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腐败的国民政府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不但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而且经济上由于历年的通货膨胀,已使国家财政濒临破产的边缘。方面大员、金融寡头、经济寡头强强联合,控制着从关系国计民生的普通物资乃至关系战略储备的大宗物资。权力寻租肆无忌惮招摇过市,各种寡头贪得无厌囤积居奇,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民心思变,民怨滔天!
极度畸形的经济形势必然影响着蒋介石国民党政犬的稳定,而且影响整个政府的经济运转,蒋介石决定“遏制”这种“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寡头经济,顺便也平息一下滔天的民愤。1948年7月,蒋介石在莫干山召集幕僚,研究经济政策。8月18日的议案决定,为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更为了国民政府能筹备到内战资金,颁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等诸项法令,推行所谓“币制改革”,除了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外,还限制私人持有黄金、白银与外汇,不准有所保留,违者即予制裁。南京政府同时还决定:在经济整顿时期,成立上海、天津、广州三个经济督导区,并以上海为重点。
身为“太子”身份的蒋经国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蒋介石派到上海担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办公处副督导员,进行经济整顿并设立了政府性组织“经济督导员管理处”,下辖十一个“人民服务站”,还设置了“告密箱”。一场“反贪惩腐的打虎行动”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在上海滩开场了。蒋经国自然也深知其父让他到上海“打虎”的一片苦心,而他本人对这次临危受命也颇为自信。
蒋经国到上海后,就磨拳擦掌,摆出了要大干一番、不成功绝不收兵的架势。他发布限令,物价一定要保持在8月19日《紧急处分令》颁布时的水平,决不能突破“8·19防线”,并信誓旦旦地声称这次来上海是“专打‘老虎’,不打‘苍蝇’”;他亲自撰文刊诸报章,宣称“本人此次执行政府法令,决心不折不扣,绝不因私人关系而有所变更!”为了昭明他绝不向显宦豪门退让,提出了“不管你有多少财富,有多大势力,一旦犯了国法,就毫不留情地送你进监狱,上刑场”。并且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格言“宁使一家哭,不使一路哭”自相标榜。就当时蒋经国的方式来说,雷厉风行、简单粗暴,一切都由他个人说了算,他要抓谁就抓谁,抓了再去查找证据,并且迅速结案,该枪毙的枪毙,该进监狱的进监狱,速度飞快,很快震动了整个上海的官僚资本阶层。他的誓言、决心,以及雷厉风行的行动,受到了市民的好评,也使他一时名声大振。
然而,蒋经国的“打虎”劲头并未持续多久。
扬子公司的董事长是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没有生育,对这个大外甥视如己出,最是宠爱。在过去的几年里,扬子公司一直是倒卖外汇、走私商品的最大官倒企业,自金圆券改革以来,它又是上海最嚣张的囤积大户。10月7日,蒋经国对扬子公司动手,他下令搜查扬子公司上海总部并查封该公司的所有仓库。第二天,国内各大报争相报道“扬子公司囤积案”,“清算豪门”之声陡起。公司被查,孔令侃向宋美龄哭诉。终于,“扬子案”在蒋介石的过问下,在宋子文、孔祥熙、宋美龄等人的反对下,最后无法严办。就这样,轰动天下的“扬子案”以荒唐的方式落幕,满怀雄心的蒋经国受到了重挫,不得不辞去经济督导员的职务,铩羽而归,黯然离开了上海。他以铁碗维持了七十多天的“8·19防线”崩溃,辛苦建立起来的整肃权威顿时冰散,市场信心瞬间崩溃,从10月起,上海物价再度飞扬。致使经济管制名存实亡,他曾信誓旦旦说过“只打老虎,不打苍蝇”的豪言壮语,如今又被老百姓讽刺为“只拍苍蝇,不打老虎”和“为使一家笑,哪管一路哭” 了。
民国著名记者曹聚仁记载,那些日子蒋经国“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至于狂哭狂笑。这显然是一场骗局,他曾经呼吁老百姓和他合作,老百姓已经远远离开他了……有的人提起经国,就说他是政治骗子。有人原谅他,说这都是杨贵妃不好,害了他……”
蒋经国声势浩大的经济整顿失败了,与其说是他的失败,倒不如说是国民党的失败、整个腐朽制度的失败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