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转载这篇旧文,其目的在于呼吁留恋于网络的左派知识分子,勇敢地走进工厂,走进工人,勇敢地走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他们只是小左,我们才是左派! 作者:石秋
来源:
http://2011.gr71.com/thread-11272-1-1.html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呢?因为最近以来不断有听到各种各样的关于“左派”的争论。比如孔庆东骂人,比如韩德强道歉,又比如什么旗帜网和乌有之乡分歧,甚至在小资产阶级左派圈子内忽然“风起云涌”般的对乌有之乡群体的讨伐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和我们有联系的几个工友,忽然的对乌有之乡产生了兴趣,并对“左派”这个词汇有了想象。
很多时候,左派是个高贵的词汇。因为只有那些知识分子或者自诩为“先进分子”的小白领们拥有这样的头衔。甚至这种头衔如果被用在某个工人的头上,这个工人也似乎的瞬间“高贵”起来。仿佛左派就是老爷的另一种代名词。
马列主义有个基本词汇,就是阶级。马列主义的理论,彻底的说就是完全围绕“阶级”展开的理论。那么左派到底属于哪个阶级?这个问题有些人会觉得太简单了,左派当然属于无产阶级啊。其实我看并没有这么简单。
至少在目前的中国,所谓的左派那些人,有几个是属于工人阶级的?
何所谓属于工人阶级?或者为工人阶级的成员,或者是服务于工人阶级的公仆。属于工人阶级的成员这个标准就不用解释了。但什么是服务于工人阶级的公仆?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有许多所谓的左派正是钻了这个空子,而自诩并且相互称呼成了左派。
既然称之为服务于工人阶级,那么首先他确确实实在做服务工人的事情。即,面向工人,直接或者间接提供工人主观(而不是左派主观或者“服务于工人阶级”的人的主观)需要的服务内容。
这就很容易区别开来那些自诩比普通工人先进的,但不是工人的,同时并不是在直接或者间接提供工人主观需要的服务内容的所谓马列毛思想的研究者或者并不是面向工人进行宣传的宣传者。
因此,我们不太困难的发现,事实上那些研究马列毛理论的学者,和并不面向工人进行宣传工作的宣传者,他们基本上是不属于工人阶级的。就算要承认他们能够对工人阶级的革命起到一点作用,这点作用在今天看来也不如他们不谦虚的声称那般重要。因此,或者可以承认他们有部分属于工人阶级,但这只是他们身体或者思想上很小很小的部分,不是主要部分。
我们这里说的公仆当然不是指那些骑在工人阶级头上的老爷们。同样,那些自诩并相互称呼为左派的老爷们显然也是很喜欢“公仆”这个词汇的,由此这个词汇也和“左派”这个词一样变得“高贵”起来。只有他们才是左派,只有他们才是公仆,只有他们才掌握话语权,只有他们才属于真正进化成功的人类。而我们广大平凡和普通的工人阶级,在他们心里就只能成为被他们或者说“领导”或者说“愚弄利用”或者说“奴役”的普通群众。当然,正如那些戴着三块表的“公仆”们一样,他们过去还多少有点谦卑地伪装自己,而现在就只剩下义正言辞甚至慷慨激昂的如同背诵《党章》一般的吹嘘自己代表工人阶级。
由此可见,从现实意义上讲,那些自诩和相互称呼的左派,属于无产阶级或者工人阶级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个左派从肉体上到思想上属于工人阶级的成分都不大。如果假设暂时承认他们代表左派,那么左派这个词汇就真的“高贵”而且令人捧腹了。
通常意义上讲,所谓左派就是指那些支持包括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的人。显然这三条都是典型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因此延伸到,支持社会主义的人,是左派。
但是问题来了。什么才是支持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什么才是支持社会主义?
