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罕见电荒
---电力缺口是日本数倍
环球时报
摘要:目前,国内缺煤省份主要采取拉闸限电、错峰用电来调整生产,尽量减轻电力不足给制造业造成的巨大压力。在目前电力紧缺、国内各省份缺煤停机“扩大化”的情况下,此次电荒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期,中国国内的“电荒”愈演愈烈,电煤储备不足、电能供需矛盾激化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省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7日称,这次“电荒”是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而且其严峻程度“尚未探底”。在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将以何种方式闯过电力紧缺这道难关。
从今年3月开始,国内浙江、湖南、重庆和贵州等省市就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电煤储备下滑的问题。目前,“电荒”席卷多数南方省份,以及华东、华北甚至西北地区的部分省份。在即将到来的夏季用电高峰面前,一些省份预计将面对前所未有的用电困难,电力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7日表示,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次“电荒”,范围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保守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相当于两个安徽或三个重庆的发电总量。
在目前“电荒”的日本,其可能预计的最大电力缺口也才1000万-1500万千瓦。因此日本《产经新闻》18日评论称,中国面临的电力紧缺“困难数倍于日本,一场历史性用电困难正在考验中国的神经”。
煤炭价格上涨被视为这次“电荒”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内能源需求不断扩大,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价格甚至超越国际市场形成“倒挂”。一些国内舆论称“中国的高煤价在过去数年里一直悬在空中”。《产经新闻》评论称,中国的电力采购体制目前走的是“半道上的自由化”,即放开煤炭原料价格却依然严控电力价格,煤电价格之间严重脱节,因此造成的煤和电之间的“价格剪刀差”是造成此次中国“电荒”的根本原因之一。
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表示,目前日益加剧的长江流域旱灾导致水力发电能力下降,使得“电荒”进一步严重,国家电网公司相关专家也表示,如果水电能力因旱灾受影响,那么夏季全国电力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到4000万千瓦以上。
除此之外,中国日益扩大的能源消耗、经济过热和“不健康的能源结构”也被视为加剧“电荒”的主要原因。《日本经济新闻》18日称,中国近十年间经济和工业化发展最为强劲的地区也是电力供需矛盾最为激烈的地区,中国庞大的经济盘面、规模可观且耗能水平较高的工业正在持续“吃掉电力供应增长的蛋糕”。美国《华尔街日报》则认为,中国的能源生产太过依赖煤炭发电这个“篮子”,对于应对目前日益频繁化的国际能源危机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目前,中国煤电占电能生产的比重超过八成,而美国、日本等国为45%和50%左右。
在“电荒”加剧、发电成本骤增的情况下,电价再次上调被紧急提上议事日程。尽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目前表示,全国范围内上调电价尚无明确计划,但18日有消息称,发改委正在酝酿上调江西、湖南和贵州三省火电上网电价,每度电涨2分钱。日本《时事财经》5月18日对此评论说,目前中国面临通胀压力,由于电力供应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基础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预期的影响是巨大的。
美国目前全国平均电费为每度9.83美分。2011年,法国民用电价为每度0.08欧元。国外电力企业电价大多和燃料成本直接挂钩,由于最近石油价格上涨,各国电力公司均加强了对电价的“燃料价格附加调整”,如日本一直就执行基础电费+燃料价格附加电费的收费制度,每3个月根据国际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制定一个“篮子指数”,据此对电费进行适当的调整。
针对近日网上热炒的“电网暴利导致电荒”的说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外联部负责人张海洋昨日对记者表示,电网收入只占行业的28%,电网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仅4.5%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不存在暴利之说。但在发电企业亏损的同时,供电企业却赚了个盆溢钵满。如在2009央企利润排行榜榜中,国家电网公司位居第4位。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实现利润450.9亿元,较上年增加404.9亿元。在《财富》英文网发布的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家电网公司则位列世界第8位。同样是做电力市场,发电企业亏损,甚至不愿发电,而供电企业却斩获颇丰。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外联部负责人张海洋说,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主营业务利润约260亿元,总资产报酬率3.6%,远低于我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是“典型的政策性的微利企业”。不过,只要看看供电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及分红,我们就知道此言多么虚伪,也知道供电企业“微利”的原因!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国家电网有2万亿的资产,400亿的利润并不高,电荒主要由电力供求关系紧张引起,和电网的利润没有关系,不存在让利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前11个月,电网实现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占整个电力行业的65%;实现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1828%,占行业比重为42%。
据数据显示,在大面积限电的湖南,全省1417万千瓦统调火电机组中,目前可供出力的仅有700万千瓦的机组,相当一部分火电机组处于检修状态。而发电大省河南省火电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但却有1200多万千瓦的装机处于检修状态。发电不足显然导致或加剧了“电荒”,使“电荒”继续蔓延。
既然发电企业亏损,而电网企业暴利,那么,就不能将负担转嫁给社会,而是应该将电网暴利转移一部分给发电企业,这才是合理的涨价方案。
电荒也是一种宏观调控方式
2011年5月23日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5月17日表示,我国正面临自200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电荒”,范围和深度前所未有,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相当于两个安徽或三个重庆的发电总量。
从直观上看,造成我国“电荒”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上涨,由于国内能源需求不断扩大,几年里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市场电煤价格每吨已经超过重点合同煤价200-300元左右,购买市场电煤将造成电厂的成本急剧增加,原本资产负债率就很高的五大电力集团只能止步不前。
5月5日发布的《2010年度电力监管报告》显示,从2008年开始,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火电三年累计亏损600多亿元。在多发电多亏损的情况下,我国的发电企业不能不采取产能“放空”战术。
因此,今年的“电荒”不是煤炭供应不足的问题,更不是发电企业产能不足,而是发电成本与电价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如果放开电价,让电价上涨,那么就要给当前较高的通胀带来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连续几个月通胀率超过5%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是绝不会让电价在这个关头上涨的。其结果,就只能是出现“电荒”。
与“电荒”现象截然相反的是,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仍处于历史低位。据数据显示,在大面积限电的湖南,全省1417万千瓦统调火电机组中,目前可供出力的仅有700万千瓦的机组,相当一部分火电机组处于检修状态。而发电大省河南省火电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但却有1200多万千瓦的装机处于检修状态。一些发电企业因亏损不愿意发电,让发电机组闲置,或采取停机“检修”的做法,加剧了电荒。
电力行业的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从宏观层面看,如果真要遏制住通货膨胀的步伐,就非要对那些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国有企业进行价格干预,管住了电价,就管住了经济运行。经济活动减弱,GDP会减速,通货膨胀也会降下来。
这里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要通胀,还是要经济增长?通胀是一种对人民的掠夺,电荒只是对消费的遏制,对生产的遏制。权衡利弊,我认为反通胀更重要。否则,放开煤价电价之后,通货膨胀又会形成一波燎原之势,整个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将前功尽弃。
另外,电荒也是中国对能源和资源保护的一种市场行为。多少年来,我国的煤价电价过低,在很大程度上补贴了国外消费者。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廉价利用中国能源资源,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廉价出口,补贴外国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在掠夺中国资源,长此以往,中国根本难以支撑。因此,电荒是一种自然保护。通过这种形式最终对要素价格进行调整。
总之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虚高的经济增长必须降温,你主观上不想降也得降,资源要素价格早晚是要管着你的。
目前,日益加剧的长江流域旱灾也在导致水力发电能力下降,使得“电荒”进一步严重。如果水电能力因旱灾受影响,那么今年夏季全国电力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到4000万千瓦以上。
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性缺乏和供需矛盾正在成为常态化的全球问题。中国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