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忠诚》赏析之八:家与小岗,都是他生命里无怨无悔的坚守(15、16集)! [复制链接]

1#
《永远的忠诚》赏析之八:家与小岗,都是他生命里无怨无悔的坚守(15、16集)!
发布: 2011-6-11 09:02 | 作者: 4433799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1005 | 回复: 5

    家,是什么?

    她是迎风搏浪的一叶小舟永远向往的港湾,她是一只疲惫了的小鸟歇息驻留的一棵大树上的巢;她是初春燕儿归来时在房檐下用一点一滴的泥草垒砌的窝儿;她是骏马奔驰始终无法逾越的绿草茵茵的那片广阔原野;她是月亮无怨无悔的追随太阳运行的轨迹而挂靠的灿烂星河;她是蜜蜂酿造甜蜜而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一片片花海。

    家,就是慈祥的父母,就是牵手的情侣,就是心爱的儿女;家,就是宁静,就是温暖,就是幸福;家,就是相聚时的欢笑和离别时的牵念,就是白头偕老的浪漫和中途挥手的怅痛;家,就是酸甜苦辣咸的一个糅合体。

    沈浩来到小岗这个“红手印”的故乡,在匆匆忙忙的奔波中,在与每家每户心与心的交流中,在带领小岗人与贫穷落后的抗争中,转眼之间走过了近三年的艰难时光。当他回首那一串串跋涉的脚步,当他咀嚼着自己三年来的每一份甘苦,当他在闲暇之余突然想起好久未见的母亲、妻子和天天唤着他回家的女儿时,这个有泪不轻弹的男人,终于在酒醉之后爆发出蓄积已久的情感,在面粉厂老板刘玉林面前尽情的痛哭了一场。此时此刻,我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心痛,为这个大男人而倾泪了。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次那感人至深的镜头,来倾听沈浩发自肺腑的心声吧。

    沈浩醉倒在刘玉林的床前,想起了妈妈、妻子和女儿,突然泪流满面的哭诉起来:

    我对不起人家,我真的对不起人家,我真是对不起她们娘俩,对不起我妈妈。。。。。。玉林啊,我在这三年,三年啊,我所有工资啊,从来没有,一分钱都没有拿回家里去。然后,我从王晓琴那拿了三四万块钱,全添到、全添到小岗村去了。我真是,我从来都没想到过,说他们娘俩在家怎么过日子。人家欠我什么?啊?该我什么?我真是对不住人家。。。。。。玉林啊,我还有三个月,我任期满了。我想好了,我要回去了,打定主意回去了,到日子就回去。真的不能在这呆了,我真是对不起人家。。。。。。我妈,我妈都九十多了。我一天、一年没回去看她,我一年了都没回去看我妈。我真是太累了,真是太累了。我真是太累了。。。。。。太难了。。。。。。

    是的,三年来,沈浩太累了,身体太累了,心太累了,精神太累了。那条节省了20多万的水泥路,那好不容易收回来的八间房、推土机,那大学生创业的蘑菇大棚,那飞跃铁路、直通省城的立交桥,那白发苍苍老妈妈手里的拐杖,那幼儿园里的千叮咛万嘱咐,那村民兴旺家里痴呆的妻子、瘦弱的孩子,那一间间漏雨的茅草屋,那徐胜利家里小岗直达合肥的运营证,那纪念馆还没开业就嚷着索要“肖像钱”的带头人,那沉淀在心头而又不能争论的华西、大寨似的集体经济,那世界知名企业GLG的梧桐之梦,哪一桩没有他操劳的身影?哪一件没有他心血的凝结?

    三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浪花一朵,不过是人生漫漫征途的一瞬。然而,这三年对于沈浩来说,却是最艰难、最苦涩、最辛酸、最纠结、最难忘的三年;这三年对于小岗村来说,却是柳暗花明、起死回生、走向希望的三年。三年来,沈浩找到了小岗村贫穷落后的根源,可是,他敢说么?三年来,沈浩看到了“红手印”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隐私,可是,他敢说么?三年来,小岗村每一个村民都知道,沈浩就是他们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共产党才是他们走向共同富裕的唯一希望。沈浩要走了,小岗村的“余三爷”将再次导演一个“红手印”的续集,那么,这个“红手印”故事的续集,将给小岗人带来什么?将给沈浩带来什么?将给沈浩母亲那期盼的眼神、沈浩妻子那深情的凝望、沈浩女儿那对爸爸缠绵的依靠带来什么?

