这些话似乎是指桑骂槐抨击薄熙来。薄熙来推动群众唱共产党歌曲,张扬‘红色'文化,因而被一些人认为是偏好过去那种极端的政治,令人担忧。"

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还说,北京高层对此事高度重视,事发后立即进行专门调查。目前调查已经取得进展。他说:"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14日引述内部消息人士话称,虽然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是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5日宣布的,而实际上中共高层内部13日晚就已作出这一决定。

报导还说,通常中共权力核心们在公共场合一律穿深色西服,梳类似发型,一举一动都展示他们团结一致。但在权力移交前夕或遭遇严重危机时,中共高层的分裂往往外露。中共高层在今年底换届之前,这种现像也已出现。

该报记者还认为,中共似乎出现了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的最严重分裂。而中共之所以能克服1989年的危机,是邓小平在党内和军中享有很高的权威。但现在中国已经没有这种人物,这可以解释为何中共内斗正在加剧。



《纽约时报》文章认为,薄目前已被架空,无职无权。(网络图片)


《纽约时报》和《每日电讯报》

    《纽约时报》和《每日电讯报》分别以"性急"和"野心"来形容薄熙来,认为薄熙来被免去重庆市职位是"(王立军)丑闻终结薄熙来政治雄心"的肯定迹象,也使今秋中共权力更迭复杂化。

    《纽约时报》题为"自命不凡的中国领导人"被罢黜详细报道了薄熙来选任王立军到王立军接受调查的过程。文章引述了一位接近中共高层的北京分析师称,薄熙来会因为王立军案件被调查并指控违纪,但对薄的指控如何开展目前尚不明晰,可能要持续数个月事件,薄目前已被架空,无职无权。

    《每日电讯报》认为,薄熙来这次下台是自从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2006年被"整肃"以来,中共精英阶层出现的"最重大的事件"。

文中提到薄熙来掌重庆大权的时候曾经严酷打压法轮功、他的第二任妻子谷开来是否因薄熙来而让所属的律师事务所获利。

报导也没忘记报导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据称驾驶法拉利跑车,就读哈罗公学、牛津以及哈佛都是"全额奖学金"。

评论还说,没有人会站在薄那一边,因为没人知道王立军手上有多少证据。薄利用的毛时代操作方式惹火了胡温。此外,薄一般被认为是江泽民的人马,张德江也是江系的人,这表示江系与胡温的支持者已经妥协、达成协议。尽管胡温再几个月就要退位,革职意味着他们的权力尚存。

《华尔街日报》

    在3月14日温家宝对重庆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严厉批评后,《华尔街日报》就曾报道,这位坚持毛思想、唱红打黑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来仕途将走下坡乃至垮台。因为中共高层公开场合下批评其他领导人,的确非常罕见,甚至含蓄批评也不多见。因此,温家宝的讲话,被认为是对薄熙来及其重庆模式沉重的一击。

    该报另有文章表示,薄可能留在中央政治局,因为新华社的报导并没有报导他离开,但晋升常委已无望,或者薄熙来将面临调查。而继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张德江,一如薄熙来是江泽民系统的人马,这意味着中共试图维持派系平衡。

《卫报》和《法新社》

    英国《卫报》形容"这场近几年来最大的政治戏码,在中国约十年一度的政权交换前夕爆发"。该报评价薄熙来是一位非常容易"造成不和"的人物。为了确保习近平顺利接班,现在是利用民粹主义的薄偿还政治代价的时候了。

    报导引述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李成的话说,在中国有两部份人不喜欢薄熙来,一个是中共的精英阶层,出于多种原因,对薄熙来有意见,而自由派的知识份子则是因为薄熙来"所搞的运动"当中的"文革元素"而对其有所忌讳。

    报导还说,薄在中央政治局的职务已经拉警报。还有一种可能,薄会因为在北京接受调查,而无法回到重庆。

    《法新社》也发表了类似观点,认为薄熙来总是让领导高层非常坐立难安,他们觉得薄争取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整个风格具有冒犯性。

《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报导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的分析:王立军出走美领馆事件将中共官员内部斗争公开化、甚至国际化。这一罕见案例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直接影响到中共一贯着力宣示的"党内团结一致"的形象。而胡温一个月来不公开对该事件表态,却选择中国人大政协两会这一引起全球瞩目的时机对薄熙来、王立军进行罢免的做法,仍令许多观察家颇感意外。

"这说明胡温这一派-现在的当权派,他们还不是有人,包括我们以前认为的,现在要交班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是弱势的领导-这种看法现在的确也要加以修正。就是说胡温还是敢出手的。"

日媒:玩完

亲中大报《朝日新闻》和右派报纸《产经新闻》少有地都用薄熙来是背负王立军投奔美国领事馆行为的监督责任的标题,不过《产经新闻》说,薄熙来被更迭,可能影响今年秋天预定接班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组成的太子党帮的地盘。

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虽也认为薄熙来是受王立军投奔美国领事馆的牵连下台,但指出,曾作为今年秋天进入政治局常委有力人选的薄熙来现在基本失去可能性,是中共为了尽快收拾党内的政治斗争。

