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思想PK广场
» 韩毓海你娘喊你回家吃饭(2)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9900
|
回复:
1
韩毓海你娘喊你回家吃饭(2)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794
精华
1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锤子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2662
积分
2227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7-1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10-15 14:16
|
只看楼主
韩毓海你娘喊你回家吃饭(2)
作者:心在左边跳
三,《资本论》是在探讨“商品扩张”和“货币扩张”吗?
韩先生的新书据说适合四类读者阅读:党政机关人员,高校老师,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者。前3类除非发论文所迫,是不会翻《资本论》的,最后一类忙着在时政论坛挥斥方遒,也没空读。所以韩先生介绍起《资本论》的体系架构,肯定让读者们膜拜。
但另一面,《资本论》作为无产阶级的圣经,自觉去学习的穷比为数不少。更妙的是,更多的穷比是在日常劳动中直接的本能的把握了《资本论》的内核。知识分子理论上吵几年没明白的东西,都赶去打工一个月估计就没啥疑问的了。
我们学习《资本论》,这也是一种生活所迫。不读也不想,那指定帮人数钱还傻乐。边读边干,那就心明眼亮。所以,还请韩先生不要在穷比面前掉书袋。一掉就难堪,何必呢?
他对《资本论》的总结,完全是扯淡的。哄哄那四类读者还可以,哄我们就难了。
他是这么说的:
资本主义的命运,就取决于其与生俱来的“扩张本能”,这种扩张采取了两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产品的扩张,其二是货币发行量――即“流动性”的扩张。《资本论》的头两卷主要探究了第一种扩张形式及其后果,而《资本论》第三卷,则集中阐释了后一种扩张及其后果。
噢,原来《资本论》研究的是“增产”和“发钱”。这两课题需要老马研究吗?我老板就是高手啊。我老板啥时候成了无产阶级导师?
我早就怀疑知识分子们读的《资本论》跟俺们不一样,也许属于限量发行精华版,也许只是封皮写着《资本论》,里面是哈佛MBA教程。否则,这么明白的玩意咋能被他们整出屎,进而长出屎壳郎来呢?
资本主义的命运,取决于其扩张本能?
-----看完《资本论》能得出这结论,真是匪夷所思。如果二战时苏联人也这么想,那韩先生现在每天都得喊:嗨,希特勒。原来法西斯德国的命运,取决于其扩张本能。就是讲,苏联人啥时候能获胜,得看德国人的心情了,他们啥时候困了累了喝红牛也不顶事儿,红军就可以反攻了。同理,社会主义啥时候才能出现呢,这取决于老板们啥时候觉得赚钱累了。
这不是我们栽赃,在下面韩先生还会对这个论点有更加深入的阐发。但他这一套对我们是不适用的。在我们看来,成败取决于东风啥时候压倒西风,西风啥时候压倒东风。老实讲,无产阶级也有“扩张本能”,都不是省油的灯。
资本扩张的两种基本形态---生产品扩张和货币扩张?
----看完《资本论》能得出这结论,真是匪夷所思。资本既不是商品,也不是货币,这本来是《资本论》的常识。如果要授课,这一点在第一节课的小测验就会考到。整不明白大学者韩先生咋连入门都谈不上,更可笑,他居然连“商品”都不提了,变成了“生产品”。
老天,“生产品”和“货币”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都在“扩张”:原来要啃树皮的,后来就有了满汉全席了;原来捡贝壳的,后来就玩银子。韩先生为啥不索性说人类从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呢?如果回答“资本就是商品和货币”要得0分的话,那么回答“资本就是生产品和货币”就得倒扣分了。
资本是什么呢?资本是怎么扩张的呢?韩先生要是真看过《资本论》,哪怕浏览过,那应该对如下的几段不会陌生吧。
-----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按:以上回答了“资本”是什么
)
-----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一旦站稳脚跟,它就不仅保持这种分离,而且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这种分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在它的发展阶段以外的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它的趋势是尽可能使一切生产转化为商品生产;它实现这种趋势的主要手段,正是把一切生产卷入它的流通过程;而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产业资本的侵入,到处促进这种转化,同时又促使一切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使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的历史运动,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者从隶属地位和行会束缚下解放出来;对于我们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来说,只有这一方面是存在的。但是另一方面,新被解放的人只有在他们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和旧封建制度给予他们的一切生存保障之后,才能成为他们自身的出卖者。而对他们的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
按:“生产品”和“货币”的扩张,存在于老板的账本上;而“血与火”的文字和“被剥夺的历史”却让穷比们刻骨铭心
)
-------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充分表现出来,要完成劳动者同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要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这一现代历史的杰作,就需要经受这种苦难。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末,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按:最后这句被好多“左派”拿来作为对当代社会的道德批判,只是他们对前半段视而不见)
(
按:以上回答了“资本”是如何扩张的
)
韩先生,你觉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么?一切清清楚楚,朗若白昼,犯得着用你的私货来“解读”么?