    “谁能情愿一生追求,无怨无悔把未来执着守候?谁能轻轻挥一挥手,就可以忘掉昨日苦乐哀愁?谁会宁愿不问理由,付出自己把平凡变成不朽?谁能甘心别无所求,把他人幸福当做自己拥有?这就是你心中所有,它远到天边却近在心头;这就是你心中所求,无私的背后是无怨的坚守”这首剧中的片尾曲,是我这几天百听不厌的旋律。这旋律,像阵阵清风,吹拂着我脆弱的情感;这旋律,像咕咕溪流,洗礼着我阵痛的心灵。什么是“无怨无悔”?什么是“苦乐哀愁”?什么是“别无所求”?什么是“平凡变成不朽”?什么是“把别人幸福当做自己拥有”?凤阳小岗啊,你能否给我们一个回答?(就不闭嘴   待续)



6412z (2011-6-11 11:25:54)
沈浩是舍己为人的好人,令人敬佩。但他又是践行邓小平各顾各单干思想的牺牲品,令人惋惜。


毛主席万岁99 (2011-6-11 11:53:51)
单干万碎!!!!



江山风雨情 (2011-6-11 12:00:08)
我建议博友把您发表的几期赏析都发在旗帜网,乌有之乡昨天我看了2个多小时您写的文章,很厉害!毛泽东思想队伍当中有你这样的出色文人,这是幸事!我正在考虑如何把你的这些赏析加精转载在新浪我的博客里,让更多的人看到!



mianxiangweilai (2011-6-11 12:07:54)
从沈浩与GLG老总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没有搞懂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影响世界的政治是什么,那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剥削制度,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而绝不是使“中国走向世界与国际资本主义接轨”的资本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通过分光卖光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方式发展私有制市场经济。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总设计师”教育出来的沈浩确实不明白,而且沈浩不明白就是把他的工资全都用于小岗,为小岗引进再多的资本,拉再多的赞助,也解决不了小岗村因搞私有制而带来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不了小岗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问题。GLG老总对沈浩安徽在世界最知名的东西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也告诉我们,安徽在世界的影响和知名度数算半天也轮不到小岗村的“摁手印大包干”,这种拆散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小农经济回头路的做法是不会有什么先进性和好结果的。但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什么是健壮优秀,什么是腐朽堕落,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等等,由于走资派与无产阶级革命派价值标准根本对立,在走资派那里全都被颠倒了。作为错误路线牺牲品的沈浩最终是死在小岗村,没能回到他温馨的家,没能孝敬他90多岁的老母,他费尽了全部心血没有把小岗引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来自那些“摁手印闹单干”带头人的干扰和挑战,给他们立牌坊宣传他们还要给他们肖像钱(市场经济的人权肖像权总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什么都只能用金钱来衡量,来购买),面对这帮极端自私自利的家伙沈浩只有无奈,只有利用他们的自私分化瓦解他们,让他们内斗,最终达到排除干扰干自己事的目的。沈浩死了,错误路线也行将寿终就寝了,然而这几十年所走过的弯路和损失却是足够让人们永远的思考、思考……。



mianxiangweilai (2011-6-11 12:21:40)
县委罗书记和沈浩都发出小岗村村民不知道感恩的感慨,他们都说“只要不挨骂那就是很好的感谢”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谁把小岗村民引上了不归路怎么帮扶也帮扶不起来,还让老百姓除了埋怨还是埋怨,就是不知道感恩?!出现“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据说很普遍,这究竟是为什么?老百姓为什么爱唱“东方红”,而对那个“春天里的故事”总是特别地反感?!
最后编辑无产者 最后编辑于 2011-06-11 13:56:07
分享 转发
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http://www.hst1967.net
红石头QQ群,1群:139134277, 2群:146030035, 3群:222844902
寻找红石头论坛最新网址,请收藏红石头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66513420
TOP
2#

网友批小岗,我也凑热闹,看到第一集,沈母说:“过去时代,犯了错的干部才下放农村”,我听到这话就来气。看不下去了,如果看下去,可能要从头批到尾了。

沈母是主席时代过来的人,那个时候是犯了错的人才到农村去吗?那时,我爸就是一名干部,几乎每年都下乡,在农村蹲点就是几个月或半年,和农民吃住在一起。县里的医疗队也到农村巡回医疗,知识青年更是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扎根艰苦地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那个时代,到农村去是光荣,不是耻辱!到农村去,是一件高尚而普通的事!

导演编出沈母这句谎话,本意是想污蔑文化大革命,但效果正好相反,说明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说明当时毛主席领导的党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服务,干部不是为了自己享福,他们是劳苦大众的公仆。知识青年是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奉献青春,人间大善。

改开搞,道德已经堕落,好不容易树个模范人物家庭,对农村和农村人竟如此偏见。赶不上主席时代的普通人家,我们家就是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家里所有成员都上过修水库工地,河渠工地,年年都参加过收麦子,收稻子,积肥等劳动。我们这些小学生到农村,就十分兴奋,在温暖的农村参加集体劳动是快乐的。至今留下幸福的回忆!

过去资产阶级伤痕文学作家,说干部与知青到了农村吃了苦,恨毛主席。他们可曾想过?农民世世代代都在吃苦!他们骂主席,其实就是骂农民呀,这不是反劳动人民吗?
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搞共产主义革命是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