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下,欧洲的福利主义社会都随着危机破产了,然而,作者却构思出“平合主义”社会。我就看看“平合主义”在现实市场经济下是如何运作的?
1)苏联解体,经济上的措施就是把原国企的资产全部平均地分给每个职工,达到了作者构想的“人人有股份”的要求吧,问题是在市场环境下,股份是可以转让的,当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有的职工认为此有这个公司的股份有风险,他就会选择出卖股份,一旦出现出卖股份,就会产生破产的劳动者,破产的劳动者就只有加入雇佣劳动者的大军,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人人有股份”就破产了。
2)按劳动力入股,90年代,我见过朋友搞软件公司,就搞过“平合主义”,以失败告终,合伙人有资金入股,有劳动入股。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劳动力入股的比例,经过激烈博弈,规定劳动力入股比例上限不超过30%,劳动力入股中,又存在差异,如何确定技术能力强的总工,与技术能力差的普通技工之间的股份比例,经过各方激烈地博弈,总算定了下来。一年后,又有几个新技术劳动力加入公司,股份需要要调整,劳动力一方要求资方打破70%的限制,资方坚决不同意,最后资方撤出资金,公司解散。
按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搞“平合主义”,这条道路还是死路一条。就拿第二个案例展开来说,一个企业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增减人手,如果增加人手,按“平合主义”的思想,就存在新的人入股问题,新人怎么计算股份呢?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老的人会说,我对这个企业的贡献大,比新人多劳动几年,照此推理,新的股份肯定比老人少,随着时间的积累,必然存在过去劳动剥削现在劳动的情况,老人的人变成了新的剥削阶级。如果市场环境不好,必然有的人要离开公司,一个人离开公司有两种情况:1、保留此人原有股份。 2、卖掉此人在此公司的股份。如果是保留此人原有股份,一旦这个公司后来经济状况变好,此有此股份的人就变成不用劳动能收股息的资本家,照此推理,劳动者肯定会频繁地换工作,可以到处拿股份,无风险收益就越高,积累到最后,此人就会变成彻底不劳动拿股息新生资本家。第二种情况,劳动者离开公司卖掉此人在此公司的股份。劳动者拿到钱走人。找一个效益好的公司,有股息有工资。如果后来这个公司效益又好了,这个人又回来了,原来留到公司的人又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不会再愿意让出过去相同的股份给回来的人,这样积累下来,这些老员工就会变成新的资产阶级,恢复雇佣劳动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建议作者还是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不要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打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