什么什么?你们要问我引文的出处?呵呵,就不告诉你们!有空就慢慢翻吧。
如果列位看官觉得还不够爽,那就再引用书中的一个例子:
-----威克菲尔德在殖民地发现,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而没有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没有被迫自愿出卖自己的人,还不能使一个人成为资本家。
他向我们感慨地说,皮尔先生把共值5万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澳洲的斯旺河去。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除此以外还带去了工人阶级的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一到达目的地,“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可怜的皮尔老板哟!被3000名英国工人扎扎实实骗了一遭。人家给你打工,不是为了挣工钱,而是要混一张澳洲绿卡!澳洲地大物博,能当小业主还犯得着帮你打工么?
我突然想起了老朋友二比神,他说生产资料没有意义的,靠“构思”就可以了。我跟他讲:你为啥不呆在家里“构思”呢?你老板就跟皮尔先生一样嘛,你为啥不学别的工人一哄而散自己当老板呢?你还给他打工,岂不犯贱?
因此,资本就是这么一种社会关系,他让穷比只能成为穷比,除了打工别无他法。其实对这点,哈耶克比韩先生还要高明。
哈耶克认为:
我们必须首先打破一个关于雇佣阶级(the employed class)发展的神话;尽管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彻彻底底地信奉此一神话,但是此一神话所产生的一般影响也已达到了混淆视听的地步。这个神话认为,无产阶级的出现,乃是剥削过程的结果,因为正是在这种剥削的过程中,大众被剥夺了曾经使其能够独立谋生的物资财产。但是,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在现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大多数人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的可能性,乃依赖于对房产、土地及必要的生产工具的继承。后来,那些并不从其父母处继承土地和生产工具的人之所以得以生存和传宗接代,则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即富有者以增大雇佣者人数的方式来使用其资本的做法,不仅对其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是"资本主义创造了无产者",那么它也是通过使大多数人能够生存和传宗接代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的。
这段出自《自由秩序原理》第八章《雇佣与独立》。老哈的意思是,“雇佣阶级”不是被剥削而造成的。在古代,人们一般通过啃老(继承房产土地和生产工具)而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而在资本主义时代,人们觉悟更加高了,觉得给老板打工而不是啃老也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儿了,于是人们每天都开开心心上班去。
老哈的论证说了跟没说一样。他是用“有利可图”来概括资本扩张的。比如你家的档口附近出现了黑社会,对小贩最“有利可图”的就是按时交保护费,从而获取“不挨揍”的“利”。因此,在老哈冗长的思想体系中,“有利可图”这种市侩的语言比比皆是,表达的是一种“自然的强制”-----当然,老哈反复声明这玩意不算强制。
纵使这么荒谬,但老哈总比韩先生高明。起码他不会认为资本是“生产品”和“货币”,起码他觉得资本扩张的核心在于营造一个让人“有利可图”的社会关系,在这里面,理性人都会乖乖去上班。
《资本论》一二卷讲的是“生产品的扩张”,第三卷讲的是“货币的扩张”?
----看完《资本论》能得出这结论,真是匪夷所思。既然韩先生对《资本论》的理解完全不入门,那我们就不要指望从他的体系介绍中获取什么教益了。那不过是他自己的体系,是他自己的私货。
韩先生,学习《资本论》的人还没死光,而且还在增多,让我这样的“喽啰甲”讲讲“体系”吧。
第一卷:把商品放在一切私有制的基石的地位,剖析这个最基本的私有制细胞,并引入“劳动的二重性”和“无差别人类劳动”的概念。接着介绍最一般的商品流通和最一般的货币。之所以称为“最一般”的,因为这是私有制共有的。
然后论述资本主义商品的特殊性。论述了“价值增值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最后指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最后为下一卷做铺垫,论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引入了“剩余人口”的概念。
第二卷:分别论述“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态的循环过程。指明资本就是以这三个马甲交替出现,就跟资产阶级学者用“左”和“右”两个马甲交替出现一样。这是空间上并存(左右派并存),时间上相继(哈耶克和凯恩斯轮流值班)的过程。
接着论述“资本周转”,探讨“周转”对预付资本的影响,对剩余价值的影响。向亿万穷比指明:老板货如轮转跟穷比收入是没有关联的。
最后为下一卷做铺垫,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指出即便在特别选取的初始参数下,资本主义要顺利进行“简单再生产”也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危机从简单再生产阶段就出现了。同时还指出两大部类平衡的原则,这成为日后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平衡表”的理论基础。
大伙看看,一二卷跟所谓“生产品的扩张”有半点关系么?其脉络不是从“生产品”,而是从细胞“商品”出发,进而是私人资本,再而是社会总资本,从简单再生产出发,最后到扩大再生产。
接着第三卷,就是高潮了。可以想象,如果老马在1,2卷就搁笔了,那依然有好多问题没法解释。
如果把“剩余价值”视为私人老板在阶级斗争中取得的成果,那么就得进一步论述作为私人老板的综合----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是怎样联合在一起的,是怎样获得成果的。
反过来,如果把“工资”视为某部分工人被私人老板压迫的指标,那么就得进一步论述作为工人的综合---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是怎样被整个资产阶级所奴役的。
可以说,如果读者只是为了批判一下这个或那个“血汗工厂”,那么读前两卷就足够了。事实上,不少“左派”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多半只会读第1卷。
但是要形成对资产阶级而不仅仅是“老板”的整体批判,要彻底抛弃所谓“血汗工厂”的概念(这概念表明有“不血汗”的人道工厂),那么学习第三卷就有助于你脱胎换骨了。
第三卷讲了什么呢?
