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明:万众心向毛主席
发布: 2011-2-14 08:38 | 作者: 鉴明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5115 | 回复: 37
万众心向毛主席
鉴 明
写罢《“关键词”:“去革命”》,看到旗帜网上报道:纪念堂前人潮汹涌 人民无限怀念领袖毛泽东。联系及近期 《旗帜文萃》有关各地人民群众纪念毛主席117周年诞辰的系列报道,着实是精神振奋,心灵震撼。
这是当今中国真正的民魂的寄托,民心的所向,民气的弘扬,民意的抒发啊!
这是势所必然,理所当然的啊!
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毛主席辞世后,三十多年来“跟着美国”“改革开放”“去革命”的种种实践,早已充分证明:只有毛泽东才是中国人民公认的伟大革命领袖,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
反之,那些自封的,或是被人哄抬的,欲取毛泽东的声望而代之的领袖,不过是像赫鲁晓夫那样的戏子,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早已被人民群众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了。由一些高官厚禄的精英“建构”的,想去毛泽东思想而代之的他们的“理论体系”,只是背叛革命,葬送社会主义,蛊惑人心,祸国殃民的思想垃圾,必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对于这一点,只要看看网上对毛主席崇敬、赞颂、怀念和向往的无数言辞,再看看网上对“去革命”者鄙视、斥责、痛恨和唾弃的不尽非议,两相对照比较,就泾渭分明,一清二楚了。
三十多年来,凭着他们窃据的权势,“去革命”者使尽各种伎俩,穷极无聊,丧心病狂地在那里“非毛”、“去毛”和“反毛”。但是,他们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揭穿了他们自己的真面目。他们“非”得越多,“去”得越凶,“反”得越狠,就越是把自己置于与亿万人民群众为敌的地位,促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日渐觉醒,重新觉醒,怀念毛主席,向往毛主席,呼唤新的毛泽东,寻求新的毛泽东。
在中国大地上,一波又一波的“毛泽东热”,正是像汹涌的春潮,大海的怒涛,澎湃激荡,势不可挡。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那些伪造历史,歪曲现实,遗患未来的“去革命”者的倒行逆使,不仅是向国人的良知猖狂开战,而且是在向世人的认知狂妄挑战。
2010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这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坦所著《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译本。作者认为,朝鲜战争,“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对他们来说,朝鲜战争代表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重要的在于,它也是新中国的又一次解放,与长期受西方列强压迫的旧中国的彻底决裂。与刚诞生的新中国打成平手的,不只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刚刚征服日本和德国的美国,而是整个联合国的军队,按照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被他们打败的是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及其走狗。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个胜利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在他们的心目中,朝鲜战争是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胜利。”“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普通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之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冉冉升起的东方大国。”
这位美国作者还认为:“这首先是毛泽东的个人胜利。在所有人都犹豫不决,担心这个刚刚夺取政权仍处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可能会遭到失败的时候,毛泽东义无反顾地决定出兵。毛泽东卓有远见地预料到,在朝鲜半岛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将会使新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方面有所收获。”“这场战争成为新旧两个中国的分水岭,它打击了那些与西方世界相互勾结、支持旧势力的中国人,把他们变成了全民公敌。”
在他看来,毛泽东“他是那种笃信革命的典型人物。从手无寸铁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到历经长期内战之后终于取得胜利,尽管充满血腥和艰难,但他的大多数判断还是正确的。毛泽东相信,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中国的普通民众——农民。他坚信中国拥有再度成为世界大国的权利,而力量的源泉就是他领导的革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它唤醒了中国农民的反抗意识,并把阶级压迫和政治启蒙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正因为有信仰,他的军队才能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更强大。作为新中国最主要的建筑师,他现在想的就是保持这场革命不变色。这种信仰在某一历史时段,以及当它成为某些历史人物心中的主要信念时,它就具有强大的力量。”“毛泽东非常了解自己需要了解的事情,比如他非常了解中国农民和他们的疾苦,更深知旧社会的残酷。要真正理解毛泽东在这个关键时刻的选择,就不能再把他仅仅看成是革命的设计师,而且还是革命成果的保卫者。”
美国人哈伯斯坦的这些认知,对于中国那帮忙于“去革命”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岂不是无情嘲讽,严正檄文?
真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像毛泽东这样的革命领袖,究竟能有几个?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在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在与反动派的斗争中,像毛泽东那样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得心应手,稳操胜券的革命领袖,又有谁堪与伦比?
2009年5月,“河南部分离退休毛主席的老战士”,以《人类历史上最隆重的悼念》为题,悉心编印了1976年“世界各国悼念毛泽东的唁电和纪念活动报道集锦”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最有说服力和启发力的回答。
简而言之,在毛泽东领导下,诚如学者汪晖所说:“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的政府与政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策。这些调整当然发生在世界性的环境和条件之中,冷战、越战、经济封锁、中苏关系的恶化对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其应对的方式是主动的,是根据内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整,这就是独立自主这一口号的政治内涵。”(2010年9月2日《环球时报》)
现在呢?!
