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的两难境地
夏雨晨
前天,中央召开水利工作会议,规格极高。会议提出的目标、措施、要求,都是近些年所罕见的,足以看出中央治水之决心,同时也足以看出当前水利问题之严重。
水利问题的严重,最突出的表现是水不再温柔,如果今后谁再拿“柔情似水”来形容女子,那是一定会收获一个耳光的。因为水劣性的一面已经充分展示:久旱的时候它躲着,长涝的时候它赖着,还时不时不顾《物权法》的规矩,窜到居民的家中巡视一番,来了脾性就把公路冲毁、桥梁冲垮、房屋冲走,弄得人们衣食住行都没了着落,实在是讨厌之极。
城市动辄被水淹没,山洪动辄来个猛虎洗脸,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我没有深究,只是隐隐感觉到城市的规划原本应该没有大的漏洞,真正的漏洞该是资本家的房地产商捣毁、蔑视了那个规划;山体原本应该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是地下无休止的开采掠夺、树木植被遭受无穷尽的蹂躏。这些也就不说了,单说说农田——我们的衣食之源。
农田水利建设这些年荒得不能再荒。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知道,在治水的问题上,有两个因素是绝不可少的,那就是人和钱。
人在何处?三十年前,我们不愁没人兴修水利。那时候,修水利光荣,修水利是为了保丰收,人们都知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要政府一声令下,甚至只需生产队长一声招呼,千军万马齐上阵,那情那景,激动人心。可是今天呢?我们屈指数数,广大农村还有多少能挑起水利大梁的劳动力?农村劳力原本就是那么4到5亿,现在有2亿成了农民工,还有1亿在经商、或打牌、或到处瞎游荡,剩下些老弱病残,他们又岂能甘心于水利?就算甘心,也该是有心无力啊。
有人说,这个观点并不一定正确,农民以做田为根本,就算为了自家的旱涝保收,也应该搭上一条老命大干水利啊。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它严重忽视了“公平”对人的驱动力,在家的农民为外出打工的干水利,或为圈地的大佬们干水利,就算自己颗粒无收,也一千个不愿意——太欺负人了吧?
还有人说,尽管农村劳力出去了,但我们政府可以花钱买劳力啊。这些年政府花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央财政的三农投入里,又有多少用于水利?用于水利的,又遭受了多少层层盘剥?层层盘剥之后,水利基础设施的添置是大头,又能有多少惠及投工投劳的农民?
钱在何处?由此引发到一个改革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资本参与。他们认为,只有聚集了民间资本,只有把农田水利私有化,只有让农民买水、买渠、买沟,居民买路、买桥、买空气,这个社会的发展才会科学良性、一派繁荣。
可是一个问题出来了,如果我们把全国人民用血和汗兴建起来的水库、沟港渠道就那么贱卖掉,让资本家去经营,首先一条,这是不是严重伤害了国人的感情?而最重要的是,资本家以扩张利润为唯一目的,他们经营以后,农田用水涨到天价,粮食因此而涨到太空价,这个世界会不会混乱不堪?
任何一个事业,都不能忘记人民,抛弃劳动。如果什么都以资本论,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