而日本新闻网报道则直接指,这意味薄熙来的政治生命正在趋于完结。他曾希望通过推行〝重庆模式〞获得进入中共十八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门票。










网友热议薄熙来



继王立军事件爆发后,薄熙来的被去职又再一次引发大陆网民的热议,有人断定"又要改朝换代了",有人认为薄熙来与吴英案有内在的联系。

王立军事件发生之后震惊海内外,重庆政界与薄熙来的动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继3月8日周永康肯定薄熙来的工作;3月9日薄熙来说他对王立军事件只有"用人不察"之责后。3月14日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说,王立军事件"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温的话音刚落,今天(15日)上午北京方面就宣布,薄熙来不再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由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

此消息发布后引起民众一片沸腾,有民众表示惊愕"好速度啊!昨天两会温家宝才发话,今早就换人了,这速度......"。也有民众分析"看来,昨天上午的答记者会(温家宝)发言是有含义的。""昨天温家宝说让重庆反思是有原因的,薄熙来从此消失了......","所以,重庆出事,薄熙来在昆明亮相喂鸟,实在说明不了什么,就跟抓‘四人帮'当天,江青还在景山公园摘苹果一样",更有民众断定"又要改朝换代了"。

而有民众认为"不厚被免!预料之中","看来不厚没戏了","薄熙来还是被扳倒了,他的后台就是下一个"。也有民众希望这只是个开始"希望薄熙来被免职这只是一个开始,会跟糖葫芦似滴一串串的拔起来"。还有民众问责"那之前的有法不依,有法不查,这个怎么算啊?"。

对薄熙来被去职表示支持的民众说,"太好了!要稳定不要左转,要开放不要红歌,要公仆不要野心家!"。

也有民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还是别太乐观了吧?不厚未必就没有一搏之力"。

最精彩的是民众的调侃:

有民众问薄王二人"丽娟(王立军)不厚,你们俩的戏还是要接着唱下去啊?",也有人关心薄的近况"不厚书记如坐针毡否?","不厚开完会不走了?"。河南郑州的一位民众问薄"弱弱的问一句...,能插广告了么......"。

有关心就业问题的民众说"薄熙来去职后,将主持大陆第一档时政类脱口秀节目《薄熙来了》",同时预料到"重庆五毛党要下岗了"。关心薄熙来之子薄瓜瓜的民众表示"该是时候瓜瓜打断薄熙来3根肋骨来向党表忠心了......"。

因为今天是"3.15"大陆俗称的"打假日",有民众说"3.15第一棒直接打向了薄熙来","今天315真狠,打了个假中央(重庆),真货在北京"。民众感叹道"不厚呀不厚,你今天比任何时候都火!"。

对于薄熙来与吴英案的关系,民众认为,"总理说了,吴英死不了,薄熙来OVER","胡温为节省子弹,所以放小鹰打老虎......"。

"不厚段子"满天飞



中国网民在两会期间娱乐化、戏谑政治人物和公共事件的风格在王立军逃美领馆,薄熙来倒台事件中得以延续,网络上有多个段子迅速传播:

"2015年,秦城监狱有三个人在聊各自进监狱的原因。第一个人说,我是因为反对薄熙来进的监狱;第二个人说,我是因为吹捧薄熙来进的;第三个人说,我他妈就是薄熙来。"

据德国之声报道,一则改编自德国的笑话直接嘲讽薄熙来:"某日薄书记去算命,算命仙说,你在在某个四川民俗节日下台。薄问'四川民俗节日那么多,到底是哪一个?'算命仙说'你哪一天下台,那天就是四川的民俗节日。'"

中国知名艺术家艾未未第一时间上传他与当年"重庆打黑"中被打压的律师李庄,及其他工作人员合唱的《薄熙来之歌》,"你的目光闪烁着寒光,刺破了腐败和黑暗",藉以此歌嘲讽中国政治生态和权力斗争。

"那年的机场,很多爸爸送儿子前往英国留学。那些父亲,满怀激动泪水莹莹的说:你混不好你就别回来了!唯独有一位爸爸,面色凝重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我混不好你就别回来。"

"一觉醒来,薄瓜瓜变成了薄孤孤。"

社会评论家、杂文家李承鹏上传其经典段子讽刺王立军逃美领馆。

一、唐僧西天去取经,梁启超避祸东交民巷,鲁迅蜗居日本租界,金陵十三钗藏身教堂,林彪飞往温都尔汗,王立军夜入美领馆......这说明在中国,无论和尚、公知、作家、小姐、权臣还是捕头,无论世界观多么迥异,肉身有难时,方向感却高度统一。

二、你见过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调查就跑前苏联使馆申请避难吗?克林顿被曝了搞破鞋就一夜滞留中国使馆吗......

三、古龙说: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你最近的朋友。读到此处,王捕头掩卷长叹,直奔美领馆。差不多同一个时候,不厚却读到了古龙另一句话:对手最平静的时候,就是要施出杀招的时候。猛然警醒,铁骑七十,夜袭五百里。杜甫有预言诗:锦官城外柏森森......警官城外薄森森。
最后编辑whdgmh 最后编辑于 2012-03-17 11:40:48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