1月24,即胡锦涛访美回归后,报刊文摘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说道:“大约1969年的冬天,有一位名叫哈希的专栏作家连续在美国《基督教箴言报》发表文章,他认为美、苏、中三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三角’关系。毛泽东阅后曾批示,文章重要,请大家阅读。毛泽东还以他特有的语言说:‘不要那个三角,我们要另一个:亚非拉。’”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丁刚在其《解放思想,突破西方话语牢笼》一文中指出:“30多年前,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个高屋建瓴的概念准确地把握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建构,也奠定了近3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政策基础,它甚至对今天的世界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西方学者仍在用这一概念来解读一些现象。在全球化迅速扩展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像毛泽东‘三个世界’那样的伟大理论来引领我们的发展。”但是,无情的现实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有关现代化的理论,大体上都是西方的,……。我们实际上是在用西方的概念来解读中国。用西方的理论来观察中国、预测中国,最终得出的结论当然是不真实的、扭曲的,至少是落后于现实的。”(2008年2月19日《环球时报》)
其结果,也就是汪晖所言:“我们当前的状况,……它的意识形态,包括经济利益里面,半依附性显然存在。这个状况当然也伴随着国家的‘去政治化’,因为国家讲政治少了,实用主义盛行,国家在意识形态进攻面前就会乏力。”(2010年12月6日《环球时报》)
号称“三个代表”的当世独大的“共产党”领导的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竟然沦落到了这等境地,国人安能不痛心疾首,忧心如焚?但“共产党”内那些高官厚禄的精英,却还嫌之“没有到位”,还在那里乞灵于孔丘,致力于“不断发掘中国‘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文化传统的潜力”云云,他们究竟要把中国糟蹋到什么地步才肯罢休呢?
其实,美国前总统卡特演讲词首席撰稿人法洛斯,2007年11月就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章说:“是的,中国一些知识分子认真地说,中国的崛起证明儒家学说新的活力。所以他们提出,这个世纪,或者下个世纪,或看来未来某个世纪,可能成为世界认识亚洲伟大传统——儒教、道教和佛教——的时代。”“今天的‘中国思想’也有特殊性,……但是辩论需要最先解决的核心问题看来是中国到底有没有什么‘思想’。”据他在中国一年,接触众多人士的经验,“现在美国人不应担心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挑战或者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是不是很快意味着‘中国思想’的显著地位。中国人民和领导人头脑里装着其他许许多多的事。”“迄今为止我在中国学到的是”,“应该利用机会”多方面“加强美国思想。”去年10月27日,《参考消息》引《华盛顿邮报》文章中的一句,更是如直刺我们心胸的匕首:“一位美籍牙买加侨民极力称赞中国体制的‘实用’但也承认它‘没有灵魂’。”
“没有灵魂”!还有比这更加令人不堪的评说吗?
2月10日,《人民日报》等开辟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专栏,列在首位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1935年,他写“狱中题照”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人尚如此,何况一个拥有13亿之众的东方大国的国家体制呢?!
“1980年1月份,华国锋会见一个非洲国家总统的时候,这个总统一坐下来就说,听说你们在批判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当时争取独立,就是拿着小红宝书。”——2010年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刊登的一个前外交官的访谈中,这个情节最为发人深思。
同年8月20日,《东方早报》报道:法国蒙彼利埃市,将在2011年建造毛泽东青铜雕像,列入“十位20世纪的伟人”雕像之中。最早提出这一构思的该市前市长弗雷切向媒体表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错误,但是历史记住的是毛泽东给中国人带来的尊严。”
这年9月18日,西班牙《起义报》刊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专家穆罕默德·哈桑的访谈说:中国从鸦片战争后变成对西方列强俯首称臣的半殖民地国家,“了解这些历史至关重要。西方殖民强国发动的战争造成了上亿中国人的死亡,一些人被卖到秘鲁的矿场当奴隶,还有一些人被卖到美国修建铁路。大量的儿童被绑架,并被卖到文莱钻石油井。那是一个可怕的时期。任何民族都没有经历过。直到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胜利,中国才变成了一个独立、繁荣的国家。但有些人忘记了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才有了今天的持续发展。”“显然中国目前的开放使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疑问。……中国有可能变成一个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却是被帝国主义所控制。不管怎样,美国都会力争阻止中国。”
2010年,是美国“打压和改造”中国很为凶狠的一年。读到上面这几条消息,听着外国人的提醒,怎能不令人“心潮逐浪高”?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近时有关胡锦涛访美的铺天盖地的众声喧哗的报道中,1月19日《新闻晨报》一则不起眼的简短消息,正可谓鹤立鸡群,特别引人瞩目和深思。其题为《听华盛顿的哥侃‘大事件’》,说“见记者踏上自己的出租车,华盛顿的黑人司机就开始狂聊‘形象中国’,而且最关心的是‘你是什么看法’。”意味深长的是,不扯奥巴马,不谈胡锦涛,“这个名叫埃蒙利尔的黑人大叔情绪高涨:‘我为什么喜欢中国?’他竖起大拇指说:‘我喜欢毛主席!他是个‘人物’,建立了中国!’”他还“不停地问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情况,……。”
毛主席辞世已经34年有余。中国那帮子“去革命”者“非毛”“去毛”“反毛”也已30多年,并且越演越烈,不见消停。但是,这位远在万里的美国黑人,虽然从未到过中国,却“竖起大拇指说:‘我喜欢毛主席!他是个‘人物’,建立了中国!’”此中深意,于我们是不言而喻的吧!
“我喜欢毛主席!”——在华盛顿的黑人大叔埃蒙利尔所表达的,不正是当今世界谋求独立、解放和革命的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共同心声吗?
“万众心向毛主席,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旗帜网上有这样一则留言。毛主席纪念堂前望不到边的队伍,中国大地上类似的绵延不绝的队伍,不正在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方向走去吗?
(2011年2月11日
-
-
2.gif
(, 下载次数:31)
gif(2011/2/27 9:03:1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