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把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变成口水仗
本文发表于5月29日。我担心重复赵东民事件关注团故事。
对茅于轼、辛子陵的斗争,是一场思想上、政治上的重大阶级斗争。
我毫不怀疑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必定取得一定的成果。各媒体撤除茅于轼的文章,已经表示了当局的态度;这些右派一旦没有了后台,就成了丧家之犬。
我之认为我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必定取得一定的成果,不是唯上,主要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些年吃了右派的大苦头,民怨沸腾,此辈早已是过街老鼠。我们斗倒茅于轼的深厚的力量源泉来自基层民众。
思想上、政治上的斗争,我们处于有利地位,有胜势,肯定有一定成果。但是这个成果的大小,还要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斗争艺术。看我们能否把事实说得清,道理阐得明;能否团结大多数,深入民众;能否抓住要害,给敌以致命一击。
现在对茅于轼的斗争,一开始就提到法律层面。我支持这种斗争,一旦胜利,反右就有法案可依,成为国家意志,以后任何人胆敢造谣污蔑毛泽东和党与国家,将受到强力制裁。但是这样一来,决定的因素就是强力机关。
尽管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真理战胜强权”,这是总的而言,实际中常常有“强词夺理”的事情,常常有“真理何在”、“正义何在”的悲叹。
我上篇文章所说的“‘公诉书’象声讨书,不成法律文书的样子”。事实上,已经有个叫刘利华的,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发表一篇《搞笑的〈公诉书〉》,挖苦道“搞笑的《公诉书》已经在网上发布,哗啦啦,一时痛快,可就无法撤回了。谁起草出来的,为了自己的面子,就注意适当保密吧。以后再起草同类文字,要记得先征询一下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哦?(跟着签署了《公诉书》的读者,万一我不小心伤了您的感情,请不要仇视我。人是要经历些不痛快才能成长的。以后您要签什么名时,先冷静地想想看)”。我希望大家能够看一看。请公诉团头人要从重庆检察院撤诉汲取教训。要知道我们将面对的是30年控制舆论的精英和他们后面的一个强大的律师团队。
既然公诉书呈上去了,就千万不要陶醉于“万人签名”公诉书的中。我多次说过,“万人签名”公诉书可以说是一次网上示威,表示了民众的意愿,有一定是压力影响作用。但是,上法庭能够活动的只有两三个人,在网上能写的也就百来个人。我们的对手是精明的,他们已经从公诉书看到公诉团不精通法律,不过是“哗啦啦,一时痛快”;又提出“唯有官方才有条件做出令人信服的‘总结’、‘清算’和‘追究’”,这是让党和国家投鼠忌器,使公诉书不被受理。所以他们很肆无忌惮,现在就开始反攻,和我们开始打起口水战。在网络媒体是的口水战中,万人签名的作用就大受制约。
我们用法律手段的胜算几何?看来一些同志没有把握。已经表示出满足“万人签名”公诉书的“重大胜利”。我十分担心步赵东民事件关注团后尘。关注团是关注,不是参与,弄不好可以走开,而公诉团是当事人,走不开的,不胜则负。
我签名了,有一万多人和我一样签了名,但是我们却难于发挥主动性,会不会最后也就是签名而已?我建议各公诉团要建立起发起者与签名者的联系方式。
我不知道公诉团对斗争是否有总的布局;考虑过如何运动这签名的一万多人,把这场斗争展开来?我建议现在要立即组织三套班子,诉讼班子,大批判班子,声讨班子,踏踏实实,调动所有签名者。
关键是打好诉讼这一仗,一定要把茅于轼告倒。首先要认真,有信心。我和一些同志的看法相反,把他们“在现有具体法律下,于敌有利,于我不利”这句话中的敌与我二字对调,可以十分把握地说:我们必胜。具体如何搞,从总的策略讲,先易后难,突破一点,逐步展开,节节胜利。
突破点在哪里? 刘思齐以毛主席亲属的身份,单独向法院起诉茅于轼造谣毁谤毛泽东,只说“毛泽东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没有起码的人性”这一条,可以一击致命。突破这一点,再逐步展开。我拟了刑事自诉状稿,昨天已发给北京公诉团联系邮箱,希望转给她。如果没有回音,我准备31日在网上公开,一是让接近你的人转告她,二是让大家考虑这是不是胜利之路。
以上是从战略和策略上一般地讲。我不是夸夸其谈的只会写文章的人,而是经历了40多年实际斗争,把本地区文化大革命有声有色地坚持到毛主席逝世。对这场斗争我有全盘考虑,不知道领头人能否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