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战争 [复制链接]

1#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战争

    市场经济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开放之初,出于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热爱,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能抵触,设计师设计出了一个计谋,那就是“不争论”。其实质是不要去争论资本主义的是是非非,不要去争论我们现在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偷偷地干就是了。于是乎诞生了这个以形式掩盖本质的名词“市场经济”。提出市场经济这个名词的初期,是为了麻痹对改革有抵触或顾虑的干部群众,随着私有化的不断推进,既定事实已经形成,现在的走资派已经不在乎说市场经济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竞争则是市场经济的心脏,那只“看不见的手”其实是市场经济的眼睛,它负责观察哪里有暴利。回顾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请问,现在哪个资本主义国家最发达?答案是:美国。请问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战争最多?答案还是美国。

    市场经济战争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直接侵略,开拓疆土。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英国侵略美洲,直接变美洲为自己的殖民地,只不过后来美国独立了。这种方式最野蛮最残酷,也是最落后的侵略方式。直接导致印第安人的种族基本灭绝,上百万的黑奴惨死,后来搞得美国也脱离英国独立了,因此,对英国来说这种侵略方式的投入产出比是不高的。

    第二个阶段以开拓市场为目的的侵略。鸦片战争就是一个例子。鸦片战争后英国逼迫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 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关税,中方应与英国协商。尽管也有领土割让,但是其目的是为了通商方便,已不是单纯的占领领土目的。这一阶段的惨烈性比第一阶段要低,但是侵略的“投入产出比”却比第一阶段要高得多。

    随着资本主义推进的“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出现了第三阶段以争夺“市场领导权”为目的的战争。比如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及最近联合南韩、日本的挑衅性军演都属于第三阶段的市场经济战争。这个阶段战争的特点是不以侵占领土为目的,也不以逼迫对方开通口岸为目的。其目的是争当“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皇帝。正是这一特点,表现出第三阶段的侵略行径相对文明,也更加隐蔽,往往还要加上一些维护“民主”,维护“人权”等等光环。美英入侵伊拉克就是以“摧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名义进行的,而侵略阿富汗则是为了帮助那里的人民实现“自由”,“民主”为幌子的。人们往往对这一阶段的侵略掉以轻心,但是,这一阶段的仅略其“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因为往往还伴随着“普世价值”等的文化侵略,有时还会名利双收。看来,战争也有其进化过程。

    市场经济进行到“全球化”阶段,谁能当市场经济的领导谁就能获得最大利益。尽管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心脏,离开了这颗心脏,市场就停止了跳动。但是,决定谁是市场的皇帝,谁是市场的大臣,这个任务靠竞争已经完不成了。要完成这一任务,只能靠战争。为啥是这个结论呢?原因很简单,所谓资本主义民主,说白了就是一种选择“管事的”的选票民主,在经济方面人家向来没说要民主,不但不民主,还有宪法保障私有化的绝对权力。所以,用投票决定经济上的事绝对不靠谱。市场经济崇尚丛林规则,因此,决定谁是“市场的领导者”这件事最后只能靠撕咬。

    如果,我国只改革,不开放就基本上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因为我们没有加入到“全球化”里面,“市场的领导者”就自然领导不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即改革又开放,因此受到战争的威胁是在再常不过了。如果说,中国今天真的到了危机的边缘那也是选择“市场经济”的必然。

    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选择了市场经济,还自卖自身加入了WTO,已深深地陷于“全球化”中。更为要命的是还喊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韬光养晦100年不动摇”的两句口号。这两句口号谁最爱听?市场经济的皇帝美国最爱听。将大比小是一样的。WTO就像一个小国,有皇帝,有大臣,有打工仔,有太监。从逻辑上讲,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么就应该争做皇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表明很勤奋,“韬光养晦100年不动摇”表明只想做顺民,美国当然愿听了。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战争。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条路,在国力弱小时,必然不敢反对霸权,就必然迎合霸权而欺侮比他弱小的国家。但是,一旦羽翼丰满,则凶相毕露,争夺霸权,从而导致战争,给世界人民和本国人民带来灾难。我们一定要警惕大资产阶级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而挑起的一切战争,拒绝给资本当炮灰。

最后编辑左斗 最后编辑于 2011-06-02 15:58:38
本主题由 管理员 红石头 于 2011/6/4 17:02:4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为消灭私有制,建立新新中国,自觉做一名普通战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