自诩是一种表现,但是自诩是最不可靠的。因此,抛开自诩这个表现来讲讲,什么才是左派。
首先,我们简单和粗浅的解读一下所谓的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如果不对这三个要件有点认识,那么说是左派,那可有点荒谬。共和制首先就是去精英化的,多数人共同行使统治权的,相对于少数人继承或者维持他们对多数人的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大众政治运动,字面上的意思已经很清晰明了,相对的是少数派操纵和排演政治运动的社会现象。而世俗化这一条从根本上区别了少数派们所倡导的名为“高尚”甚至“神圣”的驾凌普通群众自觉思想的社会价值观。关于这三点,其实还有很深刻的内涵,以后我会再谈到。
从自诩的角度看,任何人都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因为这种自诩的相互称呼的,主要意义在嘴皮子上体现的观点,成本是极低极低。通俗讲,无论是个什么人,哪怕邓某某,只要他觉得需要,他也可以自诩为左派。显然,这种自诩很可笑的同时,也说明了这种自诩是多么的不可靠。
因此,抛开自诩,我们就只能从两个方面看看左派是什么样的。
一是现实角色,也是肉体上讲。俗话说现实是无情的。世俗化的视角,让我们可以赤裸裸的不伪善装饰的看待人在社会中的角色。简洁的说法,就是用阶级分析看待人的社会角色。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我们可以将一个工厂作为一个浓缩的社会来进行分析,在工厂里有工人、管理,和资本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管理协助资本家剥削工人,同时管理和资本家之间有竞争。
假设左派是站在工人一边的,什么样的资本家会站在工人一边?比如说南街村集团的王宏斌,在南街村集团内他是站在南街村村民一边。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南街村集团发展壮大的主要手段就是剥削。那是一村的资本家,一村的资产阶级。与之相对应的是数以万计的南街村集团工厂的普通工人。王宏斌不可能站在南街村集团工人一边,因为那样就损害了南街村村民的利益,南街村集团也就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保持其相对优势的地位,或者说保持对南街村集团工人的统治地位。那么在南街村集团外,王宏斌会不会是站在工人一边呢?目前可能只看到自诩,其他未知。
管理会不会站在工人一边?从工人和管理之间的生产关系而言,在剥削经济的环境下现实利益决定管理不可能站在工人一边。但是同时由于管理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客观的为管理与工人之间的松散的脆弱的暂时的联盟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管理在常态下是站在资本家一边,当管理和资本家的竞争茅盾激化的时候,管理会反过来与工人结成暂时的联盟共同对抗资本家。因此,管理会假装得非常像真的一样站在工人一边,但不是在常态下,而是在某个特殊时期,为了维护或者扩大他们自己的利益,需要利用工人力量的时候。
比如某厂资本家企图搬迁工厂,该厂管理人员不愿意跟去新厂,同时该厂资本家又不打算给他们提供补偿金,因此以该厂人事经理为首的管理人员煽动和组织了全厂员工集体游行到政府抗议。而常态下,该厂人事经理是该厂员工人人恨之入骨的资本家的奴才走狗。由该人事经理直接经手的多起残害工人的案例仍历历在目。这些都不会因为该人事经理发动和组织了此次工人集体维权斗争而抹去。在该厂普通员工工资得到解决后,大家立即散去,不管也不顾包括人事经理在内的这些管理人员后续的维权要求。事实上,工人和管理之间短暂的联盟,最终可能是管理首先打破,也可能是工人主动打破。但不管怎样,这种联盟终究只是短暂的脆弱的松散的。管理站在工人一边的假设,首先在工人群众这里就不被接受。由于生产关系的原因,管理的角色决定了他们不会也不可能站在工人一边。无论他们认为工人一边的道理是对还是不对。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左派是不站在工人一边的?我要像那些左派惯用的语气说,马克思说了,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请问左派不站在工人一边,那是不是要站到资产阶级一边?还是像某些自命不凡的“大师”级人物那样自己创造出的某个第三边?
二是观点分析,也是思想上讲。人的社会存在决定思想,就这么一个原则性观点,就决定了我不需要再说什么。
结论就是,假设左派是站在工人一边的,左派主要是工人,其次是行动和思想上叛变资产阶级的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成分的正在向工人转变的个体。
而那些在行动上或者说其社会存在尚未向工人阶级转变的仍以各种姿势呆在小资产阶级摇篮里的,同时又萌芽了一些符合工人阶级觉悟的脱离他们现实存在的带有左派色彩思想的人们,我们现在还不能给他们戴上“左派”这顶大帽子,他们的脑袋还太小,戴不下。于是我们准备了一顶小帽子给他们,就是小资产阶级左派,简称小左。
假设说左派是共产党,那么小左可能是少先队或者共青团。还不能算是共产党。右派是有可能混进左派党内,混进少先队和共青团当然更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