1,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变成利润率。资本周转过程给剩余价值穿上第一件外衣,于是“利润”就取得了一个虚幻的地位,它表现的似乎与工人的劳动过程无关的,表现的似乎跟周转次数有关了,从而表现的跟老板的聪明才智有关了
2,利润率如何转变成平均利润率。这是给剩余价值穿上第二件外衣。如果在前两卷中我们还可以说“价值是价格波动的平均”,那么在这里就完全不适用了---价格怎么平均都不可能以价值为中心点。因为资产阶级用“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扭曲了价值规律。从此,“价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被深深的掩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产价格”。而资产阶级的师爷们反过来据此论证“价值”是子虚乌有的,同时他们也无从解释“生产价格”的来由,进而他们就自觉地从“劳动价值论”这个范畴退了出来,进入到了另一个发展天地:效用论。
3,在平均利润率基础上,论证其趋向下降的规律,这是一切资产阶级内部斗争的根源,也是一切小资小业主们抑郁的根源
4,分别论证了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是怎么瓜分平均利润的。这是给剩余价值穿上的第三件外衣。由此向亿万穷比指出:我们的苦难绝不是因为所谓“流通环节多”或者“利息过高”所造成的,进而,公知们天天忽悠的什么简化流通环节,什么争取利率自由浮动,统统与穷比无关,一切只是分肉
5,论证超额利润怎么转化成地租。这是给剩余价值穿上的第四件外衣。由此我们明白,所谓对地产的抱怨,所谓对各种自然垄断的抱怨,所谓对各种“经济强制”的抱怨,都是资产阶级的无聊把戏
社会本质就这样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转以一堆虚幻的形式,所谓利润,所谓利息,所谓地租,最后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产业资本家,吃息者,土地所有者对无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最后,作为整个乐章的高潮,对亚斯密的“三位一体”公式(即资本,土地,劳动共同创造财富并据此获得相应收入)进行总的批判。可以说,后世的师爷们各种说辞无出其外,悉数揽下。
在这些工作的坚实基础上,顺理成章的要论述“阶级”,此时,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与世长辞,今天我们看到的《阶级》这一章只有寥寥数百字。有趣的是,我们河蟹国某位学者哪天跟捡到宝一样神秘兮兮跟我们讲:知道么?其实老马是不讲阶级的,你看他《资本论》的《阶级》只有几百字。。。。。。
但无论如何,第三卷跟什么“货币的扩张”有什么关系么?
韩先生为何要睁眼说瞎话呢?因为“左派”学者力图要论证当代的危机是“金融危机”,当代的危险就是“流动性泛滥”。可见,左右派的立论基础完全一致。只是左派喜欢跑到老马那里倒腾几下,翻出只言片语就兴高采烈跑到右派同行那里显摆。
最后还想对韩先生讲,《资本论》还有第四卷,就是马恩全集的第26卷。这也是个宝库。是展示各路资产阶级学者的橱窗,琳琅满目。中国当代各路公知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前世”,当然,韩先生也不例外的,国庆长假,不妨玩玩,看看你前世到底是谁。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404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华莱士
组别
金牌会员
生日
帖子
336
积分
29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2-08-25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10-15 15:06
|
只看该用户
是呀,自人类社会诞生一个以玩商品生产为生存乐趣的资产阶级,他们以及他们用从工人那里榨取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豢养的文痞们不用各种荒谬来欺骗人,他们一刻也生活不下去。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浏览过的版块
无产阶级看历史
文革讨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