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学习讨论
火眼金睛
新闻评论
“四大”广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工农之声
当代国际共运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红|石|头|论坛
»
劳动者的解放
»
新闻.评论
» 我国必将爆发“滞涨”危机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返回列表
查看:
2706
|
回复:
0
我国必将爆发“滞涨”危机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052
精华
3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星火燎原
组别
论坛元老
生日
帖子
1205
积分
147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03-1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1-04-25 16:10
|
只看楼主
我国必将爆发“滞涨”危机
作者:迎春 更新时间:2011-4-25 顶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我国必将爆发“滞涨”危机
迎 春
4月15日 新华网报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当前经济不存在滞胀”。但是,我国必将爆发“滞涨”危机,就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危机。
经济问题本身就比较复杂,主流经济学家用西方经济学解释就更复杂了,这里尽量简单化。我们认为必将爆发“滞胀”危机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当前我国生产超过消费需求,是生产过剩危机的根源
我国生产能力超过消费需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
2009年9月26日 ,国务院就明确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其中说到“----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等(《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钢铁。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2009年上半年全行业完成投资1405.5亿元,目前在建项目粗钢产能5800万吨,多数为违规建设,如不及时加以控制,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水泥。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18.7亿吨,-------当年水泥产量14亿吨。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这些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 等。
我国不仅生产生产资料存在着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生活资料的生产也存在过剩的问题。
住宅是最昂贵、耐用的生活资料,住宅过剩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表现在银行贷款给购买人买房,买房人把今后一、二十年的购买力都预支了;不仅贷款买第一套房,而且贷款给人买第二套房等,这就是生活资料生产过剩的显著表现。贷款消费在我国的发展,本身也是生活资料生产过剩。类似的事实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生产过剩还包括很多产品是依靠对外销售,如果仅国内消费,生产过剩的问题就更严重。仍以钢铁为例,“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
这里我们以粗钢、水泥两样生产资料产品为代表,说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
钢总是要消费的。不是作为建筑钢材,就是做成钢板,作为生产汽车、家用电器的材料;尽管在流通过程可以倒买倒卖,但是,最终都需要消费,否则再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生产超过消费需求,迟早要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
我国的领导和学者,面对生产过剩的问题,只讲“调整结构”、“上水平”,并不能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粗钢、水泥等生产过剩,靠调整结构、上水平,解决不了过剩的问题。事实上我们不仅没有消灭过剩的生产能力,反而大搞房地产开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促使钢、水泥等产量继续增加。
2008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为5亿吨,水泥产量为14亿吨(《中国统计摘要》2009)。2010年我国的钢、水泥等产量不但没有下降,而且不断增加,分别到达6.27亿吨和18.68亿吨,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4%,水泥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比2008年还增加了1.27亿吨和4.68亿吨。
一边是生产过剩,一面不断增加产量,能不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嘛?生产过剩最终只能靠消灭过剩的生产能力才能解决。
我国现在的经济理论,不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顾生产与消费的内在联系,直接论述人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实际上,面对生产过剩,不管人们采用凯恩斯主义或者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措施,不管是采用财政政策或者是货币政策,都不能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美国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采取了各种措施,也没有能避免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就是我国必将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主要依据。
二,发生通货膨胀危机的依据
今年以来,物价上涨很快,第一季度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5%,其中,3月份达到5.4%,人们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其实物价上涨(从货币的角度看,是货币贬值)就是通货膨胀的表现,是过量发行纸币的必然结果。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政府采取了“大手笔”,投资4万亿,同时加大了信贷投放,暂时避免了经济的负增长,一些人兴高采烈宣称我国首先走出来经济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等。实际上,这是“饮鸩止渴”,是靠大量投放货币造成的虚假繁荣,必然会爆发通货膨胀的危机。
我国的纸币超过实际商品流通的需要量的问题早就存在,物价上涨的问题不断发生。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5.9%,当年8月份的居民价格指数上涨了6.5%,只是由于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造成了出口下降、经济下滑,掩盖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到现在才再一次显现出来。我们早就说这是“摁下葫芦起来瓢”,摁下了通货膨胀,又出现经济衰退;发行大量纸币“拉动”经济增长,又出现了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纸币发行量高速增长。
1990年,流通中现金(M0)为2644.4亿,到2008年增至34,219亿,增加了11.94倍,年平均增长15.3%;同期,货币和准货币(M2)为15,293.4亿和47,5166.6亿,增长了30倍,年平均增长21%;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10%点几。(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9资料计算)就是说1990年至2008年间,纸币发行的速度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如果说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奇迹”,那么,发行纸币的速度也是一个“奇迹”。
货币流通有它内在的联系: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纸币作为货币的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超过流通中货币量,纸币就贬值,老百姓的话就是“票子毛了”。实际上这些年来我国人们都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货币贬值,有的人买几套房子;有的人收藏古玩;有的人收藏邮票,有的人购买金、银等等,都是预防纸币贬值。事实是通货膨胀一直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物价上涨与货币投放的联系是很清楚的。1992、1993、1994、1995年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分别增长了31.3%、37.3%、34.5%、29.5%,199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了14.7%,1994年竟达到24.1%,1995年为17.7%,1996年仍为8.3%。(《中国统计摘要》2009)2008年货币与准货币的供应量(M2)为47.5万亿,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到了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上年末高9.86个百分点;2010年末,货币与准货币(M2)同比又增长19.7%。货币供应量这样增长,能不出现物价上涨的现象吗?
总之,我国既存在生产过剩,又存在通货膨胀,所以说我国必将爆发“滞涨”经济危机,问题只是在什么条件下和什么时间爆发吧了!
三,根源在雇佣劳动经济制度
这里主要是揭示我国必将爆发“滞涨”经济危机,至于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但是,既然讲到了经济危机,也必然要涉及危机的根源等问题。
马克思早就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走资派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走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死胡同,爆发经济危机当然不可避免。
我国的经济学家不承认经济活动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不承认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还大肆宣传“以美为师”,走美国经济发展的道路。2008年美国已经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后,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还出书推荐美国的经济增长,称美国的经济发展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要求我国“选择”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主流经济学界不承认发展经济有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区别,不承认我国经济已经走进了资本主义“死胡同”,还在用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欺骗群众。
如果我国爆发经济危机,就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危机,必将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矛盾的大爆发。到时我国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国的毛主义者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关键字: 生产过剩 通货膨胀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青松 于 2011/4/26 23:43:32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劳动者的解放
公告
新闻.评论
学习.讨论
《共产党宣言》逐段评
火眼金睛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思想PK广场
工农之声
工人生活状况
当代国际共运
文革讨论
无产阶级看历史
激进革命者之家
现代修正主义园地
民粹主义家园
改良派之声
民族主义舞台
版主讨论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