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 对鞍钢宪法的看法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2402
|
回复:
1
对鞍钢宪法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794
精华
1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锤子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2662
积分
2227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7-1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6-01 11:12
|
只看楼主
【编者按:作者认为,鞍钢宪法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这个观点是对的。但作者并没有回答当时中国社会阶级关系是怎么产生的?阶级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什么?阻碍消灭阶级差别的上层建筑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无产阶级专政就无法建立,消灭阶级差异的生产活动也无法形成。】
对鞍钢宪法的看法
作者:心在左边跳
来源:微信群
两参一改三结合,看上去意义很大,不过尔尔。这是不是马后炮呢,我认为不是。鞍钢宪法真好使,就不用文革了。
文革是什么?社会主义阶级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的产物,不在修正主义的浑浑噩噩中灭亡,必然在文革中爆发。反过来,鞍钢宪法并不能缓解建国前17年的阶级矛盾。
鞍钢宪法的背景是什么呢?中苏还没撕破脸,但斯大林已经去世了,苏联在解冻,中国也在所谓探索新的道路。这点我在群里讲过了,毛共当时在不断膨胀,感觉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没了。
这种情绪不仅体现在毛泽东身上,而且是全党的。在当时毛共看来,斯大林纵使没有苏修说的那么不堪,也算是过气网红,或明或暗打着革新的名义来整一下斯大林(尽管是个死人)。
马钢,是斯大林多次赞扬的企业,是苏联第一套大型高炉的诞生地。计划就是法律,是斯大林亲口说的。
结果,毛共竟然把马钢和鞍钢作为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典型,鞍钢还是马钢二选一,这不是对斯大林明褒实贬?这不是解放思想?这不是改革开放?
把马钢鞍钢对立起来,就是要不要党的领导。马钢一长制,那就是不要党的领导。其实一长制也是斯大林提出联共长期跟托派斗争,托派的几个面孔,首先一个就是“工人反对派”,要求生产民主,正如我以前说过的,自由属于强者,民主属于弱者。托派为啥要工厂的所谓生产民主,就是那时候弱了,要笼络民心了。托派第二个面孔就是批判官僚专制,是工人反对派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厂没有民主,国家都没有民主。可以想象,要跟托派斗,那当然得一长制。首先是民主派搅乱了大菊,必然是一长制挽回大菊。
不仅工厂一长制,索性军队也是一长制。政委首先诞生于联共,也首先取消于联共。这难道也是斯大林不重视党的领导的罪证吗
一长制就没有党的领导,这种论断是荒诞的。一长只是要杀伐果断系于最高领导一身,没说不让讨论。反过来大家伙一起来讨论,就真的畅所欲言?畅所欲言后就真的能拍板定事?
阶级斗争本质是人的斗争,绝不可能单纯从官职的设定看出是否民主。如果连长就是布尔什维克,为何还得安排政治委员呢?是这个职位天然革命吗?
当一长制所体现的计划经济层级严密管理不适应新的发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也很正常。如果连长政治比较弱,为何不能安排政委呢?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鸿沟。封建王朝也不见得是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也许是外戚,也许是宦官,那么一个团队,党的领导作用落实在什么人头上,也许是“一长”,也许是身边的什么政委,或者一个政治团体,这都是随着具体形势发展而定,马钢和鞍钢本无根本矛盾,否则斯大林本人就成了破坏党领导的反革命。
那么鞍钢宪法就真的达到加强党领导的作用吗?并没有。
所谓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在资本主义也是常态。尤其小企业,老板亲自劳动,比比皆是。这算什么呢?老板革命了?而资本主义的各级工头,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工人。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所以鞍钢宪法并没能延缓社会主义中国阶级矛盾的激化。能有幸参加工厂管理的工人,到了文革,就有一个专称:保皇派。没错,当然要挑业务好又听话的工人参加管理。这改变了什么?没有。是对马钢的突破吗?没有。是抛弃了资本主义吗?没有。
在资本主义企业里面,开展一个项目前,本身也要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布置任务,这就叫所谓生产民主。请问可以让工人讨论薪酬吗?讨论股权分配吗?讨论生产计划吗?不行,计划是市场决定的,而计划经济下,计划也是“上头”决定的。
于是,没有上层的革命,怎么可能有下层的自由民主呢?如果整个国家机构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马钢还是鞍钢,能改变什么呢?
所以,基于工厂管理的索性小事,本身就不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胃口。也就是说,这种所谓民主,顶多是怎么去开展生产的民主,但绝没有不做的自由。做和不做,是上一个层级决定的事情,而人民群众如果长期隔绝于这个层级,只能让矛盾不断累积并激化。
再来看鞍钢宪法的最后一条: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个论调本身也是错误的。
怎么去克服官僚主义,不在于道德教化官员们如何接地气,这样适得其反,只无非是强化官员的存在。而无产阶级专政,恰恰要淡化官员的色彩。怎么淡化呢?靠民主吗?这都是扯淡的,靠三结合吗?也是扯淡的。
请问,为啥一定要区分“技术人员”“工人”“干部”这三个角色呢?为啥工人参加管理,而干部又参加劳动,这样就看上去很温馨呢?
这种感觉是彻头彻尾的自欺欺人,是民主的幻觉。如果所谓干部的职责本身相当重要,就跟哨兵一刻也不能懈怠,那么让干部去参加什么狗屁劳动又有什么意义呢?比如说,我是个干部,看报表是我的职责,假如报表真的相当重要,我可以通过不断分析,获得大量的生产状态信息,我的岗位就在这里,那么为啥还要让我去参加别人的劳动呢?不参加劳动就显得我脱离群众呢?我难道不是群众么?看报表只是我的工作而已
你要觉得报表都是文牍主义,没问题的,我们可以大鸣大放大辩论来确定这点,看报表有没有意义。没意义,那我就换岗。有意义,那我就继续干下去
于是,我的岗位,看报表,用今天的话就是大数据分析师,这是不是生产劳动的一种呢?到了今天,看报表是不是“干部”的象征呢?
同理,“技术人员”为何要单独和工人区分开来呢?这样的人设就已经默认工人就是傻逼,傻逼除了保皇,还能参加管理么?
我本人曾跟很多产线工人接触,发现他们对工程师的理解有很大分歧。有些厂子,工程师的权限很大,到车间是工作指导,而更多的厂子,工程师只是岗位而已,更别提在研发部里面,工程师一大摞,那就是穷屌而已。
因此,所谓鞍钢宪法,所有的目标都体现左逼的意淫,除了感动自己,无法感动他人。因为这条宪法里面,强化了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的角色。
而这些角色本身,才是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意识,只能从淡化职称作为出发点。工人技术化,干部工人化,工人干部化,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岗位不过如此,那统一的无产阶级意识就形成了。事实上,这些问题,只能到文化大革命才看到解决的曙光,并且确确实实的进行了制度安排,尽管还远远不够。
2020年8月2日
锤子 最后编辑于 2022-06-01 11:13:30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502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jmz1732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9
积分
184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08-16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6-02 17:05
|
只看该用户
马钢和鞍钢,产生出来的更多是工人贵族。深陷工联主义的泥潭。
技术人员和工厂的管理员(所谓的干部)的月工资不高于工人平均工资。彻底打破一线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壁垒。逐渐消灭社会分工的社会基础,消亡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意识。
巴黎公社革命原则深耕于各个领域。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